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目的探讨学龄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家庭暴力表现形式及引发暴力的因素。方法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62个学龄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家庭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2个家庭中,60个家庭发生过家庭暴力;以言语羞辱(60个家庭)形式最为多见;能正确认识家庭暴力危害而从未实施过家庭暴力的家庭2个因学业问题引发家庭暴力47个。结论学龄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家长对家庭暴力的危害缺乏正确认识,对学习成绩不佳的儿童教育方式不恰当。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学龄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家庭暴力表现形式及引发暴力的因素.方法 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62个学龄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家庭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62个家庭中,60个家庭发生过家庭暴力;以言语羞辱(60个家庭)形式最为多见;能正确认识家庭暴力危害而从未实施过家庭暴力的家庭2个;因学业问题引发家庭暴力47个.结论 学龄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家长对家庭暴力的危害缺乏正确认识,对学习成绩不佳的儿童教育方式不恰当.  相似文献   

3.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DHD)又称小儿多动症 ,是儿童期最为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 ,其突出表现为注意力缺陷 ,以多动为主的行为障碍及冲动性。文献报道在小学生中患病率为 5%~ 10 % [1] 。这类患儿如处理不当 ,常会影响其学习及性格的发展。有跟踪研究发现 2 5%~ 50 %患儿在成人期有人格障碍 ,易冲动及有反社会行为 ,在学习和事业上的成就明显低于同龄人[1] 。可见 ,对ADHD患儿的治疗和健康教育十分重要。1 病因和主要表现关于ADHD的致病因素 ,国内外许多专家进行研究探讨 ,普遍认为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因感染、中毒或外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漯河市学龄期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抽样调查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漯河市5个社区1038名学龄期儿童,采用ADHD症状调查表调查ADHD患病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问卷1038份,有效填写1018份。根据ADHD诊断标准,结合专业儿童精神科医师诊断意见,漯河市1018名学龄期儿童ADHD患病率为6.09%;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性别、窒息史、中枢神经病史、零食/冷饮习惯、母孕期抑郁焦虑症状、母孕期吸烟史是漯河市学龄期儿童ADHD患病的影响因素(均P<0.001)。结论漯河市学龄期儿童存在ADHD风险,性别、窒息史、中枢神经病史、零食/冷饮习惯、母孕期抑郁焦虑症状和母孕期吸烟史是主要影响因素,家属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学龄期儿童ADHD防治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流行病学情况,探讨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发病的可能相关因素.方法2003-09/12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式在武汉市随机抽取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各2所,幼儿园为中班、大班,小学1~6年级,初中1~3年级,高中一年级共12个年级,按年级名册各随机选取男50人,女50人,共2400人为调查对象,年龄4~16岁.调查对象监护人均同意参加此调查.采用注意力和行为问题调查量表评分,该量表按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工作手册第四版的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诊断标准编写,并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工作手册第四版标准将其分为注意缺陷为主型、多动-冲动为主型和混合型.量表还包括环境量表(包括亲子关系、父母的精神心理认知、父母对影响学习的决定因素的看法等人文环境)对可疑患儿及其家长进行诊断性访谈.将任教班主任分校集中讲解调查表意义、内容及填写方法.由各班主任将调查表分发给所选调查对象的家长,并负责向家长讲解调查表内容和填写方法,在发表1周后负责回收表格.结果共回收调查表2 205份,内容完整的2 199份,年龄不符合的有71人,故对2 128份符合年龄条件和填写规范的调查表进行了统计学分析.①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病率13.58%,混合型2.63%,注意缺陷为主型8.27%,多动-冲动为主型2.68%;男童患病率18.57%,女童患病率8.78%,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241.②各年龄组各型的发病率存在显著差异.4~5岁儿童的发病率为15.88%,6~11岁儿童的发病率为15.85%,12~16岁儿童为9.98%.随着年龄的增加,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患病率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多动-冲动为主型患病率下降得更明显,但6~1岁注意缺陷为主型患病率高于4~5岁和12~16岁.③由父母一起照顾者,混合型患病率最低(42.86%),多动-冲动为主型患病率最高(53.85%);而单独由母亲照顾者,多动-冲动为主型患病率最低(28.85%),混合型患病率最高(42.86%);单独由父亲照者,混合型患病率最低(0),注意缺陷为主型患病率最高(5.78%);由非父母的其他人来照顾的儿童,注意缺陷为主型患病率最低(7.51%),多动-冲动为主型患病率最高(15.38%).④未明确诊断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亲子关系评分和父母精神心理认知评分明显低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评分明确诊断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5.98±2.42,9.43±2.42;7.01±1.50,10.15±2.92,t=-10.77,-4.00,P<0.01);父母对学校和校外辅导班是否为影响未明确诊断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和明确诊断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学习成绩决定因素看法有明显差异(t=2.59,2.31,P<0.01,0.05).结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3个表型中注意缺陷为主型患病率高,尤其是6~11岁男性组患病率最高,年龄和性别对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各表型患病率有影响;儿童的生活照顾者对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各表型患病率也有影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病可能与亲子关系、父母的精神心理认知有关.  相似文献   

6.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主要特征表现是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把ADHD分成三种亚型:注意力缺陷、多动/冲动、注意力缺陷合并多动。国内报道在学龄期患病率约为3%~5%。儿童社会期望作为一种人格特征,反映了儿童对社会认可的依赖程度,即儿童对社会认可的需要或对社会不认可的恐惧,是影响个人行为的重要内在动机之一。本次研究从教养方式角度分析影响ADHD儿童社会期望的原因,以期能够提出一些有效建议,进一步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最常见的儿童时期精神行为障碍性疾病,简称多动症,学龄期儿童患病率为3% ~6%,约2/3 患者症状持续至青春期,1/3 可持续终生[1] .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cranial electrotherapy stimulation,CES)是一种经颅骨颞部向脑部直接导入微弱微量生物电流的新型技术,已逐步应用于ADHD 的治疗中.采用定量脑电图(quantitative electro-encephalogram,qEEG)对CES 治疗ADHD 的疗效评估,以期提供神经电生理方面的客观结论和结果分析.本文回顾性分析90例经CES 治疗的ADHD 的相关资料和数据,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对儿童学习的影响及其干预方法。方法采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家长问卷及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教师问卷对75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及其父母及老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对所有家长及教师的调查表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有明显的学习障碍,学习成绩多居于中等水平。结论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教育方法应采取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和切合实际的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不同智力水平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临床特点和行为特征,为不同智力水平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提供针对性干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于2003-04/2005-12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童保健科及青岛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心理科就诊的,符合美国精神病学会制定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穴第四版雪诊断标准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209例,其中高智商(总智商≥115)儿童67例(男50例,女17例),一般智商穴总智商<115雪儿童142例(男110例,女32例)。随机选取附近小学无任何躯体及精神疾病的正常儿童240名(男173名,女67名)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自制一般情况问卷、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穴第四版雪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进行调查。结果:449名儿童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高智商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初次就诊年龄小于一般智商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就诊年龄眼(7.71±1.44雪岁,穴8.63±2.14雪岁,t=8.898熏P=0.001演。②在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诊断标准中多动与冲动第1项发生率高智商组和一般智商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41.79%熏35.21%熏χ2=5.26熏P=0.02),其余各项临床症状的发生率在高智商组和一般智商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③在行为问题发生率方面,不论男女,两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都高于正常对照组儿童,而高智商组和一般智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④3组男童行为总分及9个行为因子得分差异有显著性,高智商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儿童抑郁和体诉得分高于一般智商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6.40±4.79熏5.25±4.52;3.40±3.10熏2.58±2.26),高智商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儿童多动和违纪得分低于一般智商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穴9.16±3.88,10.09±3.25;5.06±3.53,5.84±3.78雪,差异有显著性(P<0.05)。⑤3组女童行为总分及9个行为因子得分差异有显著性,高智商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儿童抑郁、社交退缩和违纪得分明显比一般智商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高(9.47±6.23,8.00±4.16;6.18±3.63,5.34±2.72;1.76±2.02,1.53±1.30,P<0.05)。结论:①高智商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初次就诊时间早,且常常有手脚动个不停或在座位上不停扭动现象。②高智商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男童更容易发生抑郁和体诉等行为问题,而多动和违纪等行为问题在一般智商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男童中更常见。③高智商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女童的抑郁、社交退缩和违纪等行为问题较常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障碍儿童的家庭环境和父母心理状况,为注意缺陷障碍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04-01/2004-10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95例注意缺陷障碍儿童作为注意缺陷障碍组。随机抽选青岛市两所普通小学1~6年级的40例无注意缺陷障碍的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问卷包括90道是非题,评价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及控制性等10个家庭特征)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症状因子,共90个题目,每题采用5级评分,症状从轻到严重分别给予1~5分,得分越高表明症状越明显)分别对注意缺陷障碍患儿和正常对照组儿童的家庭环境和父母心理状况进行测试研究。结果:发放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问卷135份,回收完整问卷135份进入结果分析;发放父母症状自评量表问卷270份,回收完整问卷256份进入结果分析。①注意缺陷障碍组儿童家庭的亲密度、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控制性分数均低于对照组家庭(P均<0.05),而矛盾性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②注意缺陷障碍组儿童父母的强迫、人际关系、忧郁、敌对、恐怖和偏执因子分数均高于对照组儿童父母(P均<0.05)。③注意缺陷障碍组儿童母亲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忧郁、焦虑、敌对、精神病7个因子分数均高于对照组儿童母亲(P均<0.05)。④注意缺陷障碍组儿童父亲的人际关系和敌对2个因子分数高于对照组儿童父亲(P均<0.05)。结论:注意缺陷障碍儿童处于相对不良的家庭环境中,其父母的心理状况欠佳。为注意缺陷障碍儿童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改善其父母的心理状况对于改善注意缺陷障碍儿童的预后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焦虑检出率及焦虑症状的异同。方法:选择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为2004-06/09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精神科门诊病例中,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66例,年龄9~14岁,小学三年级及以上文化程度;对照组为性别比例、年龄、文化程度均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儿童相匹配的普通中小学儿童66人。采用儿童焦虑情绪障碍筛查表进行儿童情绪障碍筛查。该量表共41个项目,包括躯体/惊恐、广泛性焦虑、分离性焦虑、社交恐怖、学校恐怖5个因子,采用3级评分:0没有此问题、1有时有、2经常有,由儿童根据最近3个月的情况进行自我评定,得分越高提示焦虑症状越严重。以总分≥23分为存在焦虑情绪障碍的标准。在量表评定过程中,使用统一的指导用语,无记名,量表当场收回。并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调查儿童一般情况,采用父母问卷调查父母情况(父母职业、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情况(家庭经济水平),以评价两组儿童的家庭情况是否存在明显差异而影响实验结果。结果:66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及对照组正常儿童66人均完成量表测试,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儿童有25人存在焦虑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儿童焦虑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8%,20%,χ2=5.321,P=0.021)。②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儿童躯体/惊恐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5.61±4.85),(3.71±3.61),t=2.545,P=0.012];广泛性焦虑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5.20±3.22),(3.71±3.69),t=2.466,P=0.015];分离性焦虑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4.89±3.26),(3.47±2.75),t=2.710,P=0.008];学校恐怖及总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1.47±1.76),(0.88±1.12),t=2.299,P=0.023];[(21.52±12.41),(15.26±10.68),t=3.105,P=0.002]。结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焦虑检出率较高,多伴有躯体/惊恐、广泛性焦虑、分离性焦虑、学校恐怖等焦虑情绪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兰州市区6~13岁学龄期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患病率及相关因素,为有效预防和治疗学龄期ADHD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在兰州市四区(城关、七里河、安宁、西固)采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对6~13岁学龄期儿童进行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调查。经PSQ筛查为阳性的儿童由小儿神经、心理行为专科医师排除智力障碍、合并其他神经或精神等疾病,依据美国精神病诊断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诊断标准确诊ADHD;采用SPSS17.0软件对家长填写的ADHD影响因素调查表进行统计学分析,完成ADHD相关因素调查。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3 826份,收回有效问卷3 604份。其中男童1 826人(50.7%),年龄(9.45±1.41)岁;女童1 778人(49.3%),年龄(9.33±1.75)岁。ADHD总患病率为10.63%(383例),其中男童占13.91%高于女童的7.25%(χ2=36.982,P<0.001);6~7岁、8~9岁、10~11岁、12~13岁组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25,P>0.05)。ADHD各亚型的患病率:注意缺陷为主型(ADHD-PI)7.13%、多动/冲动为主型(ADHD-HI)1.02%、混合型(ADHD-CT)2.46%,各亚型的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4.739,P<0.001)。性别差异(男)、窒息史、中枢系统疾病史、语言发育史、学习成绩、孕期抑郁焦虑症、母孕期吸烟史、家庭经济收入、母亲的年龄和文化程度、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儿童零食/冷饮习惯、儿童日常生活习惯/体育锻炼习惯、以及儿童的主要抚养人等是影响ADHD的相关因素。结论兰州市区学龄期儿童ADHD患病率为10.63%,以ADHD-PI型为主。生物学和家庭环境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影响ADHD的发生。弱势群体家庭的儿童是ADHD重点防治对象。  相似文献   

13.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儿童常见的行为问题,也是儿童保健门诊常见的就诊对象。儿童感觉统合失调被认为是与现代生活方式有关的儿童多发病,该症发病率高,在我国大城市学龄前儿童中20%~30%有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调,许多研究表明,感觉统合失调可造成儿童学习困难,行为障碍和情绪问题,严重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本研究运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评定量表对102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进行调查分析,以了解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感觉统合能力,为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采取更有效的治疗教育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注意缺陷障碍儿童的家庭环境和父母心理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障碍儿童的家庭环境和父母心理状况.为注意缺陷障碍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择2004-01/2004-10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95例注意缺陷障碍儿童作为注意缺陷障碍组。随机抽选青岛市两所普通小学1-6年级的40例无往意缺陷障碍的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问卷包括90道是非题,评价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及控制性等10个家庭特征)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症状因于.共90个题日,每题采用5级评分。症状从轻到严重分别给于1~5分,得分越高表明症状越明显)分别对注意缺陷障碍患儿和正常对照组儿童的家庭环境和父母心理状况进行测试研究. 结果:发放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问卷135份,回收完整问卷135份进入结果分析;发放父母症状自评量表问卷270份,回收完整问卷256份进入结果分析。(1)注意缺陷障碍组儿童家庭的亲密度、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控制性分数均低于对照组家庭(P均〈0.05),而矛盾性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2)注意缺陷障碍组儿童父母的强迫、人际关系、忧郁、敌对.恐怖和偏执因子分数均高于对照组儿童父母(P均〈0.05)、(3)注意缺陷障碍组儿童母亲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忧郁、焦虑、敌对.精神病7个因子分数均高于对照组儿童母亲(P均〈0.05)。(4)注意缺陷障碍组儿童父亲的人际关系和敌对2个因子分数高于对照组儿童父亲(P均〈0.05)。 结论:注意缺陷障碍儿童处于相对不良的家庭环境中,其父母的心理状况欠佳。为注意缺陷障碍儿童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改善其父母的心理状况对于改善注意缺陷障碍儿童的预后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遗传因素对儿童双生子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并筛查亚临床精神症状和心理障碍的比例。方法以教委-学校途径为主募集6~16岁的共同生活的儿童双生子。签写知情同意书后利用长处和困难问卷(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SDQ)对重庆市64对6~16岁的双生子其及父母、教师开展双生子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采取双生子的颊粘膜标本以提取DNA并进行卵型鉴定。结果SDQ的情绪症状、注意缺陷和多动、同伴问题和症状产生的影响,计算机诊断4种结果中任何精神疾病障碍、情绪障碍、对立违抗/品行障碍、注意缺陷-多动/多动障碍,同卵双生(MZ)组双生子对内相关系数有统计学意义或相关系数大于异卵双生(DZ)组。SDQ计算机诊断筛查出双生子中存在任何精神疾病障碍的个体占37.6%,存在情绪障碍的个体占5.5%,存在对立违抗/品行障碍的个体占29.7%,存在注意缺陷-多动/多动障碍的个体占14.8%。结论在影响儿童双生子的心理卫生状况的因素中,遗传起重要作用,较大比例的儿童存在亚临床的精神症状和心理障碍,儿童的心理发育和心理健康状况应引起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6.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听觉P300认知电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听觉P300的特征.方法以听觉靶和非靶刺激为诱发事件,对18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和13例正常儿童前额区、中央区、顶区、左中央区、右中央区、左前额、右前额7个点的听觉P300潜伏期、波幅、脑地形图进行检测比较.结果(1)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组听觉P300潜伏期比正常儿童组延长,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2)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组顶区波幅较正常儿童组低,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3)两组P300脑电地形图叠加后,正常儿童组P300呈同心圆状扩散,左右对称,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组电位偏移.结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存在大脑认知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102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分为2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经治疗3个月后有效率分别为96.15%,8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中西结合疗效明显,付作用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与正常儿童的单胺氧化酶B基因表达水平,探计其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纳入对象为1999-07/09在上海某特殊教育学校中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40例和江阴市某小学按性别、年龄和种族与患者相匹配原则选择的健康儿童45名.应用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两组儿童外周血细胞中单胺氧化酶B基因的mRNA表达量,分析单胺氧化酶B基因mRNA平均表达量在两组样本间的差异.结果按实际完成处理,有36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和38名健康儿童的有效样本进入结果分析.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健康儿童的单胺氧化酶B基因反转录的表达量分别为(0.018±0.008)和(0.018±0.004)amol/μgcDNA,差异无显著性(t=0.02,df=1,P>0.05).结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正常儿童单胺氧化酶B基因的表达无差异,验证了单胺氧化酶B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无联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不同智力水平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临床特点和行为特征,为不同智力水平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提供针对性干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取于2003-04/2005-12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童保健科及青岛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心理科就诊的,符合美国精神病学会制定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诊断标准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209例,其中高智商(总智商≥115)儿童67例(男50例,女17例),一般智商(总智商〈115)儿童142例(男110例,女32例)。随机选取附近小学无任何躯体及精神疾病的正常儿童240名(男173名,女67名)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自制一般情况问卷、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进行调查。 结果:449名儿童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高智商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初次就诊年龄小于一般智商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就诊年龄[(7.71&;#177;1.44)岁,(8.63&;#177;2.14)岁,t=8.898,P=0.001]。②在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诊断标准中多动与冲动第1项发生率高智商组和一般智商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41.79%,35.21%,χ^2=5.26.P=0.02),其余各项临床症状的发生率在高智商组和一般智商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③在行为问题发生率方面,不论男女,两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都高于正常对照组儿童,而高智商组和一般智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④3组男童行为总分及9个行为因子得分差异有显著性,高智商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儿童抑郁和体诉得分高于一般智商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6.40&;#177;4.79,5.25&;#177;4.52;3.40&;#177;3.10,2.58&;#177;2.26),高智商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儿童多动和违纪得分低于一般智商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9.16&;#177;3.88,10.09&;#177;3.25;5.06&;#177;3.53,5.84&;#177;3.78),差异有显著性(P〈0.05)。⑤3组女童行为总分及9个行为因子得分差异有显著性,高智商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儿童抑郁、社交退缩和违纪得分明显比一般智商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高(9.47&;#177;6.23,8.00&;#177;4.16;6.18&;#177;3.63,5.34&;#177;2.72;1.76&;#177;2.02,1.53&;#177;1.30,P〈0.05)。 结论:①高智商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初次就诊时间早,且常常有手脚动个不停或在座位上不停扭动现象。②高智商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男童更容易发生抑郁和体诉等行为问题,而多动和违纪等行为问题在一般智商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男童中更常见。③高智商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女童的抑郁、社交退缩和违纪等行为问题较常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学龄期儿童创伤后并发急性应激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及预防策略。方法以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我院80例创伤患儿为研究对象,调查急性应激障碍发生情况,并设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比较两组患儿疼痛症状、艾森克人格问卷(EPQ-RSC)、年龄等临床特征,分析学龄期儿童创伤后并发急性应激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80例学龄期儿童创伤后急性应激障碍发生率30.00%;两组疼痛程度、人格特点、年龄、焦虑程度、性别、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应对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严重疼痛、内向型人格、年龄10岁、中重度焦虑是学龄期儿童创伤后并发急性应激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结论学龄期儿童创伤后易发生急性应激障碍,疼痛程度、人格特点、年龄、焦虑程度是其独立影响因素,应对因施护,降低急性应激障碍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