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息肉电凝切除术后综合征(Postpolypectomy coagulation syndrome)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11年12月9例息肉电凝切除术后综合征患者的症状、体征、临床资料及治疗过程.结果 9例息肉电凝切除术后综合征均发生在结肠息肉电凝切除术后,临床特征为术后出现局限性腹痛,腹部肌紧张,反跳痛等局部腹膜炎体征,部分患者出现发热、白细胞升高.全部患者经禁食、补液、抗感染,卧床休息1~2d后症状完全缓解.息肉切除部位:4例息肉位于右半结肠,2例位于左半结肠,3例位于横结肠.切除息肉分类:3例为广基息肉,2例为小息肉,4例为大息肉.结论 息肉电凝切除术后综合征为少见并发症,易误诊为肠穿孔,经保守治疗可完全痊愈,病变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切除息肉时选择适当电流强度及通电时间,注意手术技巧等可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息肉电凝切除术后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对策.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6月~2006年12月7例息肉电凝切除术后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过程.结果临床特征为术后出现局限性腹痛、腹部肌紧张、反跳痛等局部腹膜炎体征,部分患者出现发热、白细胞升高.全部患者经禁食、补液、抗感染,卧床休息1~2d后症状完全缓解.息肉切除部位3例息肉位于右半结肠,2例位于左半结肠,2例位于横结肠;切除息肉分类2例为广基息肉,2例为小息肉,3例为大息肉.结论息肉电凝切除术后综合征易误诊为肠穿孔,经保守治疗可完全痊愈,病变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切除息肉时选择适当电流强度及通电时间、注意手术技巧等可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鲁斌  钟碧波  摆斌  李光曙 《当代医学》2009,15(15):59-60
目的探讨内镜下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凝切除术的方法治疗结肠巨大息肉,并评价其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通过内镜检查确诊的30例结肠直径〉2cm的息肉(共30枚),先采取用尼龙绳圈经内镜套扎于息肉的根部,再采取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切除,2周后复查内镜。结果本组30例共30枚息肉均套扎成功,并同时进行高频电凝切除术,术后2周复查27例27枚息肉完全脱落消失,3例3枚息肉有蒂端残留,以氩束凝切除,2个月后复查创面修复。本组治疗的治愈率、有效率、无效率分别为90%、10%、0%。所有患者均未见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内镜下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凝电切除术治疗结肠巨大息肉的方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戴义娟 《吉林医学》2012,33(11):2391
目的:分析内镜下高频电治疗结肠息肉临床效果及常见病理分型。方法:经结肠镜检查发现结肠息肉,初步病理检查排除恶性肿瘤,辅助检查无禁忌后对息肉进行高频电凝电切,高频电圈套切除标本再次送检病理复查。结果:13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镜下息肉治疗,无大出血、肠道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3个月后复查黏膜愈合良好,术后1 d出现少量便血1例,出现迟发性出血1例。结论:镜下治疗结肠良性息肉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经胃镜消化道息肉高频电凝切除术的治疗及护理。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于我院接受经胃镜消化道息肉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的患者9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手术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900例上消化道息肉患者均一次完全切除,治愈率为100%,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采用经胃镜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消化道息肉治愈率高、创伤小,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镜下电切除术及氩离子术对治疗黑斑息肉综合征的效果及护理。方法:2例黑斑息肉综合征患者应用高频电凝切除术和氩离子术进行治疗,加强对患者的术前护理、心理指导、胃肠道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操作者,术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2例黑斑息肉综合征患者经精心护理后康复出院。结论:加强术前护理、术中配合和术后护理,可提高患者的配合程度,有利于操作顺利进行,可减轻患者疼痛,预防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凝圈套切除胃肠息肉的护理配合及术前和术后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统计在内镜中心诊断并治疗的胃肠息肉患者共148例相关资料。结果:148例患者术后发生穿孔和大出血的0例,全部都为一次性息肉切除,创面渗血患者3例,对患者进行电凝止血以后,渗血现象缓解,患者康复出院;一周内大便潜血试验阳性患者2例,经过治疗后,康复出院。结论:内镜下高频电凝圈套切除胃肠息肉的护理配合及术前和术后护理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内镜黏膜下注射及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凝切除结肠巨大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治疗组40例为结肠镜检查发现的直径≥2 cm,病理诊断排除恶性肿瘤的结肠巨大息肉,在内镜下先行黏膜下注射1∶10 000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后,用尼龙绳套扎于息肉根部,再行高频电凝切除;对照组42例单纯使用高频电切除。观察息肉一次性切除率,术中、术后观察有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治疗组40例息肉均一次性切除,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无穿孔、出血并发症,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6~12个月随访原治疗部位无复发,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内镜黏膜下注射及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凝切除治疗结肠巨大息肉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息肉患者的护理方式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107例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息肉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给予全程的精心护理,并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结果:107例上消化道息肉患者经过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及积极的全程精心护理后,效果比较良好,治愈52例,好转48例,未愈7例,有效率为93.46%;其中有4例患者因多发息肉而采取两次切除手术,其余皆为一次性完成;除了2例患者主诉手术中有剧烈的烧灼感之外,其余皆未出现相应的手术并发症;107例患者皆进行了1~3个月的复查,其结果表明,除了未愈的7例病患,其余患者息肉全部消失且未见复发现象。结论:对于上消化道息肉患者而言,采取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并积极给予全程精心护理,能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并且该治疗方式疗效显著、损伤小,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肠镜下尼龙绳套扎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大肠粗蒂息肉的效果。方法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凝切除治疗大肠粗蒂息肉17例。结果本组17例共19枚大肠粗蒂息肉均一次性套扎成功,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切除17例中未见一例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术后2~3周复查,创面愈合良好。结论对蒂部血管较粗的粗蒂大肠息肉,采用尼龙绳套扎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可降低穿孔或出血的发生率,可提高息肉切除的成功率和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肠息肉电凝切除术后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通过对18例肠息肉电凝切除术后出现出血的患者应用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并观察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结果 18例患者中2例出现肠胀气,予以肠镜下抽吸后症状缓解,无一例出现腹痛或再出血及穿孔等。结论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肠息肉电凝切除术后出血是一种有效、安全、易操作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无痛肠镜下大肠息肉高频电凝切除术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患者134枚大肠息肉无痛肠镜下用高频电凝切除,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患者有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结果 90例患者134枚息肉经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1例患者术后第8天因饮酒出现便血,经内科保守治疗出血停止,其余均无出血、穿孔并发症.结论 无痛肠镜下大肠息肉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治疗胃肠道息肉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经电子结肠镜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的66例结肠无蒂息肉进行内镜下息肉连同基底部黏膜一并高频电切除,仔细观察残面确定残留情况,观察其感染、出血、穿孔等急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在治疗后3个月复查内镜进一步确定有无息肉组织残留。结果64例患者的结肠无蒂息肉通过EMR成功完全切除(96.97%),2例患者因息肉在3cm以上未能一次完全切除,2个月后复查再次EMR成功完全切除。无感染和穿孔并发症,6例患者有少量出血(9.09%),内科治疗后痊愈。结论EMR治疗结肠无蒂息肉安全可靠,切除完整、残留率低,可以作为结肠无蒂息肉的标准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结肠息肉23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结肠息肉内镜下的高频电凝切除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30例结肠息肉患者用高频电凝切除,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患者术后情况,息肉是否复发及有无恶变。结果:230例患者经内镜下电凝切除后临床症状缓解,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随访3、6、12、24个月术后息肉复发率依次为:1、10、14、14例,均未发现恶变。结论: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结肠息肉临床疗效好,方法简便、安全、创伤小。  相似文献   

15.
结肠息肉是消化道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成为一项常规的治疗手段,治疗内镜对内镜护理人员的要求高,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治疗成功与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文总结我院近年在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106例大肠息肉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1临床资料我院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106例大肠息肉患者,男61例,女45例,年龄11岁~68岁,平均年龄(36.5±16)岁。息肉位于直肠53例,直乙结合部12例,乙状结肠22例、降结肠8例、横结肠4例、升结肠5例、回盲部2例。共切除息肉209枚,息肉直径小于1.0c…  相似文献   

16.
王九裕 《当代医学》2016,(29):50-51
目的:分析经胃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上消化道息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进行经胃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对照组患者发生出血2例,占4%,发生穿孔4例,占8%,发生腹痛5例,占10%,发生腹痛1例,占2%;观察组患者发生出血、穿孔、腹胀均为0,发生腹痛为2例,占4%,观察组发生并发症人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48例,治愈率为96%,对照组治愈38例,治愈率为76%,观察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胃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息肉能有效切除息肉,治愈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肠息肉行高频电凝电切除术后予钛夹关闭创面预防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对89例大肠息肉患者行高频电凝电切除术后予钛夹关闭创面。结果:89例127枚息肉均顺利切除,除2例患者出现迟发性出血外其余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钛夹在大肠息肉切除中可以起到迅速止血和预防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此方法简单方便,安全有效,有效避免或减少了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郝玲  何夕昆  余福兵  盛娟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6):144-145,148
目的探讨门诊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联合钛夹、尼龙圈套治疗小儿结肠息肉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分析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联合钛夹、尼龙圈套治疗的19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门诊患儿105例,住院患儿85例,对两组患儿行内镜下治疗,治疗后观察1周,以后分别于术后第3个月、第6个月进行一次随访。结果190例患儿的225枚肠息肉经内镜下全部成功切除,无大出血、穿孔及息肉切除术后综合征,其中门诊2例患儿及住院1例患儿在术后7d内出现少量渗血,经内镜下治疗后缓解,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门诊治疗费明显较住院治疗少。结论高频电凝切除术联合钛夹、尼龙圈套是门诊治疗小儿结肠息肉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及息肉样病变高频电凝切除术后延迟出血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了我院10年来大肠息肉及息肉样病变高频电凝切除术后延迟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 816例大肠息肉及息肉样病变高频电凝切除术后发生延迟出血33例。病变大小:直径从0.5-3.0 cm。其中小于1.0 cm 5例,1.0-2.0 cm 16例,大于2.0 cm 12例。出血时间为高频电切除术后 48 h-13 d。28例经内镜下止血或给予抗炎、止血药,出血停止;5例经上述处理无效转外科手术,术中在结肠镜引导下手术结扎出血血管,成功止血。结论:延迟出血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内镜医师应引起足够重视并及时给予相应处理。为了避免延迟出血的发生,内镜医师应注意术前、中、后3个环节。  相似文献   

20.
肠镜下大肠息肉高频电凝电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爱玲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0):4194-4195
目的:探讨高频电凝电切除大肠息肉术的治疗效果及护理配合。方法:对在本院内镜中心进行肠镜下大肠息肉高频电凝电切术的326例(468颗息肉)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高频电凝电切除术治疗大肠息肉成功率为99.7%,1例穿孔,中转手术。结论:高频电凝电切除大肠息肉术的治疗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