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佩青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鹏 《陕西中医》2010,31(8):1040-1042,1098
慢性肾衰竭是多种慢性肾脏疾病发展到终末期的结果,临床表现多样,病因病机复杂,张佩青教授认为慢性肾衰竭是一种以虚为主,虚实夹杂的疾病,其病机的核心是脾肾亏虚,湿浊(热)瘀血毒邪内停,根据慢性肾衰竭病情标本缓急的不同制定了急则治其标以化湿清热活血解毒为主及缓则治其本以补脾益肾为主不忘化湿活血的具体治法,并形成了独特的用药特点,为慢性肾衰竭的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高烁烁  胡小英  许华 《新中医》2014,46(5):33-35
许华教授认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属中医学湿温范畴,邪阻气机、湿遏热伏、邪漫三焦、邪盛毒瘀是该病病机特点。本病治疗以清热、解毒、化湿为要法,谨守病机,注重化湿,宣畅三焦,透邪达外,清热凉血,软坚散结,视湿热之轻重、病位之浅深、正邪之盛衰辨治。  相似文献   

3.
钱玉良 《陕西中医》2011,32(8):1042-1043
目的:介绍单兆伟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方法:通过跟师抄方,总结老师治疗经验。结论:湿浊、毒热、瘀血为CAG的主要病机,浊毒瘀邪的致病特点,治疗宜病证结合,化浊解毒祛瘀。  相似文献   

4.
肖君 《江苏中医药》2022,54(1):28-30
皮肤疾患虽属外科范畴,但常缠绵难愈,临床治疗效果易反复。单兆伟教授提出"从脾胃论治皮肤病",立足中焦,在健脾益气基础上,采取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辅以化湿和中、清热活血、疏风祛邪,每收良效。附验案3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5.
列举衡先培教授治疗垂体瘤病案2则。衡先培教授论治垂体瘤强调因虚致病、邪正交争的病因病机,基于正邪抗衡、五脏主次分明的治疗思想,从肾论治,化痰逐瘀并举,化湿醒脾并重,联合溴隐亭中西合璧,临证用药灵活化裁,以人为本,注重提高生命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张佩青教授认为在慢性肾炎蛋白尿的病变演化过程中,脾肾两虚致津液不得运化及气化,聚而成湿,湿聚日久而生热。湿热源于正虚,而又加重正虚,此时徒补虚损,则湿热愈重,治疗当以清化湿热为主,邪祛则流自清。  相似文献   

7.
研究总结单兆伟教授对幽门螺旋杆菌(Hp)相关胃病治疗的经验,就本病的病因病理、辨证要点、治疗原则等方面做了详尽的探讨,指出本病发病内因为脾胃虚弱,外因为感受邪毒。以健脾益气、清除湿热、疏通气血为主要治则,并强调辨证与辨病相结合,选方用药,独具匠心,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总结许建秦教授运用除痹止痛汤治疗痛风急性期经验。许建秦教授认为痛风急性期发病由内伤湿热,兼外感风、寒、湿诸邪诱发,辨证为脾肾亏虚为本,湿热流注、瘀血阻滞为标,发病以“痹”“痛”为特点,治方以萆薢分清饮为基础,融合清热化湿、利水化湿、宣化湿热、通腑泄热,给湿热邪气以出路,兼活血止痛、搜风通络止痛,配伍补脾益肾化湿,许建秦教授所创除痹止痛汤应用于临床多可奏效。  相似文献   

9.
总结蒋益兰教授基于“体寒瘤热”治疗结直肠癌的经验。蒋益兰教授在中医肿瘤“正虚邪实”的理论基础上,认为结直肠癌患者存在整体阳虚,局部痰瘀毒邪实,整体为寒,局部热盛,虚实夹杂,寒热并见的病理变化,即“体寒瘤热”,并提出“调整阴阳”的总体治疗原则,在温阳的基础上根据邪实的轻重灵活用药,抑阴扶阳,以达治疗目的。附1则医案佐证。  相似文献   

10.
总结黄峰教授中医辨证与辨病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经验。黄教授认为慢性乙型肝炎常为虚实夹杂之态,即正气不足致虚,实则为湿、热、瘀、毒之邪。注重清热解毒化湿以保肝降酶,活血化瘀通络以抗纤维化,补肾疏肝健脾以增强免疫力,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1.
曹彬彬  刘春燕 《河南中医》2016,(10):1719-1721
马建教授将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病机分为邪盛、正虚、情志失调三大方面,肝用失司是本病发病的重要病机。马建教授强调肝脾功能失调是亚急性甲状腺炎发病的基础,初起于肺脏,其主要病理因素包括气、热、痰、瘀等。由外感风热诱发,脾虚肝郁为发病基础。火毒,痰热,痰瘀凝结于颈前,气血流通不畅,则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热毒之邪入血分,灼伤营阴,患者表现为夜间疼痛加剧,随之热势较盛。治疗以清热解毒、疏肝理气、消肿散结为原则:热毒炽盛者予清热解毒,散瘀止痛;痰热郁结者予清热化痰,软坚散结;脾虚痰湿者予健脾化湿,行气利水。  相似文献   

12.
周仲瑛教授以《素问·病机十九条》为立论依据,结合温病学说"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理论,提出过敏性紫癜的病因病机均为感受外邪,邪实正虚,引动风热,并与瘀热、湿热交争,多因复合相搏为患,瘀热贯穿疾病始终。辨证论治以祛风化湿,凉血化瘀为大法,气血同调。具体治法常用清热祛风、清热凉血、清热化湿、泻下通瘀、补气健脾、益肾清利等六法。并附验案1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3.
单兆伟教授认为木蝴蝶具有清肺利咽、疏肝和胃、护膜敛疮、防癌治癌等功效,随证配伍清热、健脾、化湿、补气、理气、抗癌等药物,广泛运用于喉痹、反流性食管炎、消化性溃疡、肿瘤等多系统疾病的辨证施治中;其遣方用药体现了其秉承孟河医派的理论特色,药用轻灵;健护脾胃,百病可调;调脾运胃,重视升降。  相似文献   

14.
顽固性黄疸是由黄疸失治,迁延日久而成。各种病因均可导致黄疸,但常见的病因早期主要由湿、寒、热、痰、瘀之邪互结,早期主要是邪盛正损,以去邪为主,此时用药宜早、宜足、宜急,应首先荡涤邪毒为其要务,在治疗过程中,利湿不忘化痰,利湿不忘化瘀,化湿不忘祛风。  相似文献   

15.
盛夏感受外邪,多见高热之候,发病急,病势凶,病情重,且多兼时气致病,故时病为多。若感受风热病邪致病,多见邪袭肺卫,郁遏卫气,开阖失司,肺气失宣之候,治宜疏风泄热,透邪外达。病邪入里,则应注意病位及病势轻重,对症施治。若感受暑热病邪,多见暑热燔炽阳明,或伤津耗气,甚则津气两脱,则应清暑泄热、益气生津或予固脱。若感受湿热病邪致病,湿热多蕴蒸三焦,则应清热化湿、疏利三焦。  相似文献   

16.
印勇 《江苏中医药》2012,(11):11-12
单兆伟教授对常见慢性胃病的临证原则主要可归纳为:"中医四诊合参,借助西医辨病"的诊断原则,"中医辨证论治,配合西医对症处理"的治疗原则,"健运调和以平气,轻清宣泄以透邪"的处方用药原则,以及"调养重饮食情志,善后佐丸膏缓治"的调养善后原则。  相似文献   

17.
李建根 《四川中医》2010,(10):37-38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由脾胃气虚为先、为主,久病则胃络血瘀、热郁湿阻,最终形成气虚、血瘀、热郁三者之间正虚邪实、互为因果的病变。治疗上当在益气健脾的基础上合以化湿和络。  相似文献   

18.
单兆伟教授临证用药追求轻灵婉约,对于病势轻浅或体虚不能受补者,常以数克的代茶饮而收功,且以补益脾胃、调和中气为治疗大法。现举吾师运用代茶饮之验案三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9.
吴星星  吴静 《环球中医药》2020,13(6):1054-1056
单兆伟教授临证数十载,诊疗消化系统疾病经验丰富。现例选单教授诊治血吸虫肝病-腹腔积液、小儿嗜酸性粒细胞性肠炎、顽固性呕吐、溃疡性结肠炎医案四则。腹腔积液案,攻补兼施,疏利二便,予疏凿饮子加减;嗜酸性粒细胞性肠炎案,肺脾同调,防邪于外,予香砂六君子汤合玉屏风散加减;顽固性呕吐案,益气养阴,和胃降逆,予橘皮竹茹汤合生脉饮加减;溃疡性结肠炎案,健脾扶正,清利余邪,予参苓白术散加减。现将其诊疗过程、辨证思路及遣方用药特点逐一分析,与飨同道。  相似文献   

20.
郭志远先生为江西名中医 ,现任井冈山医专教授。郭老认为 :药能治病 ,亦能致病 ;药治病而为药 ,药致病即为邪。药物致病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用药不当 病之特性有寒、热、虚、实 ,治疗上当寒则热之 ,热则寒之 ;实者泻之 ,虚者补之。如不能正确辨明病性 ,用寒制寒 ,用热抑热 ,虚虚实实 ,必然“重加其疾” ,使小疾成顽病 ,令重疴成不起。2 用药太过 六气太过则为淫 ,用药太甚必成邪。用药过量 ,可因机体短时难以承受 ,从而导致一系列毒、副作用。如川乌、草乌 ,本为治疗寒湿痹证之良药 ,若用药过量 ,必有心烦、心慌、汗出等中毒表现 ,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