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医学书目》和《续中国医学书目》所载《仲景全书》是两个版本。中国医科大学图书馆馆藏《仲景全书》,系《续中国医学书目》所载的明代赵开美仿宋刻本。该书于昭和十年(1936)十一月八日,正式进入满洲医科大学。1945年国民党政府接管满洲医科大学,更名为国立沈阳医学院;1948年国立沈阳医学院由东北人民政府卫生部接管,1949年6月并人中国医科大学,满洲医科大学留下来的众多珍贵中医古籍遂归属中国医科大学所有。1964年,中国医科大学因故将所藏古籍几乎全部借给辽宁中医学院。1970年的3-4月间,古籍随同辽宁中医学院下放到辽阳,同年10月份又迁运沈阳。1978年,中国医科大学图书馆索回了借出的古籍,明代赵开美校刻的《仲景全书》由该馆收藏至今。  相似文献   

2.
张卿子《仲景全书》(以下简称张版《仲景全书》)是日本学者出于实用目的, 将赵开美《仲景全书》进行改编而成的, 此书以日本内阁文库所藏的《仲景全书》为底本, 增入《张卿子伤寒论》, 并对前言、目录部分进行调整, 于日本万治二年(1659)首次刊行, 是日本江户前中期《伤寒论》的主要传本。清代光绪年间此书传回国内, 经成都邓氏翻刻, 并增入《运气掌诀录》《伤寒明理论》。组成五种书目的张版《仲景全书》在清末民国时期流传。张版《仲景全书》在流传过程中, 曾被误认为是赵开美《仲景全书》。之后随着宋本《伤寒论》受到重视, 此书被与赵版相区分, 但是张版《仲景全书》在临床和文献两方面亦具有其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将日本内阁文库所藏宋本《伤寒论》与中国所藏5部宋本《伤寒论》进行逐字校读,发现日本内阁本讹误甚多,结合赵开美精于校雠的学术经历和对善本古书的珍惜态度,可以确证内阁文库本不是赵开美本的原刻本而是日本翻刻本。中国所藏5部宋本《伤寒论》皆为赵开美原刻本,其中分初刻本与修订本两种版次。  相似文献   

4.
“宋本伤寒论”原指北宋所刻大字本、小字本《伤寒论》。传至明代,仅有的一部小字本《伤寒论》被赵开美翻刻于《仲景全书》之后旋即亡佚,后世遂美称赵开美辑刻《仲景全书·伤寒论》为“宋本伤寒论”。本文所称“宋本伤寒论”指赵刻《仲景全书·伤寒论》,该书国内外仅存6部,笔者皆曾目睹手抚,并有较详笔记和照片。本文仅对台湾故宫博物院所藏《仲景全书·伤寒论》详加考证,以期对校勘研究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伤寒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代医家所撰写的有关伤寒学说的书目数量极多,内容亦十分丰富。文章以现存历代伤寒书目的内容为研究基础,将624种书目初步分为7类,分别为《伤寒论》本书、《伤寒论》原文注释、《伤寒论》理论发挥、《伤寒论》临床应用、《伤寒论》相关歌括、伤寒教材及其他伤寒相关书目。通过探究此7类书目在历代伤寒学说研究内容中的地位,了解伤寒学说在不同时期研究重心的转移以及在中国医学史上的发展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6.
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首次逐条注释《伤寒论》全文。明清时期,由于宋版《伤寒论》流传较少,而《注解伤寒论》加有注释,易读易解,遂成为明清时期医家学习《伤寒论》的主要读本,流传较广。此书除元代刊本外,明代亦有多种刊本。考诸史志书目,可知《注解伤寒论》明代刊本主要有:熊宗立种德堂正德己巳刊本、嘉靖二十四年汪济川刻本、万历二十七年赵开美刻《仲景全书》本、万历二十九年吴勉学刻本等。森立之先生对《注解伤寒论》版本进行了研究,认为熊氏种德堂刊本是据汪济川刻本而重刻。对此,冈西为人先生在《宋以前医籍考》中提出异议:“按《经籍访古志》云:如熊氏明德堂刊本,据汪刻而重刻者。所谓明德堂,种德堂之讹明矣。  相似文献   

7.
宋本《伤寒论》在中国的流传与演变 赵开美本《伤寒论》在中国的流传有十二事应该引起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8.
(上接《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 0 0 4年第 4期第 2 4页 )6 2 3 矩庵发现的《伤寒论》大字本与小字本 1 90 8年有名“坊”或“矩庵”者 ,发现一部名副其实的真正的赵开美本《伤寒论》 ,欣幸不已 ,狂喜过望 ,乃展纸濡墨 ,书以题记。题记全文见本文第二节第(一 )小节 ,此段从略。北京国家图书馆藏有此书缩微胶卷 ,原书今藏台北市国家图书馆 ,著录于该馆《国立北平图书馆善本书目》第 1 3 1页 (台北·国立中央图书馆·1 969) :“《仲景全书》2 6卷 5册 ,明万历己亥 ( 2 7年 )海虞赵氏刻本。”书签上写有“仲景全书万历己亥赵清常景宋刻本坊” ,…  相似文献   

9.
“摶”之俗体作“(摶)”,与“搏”形近,近一个世纪来《伤寒论》《金匮要略》铅字排印本、电脑录入本凡“(摶)”皆讹为“搏”,而赵开美本《伤寒论》、元大德《千金翼方》或作俗体“(摶)”,或作繁体“摶”;元邓珍本《金匮要略》、赵开美本《金匮要略》皆作俗体“(摶)”,是诸善本《伤寒论》《金匮要略》无一作“搏”者.本文确证铅字排印本、电脑录入本《伤寒论》《金匮要略》之“搏”皆为讹字,当作“摶”.2005年8月人民卫生出版社白文本《伤寒论》据笔者意见已将“搏”改为“抟”.  相似文献   

10.
宋本《伤寒论》实赵开美刻本。本文就今世台湾故宫宋本《伤寒论》概貌进行详述,并考证了台湾故宫本《伤寒论》转移至美国及回归台湾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焦循是清代经史小学总纂 ,将其《孟子正义》与赵岐《孟子注》相比较 ,可以知见赵氏注疏的方法与成就。仅就《孟子题辞》而言 ,焦疏有而赵注无者之20余例 ,为研究古代传注家书序体裁和古代逻辑思想及其晚明后新见提供了理据 ,对俗字、通假字、词组、名物词的训释平实而不妄牵 ,体现了宗汉之说的汉学特征  相似文献   

12.
第一次揭示赵开美《仲景全书》中的《伤寒论》有“初刻”“补刻”之别,是本文最重要的意义。初刻本藏于日本枫山秘府,有讹字阙文,书口紊乱;日本安政三年(1856年)崛川济摹刻之。崛川济本(又称安政本)对中国影响极大。赵开美在原版板木上IE其讹字,补其阙文,划一书口,是为“补刻”本,补刻本今藏台湾故宫博物院图书馆、中医研究院图书馆。北京国家图书馆所藏为台湾本的缩微胶卷。1923年恽铁樵以安政本为底本影印之,侈称宋本《伤寒论》,迷惑国人多多。1990年刘渡舟首次以北京国家图书馆所藏宋本《伤寒论》缩微胶卷为底本校注之,国人始见宋本全文。今对诸本穷尽校读之,不仅发现初刻本与补刻本有较多差异,就是补刻本之间亦多不同,令人费解。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证《病机纂要》的作者.方法:通过对古文献研究,分别从序、落款和内容等方面进行考证.结果:《病机纂要》为清代赵永纂订,现存清光绪20年甲午(1894年)赵明述抄本.结论:《病机纂要》作者的考证为进一步研究该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孙思邈《千金翼方》卷九、卷十载录的《伤寒论》称《唐本伤寒论》,又称《孙思邈本伤寒论》。犹如《宋本伤寒论》又称《赵开美本伤寒论》一样。《孙思邈本伤寒论》与《赵开美本伤寒论》都来源于一个共同的祖本,即均来自南朝梁阮孝绪《七录》著录的《辨伤寒十卷》。阮孝绪《辨伤寒十卷》与陈延之《小品方》著录的《辨伤寒》相关。《宋本伤寒论》受到世人高度崇信赞佩,关于它的研究已成滔滔江河之势,《唐本伤寒论》直至现在,对它的研究考证仅是涓涓细流,未被医家与学者周知。文章考证《千金翼方》成书时代及其流传,考证《伤寒辨》之特点与结构,比较《辨伤寒》与宋本《伤寒论》之异同。  相似文献   

15.
汤显祖充满生死梦幻奇情异彩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一直延续并影响到一个世纪后的洪。洪在《长生殿》里把李、杨的爱情理想化为生死不渝的真正爱情 ,演出了一部“闹热《牡丹亭》”。洪明确地标举汤显祖的“至情”旗帜 ,是“玉茗堂派”的翘楚 ;其剧作中“情缘总归虚幻”的虚无思想亦来自汤氏 ;他写李、杨月宫重圆的虚幻 ,无疑寄托了自己人生失意的空幻之感。  相似文献   

16.
明代赵开美本《仲景全书》,因其中《伤寒论》部分被认为是现存最接近北宋本的版本而受到重视。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仲景全书》原刊本,在首册的护页,有两则手书题记,题记作者声称拥有北宋治平官刊大字景写本《伤寒论》,这是首次显示此重要文献存世的记录。此题记曾先后引起数位中日学者的注意,但其作者为何人,始终未能得以确认。经由考察《仲景全书》原件,以及考证题记内容及藏印,确认了清末的徐坊即为题记的作者。此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探寻治平官刊大字景写本《伤寒论》这一珍贵版本的踪迹,未来或有机会为《伤寒论》的版本学及文献学的内容增添新页。  相似文献   

17.
新安药店始于宋,成于明,至清末一度达到鼎盛。较有代表的宋有“陆氏保和堂”,明有“徐保元堂”、“正田药店”、“胞与堂”等,清有“胡庆余堂”、“胡咸春”、“种德堂”等。这些药店明多为医家兼营,清多为徽商经营。新安药店作为集医疗、生产、经营一体的传统手工业,至今不少成为著名药厂,如“武汉健民制药厂”、“胡庆余堂”等。其在生产、经营、管理上积累了许多经验,同时在方剂学以及药物炮炙、贮藏、采集、加工、成方制作等方面皆有不少成就。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解剖学在宋代经历了2次发展高峰后,继续缓慢向前发展。明代军医何柬通过实体解剖,观察了膈膜、心脏、肝脏、胆囊、膀胱、咽喉等人体器官,并将其发现记录于《医学统宗》中。何氏的发现超越了前人,也为晚于其300年的王清任所不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