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谷氨酸脱羧酶 (GAD)抗体存在于Ⅰ型糖尿病不同的发病阶段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抗GAD -IgG)测定对临床上糖尿病的分型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法 )测定 14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 (IDDM)和 33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 (NIDDM)及健康者和其它疾病对照组的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抗GAD -IgG)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糖尿病患者组 ,根据 1985年WHO诊断标准诊断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发病期患者(IDDM) 14例 ,年龄 14~ 38岁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 (NIDD…  相似文献   

2.
血清谷氨酸脱羧酶自身抗体(GAD)、抗胰岛细胞自身抗体 (ICA)、抗胰岛素自身抗体 (IAA)测定作为 1型糖尿病和 2型糖尿病分型依据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 ,我们采用ELISA法测定了 2 9例 1型糖尿病和 5 0例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GAD、ICA、IAA抗体。比较 3种抗体在糖尿病分型中的意义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2 9例 1型糖尿病患者 ,男19例 ,女 10例 ;年龄 18~ 4 3岁 ,平均2 9 .8岁。 5 0例 2型糖尿病患者 ,男 2 7例 ,女 2 3例 ;年龄 4 1~ 6 7岁 ,平均4 9 .6岁。所有病例均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后按 1997年WH…  相似文献   

3.
谷氨酸脱羧酶 (GAD)是人类胰岛 β细胞的一种主要的 自身抗原[1] 。成人迟发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LADA) ,即缓慢进展型 1型糖尿病和速发型 1型糖尿病均为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早期 β细胞仍有一定的分泌功能 ,临床上表现为 2型糖尿病。因此 ,从 2型糖尿病患者中及早检出LA DA对指导胰岛素应用或免疫治疗 ,改善预后均十分重要。本文采用GAD抗体 (GADA)检测 ,提高LADA的早期检出率 ,以便及时治疗。1 对象和方法研究对象 糖尿病组 2 0 0例 ,男 12 5例 ,女 75例 ,年龄36~ 80岁 ,平均 (5 7 1± 8 5 )岁。所有受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的研究证明谷氨酸脱羧酶(GAD)是Ⅰ型糖尿病的主要自身抗原,GAD抗体也是目前Ⅰ型糖尿病的诊断指标之一,但在临床上发现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也可检出GAD抗体。本文观察306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胰岛素、血C肽、GAD抗体,结合临床资料,研究GAD抗体阳性与胰岛素  相似文献   

5.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与病毒性肝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0 引  言谷氨酸脱羧酶 (GAD)是抑制性神经递质γ 氨基丁酸(GABA)的关键限速酶 ,1982年首次在胰岛细胞中发现。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抗 GAD)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重要免疫标志。临床资料显示 ,随着病毒性肝炎患者病情的进展 ,其糖耐量异常的发生率逐渐增高。因此 ,作者就抗 GAD抗体与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关系进行探讨。1 资料与方法1 1 对象  1997年至 2 0 0 0年住院的患者 ,包括肝炎后肝硬化 44例、药物性肝炎 2 8例、急性病毒性肝炎 36例、慢性轻度肝炎 2 4例、慢性中度肝炎 2 8例及慢性重度肝炎 2 8例 ,所选病例除药物性…  相似文献   

6.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抗GAD抗体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对糖尿病诊断和临床意义。方法用间接EIA法测定了110例初诊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血清中GAD-Ab。结果110例NIDDM患者中GAD-Ab总阳性率为19.1%,胰岛细胞抗体(ICA)阳性率12.7%,ICA阳性者全部检出GAD-Ab,而GAD-Ab阳性者ICA的阳性率66.7%,而且GAD-Ab阳性的病人具有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的  相似文献   

7.
多贝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宋继英 《黑龙江医学》2002,26(12):946-947
糖尿病肾病 (DN)是糖尿病 (DM)的主要并发症之一 ,也是DM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我院 2 0 0 1- 0 3至今应用多贝斯治疗DN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随机选择门诊和住院的DN患者 4 2例 ,其中 ,1型糖尿病5例 ,2型糖尿病 37例。糖尿病诊断符合 1997年ADA制订的诊断标准。男 2 4例 ,女 18例。年龄 4 1~ 6 5岁 ,平均 5 8 3岁。病程 8~ 2 1年 ,平均 14 5年。单纯口服降糖药治疗 7例 ,单纯胰岛素治疗 16例 ,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联合治疗 19例。本组早期DN(尿清蛋白 30~ 30 0mg/ 2 4h) 2 3例 ,临床期D…  相似文献   

8.
Graves病和糖代谢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约有 5 0 %以上的Graves病患者在活动期出现糖尿病( 1) 。并且甲亢患者餐后血胰岛素浓度高于正常人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 -Ab)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人。本文通过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及胰岛素、GAD -Ab测定 ,探讨Graves病与糖代谢紊乱及胰岛素抵抗的状况。1 对象与方法对象 随机选择门诊Graves病患者 98例 ,病程 1~1 2个月 ,诊断依据为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及甲状腺功能测定结果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青年组 68例 ,男 2 8例 ,女 40例 ,年龄 1 8~ 3 2…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患者在无症状期及发病后一定时期中可以检出多种胰岛抗体。其中胰岛细胞抗体 (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GAD)的测定可用来评价 1型糖尿病的发病危险性及鉴别不同类型的糖尿病。我院采用酶免疫吸附法 (ELISA)对 64例糖尿病患者及 4 1例正常人进行了ICA、GAD测定和比较 ,现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对象 按 1985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的 ,未用过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糖尿病患者 64例 ,分为两组 ,1型糖尿病 ( 1-DM)组 2 8例 ,男 2 0例 ,女 8例 ,平均年龄 2 3 1岁 ( 10~ 57岁 ) ,平均病程 1 2年( 1月~ 18年 )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与1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年龄、病程及临床特征等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沉淀法测定92例1型糖尿病和53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中GAD抗体。结果:1型糖尿病组总的GAD抗体阳性率为391%,其中儿童1型糖尿病组、成人1型糖尿病组和成人晚发1型糖尿病组的阳性率分别为467%、368%和400%,组间无差异;而病程≤1a的阳性率588%,明显高于病程>1a组的274%。患者的GAD抗体与空腹C肽水平、酮症发病史、胰岛素使用量等无明显关系。伴有AITD患者的GAD抗体水平比不伴AITD患者的GAD抗体效价明显增高。结论:GAD抗体不仅对1型糖尿病早期诊断而且对成人晚发型1型糖尿病都有临床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GAD65-Ab)是近年来发现一种新的 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 β细胞自身抗体 ,与糖尿病的病理及胰岛 β细胞分泌功能密切相关 ,对早期诊断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LADA)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糖尿病组 1 2 6例 ,平均年龄 4 8 5± 1 3 6岁。按WHO( 1 985年 )糖尿病诊断标准确定为 2型糖尿病 ,发病年龄≥ 2 5岁。正常对照组 1 8例 ,平均年龄4 2 7± 8 5岁 ,为健康体检者。1 2 方法  所有对象测体重指数 (BMI)体重 (kg) /身高2 (m2 ) ,血清GAD65 Ab采用酶免法 ,糖化血红蛋…  相似文献   

12.
GAD-Ab和ICA检测对Ⅰ型糖尿病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Ⅰ型糖尿病是一种针对胰岛 β细胞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发病时存在多种自身抗体 ,本研究旨在了解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GAD -Ab)、抗胰岛细胞抗体(ICA)对Ⅰ型糖尿病的诊断价值。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按ADA (1997年 )糖病诊诊断标准 ,Ⅰ型糖尿病患者 38例 ,男 18例 ,女 2 0例 ,平均年龄 35± 13岁。平均病程 36个月 (1月~ 14年 )。OGTT试验无异常者 5 0例 ,男 2 2例 ,女 2 8例 ;平均年龄 36±12岁。无糖尿病家族史和自身免疫病史。1.2 方法1.2 .1 标本采集 受试者在空腹状态下一次采血 ,血清保存于 - 70℃冰箱内待检。1.…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对糖尿病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间接EIA法测定了110例初诊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血清中GAD-Ab。结果:110例NID-DM患者中GAD-Ab总阳性率为19.1%,胰岛细胞抗体(ICA)阳性率12.7%,ICA阳性者全部检出GAD-Ab,而GAD-Ab阳性者ICA的阳性率66.7%,而且GAD-Ab阳性的病人具有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的临床特点,即低体重指数及低胰岛素分泌功能。结论:血清中GAD-Ab的测定是早期预报及诊断IDDM的最灵敏的免疫标志,而且对于早期诊断“成人晚发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及时给予胰岛素治疗,防止糖尿病眼、肾、神经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部分 2型糖尿病病人胰岛分泌功能以不同速度进行性减低并最终发展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为了及早发现这部分病人并预防及延缓其进展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我们对 186例 2型糖尿病患者及 40例正常人进行了ICA、GAD-Ab检测。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糖尿病组 ,186例 ,男10 9例 ,女 77例 ,年龄 30~ 77岁 ,平均 46 6 1± 10 45岁。所有受试者均为本院内分泌科病人 ,发病时按 1985年WHO标准诊断为 2型糖尿病。病程 1个月~ 13年。正常对照组 40例 ,男 2 2例 ,女 18例 ,年龄 30~ 5 6岁 ,平均43 12± 8 0 5岁。…  相似文献   

15.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IDDM )及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NIDDM )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改变及其机理尚未完全阐明。为此本文对IDDM及NIDDM的血清尿酸 (SUA)、甘油三酯 (TG)、总胆固醇 (TC)、空腹血糖 (FBS)、餐后 2小时血糖 (PBS)及血压 (BP)进行观察分析 ,现总结如下。对象及方法1.对象 正常对照组 :30例 ,男 18例 ,女 12例 ;年龄2 6~ 45岁 (平均 37.3岁 ) ;体重指数 (BMI) 2 2 .7± 4.9。均来自跃进汽车集团职工医院体检健康干部。IDDM组 :30例 ,男 16例 ,女 14例 ;年龄 18~ 34岁 (平均 2 4.7岁 ) …  相似文献   

16.
谷氨酸脱羧酶自身抗体检测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氨酸脱羧酶自身抗体检测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王建民周智广文建新伍汉文我们改进了Petersen等[1]放射配体分析法(RLA),将试管内转录和翻译的[35S]-GAD65作为标记抗原,对53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患者及60例健康志愿者血清进...  相似文献   

17.
磺脲类口服降糖药物是治疗 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药物。在临床工作中常遇到部分 2型DM患者口服磺脲类降糖药物出现继发性失效 (SF)。SF的发病原因及机理尚未完全明确。本文测定了我院1994年~ 1999年诊断的 6 8例SF患者血中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GADAd) ,来探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LADA)在SF发病原因中的作用。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1.1.1 SF组随机选择我院 1994年至 1999年诊断的SF患者6 8例 ,男 38例 ,女 30例 ,最大年龄 6 9岁 ,最小年龄39岁 ,平均年龄 5 8岁。SF标准为 :在稳定的摄食、体重、活动量…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经颅多普勒 (TCD)和脑电地形图 (BEAM )在糖尿病诊治中的价值 ,笔者对选自 1996年~ 1999年 9月本院收住的 5 8例糖尿病患者的TCD及BEAM进行比较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对象 本组患者均按WHO诊断标准确诊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NIDDM ) ,共 5 8例 ,其中男性 40例 ,女性18例 ,年龄 44~ 78岁 ,平均 6 2岁。糖尿病病程 1~ 12年 ,平均 4年。入院时血糖 7 9~ 2 0 0mmol/L ,平均11 8mmol/L。合并心、肾、脑血管并发症者 32例 ,无并发症者 2 6例。1 2 方法 BEAM检查 :采用上海世…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疼痛 ,称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 (DPN) ,是糖尿病并发症治疗的难点之一。本文使用密钙息 (鲑鱼降钙素 ,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治疗 1 7例DPN患者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 7例DPN患者均为本科住院患者 ,其中男 8例 ,女 9例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2例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1 5例 ;平均年龄 6 1 5岁 (4 6~ 73岁 ) ;平均糖尿病病程9 9年 (1~ 2 0年 ) ;其中单用胰岛素治疗 2例 ,胰岛素 双胍类降糖药 2例 ,胰岛素 磺脲类降糖药 3例 ,单服用口服降糖药 1 0例 ,平均空腹血糖 …  相似文献   

20.
1型糖尿病 (DM)是由于在胰岛 β细胞上发生了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损伤而引起的。患者中多为儿童或青少年 ,体质消瘦 ,具有很少的胰岛素分泌或者根本就没有胰岛素产生。口服降糖药无效 ,易出现酮症倾向 ,需长年注射胰岛素治疗。而临床上有一类成人起病的DM患者 ,以 2型DM的表现发病和治疗 ,但经数年后也需胰岛素治疗 ,它具有低C肽水平 ,低体重指数等趋向于 1型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GADAb)、血清胰岛细胞抗体 (ICA)等自身免疫抗体阳性 ,Tuomi等[1 ] 称之为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latent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