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多感觉训练对化疗期乳腺癌患者记忆功能障碍的干预效果。 方法 选取乳腺癌合并认知障碍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40例。空白组患者给与常规治疗与护理,包括常规化疗药物治疗、PICC导管维护、患肢功能康复锻炼、饮食护理、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实验组患者在空白组干预方法的基础上给予视、听、触、嗅的多感觉综合训练;对照组在空白组空白组干预方法的基础上给与视听训练,训练内容和疗程与实验组完全一致。于干预前和干预4个周期后(干预后)采用英国Rivermead康复中心设计的行为记忆测验第二版(RBMT-Ⅱ)评定3组患者的记忆功能。 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RBMT-Ⅱ总分显著高于空白组干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的RBMT-Ⅱ总分为(22.45±1.60)分,显著亦高于对照组干预后的(19.05±2.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除日期的干预前、后差值外,其余各项RMBT-Ⅱ评分差值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各项RMBT-Ⅱ评分差值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回忆预约、图片再认、脸部再认、故事即刻回忆、故事延迟回忆、定向、路线即刻回忆、路线延迟回忆和RMBT-Ⅱ总分的干预前、后的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多感觉训练可显著改善化疗期乳腺癌患者的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睡眠干预配合记忆训练对老年人记忆障碍的影响,寻求提高社区老年人记忆功能的最佳方法。 方法选取唐山市某社区的647名老年人,应用Rivermead行为记忆测验第2版(RBMT-Ⅱ)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分别进行记忆功能和睡眠质量的测评。选取150名睡眠障碍并发记忆障碍的老年人,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记忆训练组、睡眠干预+记忆训练组,干预3个月后再次进行评测,对比干预效果。 结果647名老年人睡眠障碍发生率为38.8%,记忆障碍发生率为78.4%,睡眠障碍者记忆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睡眠正常者。各组干预前、后组内对比:对照组记忆功能中的回忆信息(即刻)项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纯记忆训练组记忆功能中的回忆故事(即刻)、回忆信息(即刻)、回忆预约时间、回忆故事(延迟)、回忆姓名、回忆被藏物品项评分及记忆总标准分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睡眠干预+记忆训练组记忆功能中的回忆故事(即刻)、回忆路线(即刻)、回忆信息(即刻)、面部再认、定向、回忆预约时间、回忆故事(延迟)、回忆姓名、回忆被藏物品项评分及记忆总标准分提高,睡眠质量评分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干预后组间比较:单纯记忆训练组中回忆故事(即刻)、回忆信息(即刻)、面部再认、定向、回忆预约时间、回忆故事(延迟)、回忆姓名、回忆被藏物品项评分及记忆总标准分较对照组高,睡眠干预+记忆训练组中回忆故事(即刻)、回忆路线(即刻)、回忆信息(即刻)、面部再认、定向、回忆预约时间、回忆故事(延迟)、回忆姓名、回忆被藏物品项评分和记忆总标准分以及睡眠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高,睡眠干预+记忆训练组中回忆故事(即刻)、回忆路线(即刻)、面部再认、回忆姓名项评分以及睡眠质量评分较单纯记忆训练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 结论老年人记忆障碍发生率较高,且其发生率和程度均受睡眠情况的影响。记忆训练对改善老年人记忆功能有效,睡眠干预配合记忆训练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心理学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由神经专科医生采集2009年9-12月在神经内科门诊就诊患者10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简易智能量表(MMSE)、听觉词语测验(AVLT)、画钟测验(CDT)、日常生活功能量表(ADL)、Hamilton抑郁量表(HDRS)及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等神经心理测试。根据检查结果分为MCI组与对照组。结果 MCI组受教育年限低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病、糖尿病、脑卒中史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受教育年限和高血压病史与MCI密切相关。MCI组MMSE总分、CDT得分、AVLT即刻记忆、延迟记忆及长时延迟再认显著低于对照组,ADL评分及HDR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病是MCI的危险因素,较高的受教育年限是MCI的保护因素。MCI患者在多个神经心理学领域受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丘脑、基底节单灶卒中后的言语流畅性损害特点。方法:选择具有单一卒中病灶的丘脑、基底节损害患者63例与健康对照者34例进行对比研究,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言语流畅性测验、波士顿命名测验等神经心理测验评估其言语流畅性。结果:皮质下单灶卒中患者的言语能力有显著损害,主要表现在言语流畅性损害。言语流畅性损害差异存在于列举的"动物"、"水果"和"蔬菜"的总正确数和0~15s的正确数。左右侧卒中对比中也发现在言语流畅性上差异有显著性,左侧丘脑卒中者具有显著的言语流畅性损害,左侧基底节卒中者相对较好,丘脑、基底节区卒中具有一致的言语流畅项目损害。结论:丘脑或基底节受损后言语流畅性广泛受损,以左丘脑损害更严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BrainHQ视觉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记忆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 方法选取唐山市工人医院下属的康复医院脑卒中后记忆障碍患者60例,采用分层随机化的方式分为对照组(n=30)和干预组(n=30),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BrainHQ视觉训练。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Rivermead行为记忆测验第2版(RBMT9-II)分别对2组患者的记忆功能进行测评。 结果治疗后,干预组的回忆姓名、回忆被藏物品、回忆预约、图片再认、脸部再认、立即回忆故事、故事延迟回忆、日期、立即回忆路线、路线延迟回忆、信息延迟回忆及总标准分12项评分[分别为(1.30±0.54)分、(1.83±0.38)分、(1.20±0.41)分、(2.00±0.00)分、(1.83±0.38)分、(0.77±0.50)分、(0.50±0.57)分、(1.93±0.25)分、(1.77±0.57)分、(1.27±0.64)分、(0.87±0.51)分、(16.97±2.65)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干预组的回忆姓名、回忆预约、脸部再认、立即回忆故事、故事延迟回忆、立即回忆路线、路线延迟回忆以及总标准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BrainHQ视觉训练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行为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情绪记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风险决策能力的影响.方法 精神分裂症患者(SC组)40例和健康对照(HC组)40例,采用情绪记忆和风险决策两方面的实验任务,比较两组情绪记忆的结果和执行风险决策的能力.结果 两组情绪图片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负性和中性图片的回忆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4,P〈0.01;t=-3.32,P〈0.01);与HC组比较,SC组在奖赏后和惩罚后的风险选择频率均显著升高(t=-2.29,P〈0.05;t=-6.18,P〈0.01).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追求高奖赏,惩罚后风险选择的抑制效应消失,且患者风险决策能力的损害与其情绪记忆功能受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右心室起搏比例和不同部位起搏对老年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植入体内埋藏式双腔心脏起搏器(DDD)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1年起搏器程控仪获取的右心室起搏比例,将右心室起搏比例≥50%患者纳入A组,右心室起搏比例<50%患者纳入B组,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1年彩色多普勒心脏超声的变化。同时,将A组分为右室心尖部(RVA)起搏者和右室间隔部(RVS)起搏者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A组术后1年左房内径(LAD)较术前增大,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术前和B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43、4.20、6.37,P均<0.05);B组术后1年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LVEF和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73、0.78、1.16,P均>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两亚组术前LAD、LVEDD、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77、0.35、1.32,P均>0.05),两组术后LVEDD、LV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86、4.62,P均<0.05),RVS组术后LAD、LVEDD、LVEF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1.45、0.14、0.48,P均>0.05);而RVA组术后LAD、LVEDD均较术前明显扩大,LVEF较术前明显下降(t分别=2.20、3.13、4.31,P均<0.05)。结论老年患者中右室间隔部起搏与右室心尖部起搏相比更有利于保持患者心功能的稳定,但同时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右心室起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情绪记忆效价的改变特征。方法:建立情绪记忆的神经认知心理学试验方法,检测教育水平等相匹配的22例MCI患者(MCI组)和22例健康对照(对照组)的情绪记忆。结果:与对照组[正性(63.80±6.92)%、负性(57.60±6.07)%]相比,MCI组对正性[(54.00±6.80)%]和负性[(53.07±5.92)%]情绪图片再认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53、-2.92,P0.05);且反应时间延长,2组的中性情绪图片再认率(t=-0.38,P0.05)及反应时间(t=1.48,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CI组对正性、负性与中性情绪图片再认正确率(F=6.27,P0.05)及反应时间(F=3.74,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正性与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对正性、中性和负性图片再认正确率(F=39.13,P0.05)及反应时间(F=16.48,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对情绪图片的效价评定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CI患者存在情绪记忆的受损及反应时间延长,且情绪效价"正向"选择性偏向受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核团丘脑卒中后认知功能及情绪状态的临床神经心理学特点.方法:将60例单灶性丘脑卒中患者按病灶部位分为左前组(9例)、右前组(7例)、左内组(10例)、右内组(8例)、左外组(14例)、右外组(12例),30名健康中老年人设为对照组,采用蒙特利尔认知测验、神经精神问卷评定总体认知功能及情绪状态,并对各组间评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左前组、右前组、左内组、右内组蒙特利尔认知测验评分显著低于左外组、右外组、对照组(P<0.01),神经精神问卷评分显著高于左外组、右外组、对照组(P<0.01);左外组、右外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丘脑前核、内侧核卒中可导致认知及情绪障碍,外侧核卒中可能对认知功能及情绪状态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体感互动游戏对脑卒中患者记忆障碍的康复有效性.方法:收集唐山工人医院康复医院的脑卒中记忆障碍患者24例,随机分为体感互动游戏干预组和常规康复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物理疗法、作业疗法康复治疗,体感互动游戏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体感互动游戏训练,每次30min,3次/周,共4周.干预前及干预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Rivermead行为记忆测验第2版(RBMT-Ⅱ)的测试.结果:干预4周后,体感互动游戏组在回忆姓名、回忆预约、图片再认、立即回忆故事、故事延迟回忆、脸部再认、立即回忆路线、立即回忆信件、定向及总标准分10项较对照组评分显著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1或P<0.05).结论:体感互动游戏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行为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初次发病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评价。方法对96例初次发病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和40名对照者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数字广度测验(DST)、词语流畅性测验(VFT)和画钟测验(CDT)测评。结果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MMSE、DST、VFT和CDT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中37例(38.5%)有认知障碍。与单发病灶组比较,多发病灶组的MMSE、DST、VFT和CDT评分减低(P<0.05);与其他部位梗死组比较,额叶、丘脑及基底节梗死组的MMSE、DST、VFT和CDT评分减低(P<0.05);与无血管危险因素组相比,有血管危险因素组患者的MMSE评分减低(P<0.05)。结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病灶数目、病灶部位和血管危险因素都是影响认知功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运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 MRI)的比率低频振幅(fractional 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f ALFF)方法探究慢性期脑卒中患者基线脑活动异常变化。材料与方法16例慢性期左侧皮层下病变脑卒中患者和16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均接受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在0.01~0.08 Hz频段内计算f ALFF值,运用双样本t检验(P0.05,Alpha Sim矫正)比较两组间的f ALFF差异。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脑卒中患者组f ALFF值显著降低区域主要位于病灶同侧丘脑和基底节区,其中丘脑的f ALFF值与患者临床手功能评分呈正相关(r=0.54,P=0.030.05)。结论脑卒中自发神经活动异常与病灶部位和病灶所致的手运动功能障碍密切相关,这些发现有助于进一步阐释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连续动脉自旋标记(continuous medal spin labeling,CASL)磁共振灌注的方法对足月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患儿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进行定量测量,旨在研究新生儿HIE早期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14.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神经心理学特点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比较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MCI)和血管性认知障碍非痴呆型(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no dementia,VCFND)患者及正常老年人群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比率低频振幅(fALFF)评价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IGA)者静息态下脑功能区激活特点.方法:对17例符合IGA诊断标准的青少年(IGA组)及19例在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利手等方面相匹配的青少年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行静息态fMRI扫描,两组间fALFF的差异采用两样本t检验.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GA组静息态下双侧额上回及额中回、右侧额内侧回、右侧扣带回前部及左侧扣带回后部、右侧海马旁回、右侧颞下回、右侧楔前叶脑区fALFF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校正).右侧颞上回及颞中回、双侧舌回、双侧枕叶、右侧胼胝体压部及双侧小脑脑区fALFF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校正).结论:IGA者静息态下脑功能存在异常,fALFF有助于对IGA者静息状态脑功能变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心肌应激标志物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及其对收缩性心力衰竭(SHF)与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的鉴别意义。方法选择心力衰竭的患者115例,其中SHF组68例、DHF组47例,另选健康体检者56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三组间血浆Nt-pro-BNP、BNP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三组患者的BNP、Nt-Pro-BNP和LV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157.34、189.98、102.23,P均<0.05),且SHF组和DHF组的BNP和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1.67、31.02、22.67、31.82,P均<0.05),SHF组的BNP和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DH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8.45、24.67,P均<0.05)。SHF组的LVEF水平明显低于DHF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7.56、23.59,P均<0.05),但DHF组和对照组的LVE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89, P>0.05)。 BNP、Nt-pro-BNP鉴别DHF和SHF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和0.77,BNP>150 pg/ml、Nt-pro-BNP>500 pg/ml作为界值的灵敏度分别为71.32%和74.58%,特异度为62.35%和73.28%。结论血浆BNP和Nt-pro-BNP对鉴别DHF和SHF可能有一定帮助,当心衰患者血清BNP>150 pg/ml、Nt-pro-BNP>500 pg/ml时,患者诊断为SHF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双侧丘脑和双侧基底节区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的变化,评价DTI技术用于早期PD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PD患者26例为PD组,按Hoehn-Yahr分级量表将患者分为PD组1和PD组2;健康志愿者26例为对照组;常规行MR头部平扫和DTI检查,比较双侧丘脑、基底节区的部分各向异常分数(FA)值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结果:PD组尾状核和丘脑的部分各向异常分数FA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D组兴趣区的ADC值在各组之间、病变双侧之间和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随着病情级别的增加,ADC值呈增高趋势。结论:磁共振DTI的尾状核、丘脑的FA值有助于PD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与厄贝沙坦联合应用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慢性心力衰竭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在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培哚普利2-8mg/d+厄贝沙坦37.5~150mg/d,对照组给予培哚普利2-8mg/d。治疗观察2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6分钟步行距离,超声心动图指标改变,血钾、尿素氮、肌酐变化及心率、血压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4周后,组内治疗前后6分钟步行距离、左房内径(LA)、左室舒张末期容量(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量(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心排血量(CO)、心排血指数(C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对照组分别=2.55、2.04、2.98、3.39、2.58、3.24、3.07、3.28,t治疗组分别=2.35、2.14、3.08、3.29、2.56、3.22、3.05、3.18,P均〈0.05)。治疗后两组间6分钟步行距离、LVEDV、LVESV、EF、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88、2.20、3:04、2.75、3.19,P均〈0.05);两组间心功能改善显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5,P〈0.05);组内治疗前后血钾、尿素氮、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对照组分别=3.41、4.22、3.86,t治疗组分别:3.46、4.38、3.89,P均〉0.05)。结论培哚普利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优于单用培哚普利,能提高临床疗效而未增加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张平  李满连 《临床荟萃》2009,24(5):406-408
目的探讨入院时高血糖对腔隙性脑梗死和非腔隙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是否一致。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共有248例缺血性卒中患者纳入试验,研究卒中发作8小时内血糖浓度与神经功能预后的关系。有益的终点定义为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分;根据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OSCP)进行临床分型,并经头颅CT证实为腔隙性脑梗死(n=62)和非腔隙性脑梗死(n=186);高血糖定义为血糖≥8mmol/L。结果非腔隙性脑梗死组入院时血糖水平、高血压史和意识改变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在腔隙性脑梗死组中,与良好预后比较,不良预后与高龄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非腔隙性脑梗死组中,与良好预后比较,不良预后与高血糖、高龄、意识改变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多变量分析显示高血糖与非腔隙性脑梗死预后不良有关(0R=0.71,P=0.008),但能改善腔隙性脑梗死的预后(0R=2.76,P=0.052)。随着血糖上升,在非腔隙性脑梗死中,有益预后的优势比逐渐下降;而在腔隙性脑梗死中,有益预后与血糖≥8mmol/L有关,但当血糖〉10mmol/L,这种趋势消失。结论高血糖与非腔隙性脑梗死的预后不良有关,但适度高血糖可改善腔隙性脑梗死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和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记忆损害特点及其与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的关系,探讨记忆功能评定及1H-MRS对MCI和AD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作用。方法用中文听觉词汇学习测验、Rey-Osterrieth复杂图形测验(ROCFT)和韦氏记忆量表中文版的逻辑记忆分测验分别对30例MCI患者、24例AD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进行听觉记忆、视觉记忆和逻辑记忆的评分;采用刺激回波序列进行检测,计算双侧额叶和双侧海马的N-乙酰天冬氨酸/肌酸(NAA/Cr)、胆碱/肌酸(Cho/Cr)、肌醇/肌酸(MI/Cr)、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醇(NAA/MI)等的比值;比较各组间记忆功能评分和各代谢物比值的差别,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MCI组和AD组的MoCA总分、短时延迟记忆、长时延迟记忆、延时再认、视觉记忆、逻辑记忆评分及AD组的即刻记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MCI组的MoCA总分、长时延迟记忆、延时再认、视觉记忆、逻辑记忆评分均高于AD组(P<0.05),而即刻记忆、短时延迟记忆评分与A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MCI组和AD组左侧额叶、左侧海马的NAA/Cr比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MCI组和AD组左侧额叶MI/Cr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MCI组和AD组左侧额叶、双侧海马的NAA/MI比值低于对照组(P<0.05)。与AD组相比,MCI组左侧额叶、左侧海马的NAA/Cr比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额叶、双侧海马的NAA/MI比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o/Cr比值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MCI组和AD组的记忆减退与左侧额叶、左侧海马NAA/Cr和NAA/MI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在记忆功能损害方面MCI患者与AD患者具有相似性,且记忆损害与左侧额叶、左侧海马的1H-MRS有相关性,记忆功能评分与1H-MRS结合可作为MCI和AD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