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焦素芹  吴川碧 《中国康复》2013,28(6):458-459
目的:探讨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经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肩痛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6ml进行穴位注射.比较2组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上肢功能及疼痛程度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肩关节活动度及上肢FMA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0.01);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经穴位注射治疗,能减轻肩痛程度,有效提高肩关节活动度,改善患者偏瘫肢体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analgecine)对于三叉神经痛的效果及镇痛机制.方法:将大鼠制成单侧缩窄性三叉神经痛模型,在痛觉超敏期随机分为两组.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组:腹腔内注入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100u/kg;生理盐水组:腹腔内注入生理盐水10ml/kg.2周后,观察大鼠疼痛阚值(PT)变化及缩窄环区域神经组织的改变.结果:(1)术后2周,动物出现痛觉过敏,PT明显减低;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组PT逐渐升高,与治疗前及生理盐水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性(P<0.01).(2)痛觉超敏期大量神经纤维肿胀变性、髓鞘脱失.2周后,生理盐水组髓鞘脱失明显,无髓纤维数目增多;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组神经纤维肿胀消失,髓鞘板层结构致密,与正常结构类似.结论:动物实验表明,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对于三叉神经痛的镇痛效果肯定,其作用机制部分是通过促进受损变性的神经纤维修复实现.  相似文献   

3.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指急性带状疱疹临床治愈后持续疼痛3个月以上者[1].神经阻滞是目前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既往进口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神经妥乐平,neurotropin)在PHN的治疗中应用广泛,疗效肯定[2].近年来国产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恩再适,extracts from rabbit skin inflamed by vaccinia virus for injection)亦广泛用于PHN的治疗.为此,笔者将国产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用于一组PHN的病人,观察其在进行椎旁神经阻滞加原皮损区皮下浸润性注药后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神经妥乐平)是非蛋白性的生物制剂,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腰痛症,颈肩腕综合症,症状性神经痛等。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发展,颈椎病的发病率已位列骨科疾病之首,我科应用神经妥乐平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现将2010年3月~2010年5月收治的60例患者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皮肤性疾病,多见于老年人[1],多数残留带状疱疹后神经根痛[2].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联合亚甲蓝椎旁神经根注射治疗胸背和腰腹部带状疱疹神经痛,国内少见报道,我们采用此法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经穴位处中药离子导入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经穴位处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对照组39例,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常规治疗上加经穴位处中药离子导入进行治疗。结果:2组间总疗效、治疗前后肩痛程度积分改善、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改善、手肿程度改善、治疗后肩关节活动范围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P<0.05)。结论:经穴位处中药离子导入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具有良好疗效,比常规康复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药熨治疗结合穴位贴敷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与单纯穴位贴敷治疗的疗效差别。方法 :将60例卒中后有肩手综合征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者治疗均在针灸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观察组采用药熨治疗结合穴位贴敷的疗法,对照组则采用单纯穴位贴敷治疗。2组均以2周为1疗程,治疗1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Fugl-meyer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观察组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熨结合穴位贴敷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可明显缓解肩痛,改善患肢的运动功能,且该项治疗安全性良好,操作简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穴位注射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4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穴位注射+康复训练组)和对照组(穴位注射组)各62例,两组在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上肢运动功能和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提高,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在治疗前后以及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后,实验组的总有效率达到98.33%,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5.00%,两组疗效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的动脉指数(PF)、动脉狭窄(MAC)指数、根基底动脉(VBA)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可以明显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配合太极针法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治疗组45例,予康复训练配合太极针法;对照组45例,单纯运用康复训练。治疗1月后进行上肢运动功能评定、肩手部疼痛评分(VAS)及临床疗效,观察治疗方案的有效性。结果两组患者的上肢运动、疼痛均有所缓解,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康复训练配合太极针法是治疗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医综合康复治疗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康复治疗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50例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治疗仪进行中医综合康复治疗(包括中药泡洗、脉冲磁疗、中医按摩、穴位刺激)和运动疗法,对照组只采用运动疗法,治疗1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综合康复治疗肩-手综合征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三位立体整脊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采用三位立体整脊手法加局部丹红注射液电致孔透入给药治疗,对照组予传统手法(坐位斜扳手法)加丹红注射液电致孔透入给药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三位立体整脊手法加丹红注射液电致孔透人给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加穴位注射对慢性咽炎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将144例慢性咽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72例。治疗组采取针刺双侧照海、曲池、丰隆穴,并用葛根素注射液穴位注射双侧孔最穴;对照组予口服阿莫西林及草珊瑚含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有效率为80.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χ2=6.349,P<0.01)。2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针刺加穴位注射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慢性咽炎疗效确切,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针刺同时进行康复训练和针刺后康复训练对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疼痛和水肿的疗效.方法 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均匀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后康复训练,治疗组采用针刺的同时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疼痛、水肿程度的变化.结果 经4周治疗,治疗组疼痛、水肿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钊刺的同时进行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优于常规钊刺后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手法康复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手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180例 ,治疗手法为对肩、肘、手诸关节进行分解、被动、定量运动 ;对照组 12 8例 ,对患者进行无规则的被动或随意运动。 3个月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手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简单、有效、实用。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评价长圆针治疗偏瘫肩手综合征I期的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探讨长圆针治疗此病的优势。 方法:将60例偏瘫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长圆针治疗,对照组予假针刺,每周1次,2次后观察其肩关节疼痛、肩部活动度、上肢运动功能及患肢手肿胀改善情况,并在3个月后随访肩关节疼痛程度、出现肩手综合征Ⅱ期、Ⅲ期的百分率及患者满意度。 结果:60例患者经过2次治疗:①治疗组和对照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较疗前均有下降,但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治疗组改善肩部活动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③治疗组改善上肢运动功能的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④治疗组患者手肿胀程度,在治疗后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⑤3个月后随访,治疗组在VAS评分、出现肩手综合征Ⅱ期、Ⅲ期的百分率上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 结论:与假针刺相比较,长圆针治疗偏瘫肩手综合征I期有良好的近远期临床疗效,对脑卒中后康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薇  王素香 《中国康复》2009,24(5):339-339
目的:观察手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疗效。方法: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51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2组均按脑卒中治疗方案治疗。对照组患侧肩手指导进行随意主被动运动;观察组采用手法对肩、肘、手诸关节进行分解、被动、定量运动。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30.0%、90.0%与4.8%、28.6%,P〈0.01)。结论:手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120例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取风池、肩髑、肩谬、臂月需、曲池等穴位中药贴敷,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纯采用康复训练,治疗30d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结合康复治疗肩-手综合征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血管病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62例脑血管病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只采用康复训练治疗,总共治疗5周.治疗前后均进行疗效评定和日常生活能力修订的巴氏指数(MBI)评定.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55%)明显高于对照组(74.19%),MBI评分也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患者治疗效果。方法: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单纯康复训练,疗程28d。治疗前后采用上肢简化Fugl-Meyer评分(FMA)、视觉模拟量表(VAS)、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对患者的运动功能、疼痛及综合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疼痛程度、综合功能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P<0.01),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偏瘫上肢功能评分量表(manual function score,MFS)和偏瘫患者运动评定量表(the motor assessment scale,MAS)研究中药湿热敷配合康复训练对中风患者肩-手综合征的影响。方法:选择中风恢复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祛风化湿中药湿热敷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分别进行MFS和MAS的评定。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湿热敷配合康复训练对中风患者肩-手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