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细节管理融入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实施效果。方法:在消毒供应室中包括设立护理监控小组、培养安全意识、在护理中实施细节管理等措施,并对实施前后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施前,医务人员的总体满意率为83%(83/100),实施细节管理后,医务人员的总体满意率显著提高,达到94%(94/100),前后间的比较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节管理实施后,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差错防范意识、安全问题识别能力和检测合格率均显著上升,实施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细节管理贯穿在消毒供应中心的护理管理中,能够提高护理质量,提高临床科室满意度,值得在护理工作中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管理模式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并观察细节护理管理在实施前、后护理质量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12月患者723例为对照组,2016年1~12月患者708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细节护理管理,包括成立细节护理管理团队、完善医院感染管控制度、落实各项制度。两组患者均由同批护士进行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胃肠道感染、泌尿系感染、手术切口感染、呼吸道感染、皮肤组织感染、生殖道感染以及其他感染)发生率。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对比组间考核成绩,并利用护理质量问卷调查评估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23%低于对照组的10.2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空气监测、消毒控制、手卫生、器械清洗、无菌操作考核评分与总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工作效率、病房环境管理、自我监管能力、相互督促与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细节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有助于降低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护士的自我监督意识以及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安全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将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儿科收住的160例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试验组患儿采用精心的安全管理护理干预,而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儿综合质量评分及护理缺陷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儿的护理综合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全管理有利于提高儿科护理质量,保障患儿安全,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乳腺癌患者曲妥珠单抗治疗中应用细节管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常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80例乳腺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曲妥珠单抗治疗,对照组治疗期间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治疗期间予以细节管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实验组在抑郁、焦虑评分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对基础护理、护理技能、健康教育、护理服务态度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患者曲妥珠单抗治疗期间给予细节护理管理,效果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周红  刘晓华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3):1936-1939
目的探讨应用分区患儿管理联合分层次护理人才管理模式在儿科住院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管理及护理质量提升提供新指导思路。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于该院儿科住院部住院治疗的1 010例儿科患者及儿科住院部护理人员30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其中对照组为2015年9月~2016年9月入住该科的患儿500例,采取常规儿科护理干预,干预组为2016年9月~2017年9月入住该科的患儿510例,采取分区患儿管理联合分层次护理人才管理的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护理质量、护理能力及护理差错率、患儿家属护理满意率及护理人员工作满意率。结果干预组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人员能力提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人员自身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区患儿管理联合分层次护理人才管理的护理管理模式可更好改善护理质量,提升护理能力,提高患者满意度,体现护理人员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消毒供应室的护理人员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名,对照组给予传统管理方式,观察组给予细节管理,观察、比较两组发生差错及临床科室对消毒供应室灭菌质量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差错率为1.20%,明显低于对照组(6.93%),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5%,对照组为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细节管理后,消毒供应室发生差错率明显降低,临床科室对消毒供应室菌质量满意度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细节护理管理的加强在妇产科护理中对风险及护患纠纷的影响作用。方法:研究选取了本院妇产科在2017年6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进行分组,一组给予常规的护理管理,一组给予细节护理管理,分别作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护理风险发生率为5.45%(3例),护患纠纷发生率为3.64%(2例),各项数据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4.2744/3.9600);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36%(53例),高于对照组的81.82%(45例),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5.9864)。结论:细节护理管理可有效减少妇产科护理风险和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将未实施细节管理(2010年)住院的儿科患者100例设为常规组,将实施细节管理后(2011年)住院的儿科患者100例设为护理组.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护理组进行细节护理.观察实施细节管理前后的两组患者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护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情况.采用自行设计的患者满意率调查表对患者满意率进行调查.结果 护理组患者通过细节管理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护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显著低于常规组(P<0.01),患者及家属满意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1).结论 细节管理对提高护理水平、实现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增加患者满意率有着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深入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细节管理联合常规护理在脑瘫患儿中的管理效果及其对神经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该院收治的脑瘫患儿100例,采用随机数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细节管理,采用NGF免疫组化法检测神经生长因子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EPO、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比较两组管理效果及其对神经生长因子的影响.结果 两组护理前SDS评分、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SDS评分及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前神经生长因子、EPO、TNF-α及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护理后神经生长因子、EPO、TNF-α及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护理后家属满意度为96.00%,对照组为82.00%,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瘫患儿治疗过程中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细节管理效果理想,能降低神经生长因子及炎症细胞因子,提高管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APN连续性排班模式与护士层级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实施APN连续性排班模式和护士长-高级责任护士(护理组长)-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层级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前后病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患者、医生和护士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实施APN连续性排班模式与护士层级管理后病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实施前低;患者、医生和护士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均较实施前提高,实施前后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连续性排班模式和护士层级管理对减少护理缺陷,提升护理质量及护理服务满意度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我院呼吸内科2012年7月开始全面实施护理风险管理,选择实施风险护理管理前患者64例为对照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64例患者为干预组,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从87.5%提高至96.9%,无一例责任差错事件和技术缺陷事件,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3.12,4.15,5.27;P<0.05);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干预组基础护理质量为(94.5±8.5)分,危重患者护理质量为(92.6±9.4)分,均优于护理风险管理前对照组的(83.8±7.9),(82.3±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62,3.24;P<0.05)。结论在呼吸内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提高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减少责任差错事件和技术缺陷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降低给药前病人身份识别错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2年6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539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实施风险管理分为实施前218例和实施后321例,实施前给予常规护理,实施后总结病人身份识别风险种类,制定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比较两组病人身份识别缺陷率和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病人给药前身份识别缺陷率(17.45%)明显低于实施前(4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施后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明显减少给药前病人身份识别缺陷率,提高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风险管理在心胸外科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心胸外科中的实施,并评价其实施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12月我院心胸外科收住的患者360例实施风险管理,同时选取风险管理实施前2008年1月~2008年12月收住的患者378例作为对照。分别对风险管理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护理人员操作的熟练性、护理文书的书写规范性、服务态度、沟通能力等各方面的得分均有较大提高。且实施前后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的患者满意度较实施前也有较大的改善,且实施前后的差异也具有显著性。结论: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后,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保障了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夜查房中指令性管理的效果与作用。方法护理部动态监控护理夜查房的质量,实行查房内容、查房科室及被查频次指令性管理。在夜查房实施前后1年,对住院患者护理质量、护理文件书写、压疮、意外拨管发生数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实施夜查房指令性管理后,护理质控综合得分(97.79±1.85)分、患者满意度(97.6%)均高于实施前[(92.14±2.54)分;90.6%],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6,χ2=4.74;P〈0.05);意外脱管、压疮护理并发症(2例),投诉发生数(1例)低于实施前的(11,8例),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4.99,4.05;P〈0.05)。结论夜查房中实施指令性管理,查房内容突出,有利于提高夜间护理工作质量,保证患者安全。同时可进一步提高护士长管理能力及专业内涵,促进其成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流程管理模式及其应用效果。方法;调查实施静脉输液流程管理模式后患儿120侧,并与实施静脉输液流程管理模式前患儿120例,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实施静脉输液流程管理模式前后护理工作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患者满意度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流程管理模式前(P<0.05):结论:护理流程管理模式使儿科门诊静脉输液过程更加合理、科学,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护理工作效率,改进了护理服务质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医院消毒供应室护理中融入细节管理的工作效果.方法 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消毒供应室护理中融入细节管理,随机选取120名医务人员进行研究,分别在护理措施实施前后对其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实施前后医务人员满意度与护理质量.结果 医院消毒供应室护理中融入细节管理后满意度为95.00%,高于实施前的8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41,P<0.05).实施后医务人员服务意识、错误防范意识、安全意识评分分别为(93.34±10.46),(91.57±11.63),(90.35±10.52)分,分别高于实施前的(81.34±9.62),(80.03 ±9.38),(76.63 ±4.3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31,6.15,6.06;P <0.05).实施后经监测工作合格率为100%,高于实施前的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1,P<0.05).结论 医院消毒供应室护理中融入细节管理工作,可有效提高医院护理质量,提高医务人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面、科学、有效的护士长管理考评方法。方法建立护士长绩效考核机制,并应用于护士长管理考评中,对实施前后护理质量评分及医护人员对护士长工作满意度及护士长对护理部管理方法的认可度进行比较。结果实施护士长绩效考核后护理质量得分:护士长管理(97.43±2.41)分,各班工作质量(96.39±4.51)分,护理文件书写(97.75±4.25)分,基础护理(96.11±1.96)分,三基考核(95.12±4.29)分,明显高于实施前(90.03±1.23)分,(89.26±2.19)分,(90.10±3.37)分,(90.94±2.54)分,(89.25±5.48)分,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2.63,10.12,12.72,12.23,10.06;P〈0.05);实施前后住院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1.19%和98.0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2,P〈0.05);实施后医护人员对护士长工作满意度及护士长对护理部管理方法的认可度也分别提升(x。分别为6.78,6.46,P均〈0.05)。结论科学的护士长绩效考核方案有利于提升护士长的综合管理能力,确保护理质量与安全,增强医院的组织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7S现场管理法在降低临床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6—12月本院智能化护理管理系统上报的护理安全隐患事件,共69例,根据反馈分析法,列出发生安全隐患的高危因素。2013年1月引进7s理论,构建标准化管理模式,运用品管圈方法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收集2013年1—6月上报的护理安全隐患。比较实施7S现场管理法前后护士应急能力和护理安全相关质量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实施7S现场管理前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率为0.64%,实施后为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10.78,P〈0.05);实施后护士应急考核、环境安全与病房管理、技术操作、护理病历书写合格率及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7.6%,96.4%,98.6%,98.1%,96.3%,均高于实施前的89.5%,90.1%,91.3%,93.4%,9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8.69,32.11,36.36,38.84,37.07;P〈0.01)。结论将7S现场管理法引入到护理安全隐患管理中,能达到简化流程、缩短服务半径的目的,对提高护士应急能力,改善护理质量,降低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柔性管理措施的应用情况及效果。方法某院急诊科2012年9月开始实施以综合柔性管理为核心的护理管理措施,营造“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建立自主管理平台和柔性激励机制等方法。比较实施柔性管理前后急诊科护士对本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及工作满意度。结果实施柔性护理管理后,急诊科护士的理论知识考核成绩优良率、技能知识考核成绩优良率、工作满意度分别为82.14%,89.29%,92.86%,均高于实施前的57.69%,61.54%,6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865,4.262,4.693;P〈0.05)。结论实施柔性护理管理可满足护士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需求,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可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患者,缓和护患关系,提高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管理模式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9月-2013年4月收治的92例血液透析患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以问题为导向的管理模式运用1个月。采用抑郁自评量表( 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对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SF-36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分别为(36.67±6.11),(40.69±6.76)分,均低于对照组(45.02±6.24),(45.96±6.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5.462,6.211;P<0.05);观察组患者SF-36各维度评分优于对照组和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87%,低于对照组的3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19,P=0.024)。结论通过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管理模式,可显著提高血液透析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