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6 毫秒
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维持性血液透析高钾血症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对47例高钾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健康教育,形式包括集体小讲课、个别指导、健康处方、病友交流、饮食记录等.比较健康教育前后患者透析前血钾的情况.结果:教育前有47例高钾透析患者,血钾为(5.84±0.30) mmol/L;教育后1个月、2个月、3个月时患者血清钾均逐渐下降,且低于教育钱,并且3个月时有9例(19.14%)患者血钾升高,教育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提高血液透析患者及家属对高钾的认知,采用控制血液透析患者进食钾摄入量,增加透析频率等方式,及时有效清除血钾,从而减少高钾血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研究导致腹膜透析患者发生低钾血症的主要相关因素,为建立针对性的干预方式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7年7月至长海医院腹膜透析中心规律随访的90例腹膜透析患者,利用两轮三日饮食日记法记录患者饮食情况,在第二轮饮食日记记录后次周采集标本,包括患者血钾、血白蛋白、血红蛋白、血前白蛋白、腹膜转运特性、腹透超滤量和尿量等指标。根据血钾水平分为低钾组(血钾<3.5mmol/L)、非低钾组(血钾≥3.5mmol/L)。结果 腹膜透析患者低钾血症的发生率为25.6%。低钾血症组和非低钾血症组在饮食摄钾量、饮食蛋白质摄入比、饮食热卡摄入比、血前白蛋白、丢钾总量以及性别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析得出腹透患者低钾血症的直接相关因素为饮食摄钾量、饮食蛋白质摄入比、血前白蛋白及性别。饮食热卡摄入比、血白蛋白、血红蛋白、腹膜转运特性等不是低钾血症的直接相关因素。 结论 低钾血症在腹膜透析患者中较常见,饮食(饮食摄钾量、饮食蛋白质摄入比)是腹透患者低钾血症的直接相关因素,所以护士在患者随访管理时在饮食宣教和管理中应强化该项内容的指导和随访,同时在随访监测数据中应重点关注患者血前白蛋白的变化,其次应该尤其跟踪女性腹透患者自我管理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前后血清钾离子浓度,并探讨影响其变化的临床因素。方法5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根据其是否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将患者分为ACEI组、ARB组及非ACEI/ARB组;记录各组患者残余尿量及有无高钾血症临床表现,并取透析前后静脉血,测定血清钾、尿素氮(BUN)、血肌酐(SCr)、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等指标,分析各组患者血钾浓度变化的差异及血钾浓度与其他临床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透析前高钾血症发生率36.8%(21/57),其中76.2%(16/21)患者无高钾血症的临床表现;ACEI组、ARB组、非ACEI/ARB组透析前血钾水平分别为(6.0±0.95)mmol/L、(5.60±0.25)mmol/L、(4.72±0.95)mmol/L,其中ACEI组与其他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RB组与非ACEI/ARB组患者透析前血钾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前血钾离子浓度与SCr、BUN浓度显著正相关(r=0.415、0.522,均P〈0.01),但与患者残余尿量和透析前后CO2CP浓度变化无明显相关(r=0.559、0.411,均P〉0.05)。结论MHD患者透析前高钾血症发病率高,临床表现较隐匿,易被忽视;残余尿量并非判断患者是否易出现透析前高钾血症的可靠指标;增加透析次数,减量或停服ACEI,限制饮食中钾摄入是防治透析前高钾血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腹膜透析在治疗进入终末期肾脏病(ESRD)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DPKD)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纳入于我院行腹膜透析的ADPKD患者20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患者腹膜透析前后肾功能及电解质情况,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导管相关性并发症、腹膜透析相关并发症、尿毒症症状改善情况、生存时间、退出透析或死亡等结局等。结果患者透析前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钾(K)、血磷(P)、二氧化碳结合力(CO_2CP)分别为(32.2±17.1)mmol/L、(935.2±311.7)μmol/L、(4.9±2.0)mmol/L、(1.93±0.81)mmol/L、(19.8±6.9)mmol/L,透析后分别为(19.3±7.1)mmol/L、(654.8±202.5)μmol/L、(4.0±1.1)mmol/L、(1.51±0.66)mmol/L、(23.2±4.7)mmol/L,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20例ADPKD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12.1±3.2)d;对20例患者进行2~57(30.2±7.6)个月的临床随访。随访期间,患者尿毒症症状均得到明显的改善,有2例患者发生死亡,平均生存时间为32.7个月,1例患者因消化道大出血死亡,1例患者因心力衰竭死亡;1例患者因负超滤,于腹膜透析后14个月改为血液透析治疗。结论腹膜透析治疗ADPKD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显著改善尿毒症症状,可以作为ADPKD患者肾脏替代治疗的初始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健康教育降低腹膜透析(CAPD)患者高磷血症的发生率。方法通过门诊就诊、电话联系和家访对120例CAPD患者饮食中磷的摄入、磷结合剂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引起高磷血症的可能原因并给予正确指导,对健康教育后饮食中磷的摄入、磷结合剂的使用情况再次进行调查,并对健康教育前后空腹血磷测定的平均值、磷结合剂的使用量及高磷血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在进行健康教育前120例患者中血磷〉1.78 mmol/L有58例,占总患者数48.33%,其主要原因为单纯磷结合剂使用不当、单纯磷摄入过多、未服磷结合剂以及磷结合剂使用不当与磷摄入过多并存4种情况,分别占30.83%、4.17%、4.17%和5%,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血磷〉1.78 mmol/L患者由48.33%降至15.83%。结论护士对CAPD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明显降低高磷血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张晓宇  苏春燕  鲁新红  汪涛 《护理研究》2009,23(22):2022-2024
[目的]研究饮食干预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血钾水平的影响.[方法]由专职的血液透析营养护士对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进行3个月饮食知识教育,分析食谱并进行个体化的指导,并对干预前后病人血钾水平的变化进行对比.[结果]进行3个月饮食干预后,病人透析前血钾水平明显降低,由5.22 mmol/L±0.70 mmol/L降低到5.03 mmol/L±0.78 mmol/L(P<0.05);高血钾的发生率由34.0%下降到2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血液透析病人进行饮食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血液透析病人的血钾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信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饮食管理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MHD患者按透析单双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饮食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利用微信平台予以饮食教育及管理,比较两组饮食、液体摄入依从性、血钾及血磷检验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饮食及液体摄入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钾、血磷生化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用微信教育可提高MHD患者饮食管理依从性,改变不良摄食摄水行为,减少高钾、高磷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膳食调查,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常见的饮食问题及相关因素,探讨膳食调查在MHD患者营养评估中的重要性.方法 随机选取30例MHD患者,应用3日称重膳食记录法,计算3日膳食营养成分摄入量,并根据摄入食物的类别对应《2005年慢性肾脏病专家营养共识》[1]提出的营养治疗方案以及欧洲营养指南(2007)[2]提出的推荐摄入量进行膳食指导及分析.30例患者中,高磷血症患者18例,根据血磷水平分为高磷1组(8例,透析前血磷水平在1.70~1.97mmol/L)、高磷2组(10例,透析前血磷水平在2.01~2.65mmol/L). 结果 ①30例患者BMI为18.50~33.60(24.10±4.43) kg/m^2,其中消瘦患者5例,肥胖患者6例;②部分患者存在总热量及蛋白质摄入不合理,其中8例存在总热量、蛋白质摄入过多,13例存在总热量、蛋白质摄入过少.③18例高磷血症患者膳食蛋白质平均摄入量(65.01±4.29g);膳食磷平均摄入量(883.37±60.32mg)均高于血磷正常组患者(蛋白质51.10±3.87g,t =2.263,P=0.032;磷699.67±57.36mg,t=2.097,P=0.045).④高磷1组膳食磷平均摄入量(1041.51±87.62mg,F=6.857,P=0.004)、膳食蛋白质平均摄入量(73.76±5.49g,F=5.177,P=0.012)、禽畜类膳食的平均摄入量(171.50±20.00g,F=3.429,P=0.047)均高于其他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而高磷2组米及制品的平均摄入量(133.85±17.29g,F=4.439,P=0.022)高于其他组,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通过膳食调查,可以了解被调查对象的饮食结构和习惯,发现导致营养失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儿钙磷代谢和甲状旁腺功能的变化.方法 观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行MHD的19例终末期肾脏病患儿,记录透析前及透析3月后钙、磷、碱性磷酸酶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根据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国际组织指南标准进行比较,分析透析患儿钙磷代谢的达标率.结果 19例MHD患儿透析前高磷血症16例(84.21%);低钙血症17例(89.47%);碱性磷酸酶增高11例(57.69%);血iPTH高于600pg/ml的13例(66.42%).透析3月后血磷(1.83±0.76)mmol/L、血钙(2.27±0.26)mmol/L、碱性磷酸酶(401.63±315.61)U/L及iPTH (675.97±581.66)ng/L,达标率分别为10例(52.63%)、15例(78.95%)、5例(26.32%)及10例(52.63%).透析3月后与透析前比较,碱性磷酸酶无统计学意义(t=-1.497,P>0.05),血磷、血iPTH水平明显下降(分别为t=3.477,P<0.01; t=2.397,P<0.05),血钙水平明显升高(t=-7.392,P<0.01).结论 MHD患儿普遍存在钙磷代谢紊乱和甲状旁腺功能异常,应当予以重视.通过本组研究发现,应用MHD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方案可以改善钙磷代谢紊乱.儿童碱性磷酸酶是否可以作为钙磷代谢紊乱的观察指标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high flux hemodialysis,HFHD)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营养水平、心理状态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入选在本透析中心的MHD患者,HFHD前及实施6个月后采集每位患者的透析前血标本,检测临床生化指标,完成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按照美国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Kidney Disease Outcomes Quality Initiative,K/DOQI)指南公布的关于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简表(short form-36,SF-36)评估所有入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HFHD前后各项指标及评分的变化。应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或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M(Q)]表示,各项指标及评分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入组MHD患者34例,平均年龄(61.3±12.4)岁,HFHD后MHD患者的营养状态明显改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具有所升高[分别为(38.5±4.7)g/L vs.(41.6±5.8)g/L,(272.3±74.0)g/L vs.(318.3±64.7) g/L,P均<0.05];中分子毒素清除显著增加,β2微球蛋白降低[(22.9±3.7)mmol/L vs.(21.6±2.1)mmol/L, P<0.05];SAS评分由32.6±8.4降低至30.3±5.9(P=0.087),SDS评分由40.5±8.0降低至36.9±9.6(P<0.05);躯体健康评分自39.9±17.9增加至49.5±20.3(P<0.01),SF-36总分自49.2±17.5增加至58.7±19.1(P<0.01)。结论 HFHD可改善MHD患者的营养水平、心理状态、部分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和低通量血液透析(LFHD)两种方法对尿毒症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方法对40例维持性低通量血液透析(LFHD)患者,改用HFHD 10个月,分别测定患者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及电解质水平,进行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及食欲评分。结果 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HFHD治疗前后,Alb分别为(38.2±4.4)g/L、(41.5±7.2)g/L,Hb(77.12±4.63)g/L、(101.4±8.67)g/L,iPTH为(654.3±750.1)ng/L、(304.7±898.9)ng/L,血磷(2.34±0.51)mmol/L、(1.68±0.45)mmol/L,SGA评估及食欲评分治疗前较治疗后显著升高,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HD能提高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纠正贫血,降低iPTH及血磷水平,较好地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不同钙浓度透析液透析过程中钙转运的量及48h钙平衡。方法随机抽取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别给予钙浓度为1.50mmol/L和1.75mmol/L的透析液进行常规血液透析各1周,计算透析过程中钙转运量(calcium mass transfer,CMT),记录患者48h饮食及服用碳酸钙和骨化三醇的情况,估算食物钙含量、钙剂含钙量、维生素D,摄入量,计算消化道钙吸收量(CaABS)。结合CMT与CaABS。计算钙平衡(calcium mass balance,CMB)。分别对CMT、CMB与其他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测算得两种透析液治疗CMT差异无显著性,tCMT分别为137.51±343.2(mg)和297.15±438.78(mg),(t=-1.18,P=-0.256);CaABS差异无显著性,145.6±92.1(mg)对146.3±92.7(mg),(t=-0.89,P=-0.388);CMB。差异无显著性,268.24-364.9(mg)对443.4±438.1(mg),(t=一1.29,P=-0.215)。其中tCMT的相关因素为透析废液量(B=-1.50,t=-12.13)和新一废透析液总钙浓度差AtCaABS。(B=120.24,t:63.37),CMB。的相关因素则只有tCMT(B:39.51,t:24.70),P均〈0.001。结论使用1.50mmol/L和1.75mmol/L钙透析液透析均使钙向MHD患者体内转运,二者转运量相当;透析过程中钙转运是MHD患者钙平衡的关键因素,透析钙转运量受超滤除水量和透析液钙浓度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低通量血液透析(LFHD)与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微炎症状态和贫血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11月在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治疗的慢性肾脏病(CKD)5期患者共50例,随机分为LFHD组和HFHD组各25例,观察两组患者首次透析前和治疗3个月后(透析前)的血红蛋白、尿素氮、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β2微球蛋白(β2-MG)的变化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LFHD组与HFHD组首次透析前血红蛋白、尿素氮、IL-6、CRP及β2-M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FHD组首次透析前与透析3个月后尿素氮及IL-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β2-MG[(5.390 ±0.550)、(4.570±0.435)mg/L,t=5.848,P<0.01]及CRP[(1.160±0.205)、(2.516±0.211) mg/L,=22.147,P<0.01]、血红蛋白[(95.680±13.272)、(106.920±5.845) g/L,t=3.186,P<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FHD组首次透析前与透析3个月后尿素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L-6[(24.470±18.043)、(12.170±7.863) ng/L,扛2.891,P <0.01]、β2-MG[(5.740±0.893)、(3.850 ±0.541) mg/L,=5.530,P<0.01]、CRP[(1.092±0.220)、(1.479±0.211) mg/L,=5.329,P<0.01]、血红蛋白[(95.680±14.185)、(114.160±7.386) g/L,t =4.506,P<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FHD组与HFHD组治疗3个月后尿素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L-6[(27.750±15.935)、(12.170±7.863) ng/L,t =4.382,P <0.01]、β2MG[(4.570±0.435)、(3.850±0.541) mg/L,t =5.209,P<0.01]、CRP[(2.516±0.211)、(1.479±0.211) mg/L,t=15.580,P<0.01]、血红蛋白[(106.920±5.845)、(114.160±7.386)g/L,=3.843,P<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FHD较LFHD更能够有效清除中分子毒素和微炎症细胞因子,纠正MHD患者肾性贫血,从而显著改善MHD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和贫血状态.  相似文献   

14.
朱宏  祁真  陈继红 《临床荟萃》2012,27(20):1765-1767
目的 探讨联机血液透析滤过(HDF)、综合血液透析(HD)对患者钙、磷、甲状旁腺激素(PTH)清除效果.方法 取本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联机HDF组(n=20)和HD组(n=20).维持透析6个月后检测透析前、透析后钙、磷、PTH.结果 联机HDF组透析前后血钙水平为(1.90±0.35) mmol/L vs(2.20±0.67)mmol/L,HD组分别为(2.02±0.22)mmol/L vs (2.30±0.18) mmol/L,两组透析后血钙均有轻度升高,但两组透析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机HDF组透析前后血磷水平为(2.45±0.41) mmol/L vs (1.70±0.15)mmol/L;而HD组分别为(2.52±0.60) mmol/L vs(1.82±0.20)mmol/L,两组患者接受透析后较透析前其血磷浓度均有明显的降低,并且两组透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机HDF组透析前后血PTH为(702.0±14.3)ng/L vs(345.0±16.8)ng/L; HD组分别为(697.2±13.2)ng/L vs(391.7±19.4)ng/L,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均有明显的降低,而联机组患者其治疗后含量明显低于HD组(P<0.05).结论 联机HDF可以有效清除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液中钙、磷PTH,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郝晓萍  邬碧波  唐琦  张黎明  俞华  贾洁爽 《临床荟萃》2010,25(18):1589-1592
目的 观察口服羟苯磺酸钙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相关营养、微炎症及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血液净化中心透析龄超过6个月的MHD患者62例,排除急性感染及其他活动性疾病,口服羟苯磺酸钙(2片,每日3次)治疗,进行为期6个月随访,分别检测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主要人体学指标、改良主观总体评价(SGA)评分、血生化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浆丙二醛(MDA)、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血浆总半胱氨酸(tHcy)、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透析充分性(Kt/V>和蛋白分解代谢率(PCR).结果 ①治疗1个月后,MHD患者的干体质量、上臂肌围(MAMC)即有上升;治疗6个月后,患者平均干体质量、MAMC平均值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改良SG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②治疗6个月后,MHD患者的血Alb治疗后(40±5)g/L较治疗前(37±5)g/L升高(P<0.05),PA(292±33)mg/L和血红蛋白(Hb)(95±14)g/L治疗后较治疗前(247±23)mg/L和(88±12)g/L明显升高(P<0.01).③CRP、IL-6、TNF-a、MDA、tHcy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④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脂蛋白(a)[Lp(a)]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PCR值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两组Kt/V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羟苯磺酸钙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同时微炎症状态及氧化应激状态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6.
张红  苏蓉  徐燕 《中国血液净化》2009,8(10):550-551,570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 odialysis MH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MHD患者53例,口服缬沙坦80mg/d服药24周,观察用药前后抵抗素(Resistin),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炎症指标的改变,设53例健康对照组。结果血液透析患者抵抗素(17.3±13.92)(ng/L)CRP水平(9.81±1.91)(ng/L)IL-6水平(68.31±10.76)(ng/L)、TNF-α水平(69.23±5.33)(n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抵抗素(12.32±4.42)(ng/L)CRP(5.52±2.16)(ng/L)IL-6(49.63±11.16)(ng/L)TNF-α(52.42±11.17)(ng/L)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17.3±13.92)(ng/L)CRP水平(9.81±1.91)(ng/L)IL-6水平(68.31±10.76)(ng/L)、TNF-α水平(69.23±5.33)(ng/L)在给缬沙坦80mg/d治疗后明显下降,依次为(11.31±3.76)(ng/L)、(5.83±1.15)(ng/L)、(46.31±9.12)(ng/L)、(50.21±6.32)(ng/L)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可改善MHD患者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7.
周凡力  卢岚  许力  龙凯  潘旻  吴春霞 《临床荟萃》2012,27(22):1940-1942
目的 研究血液透析患者脂质紊乱与胰岛素抵抗、瘦素、微炎症状态的相关关系.方法 测定102例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透析组)及26例健康者(健康对照组)体质量指数(BMI)、血脂、D二聚体(D-dimer)、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G)、瘦素、血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等指标,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脂代谢指标与HOMA-IR及CRP的相关性.结果 血液透析患者BMI、血清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瘦素、D-dimer、HOMA-IR、CRP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减低(P<0.05或<0.01),血液透析组和健康对照组分别为BMI 24.20±12.20 vs 22.52±2.77,TG(2.76±0.65) mmol/L vs (2.33±0.72) mmol/L,LDL-C(3.01±0.71) mmol/L vs (2.51±0.75) mmol/L,瘦素(3.51±1.02)μg/L vs (2.96±0.89)μg/L,D-dimer(8.97±1.39) mg/L vs (4.99±1.61) mg/L,HOMA-IR 2.49±1.15 vs 1.89±0.85,CRP(45. 10±0.61) mg/L vs (17.60±0.54) mg/L,HDL-C( 1.09±0.41) mmol/L vs (1.32±0.36) mmol/L,血液透析患者BMI、TG、LDI-C、D-dimer和CRP与HOMA-IR呈正相关(r=0.601、0.313、0.324、0.306、0.301,P<0.05或<0.01),HDL-C与HOMA-IR呈负相关(r=-0.283,P<0.05);其BM1与TG、LDL-C、D-dimer、FINS、HOMA-IR与CRP呈正相关(0.221,0.310,0.273,0.281,0.282,0.304,P<0.05或<0.01),HDL-C与CRP呈负相关(r=-0.342,P<0.01).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脂代谢紊乱发生率高,与胰岛素抵抗及炎症反应相关,纠正脂代谢紊乱有助于降低此类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瘘口钙化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安徽省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35例以AVF进行透析的尿毒症患者,以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AVF瘘口处有无钙化,根据瘘口是否钙化将病例分为瘘口钙化组及非钙化组.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患者瘘口直径、瘘口平均血流速度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计算瘘口血流量.同时收集2组患者血红蛋白、血钙、血磷、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HDL)及低密度脂蛋白(LDL)等相关血指标,记录患者年龄、瘘使用时间及平均动脉压等一般情况.对上述指标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有差异性的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瘘口钙化组患者AVF使用时间、平均动脉压高于非钙化组[(29.4±18.66)月比(16.4±9.62)月,P=0.019; (117.15±5.86) mmHg比(112.33±7.14) mmHg,P=0.036],瘘口平均血流速度、钙磷乘积及LDL高于非钙化组[(157.30±9.47) cm/s比(150.38±10.32) cm/s,P=0.048; (59.09±7.77) mg2/dl2比(53.12±8.76) mgVdP,,P=0.041; (2.49±0.55)mmol/L比(2.11±0.48)mmol/L,P=0.044];而2组患者年龄[(55.3±9.23)岁比(51.2±7.99)岁]、瘘口直径[(0.43±0.08)cm比(0.43±0.09) cm]、瘘口处血流量[(1439.32±496.87) ml/min比(1370.01±579.47) ml/min]、血红蛋白[(105.25±20.52)g/L比(106.87±16.36)g/L]、血钙[(2.30±0.17) mmol/L比(2.19±0.16)mmol/L]、血磷[(2.07±0.21) mmol/L比(1.97±0.47)mmol/L]、总胆固醇[(3.80±0.85) mmol/L比(3.73±1.15)mmol/L]、三酰甘油[(1.55±0.87) mmol/L比(1.66±2.00) mmol/L]及HDL[(1.02±0.22) mmol/L比(0.96±0.15)mmo/L]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VF使用时间(OR=1.150,P=0.041)、瘘口平均血流速度(OR =1.230,P=0.029)及LDL(OR =174.706,P=0.016)与瘘口钙化相关. 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