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 检测并分析电子射野影像系统( EPID)、kV级平面摄像(kV planar)、kV级锥形束CT( CBCT)3种图像模式在影像引导放疗(IGRT)中摆位误差的精度.方法 通过在计划系统的模体CT图像上模拟25组摆位偏差,生成25组DRR参考图像和25组三维CT参考图像,分别与模体在原点位置获取的EPID,kV planar和CBCT 3种图像模式进行图像配准和摆位误差的测量,检测并比较3种图像模式在摆位误差测量中的精度.结果 共读取675组残留误差,3种图像及其相应的配准方法均具有较高的精确度,残留误差的平均值在x、y、z方向上均<1 mm,CBCT的灰度值配准精度<0.1 mm,kV planar图像在手动配准时其测量摆位误差的精度好于EPID(<0.65 mm),在自动配准方法时与EPID具有同等的精度.结论 医院IGRT系统的3种图像模式及其相应的配准方法均可以满足临床应用,CBCT为首选,结合图像质量、成像剂量和配准精度等因素,kV planar优于EPID.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探讨六维床在颅内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行SRT的37例颅内肿瘤患者采用个体化头热塑网罩联合发泡胶制作的个体化头枕与碳纤维底板固定,CT模拟定位获取治疗计划参考图像,每次治疗前行锥形束CT(CBCT)扫描,CBCT图像采用骨窗模式与计划参考图像配准,采用Varian Edge直线加速器机载CBCT影像引导,用六维治疗床在线校正摆位误差。误差校正后再次行CBCT扫描,将CBCT图像与计划参考图像进行再次配准,记录配准结果,比较六维床校正前后的误差结果。结果:颅内肿瘤首次摆位误差中,三个平移方向X、Y、Z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114± 0.071)cm、(0.096±0.077)cm、(0.090±0.069)cm.,3个旋转方向Rx,Ry,Rz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737±0.451)°、(0.748±0.384)°、(0.701±0.381)°。六维床在线校正后获得残余误差结果,3个平移方向X、Y、Z的残余误差分别为(0.020±0.016)cm、(0.012±0.012)cm 、(0.014±0.011)cm,3个旋转方向Rx,Ry,Rz的残余误差分别为(0.080±0.080)°、(0.076±0.075)°、(0.076±0.075)°,6个方向上校正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000)。结论:影像引导下的六维治疗床对颅内肿瘤SRT的摆位误差有明显的纠正作用,建议在颅内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时,采用六维方向在线校正摆位误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锥形束CT(CBCT)图像和CT图像的配准范围对配准精度的影响。方法 对腹部、头部和胸部各5位患者分别进行CBCT和CT扫描,将扫描后各部位图像的配准范围处理成4种模式,模式1为CT配准范围大于CBCT配准范围;模式2为CBCT与CT配准范围相同;模式3是将模式2的CT平移5 cm;模式4是将模式2的CBCT和CT两边同时减少2 cm。4种模式均使用图像分割与配准工具包进行配准,比较4种模式配准后的平均方差测度值,并分析模式2与其他3种模式的关系。结果 平均方差测度值模式3最大,其次是模式1,最小的是模式2和4,且模式2和4的平均方差测度值几乎相等(P>0.05)。对于各部位的模式2与模式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86、-4.164、-5.618,P<0.05);模式2与模式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23、-8.109、-19.601,P<0.05)。结论 CBCT和CT图像的配准范围对图像配准精度有一定的影响,CBCT的配准范围与CT的配准范围越接近,配准精度越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千伏级锥形束CT(CBCT)对比分析头颈部肿瘤放疗中头枕+头颈肩面膜、真空气垫+头颈肩面膜两种体位固定技术的摆位误差。 方法 随机选取60例接受诊断及治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头枕+头颈肩面膜组29例、真空气垫+头颈肩面膜组31例),治疗过程中每周行1次CBCT扫描,将所获取的CB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进行配准,得到左右、上下、前后方向的摆位线性误差,采用独立t检验对比两组数据的差异性。 结果 头枕+头颈肩面膜组在左右、上下、前后方向的摆位线性误差分别为:(0.07±1.70)、(0.45±1.53)、(0.39±1.62)mm,真空气垫+头颈肩面膜组在左右、上下、前后方向的摆位线性误差分别为:(-0.05±1.39)、(0.13±1.37)、(0.08±1.25)mm。两组在左右方向上的摆位线性误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29,P>0.05),在上下和前后方向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3、2.039,P均<0.05)。 结论 两种固定方式中头颈部肿瘤真空气垫+头颈肩面膜固定的患者摆位误差小,体位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5.
在三维图像配准方法中,归一化互信息法精度高、鲁棒性强、使用范围广。本文以归一化互信息为相似度对三维图像进行了配准,并采用了蒙特卡罗(MC)的方法研究噪声对三维图像配准的影响。实验发现,噪声的存在会造成归一化互信息的统计误差,使归一化互信息变小。为了消除噪声的影响,根据图像的灰度直方图,本文提出一种将灰度直方图进行区域分割后再配准的方法,减小了噪声造成的灰度值涨落和统计误差。研究表明,该方法可抑制噪声的影响,改善局部极值,减小误匹配,从而提高了归一化互信息,进一步完善了基于归一化互信息的图像配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锥形束CT(CBCT)在线摆位校正与离线自适应校正在减小头颈部肿瘤临床靶区(CTV)外放,从而减轻正常组织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 16例行三维适形放疗的头颈部癌症患者入组.分次放疗前后均行在线CBCT扫描1次,并与计划CT图像配准,记录各个方向的配准差值.放疗前后的配准差值分别作为放疗分次间误差和分次内误差,用于计算每例患者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利用CTV外放计算公式,计算在线校正前后CTV外放;以0.5 mm为允许的最大残余系统误差,计算离线校正系统摆位误差后CTV外放.结果 未经在线校正,左右、头脚和前后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5.7mm、5.6 mm和7.3 mm;每分次放疗均行在线校正,3个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1.7 mm、1.7 mm和2.3 mm;对系统摆位误差进行离线自适应校正,3个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2.7 mm、2.5mm和3.6 mm.结论 基于CBCT图像分析的在线校正和离线自适应校正均能明显减小摆位误差,有助于缩小CTV外放,并有望减轻正常组织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锥形束CT(CBCT)在线摆位校正与离线自适应校正在减小头颈部肿瘤临床靶区(CTV)外放,从而减轻正常组织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 16例行三维适形放疗的头颈部癌症患者入组.分次放疗前后均行在线CBCT扫描1次,并与计划CT图像配准,记录各个方向的配准差值.放疗前后的配准差值分别作为放疗分次间误差和分次内误差,用于计算每例患者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利用CTV外放计算公式,计算在线校正前后CTV外放;以0.5 mm为允许的最大残余系统误差,计算离线校正系统摆位误差后CTV外放.结果 未经在线校正,左右、头脚和前后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5.7mm、5.6 mm和7.3 mm;每分次放疗均行在线校正,3个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1.7 mm、1.7 mm和2.3 mm;对系统摆位误差进行离线自适应校正,3个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2.7 mm、2.5mm和3.6 mm.结论 基于CBCT图像分析的在线校正和离线自适应校正均能明显减小摆位误差,有助于缩小CTV外放,并有望减轻正常组织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锥形束CT(CBCT)在线摆位校正与离线自适应校正在减小头颈部肿瘤临床靶区(CTV)外放,从而减轻正常组织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 16例行三维适形放疗的头颈部癌症患者入组.分次放疗前后均行在线CBCT扫描1次,并与计划CT图像配准,记录各个方向的配准差值.放疗前后的配准差值分别作为放疗分次间误差和分次内误差,用于计算每例患者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利用CTV外放计算公式,计算在线校正前后CTV外放;以0.5 mm为允许的最大残余系统误差,计算离线校正系统摆位误差后CTV外放.结果 未经在线校正,左右、头脚和前后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5.7mm、5.6 mm和7.3 mm;每分次放疗均行在线校正,3个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1.7 mm、1.7 mm和2.3 mm;对系统摆位误差进行离线自适应校正,3个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2.7 mm、2.5mm和3.6 mm.结论 基于CBCT图像分析的在线校正和离线自适应校正均能明显减小摆位误差,有助于缩小CTV外放,并有望减轻正常组织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锥形束CT(CBCT)在线摆位校正与离线自适应校正在减小头颈部肿瘤临床靶区(CTV)外放,从而减轻正常组织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 16例行三维适形放疗的头颈部癌症患者入组.分次放疗前后均行在线CBCT扫描1次,并与计划CT图像配准,记录各个方向的配准差值.放疗前后的配准差值分别作为放疗分次间误差和分次内误差,用于计算每例患者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利用CTV外放计算公式,计算在线校正前后CTV外放;以0.5 mm为允许的最大残余系统误差,计算离线校正系统摆位误差后CTV外放.结果 未经在线校正,左右、头脚和前后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5.7mm、5.6 mm和7.3 mm;每分次放疗均行在线校正,3个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1.7 mm、1.7 mm和2.3 mm;对系统摆位误差进行离线自适应校正,3个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2.7 mm、2.5mm和3.6 mm.结论 基于CBCT图像分析的在线校正和离线自适应校正均能明显减小摆位误差,有助于缩小CTV外放,并有望减轻正常组织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锥形束CT(CBCT)在线摆位校正与离线自适应校正在减小头颈部肿瘤临床靶区(CTV)外放,从而减轻正常组织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 16例行三维适形放疗的头颈部癌症患者入组.分次放疗前后均行在线CBCT扫描1次,并与计划CT图像配准,记录各个方向的配准差值.放疗前后的配准差值分别作为放疗分次间误差和分次内误差,用于计算每例患者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利用CTV外放计算公式,计算在线校正前后CTV外放;以0.5 mm为允许的最大残余系统误差,计算离线校正系统摆位误差后CTV外放.结果 未经在线校正,左右、头脚和前后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5.7mm、5.6 mm和7.3 mm;每分次放疗均行在线校正,3个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1.7 mm、1.7 mm和2.3 mm;对系统摆位误差进行离线自适应校正,3个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2.7 mm、2.5mm和3.6 mm.结论 基于CBCT图像分析的在线校正和离线自适应校正均能明显减小摆位误差,有助于缩小CTV外放,并有望减轻正常组织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锥形束CT(CBCT)在线摆位校正与离线自适应校正在减小头颈部肿瘤临床靶区(CTV)外放,从而减轻正常组织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 16例行三维适形放疗的头颈部癌症患者入组.分次放疗前后均行在线CBCT扫描1次,并与计划CT图像配准,记录各个方向的配准差值.放疗前后的配准差值分别作为放疗分次间误差和分次内误差,用于计算每例患者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利用CTV外放计算公式,计算在线校正前后CTV外放;以0.5 mm为允许的最大残余系统误差,计算离线校正系统摆位误差后CTV外放.结果 未经在线校正,左右、头脚和前后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5.7mm、5.6 mm和7.3 mm;每分次放疗均行在线校正,3个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1.7 mm、1.7 mm和2.3 mm;对系统摆位误差进行离线自适应校正,3个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2.7 mm、2.5mm和3.6 mm.结论 基于CBCT图像分析的在线校正和离线自适应校正均能明显减小摆位误差,有助于缩小CTV外放,并有望减轻正常组织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锥形束CT(CBCT)在线摆位校正与离线自适应校正在减小头颈部肿瘤临床靶区(CTV)外放,从而减轻正常组织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 16例行三维适形放疗的头颈部癌症患者入组.分次放疗前后均行在线CBCT扫描1次,并与计划CT图像配准,记录各个方向的配准差值.放疗前后的配准差值分别作为放疗分次间误差和分次内误差,用于计算每例患者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利用CTV外放计算公式,计算在线校正前后CTV外放;以0.5 mm为允许的最大残余系统误差,计算离线校正系统摆位误差后CTV外放.结果 未经在线校正,左右、头脚和前后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5.7mm、5.6 mm和7.3 mm;每分次放疗均行在线校正,3个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1.7 mm、1.7 mm和2.3 mm;对系统摆位误差进行离线自适应校正,3个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2.7 mm、2.5mm和3.6 mm.结论 基于CBCT图像分析的在线校正和离线自适应校正均能明显减小摆位误差,有助于缩小CTV外放,并有望减轻正常组织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锥形束CT(CBCT)在线摆位校正与离线自适应校正在减小头颈部肿瘤临床靶区(CTV)外放,从而减轻正常组织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 16例行三维适形放疗的头颈部癌症患者入组.分次放疗前后均行在线CBCT扫描1次,并与计划CT图像配准,记录各个方向的配准差值.放疗前后的配准差值分别作为放疗分次间误差和分次内误差,用于计算每例患者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利用CTV外放计算公式,计算在线校正前后CTV外放;以0.5 mm为允许的最大残余系统误差,计算离线校正系统摆位误差后CTV外放.结果 未经在线校正,左右、头脚和前后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5.7mm、5.6 mm和7.3 mm;每分次放疗均行在线校正,3个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1.7 mm、1.7 mm和2.3 mm;对系统摆位误差进行离线自适应校正,3个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2.7 mm、2.5mm和3.6 mm.结论 基于CBCT图像分析的在线校正和离线自适应校正均能明显减小摆位误差,有助于缩小CTV外放,并有望减轻正常组织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锥形束CT(CBCT)在线摆位校正与离线自适应校正在减小头颈部肿瘤临床靶区(CTV)外放,从而减轻正常组织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 16例行三维适形放疗的头颈部癌症患者入组.分次放疗前后均行在线CBCT扫描1次,并与计划CT图像配准,记录各个方向的配准差值.放疗前后的配准差值分别作为放疗分次间误差和分次内误差,用于计算每例患者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利用CTV外放计算公式,计算在线校正前后CTV外放;以0.5 mm为允许的最大残余系统误差,计算离线校正系统摆位误差后CTV外放.结果 未经在线校正,左右、头脚和前后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5.7mm、5.6 mm和7.3 mm;每分次放疗均行在线校正,3个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1.7 mm、1.7 mm和2.3 mm;对系统摆位误差进行离线自适应校正,3个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2.7 mm、2.5mm和3.6 mm.结论 基于CBCT图像分析的在线校正和离线自适应校正均能明显减小摆位误差,有助于缩小CTV外放,并有望减轻正常组织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锥形束CT(CBCT)在线摆位校正与离线自适应校正在减小头颈部肿瘤临床靶区(CTV)外放,从而减轻正常组织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 16例行三维适形放疗的头颈部癌症患者入组.分次放疗前后均行在线CBCT扫描1次,并与计划CT图像配准,记录各个方向的配准差值.放疗前后的配准差值分别作为放疗分次间误差和分次内误差,用于计算每例患者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利用CTV外放计算公式,计算在线校正前后CTV外放;以0.5 mm为允许的最大残余系统误差,计算离线校正系统摆位误差后CTV外放.结果 未经在线校正,左右、头脚和前后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5.7mm、5.6 mm和7.3 mm;每分次放疗均行在线校正,3个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1.7 mm、1.7 mm和2.3 mm;对系统摆位误差进行离线自适应校正,3个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2.7 mm、2.5mm和3.6 mm.结论 基于CBCT图像分析的在线校正和离线自适应校正均能明显减小摆位误差,有助于缩小CTV外放,并有望减轻正常组织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锥形束CT(CBCT)在线摆位校正与离线自适应校正在减小头颈部肿瘤临床靶区(CTV)外放,从而减轻正常组织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 16例行三维适形放疗的头颈部癌症患者入组。分次放疗前后均行在线CBCT扫描1次,并与计划CT图像配准,记录各个方向的配准差值。放疗前后的配准差值分别作为放疗分次间误差和分次内误差,用于计算每例患者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利用CTV外放计算公式,计算在线校正前后CTV外放;以0.5 mm为允许的最大残余系统误差,计算离线校正系统摆位误差后CTV外放。结果 未经在线校正,左右、头脚和前后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5.7 mm、5.6 mm和7.3 mm;每分次放疗均行在线校正,3个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1.7 mm、1.7 mm和2.3 mm;对系统摆位误差进行离线自适应校正,3个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2.7 mm、2.5 mm和3.6 mm。结论 基于CBCT图像分析的在线校正和离线自适应校正均能明显减小摆位误差,有助于缩小CTV外放,并有望减轻正常组织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摆位误差导致的二维图像投影变化及其对图像配准的影响,提出一种改进的互信息配准算法。方法 借助仿真头部体模,分别模拟旋转误差和平移误差,通过互信息的变化来反映投影形变。以3mm平移误差和3°旋转误差为界,模拟10例较小摆位误差和10例较大摆位误差,拍摄正侧位射野图像,分别使用目前加速器自带的传统互信息配准方法和本研究改进的互信息配准方法获取摆位误差,并与实际摆位误差相比较,以判断本研究提出的改进配准方法的优劣。结果 对于摆位误差较小的实例,加速器自带的传统互信息配准方法的xyz轴平均平移误差分别为0.3、0.4和0.3 mm,xz轴平均旋转误差均为0.4°,平均耗时28.7 s。本研究改进的互信息配准方法的平均误差为0.4、0.3和0.3 mm,xz轴平均旋转误差分别为0.5°和0.4°,平均耗时31.1 s。对于摆位误差较大的实例,加速器自带的传统互信息配准方法的平均误差分别为0.9、0.7和0.8 mm,xz轴平均旋转误差为0.9°和0.8°,平均耗时29.9 s,本研究的改进互信息方法平均误差分别为0.5、0.4和0.5 mm,xz轴平均旋转误差分别为0.6°和0.5°,平均耗时33.2 s。结论 对于较小的摆位误差,两种方法都具有较高的配准精度,但对于较大的摆位误差,本研究改进互信息配准方法较加速器自带的互信息配准方法具有显着的精度优势,并且配准耗时也在临床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在PC机上实现高精度的PET与MRI三维脑图像配准。方法 采用最大互信息法对6例患者PET和MRI三维脑图像进行刚体配准。使用归一化互信息作为相似性量度。在互信息计算过程中,使用Powell多参数优化法和Brent一维搜索算法。为加快配准速度,使用了多分辨金字塔方法。采用基于坐标的阈值选取方法对PET图像进行分割预处理,消除星状背景伪影。结果 配准误差平均值为2.6mm,误差中位数平均为2.7mm。结论 配准视觉效果良好,评估证明该算法可达亚体元级配准精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6D治疗床联合锥形束CT(CBCT)容积旋转调强(VMAT)治疗妇科肿瘤患者的摆位误差,以及其靶区外放边界的变化趋势。方法 妇科肿瘤术后患者20例,采用HexaPODTMevo RT 6D治疗床和kV级CBCT影像引导的容积调强放射治疗。所有患者常规摆位后均行校正前CBCT扫描,利用6D治疗床在线校正后,再次行CBCT扫描,治疗后第3次行CBCT扫描,分别获得校正前、校正后、治疗后X射线容积影像,所有容积图像与计划CT图像采用自动骨性标记和手动微调的配准方式,获得三维平移(x、y、z)和旋转方向(RxRyRz)的摆位误差,分析其摆位误差及计划靶区外放边界。结果 患者共行CBCT扫描594次,6D治疗床在线校正后,分次间摆位误差在yzRxRyRz轴方向上明显缩小(t=6.21、-8.60、2.13、-8.51、-3.48,P<0.05)。外扩边界MPTVx轴、y轴、z轴方向上分别为2.20、3.43、2.00 mm,校正前后减少幅度为4.46~6.05 mm。结论 6D治疗床联合CBCT可明显提高妇科肿瘤盆腔放疗患者的摆位精度,同时可为精确设定计划靶区外放边界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使用头颈肩热塑网罩和颈胸一体热塑体膜固定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患者锁骨上下区的摆位误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至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收治的40例女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中位年龄46(29~68)岁]的锁骨上下区靶区的锥形束CT(CBCT)图像,其中19例使用头颈肩热塑网罩进行体位固定(头颈肩网罩组,128次CBCT图像),21例使用颈胸一体架膜进行体位固定(颈胸一体膜组,143次CBCT图像)。分析2组患者锁骨上下区的摆位误差,并分别测量肩锁关节的位置移动幅度ΔX、ΔY、ΔZ和三维空间位移d。应用公式计算临床靶区至计划靶区(PTV)的外放边界值。将所有患者分成体重指数(BMI)<24 kg/m2组(13例,86次CBCT扫描)和BMI≥24 kg/m2组(27例,185次CBCT扫描),分析比较2组的摆位误差。2组之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 头颈肩网罩组和颈胸一体膜组在锁骨上下区的平移摆位误差分别为左右方向:(1.78±2.40) mm和(2.26±1.91) mm(t=0.687,P=0.496)、头脚方向:(2.88±2.44) mm和(2.29±1.89) mm(t=2.249,P=0.030)、腹背方向:(2.48±1.79) mm和(1.66±2.00) mm(t=0.998,P=0.325);在矢状面的旋转摆位误差分别为(0.91±0.61)度和(0.67±0.53)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55,P=0.001)。头颈肩网罩组和颈胸一体膜组在肩锁关节的位置移动幅度ΔX、ΔY、ΔZ的平均值分别为3.65、4.61、3.11 mm和2.32、1.97、1.63 mm,三维空间位移d的平均值分别为7.36 mm和4.03 mm。头颈肩网罩组和颈胸一体膜组锁骨上下区在左右方向、头脚方向和腹背方向的PTV外放边界值分别为6.1、8.9、7.5 mm和7.0、7.0、5.5 mm。BMI<24 kg/m2组和BMI≥24 kg/m2组患者在3个方向的平移和旋转摆位误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03~0.938,均P>0.05)。 结论 对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行锁骨上下区放疗的患者,相比头颈肩网罩固定,使用颈胸一体膜固定在头脚方向的摆位误差更小,而且对肩锁关节的体位固定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