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总结分析心内科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和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11月期间本院心内科收治的100例有睡眠障碍的老年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巡视、询问及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了解患者睡眠不佳的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老年患者睡眠障碍中疾病因素占49.00%,明显高于心理因素及其他因素比例,差异显著(P〈0.05);100例患者经过有效护理干预后97例患者睡眠障碍得到改善,改善率达97.00%。结论心内科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主要原因包括身体不适、活动受限、担心预后、缺少支持及环境不适应等,经过及时有效护理干预后均可以明显改善睡眠障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内科患者睡眠障碍问题的主要原因,研究该类情况的临床护理方法以及使用效果。方法 140例心内科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实验组接受基础护理以及优质护理,对照组接受基础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睡眠情况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来进行评分对比。结果实验组护理以后的评分为(5.41±2.23)分;对照组护理以后的评分为(7.56±2.46)分,实验组睡眠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内科患者睡眠障碍采用优质护理,可以保证患者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心血管介入手术后患者失眠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关护理对策。方法2013年1月~2013年12月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表(PSQI)对85例心脏介入手术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85例患者中术后失眠28例,失眠发生率为32.94%,患者主要表现为睡眠维持障碍及入睡困难。影响患者失眠的原因包括年龄、环境因素、腰酸背痛、切口疼痛、精神心理因素。结论影响心血管患者介入治疗的因素众多,临床应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情况患者采用有效的、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从而提高患者失眠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以来我科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本组患者介入诊疗术后各类血管并发症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原因给予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干预。结果200例患者中,穿刺口渗血及血肿患者为6例,占比3.00%;拔管综合征患者为2例,占比1.00%;假性动脉瘤患者为1例,占比0.50%。所有患者均经对症护理干预后,不良情况得到显著改善,最终完全康复后出院。结论只有注重介入诊疗术的术前准备,及熟练掌握手术操作技巧,同时针对血管并发症的类型,给予患者科学合理的临床护理干预,才能够有效的降低冠心病介入诊疗术患者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心血管患者介入术后睡眠障碍的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本院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心血管病患者共94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心脏介入术.根据术后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评价结果,将患者分为观察组(睡眠障碍组)36例,对照组(非睡眠障碍组)58例.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总结心血管疾病患者介入术后睡眠障碍发生原因.结果 观察组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为(18.4±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6±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76,P<0.05).经单因素分析,年龄≥65岁、术后重度疼痛、心理过于紧张、环境较吵闹、术后有尿潴留、术后存在体位不适是造成心血管患者介入术后睡眠障碍的主要原因(P<0.05).结论 对行介入术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要强化心理护理、环境护理、体位护理、疼痛护理等专项护理,并尽量结合患者个体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护理,改善术后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6.
胸部肿瘤患者由于疾病、心理压力、治疗影响等因素,容易出现睡眠障碍,直接或间接影响了疾病的康复速度和人体免疫功能,进而影响治疗效果.2009 年1-8 月我们对所在科室447 例胸部肿瘤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其睡眠障碍发生情况,分析导致睡眠障碍的因素.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心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积极地临床护理措施及其护理实施效果。方法应用方便抽样法收集近期在我院综合科住院治疗的心脏病患者100例,按照其是否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观察组50例患者,对照组50例患者。采取访谈式调查法对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心内科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睡眠环境护理、睡眠时间护理等护理干预。结果两组共计100例患者中,有76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问题,患者的睡眠障碍发生率为76.0%。护理后两组患者的PSOI评分和睡眠质量优异率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其中观察组患者的组的PSOI评分更低、睡眠质量优异率更高。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0%和80.0%,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心脏病住院患者多数均存在不同程度上的睡眠障碍为,对我科住院治疗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睡眠环境护理、睡眠时间护理等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障碍问题,提高其睡眠质量,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针对护理干预在心内科介入治疗中的具体运用及效果进行深入探究。方法:随机选取本院心自2015年3月-2017年5月收治的心内科介入治疗患者88例,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最后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相比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次数而言较低。结论: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心内科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在心内科介入治疗中合理运用护理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手术成功率,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陆继清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7):2670-2671
目的:探讨老年胆石症患者术后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9月65例胆石症术后睡眠障碍的老年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研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65例患者影响因素依次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对该类患者采取包括心理指导、止痛、镇静治疗以及穴位按摩等护理措施,效果满意.结论:老年胆石症患者睡眠障碍受多种因素影响,采取一整套个性化护理措施可以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王晓东  王海斌  杨岳 《贵州医药》2022,46(4):568-569
目的 探讨右佐匹克隆运用于精神分裂症伴睡眠障碍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精神分裂症伴睡眠障碍患者86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研究组接受右佐匹克隆治疗,对照组接受劳拉西泮治疗,比较两组用药结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后研究组PSQI、PANSS评分均低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患者手术前后睡眠障碍发生的情况、主要原因;探讨专科护理措施对改善介入治疗患者术前、术后失眠的效果。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笔者所在医院180例介入治疗的患者手术前后的睡眠状况进行调查,针对所出现的失眠状况评估原因,给予个性化综合护理。结果经过专业的评估后发现介入术前约27%的患者出现睡眠障碍,介入手术后有约54%的患者出现睡眠障碍,发生睡眠障碍的主要原因为体位不适、腰背酸痛、噪音、治疗等。结论 PCI患者术前及术后睡眠质量较差,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后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睡眠障碍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对患者采用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入睡时间、夜醒次数、醒后何时入睡及环境、心理、药物、疾病、治疗护理等因素.根据影响睡眠的因素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 入睡困难占65例,夜醒18例,早睡30例,醒后难入睡13例.产生睡眠障碍原因:疾病因素54例,药物因素21例,环境因素37例,治疗护理因素14例.干预后入睡困难、夜醒、早睡、醒后难入睡的发生率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并给予专业指导,可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研究心内科患者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以及采取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近年来在本院心内科收治的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临床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实施优质护理模式。选择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对两组患者经过临床护理以后的睡眠质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实验组睡眠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心内科患者睡眠障碍采用优质护理,可以保证患者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疗增加患者舒适性及安全性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1年1月我院接诊的15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75例。实验组患者采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疗;对照组采用经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疗。结果实验组穿刺插管成功率(98.7%)明显高于对照组(90.7%),两组治疗成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冠脉介入患者住院期间腰背疼痛、排尿困难、腹胀、肢体疼痛等手术不适症发生率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平均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脉介入诊疗增加患者舒适性及安全性,安全可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王慧娟  霍会永  刘运平  李军涛  王超慧  赵萍 《河北医药》2022,(7):1067-1069,1073
目的 研究依达拉奉联合阿替普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后抑郁伴睡眠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2017年1月至2020年7月确诊并接受治疗的64例AIS后抑郁伴睡眠障碍患者纳入研究范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32例.对照组接受注射用阿替普酶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2组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主要临床特征,并对其主要治疗方法进行综述。方法回顾性分析所在医院2013年2月至2016年3月166例确诊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按照1∶1比例选取同时期16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参照对象,采用睡眠量表(PDSS)对2组受检者睡眠情况进行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帕金森病组患者PDSS评分明显低于健康体检组受检者,2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帕金森病组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且其睡眠障碍主要临床表现主要为入睡困难、睡眠中烦躁、恶梦、幻觉、早醒等;通过系统化治疗后,本组帕金森病患者PDSS评分明显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普遍存在睡眠障碍,对其进行相应治疗,可显著缓解睡眠障碍。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对98例住院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选取73例睡眠障碍的患者进行影响因素的分析并实施护理干预.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自1989年Campeau首次报道以桡动脉为人路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以来,随着介入诊疗器械和技术的不断开发与进步,经桡动脉途径介入诊疗(TRI)已成为一种成熟的介入诊疗途径为广大患者和医务人员所接受。本文总结报告我科2008年10月至2009年12月开展TRI治疗6例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例的体会。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心内科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采取积极的临床护理对策,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方法采取访谈的方式,了解患者睡眠障碍的症状,并对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干预。结果通过对症治疗和临床护理干预,患者睡眠质量明显提高。结论通过临床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对于本疾病的治疗,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韩希芬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21):127-127
睡眠障碍表现为:昼夜性节律去同步化,睡眠丧失、睡眠中断。睡眠障碍在骨转移癌化疗患者中较常见,而充足有效的睡眠是化疗患者的重要需求。一旦发生睡眠障碍常使患者感到疲惫不安,产生易怒、焦虑、精神紧张,甚至对治疗失去信心。我们对2004年1月-2005年12月人住我科的骨转移癌化疗患者65例进行问卷调查,从中分析了导致患者睡眠失调的因素,并采取促进睡眠的有效措施,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