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检验方法、感染部位、病原菌及预后,为早期诊断、减少死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NICU确诊的6例侵袭性真菌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6例患儿均为白色念珠菌感染。其中2例为肺部真菌感染,2例为真菌性败血症。另2例为双胎儿,母羊水培养报告为白色念珠菌,考虑感染部位尚不明确的深部真菌感染。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可出现喂养不耐受、青紫、呼吸暂停、反应差、黄疸等。6例患儿中5例给予抗真菌治疗,其中治愈4例,好转1例,另1例未予抗真菌治疗的患儿因家长放弃出院后死亡。结论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情突然变化应警惕真菌感染,白色念珠菌多见。真菌培养为诊断的金标准,PCR检测可用于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中,加强产儿科协作,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慢性肉芽肿病儿童肝脾超声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慢性肉芽肿病(chronic granulomatous disease,CGD)儿童肝脾超声特点,分析临床意义,利于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以期获得最佳疗效,改善预后。方法来自于2007年7月-2010年4月经基因突变分析和功能诊断的31例CGD患儿的肝脾超声记录。结果 28例中国男性儿童通过CYBB基因突变分析被诊断为X连锁隐性CGD(X-linked recessive CGD,XLR-CGD),1例常染色体隐性CGD(autosomal recessive CGD,AR-CGD),2例可能为AR-CGD。31例患儿中,28例有肝和/或脾肿大,9例(9/31,29%)有脾脏低回声,多发为主,平均最大直径约0.6cm。1例诊断脾脓肿,1例怀疑脾脓肿。2例有肝脏低回声,其中1例最大直径为3.2cm,明确诊断肝脾脓肿,行肝穿刺抽脓,辅以抗生素治疗,渐好转。大部分患儿经单纯抗生素治疗后既往低回声影像明显好转,无新病灶出现。结论 90%CGD患儿有肝和/或脾肿大,提示反复微生物病原刺激存在。本组患儿以脾脏超声低回声病变为主,与国外报道的肝脓肿为主不同。26%(8/31)患儿脾脏病灶直径小于1cm,早期抗生素治疗效果明显。3%患儿有类似于散发肝脓肿的超声表现,治疗困难,必要时需外科开腹引流或清创。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本院2008年6月~2010年12月52例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结果 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感染的原因主要是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以及患者免疫力低下等.52例患者均根据痰菌培养结果及药敏试验对症给予抗真菌药物氟康唑、两性霉素B等治疗,49例患者痰菌培养结果转阴,1例白色念珠菌感染患者仍然为阳性,2例患者发生多器官衰竭死亡.结论 老年、长期使用抗生素、肺结核反复复发等是肺结核并发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临床应加强对真菌感染高危患者的预防并及早采用经验性抗真菌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肺部感染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对67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老年肺部感染发病隐蔽,症状、体征不明显,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混合感染多见,易耐药、易出现真菌感染,并发症多,诊断与治疗都比较困难.结论 诊断老年肺部感染需要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检查、痰培养结果等多项辅助检查相结合.用药宜早期、足量、针对致病菌敏感性选用抗生素,重症患者联合用药.需根据痰菌培养结果和经验用药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结果 慢性阻塞性肺病多见于老年患者,其特点是营养状况较差,往往多系统、多器官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反复发作,多次住院;住院期间反复使用抗生素、激素及有创性的检查和治疗手段,增加了患者真菌感染的机会.结论 肺部真菌感染是多种疾病继发感染的重要原因,其临床表现特异性少,病死率高,发病呈上升趋势,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分析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诊断治疗方法 .方法 对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患者22例进行追踪和回顾性分析.结果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单眼复发性睫状体炎伴眼压升高,发作次数不等,差别较大,每次发作均无明确诱因但大多有疲劳史,虽反复发作,多数视功能不受影响.22例患者第一次发病者13例,既往复发者9例,全部采用药物治疗,均取得良好疗效.结论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可治愈,但易复发、易误诊,采取有效诊断、鉴别措施可提高确诊率,药物治疗疗效良好,治疗过程中应加强随访,对反复发作经常用药患者注意做好用药指导,定期检查眼压、眼底,防止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儿童乙状结肠冗长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同时,讨论其病理特点及其与先天性巨结肠症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乙状结肠冗长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治过程和病理特点.结果 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慢性、反复性便秘,发病均在1岁以后.所有志儿查体均元明显腹胀,肛门指检无爆破样排气排便.主要诊断靠钡灌肠X线片和病理活检.常进行开塞露诱导排便、洗肠、肛门排便反射训练等保守治疗,部分症状较轻患儿可出现较长时间的缓解.但重症惠儿仍反复出现便秘,最终需手术治疗.结论 儿童乙状结肠冗长症是一种肠道自主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性疾病,可将其视为先天性巨结肠症同源病的一种特殊类型.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慢性肉芽肿病(chronic granulomatous dis-ease,CGD)临床报道较少,且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极易被延误诊治.然而随着近年来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新生儿期CGD也在越来越多地被发现.现将我院诊断的1例新生儿慢性肉芽肿病报道如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探讨该病的临床及基因特点.  相似文献   

9.
史红兵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1):139-139
目的:探讨小儿肺结核的发病因素、早期诊断依据及临床用药的要点。方法:对42例小儿肺结核进行临床分析、诊断及治疗。从卡介苗接种情况、结核接触史、反复呼吸道感染等诸方面进行临床分析;以PPD、胸片、结核中毒症状等为主要临床诊断依据;根据病程、结合体查及临床表现采用早期、联用、规则、足量的综合治疗原则。结果:未接种卡介苗或接种失败是小儿肺结核发病的主要原因,两者分别54.8%和35.7%;有明确的结核病接触史者仍是小儿肺结核发病的另一重要因素,42例小儿肺结核中,有接触史者17例(40.7%);反复呼吸道感染在发病中有重要意义,本组32例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史(75.2%);PPD试验是诊断小儿肺结核的主要依据,本组全部采用PPD试验,总阳性率88.1%;早期联合强化治疗,既可避免出现耐药,又可最大限度地杀灭结核菌,缩短疗程。结论:小儿肺结核缺乏典型症状,无卡介苗接种史、有明确的结核病接触史在本病的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儿童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原发性小血管炎——韦格纳肉芽肿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对1例韦格纳肉芽肿患儿的临床、实验室资料、病理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韦格纳肉芽肿患儿临床上有多脏器损害、血尿、蛋白尿、肾功能不全;贫血与肾功能损害不一致;肺内结节、空洞;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ANCA阳性,为C-ANCA/PR;扁桃体活检可见肉芽肿样病变,经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治疗,临床表现完全恢复。结论:儿童韦格纳肉芽肿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与成人相似,对可疑患儿应及早进行ANCA检测和相应检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