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珊  俞娟  张虹 《重庆医学》2016,(5):636-638
目的 探讨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的比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60例SLE患者(SLE组)及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方法检测CXCR5+ ICOS+的CD4+T细胞(即Tfh细胞)的比例,并分析Tfh细胞比例与患者疾病活动度及自身抗体的相关性.结果 SLE组患者外周血Tfh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t=5.830,P<0.01),且SLE活动组明显高于SLE稳定组(t=7.313,P<0.01),但狼疮肾炎组患者Tfh比例与无肾炎狼疮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86,P=0.328).SLE患者外周血Tfh细胞比例与疾病活动度、血清总IgG、抗核抗体滴度及抗ds-DNA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Tfh细胞的比例升高可能与患者疾病的发生及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2.
陈筱凡 《浙江实用医学》2012,17(6):398-399,470
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外周血中DNT细胞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对43例肝癌、36例健康人外周血中的DNT细胞及T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及统计学检验.结果 肝癌患者DNT细胞百分比(9.1±5.5)%高于正常对照组(4.8±.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Th细胞、CD4+/CD8+比值低于对照组,Tc细胞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结论 肝癌患者DNT细胞百分比升高及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改变,提示肝癌患者免疫功能异常,为肝癌发病机制研究及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调节性T细胞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对40例AA患者(AA组)及40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调节性T细胞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A组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及CD16+/56+自然杀伤(NK)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1),CD3+T淋巴细胞与CD19+B细胞百分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A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和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比例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AA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异常,调节性T细胞减少可能与AA免疫发病机制有关.淋巴细胞亚群及调节性T细胞水平检测在评价AA疗效及判断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裴露  王婷婷  朱峰  胡文坛  刘红春 《重庆医学》2018,(12):1580-1582
目的 研究锌指和BTB结构域蛋白20 (ZBTB20)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中的表达,并探讨ZBTB20在SLE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RT-PCR技术检测36例SLE患者(SLE组)和3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外周血CD19+B细胞中ZBTB20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分析外周血ZBTB20蛋白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B细胞亚群所占比例.分析SLE患者B细胞中ZBTB20 mRNA的表达与B细胞亚群比例变化的关系及与临床指标(抗ds-DNA抗体、抗核抗体、免疫球蛋白IgG、抗ENA抗体)的相关性.结果 SLE组外周血CD19+B细胞中ZBTB20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LE组患者外周血ZBTB20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亚群,CD19+B细胞比例降低(P<0.05),CD19-CD138+浆细胞/CD19+B细胞之间的比值及CD19-CD138+浆细胞比例明显增高(P<0.05);SLE患者B细胞中ZBTB20 mRNA的表达水平与CD19-CD138+浆细胞/CD19+B细胞的比值呈正相关(P<0.05);ZBTB20 mRNA与抗ds-DNA抗体、免疫球蛋白IgG、抗核抗体、抗ENA抗体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ZBTB20可能通过促进B细胞分化从而参与SLE发病.  相似文献   

5.
汪俭  许喆  程邦宁 《安徽医学》2012,33(3):280-281
目的研究ITP儿童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及B细胞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35例ITP患儿和24例正常儿童外周静脉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和B细胞变化。结果 ITP组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CD4+/CD8+比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NK细胞和B细胞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ITP患儿存在明显的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异常,未发现NK细胞和B细胞的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胰腺癌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亚群及CD8+T淋巴细胞上CD28分子和CD103分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对52例胰腺癌患者(胰腺癌组)和40名健康体格检查者(对照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8及CD28分子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再选取10例胰腺癌患者,分别检测其外周血、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CD103分子的表达.结果 胰腺癌组CD8+ CD28+T淋巴细胞比例为(9.88±4.32)%,较对照组的(14.12±4.95)%显著降低(P<0.01) ;CD8+ CD28-T淋巴细胞比例为(13.13±5.52)%,与对照组[(11.41±4.01)%]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组CD8+ CD28+、CD8+CD28-T淋巴细胞比例分别为(10.92±4.54)%、(13.62±4.52)%,无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10.54±3.83)%、(14.15±3.27)%,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Ⅲ期胰腺癌患者CD8+ CD28+T淋巴细胞比例为(6.45±1.22)%,显著低于Ⅰ、Ⅱ、Ⅳ期的(13.01±2.31)%、(10.79±1.64)%、(10.5±1.45)%(P值分别<0.01或0.05).胰腺癌患者癌组织中CD8+T淋巴细胞上CD103分子表达率为26%,显著高于外周血及癌旁组织中的2%及8%(P值均<0.01).结论 胰腺癌患者外周血中CD8+ CD28+T淋巴细胞的比例下降和功能减退,E-cadherin/αEβ7信号通路异常,可能与胰腺癌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质髓过氧化物酶抗体相关性血管炎(MPO-AAV)患者中性粒细胞外捕网(NET)与滤泡辅助T细胞(Tfh)间关系及意义.方法 选择初诊未治疗的MPO-AAV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各35例,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所有受试者外周血Tfh占CD4+T细胞分数(Tfh%)、表达 ICOS 的 Tfh 占 CD4+T 细胞分数(ICOS+Tfh%)及Tfh表达ICOS的平均强度(MFI);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外周血MPO-ANCA、NET及IL-23水平,收集每例受试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每例患者病情活动度(BVAS-V3).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MPO-AAV组外周血 Tfh%、ICOS+Tfh%、Tfh 的 MFI、NET 及 IL-2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5.7±3.9)%vs(20.7±5.3)%,P<0.001;(1.9±1.0)%vs(0.8±0.4)%,P<0.001;(59.5±10.3)vs(48.7±6.4)(MFI),P<0.001;(0.6±0.2)vs(0.2±0.1)(吸光度),P<0.001;(0.753 5±0.201 9)vs(0.237 5±0.087 0)(pg/L),P<0.001].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提示MPO-ANCA水平分别与Tfh%及Tfh的MFI呈正相关(分别为r= 0.737,P<0.001;r = 0.628,P<0.001),但在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显示MPO-ANCA仅与Tfh%相关(P<0.001).IL-23分别与Tfh%、Tfh的MFI及NET水平呈正相关(分别为:r = 0.475,P = 0.004;r=0.359,P = 0.034;r =0.806,P<0.001).虽然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提示Tfh%分别与外周血中NET及IL-23水平呈正相关(分别为:r= 0.714,P<0.001;r=0.480,P =0.004),但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显示Tfh%仅与NET水平呈正相关(P<0.001),即NET是影响Tfh%的独立因素.同时,结果显示NET与肾损害间存在相关性(r = 0.390,P= 0.021).结论 NET可能通过激活髓样树突状细胞提升Tfh%,以辅助B细胞产生特异性自身抗体 MPO-ANCA 参与 MPO-AAV 发病.  相似文献   

8.
邹晓月  熊御云  张龙锋  王蓓  徐静 《重庆医学》2017,(35):4920-4922
目的 探讨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Tfh)百分率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9-11月收治的RA患者,分为RA活动组与RA稳定组,各35例.另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受试者外周血CD4+ CXCR5+ ICOS+ Tfh细胞的百分率,分析RA患者外周血Tfh细胞百分率与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及类风湿因子(RF)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RA活动组外周血Tfh细胞百分率[(0.84±0.16)%]明显高于RA稳定组[(0.64±0.15)%]及健康对照组[(0.56±0.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RA稳定组亦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RA患者外周血Tfh细胞百分率与DAS28及抗CCP抗体水平均呈明显正相关(r=0.355、0.324,P<0.01),与RF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205,P>0.05).结论 外周血中Tfh细胞百分率的增加可能与RA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进展期白癜风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及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及其受俸3(CXCR3)的表这情况,并探索复方中药对其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治疗前后白癜风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细胞比例,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白癜风患者外周血清中CXCL10及CXCR3水平.结果 服用复方中药1个月后,白癜风患者外周血中CD3+ CD4+、CD3+ CD8+T细胞比例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前外周血清中CXCL10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前外周血清中CXCR3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仍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 CXCL10、CXCR3表达水平及T细胞亚群比例异常可能与白癜风的发病相关,本研究所用的复方中药可能通过调节T细胞亚群、CXCL10及CXCR3的表达水平发挥其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外周血和滑膜液中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亚群(DC1、DC2)变化的临床意义及与T辅助细胞亚群(Th1、Th2)间的关联.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标记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关节滑液中单个核细胞表面DC1和DC2组合标志、CD4分子和细胞内IFN-γ、IL-4分子,用流式细胞术分析标记结果.结果 实验发现虽然RA患者外周血DC亚群含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关节液中DC1数量较RA和对照组外周血组明显增高,而DC2含量则明显低于RA和对照组外周血组(P<0.05~0.01).RA外周血和关节液中Th1细胞数量和Th1/Th2比值较对照组外周血升高(P<0.01).DC1数量和DC1/DC2比值与Th1含量有正相关关系(P<0.01~0.05).结论 RA患者的病程中存在DC亚群的异常,这种异常改变可能导致Th亚群比例的失衡及疾病的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