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2.14MeV中子对180kVX射线和60Coγ射线诱发微核的效应。方法用不同剂量快中子、X射线和γ射线照射离体人血,观察双核淋巴细胞微核,求出快中子对X和γ射线的相对生物效能。结果2.14MeV中子对180kVX射线和60Coγ射线的相对生物效能在1~3Gy范围内,随剂量增加而降低,平均分别为3.88和4.50。结论2.14MeV中子具有较高的生物效应  相似文献   

2.
用胞质分裂阻断微核法分析60Coγ射线和X射线照射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后诱发的微核剂量效应关系,同时对不同个体微核的自发率进行检测,以阐明微核作为辐射生物剂量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本研究通过60Co-γ射线体外照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观察微核率,研究褐藻糖胶的辐射防护作用.方法 抽取4名从未接触过有害化学物质的健康男性志愿者的静脉血,按常规微量血培养方法体外培养外周血淋巴细胞以及微核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照射组及加药组(照射前lh、照射后1h加入20、40、80、160、320μg/ml褐藻糖...  相似文献   

4.
细胞遗传学指标在慢性放射损伤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用染色体畸变估算全身一次比较均匀的X、γ射线和中子的过量照射时的生物剂量比较准确 ,对不均匀和局部照射可给出相当于均匀照射的等效剂量当量。淋巴细胞微核也已被用作估算受照射剂量的指标 ,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但在慢性放射损伤时 ,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的变化特点及其在慢性放射病诊断中的作用 ,是值得探讨和深入研究的问题。在《外照射慢性放射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82 81 87) [1] 中将“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显著增加和 /或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显著增加” ,作为慢性放射病诊断的参考指标。到目前为止 ,还不能用染色…  相似文献   

5.
用X射线照射离体人血建立双核CB细胞微核的剂量效应曲线关树荣黄绮龙白玉书马剑锋雷苏文王文兰作者单位:100088北京,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本文作者建立的X射线照射离体血淋巴细胞微核的剂量效应曲线可作为研究RBE值及剂量率效应的基础。1材料和方法1.1...  相似文献   

6.
作者采用胞浆阻滞微核测试法,选用4个健康成年人静脉血,分别以3.7×102Bq/ml、1.48×103Bq/ml3H-TdR作为小剂量照射,3.7×104Bq/ml3H-TdR和60Coγ射线1.5Gy作为大剂量照射,结果发现先用小剂量照射,再加大剂量照射的微核率比单独大剂量照射微核率低,经统计学检验,观察值和预期值有显著性差异,表明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分析存在着小剂量辐射诱导的适应性反应现象,且个体之间有差异性,同时发现3-氨基苯胺对小剂量诱导的适应性反应有阻断作用。  相似文献   

7.
广元市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淋巴细胞微核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多数学者认为淋巴细胞微核主要是由射线照射后增殖细胞中的染色体发生损伤后的断片形成,是放射工作人员辐射损伤的一项重要生物学指标。为了准确掌握广元市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健康状况,我们于1998年5月对广元市180名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和125名正常人的...  相似文献   

8.
医用诊断X射线机有用线束照射量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医用X射线诊断是一项重要的医学检查手段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X射线诊断工作日益普及到县区、工矿、乡村的基层医疗单位 ,尤其是透视应用在基层更为普遍 ,在河南省透视已占全部X射线诊断总频数的 77 1% [1 ] 。胸透检查对受检者造成的剂量约相当于 15~ 2 0次胸部拍片检查的剂量[2 ] ,若医用诊断X射线透视机的有用线束进入受检者皮肤处的空气照射量率 (以下简称有用线束照射量率 )超标则更增加受检者和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为了解焦作市医用诊断X射线透视机的有用线束照射量率的现状 ,并为改进X射线机防护性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低剂量辐射对环磷酰胺所致DNA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低剂量γ射线预照射对大剂量环磷酰胺化疗所致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及遗传物质损伤的影响。方法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荷瘤对照组(假照组)、荷瘤低剂量照射组(LDR组)、荷瘤环磷酰胺化疗组(CTX组)和荷瘤低剂量照射联合化疗组(LDR+CTX组)。常规饲养1周后,于左腹股沟皮下各接种S180肉瘤细胞(空白对照组除外),接种后第8和11天对LDR组和LDR+CTX组小鼠给予75mGy-γ射线全身照射,照射后30h分别给予CTX组和LDR+CTX组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3.0mg;第13天处死所有小鼠,分别取血,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采用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MNF)检测遗传物质损伤。结果①环磷酰胺化疗后DNA损伤程度较空白对照及荷瘤对照组均显著增加;环磷酰胺化疗前给予75mGy-γ射线照射,则可显著降低大剂量环磷酰胺化疗所致的DNA损伤。②大剂量环磷酰胺化疗后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较空白对照组及单纯荷瘤组有显著增加(P〈0.01);环磷酰胺化疗前给予75mGy-γ射线照射则可降低环磷酰胺所致微核率的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大剂量环磷酰胺化疗可引起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化疗前给予75mGy-γ射线照射对DNA损伤可能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②环磷酰胺有强大的致突变作用,可导致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显著增加,75mGy-γ射线预照射对大剂量环磷酰胺化疗的遗传学毒性未表现出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早在1976年,Countryman和Heddle[1]用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离体人血,经培养后观察淋巴细胞微核率,结果微核率与受照剂量呈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人参皂苷Rh2对小鼠X射线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旨在探讨人参皂苷Rh2对X射线辐射损伤所致遗传毒性和免疫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小鼠接受4 Gy X射线全身照射后,灌胃给予5、10和20 mg/kg剂量的人参皂苷Rh2,24 h后以碱性彗星电泳方法观察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程度,以吖啶橙荧光染色法观察小鼠骨髓微核形成情况,以MTT法测定刀豆球蛋白和脂多糖诱导的脾淋巴细胞转化率。结果 人参皂苷Rh2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了X射线所致小鼠外周血DNA损伤和骨髓微核形成,对辐射所致脾淋巴细胞转化能力下降也有明显的防护作用。结论 人参皂苷Rh2对X射线所致遗传损伤和辐射防护均有明显保护作用,有望成为辐射防护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重离子束^12C^6 对^60Coγ射线照射人离体血诱发淋巴细胞微核的效应。方法 用^60Coγ射线和地面加速器产生的重离子^12C^6 (平均LET为36.70keV/μm),不同剂量照射离体人血,用CB微核法观察双核淋巴细胞的微核,计算重离子束^12C^6 对^60Coγ射线的相对生物效能。结果 在0-6 Gy剂量范围内,重离子束^12C^6 对^60Coγ射线的相对生物效能在4.19~1.78之间,平均为2.56。结论 重离子束^12C^6 比^60Coγ射线有更高的生物效应。  相似文献   

13.
淋巴细胞微核检测可用作辐射生物剂量计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检测法对一起60Co源事故及1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60Co源全身照射治疗后的生物剂量进行了估算,取得与物理剂量或染色体剂量一致的结果。照后31天的微核剂量仍能反映实际剂量,认为微核检测可作为生物剂量计用于估算受照者的生物剂量。在事故情况下,为尽早向临床提供剂量数据,可先观察52小时培养制片标本,计算出初步参考剂量,然后观察72小时培养制片的标本,给出正式剂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初诊白血病患者骨髓及外周血进行微核分析。方法:应用细胞周期阻断法对54例初诊白血病患者骨髓及外周血与30例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微核检测。结果:54例初诊白血病患者骨髓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MNR)和微核细胞率(MCR),与30例健康人外周血相比,P〈0.01。同一患者骨髓与外周血淋巴细胞MNR和MCR相比,P〉0.05。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骨髓及外周血淋巴细胞MNR和MCR相比,P〈0.05。结论:白血病患者发病初期即存在染色体不稳定现象,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微核检测结果间有差异,推测与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自然高温环境下,受γ射线照射小鼠生存的变化及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改变。方法实验动物分为室温组和不同时间的自然高温环境组,分别接受6.5,9.0Gy的γ射线照射和相应的高温作用后,观察30d内小鼠的死亡情况以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变化的规律。结果6.5Gy照射的小鼠,高温9h和全自然环境组的生存时间与室温组差异有显著性,9.0Gy照射的小鼠,高温6,9h、全自然环境组的生存时间和室温组差异有显著性;室温组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下降速度低于各高温组且外周血淋巴细胞存在顿挫回升,而各高温组无。结论高温环境,受照射小鼠的生存指标明显下降;加重照射后早期外周血淋巴细胞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X射线照射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mIL2R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标记FCM检测。结果4Gy和6Gy单次照射组mIL2R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P<0.01)。75mGy及100mGy单次照射组mIL2R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P<0.01)。预先给予75mGy照射,继之又给予4Gy组mIL2R表达明显高于单纯4Gy照射组。结论①4Gy以上X射线照射使mIL2R的表达明显降低。②75mGy及100mGy小剂量照射后人外周血淋巴细胞mIL2R表达显著增高。③75mGy预照射可诱导mIL2R表达对其后4Gy照射的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微核作为生物剂量计及评价职业受照射人群辐射效应的可行性。方法用^137Cs7射线不同剂量(0.1~2.5Gy)照射离体人外周血细胞,用泛着丝粒探针的FISH技术进行微核分析,拟合剂量效应方程;检测医用X射线工作者的无着丝粒微核率并估算其生物剂量。结果离体照射条件下微核率随吸收剂量增加而增加,以无着丝粒微核增加为主,着丝粒微核仅有轻度增加。微核率与剂量之间的拟合曲线方程,CB微核法:Y=0.005 0.036D 0.01ID^2,R^2=0.99;FISH微核法:Y=0.001 0.035D 0.007D^2,R^2=0.99。结论FISH微核法优于CB微核法。用FISH微核法对医用X射线工作者的检测结果显示无着丝粒微核率可以用来估算生物剂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剂量60Co γ射线照射后小鼠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微核率的变化,为使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微核成为探索快速高通量的生物剂量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60Co γ射线照射ICR小鼠,按不同照射剂量分为0、0.5、1、2、4和8 Gy组,眼球取血,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和显微镜观察小鼠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微核率的变化。结果 流式细胞术检测网织红细胞微核率随剂量增加逐渐增加,2 Gy达峰值,之后随剂量的增加而减少;显微镜观察的网织红细胞微核率变化趋势与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基本一致。照射剂量在0~2 Gy剂量范围内,小鼠的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微核率的剂量-效应关系满足直线模型(R2=0.9063),并且2 Gy照射组与0 Gy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56,P<0.05)。结论 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微核率,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可成为早期快速、高通量的辐射损伤生物剂量计。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γ射线对小鼠遗传学的影响及重组人超氧化物歧化酶(rhSOD)的抗放作用。方法:实验用甲基纤维素缩集法计算淋巴细胞微核率和活体秋水仙素法进行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分析。结果:(1)4.0Gyγ线能明显增加小鼠淋巴细胞微核细胞率、微核率和骨髓染色体畸变率。(2)rhSOD可减轻射线所致小鼠淋巴细胞微核细胞率、微核率及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尤以照射前后给药为佳。结论:rhSOD对小鼠细胞遗传学辐射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巢式PCR分析电离辐射诱导人外周血线粒体DNA4977bp缺失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索对不同剂量电离辐射诱导的人外周血线粒体DNA4977bp缺失进行分析的方法。方法 采用3对引物对γ射线诱导的人外周血线粒体DNA缺失进行PCR扩增,建立对人线粒体DNA4977bp缺失进行分析的巢式PCR方法.扩增线粒体DNA缺失区片段,纯化PCR产物进行测序。采集5例正常人外周血进行0~5Gy^60Coγ射线的外照射,利用巢式PCR技术,分析^60Coγ射线照射后外周血有核细胞中线粒体DNA4977bp缺失的发生情况。结果 用建立的巢式PCR方法可在受到照射的外周血样品中检测到mtDNA4977bp缺失。所有外周血样本在照射前均无线粒体DNA4977bp缺失,1~5Gy^60Coγ线照射后均诱导出此缺失。结论 本研究所建立的巢式PCR方法可用来分析电离辐射诱导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线粒体DNA4977bp缺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