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观察心肌肌钙蛋白I在肥厚型心肌病小鼠心肌组织中的磷酸化与降解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3/2006-01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及南京医科大学动物中心SPF级动物房进行。取4周龄BALB/c雌鼠12只,随机分为模型组6只,正常对照组6只,适应性饲养1周后模型组小鼠转染带有EGFP报告基因的CTnIArg146Trp突变基因。饲养至20周龄时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测证实模型组小鼠室间隔肥厚,断颈处死两组小鼠后,称取小鼠心脏质量(湿),心尖部心肌组织光镜病理学检查,小鼠心肌组织进行WesternBlotting检测重组蛋白、肌钙蛋白I的磷酸化及降解表达,GAPDH作为内参半定量。结果:12只小鼠进入结果分析。①模型组小鼠心脏明显增大,心脏质量(湿)/体质量比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模型组小鼠心肌细胞肥大、排列紊乱、间质血管增生、少量炎性细胞浸润;两组血清肌钙蛋白I水平均正常(P>0.05)。②模型组小鼠心肌组织用抗EGFP单克隆抗体在Mr55000,24000检测到突变CTnI-EGFP及其降解片断表达。③模型组在Mr55000,30000,28000分别检测到磷酸化突变CTnI-EGFP、内源性肌钙蛋白I及其降解片断表达,正常对照组在Mr30000见磷酸化肌钙蛋白I表达,模型组内源性磷酸化肌钙蛋白I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1.18±0.15,0.97±0.15,P<0.05)。④去磷酸化抗肌钙蛋白I单克隆抗体在Mr55000,28000,检测到去磷酸化突变肌钙蛋白I-EGFP、内源性肌钙蛋白I降解片断表达,正常对照组未见去磷酸化肌钙蛋白I表达;用针对不同位点的抗肌钙蛋白I单克隆抗体3E3,2I-14,8I-7,MF4分别在Mr55000,30000,28000检测到突变CTnI-EGFP、内源性肌钙蛋白I及其降解片断表达,正常对照组在Mr30000,见肌钙蛋白I表达,未见降解片断。结论:AdcCTnIArg146Trp-EGFP突变基因在小鼠体内成功转染心肌组织并有明显表达及降解片断出现,小鼠心脏呈现明显室间隔肥厚;小鼠内源性肌钙蛋白I磷酸化表达增强、降解与心肌肥厚的发生、发展及心肌功能的改变可能有关,但两者之间因果关系及确切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心肌肌钙蛋白Ⅰ在肥厚型心肌病小鼠心肌组织中的磷酸化与降解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3/2006-01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及南京医科大学动物中心SPF级动物房进行.取4周龄BALB/c雌鼠12只,随机分为模型组6只,正常对照组6只,适应性饲养1周后模型组小鼠转染带有EGFP报告基因的CTnIArg146Trp突变基因.饲养至20周龄时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测证实模型组小鼠室间隔肥厚,断颈处死两组小鼠后,称取小鼠心脏质量(湿),心尖部心肌组织光镜病理学检查,小鼠心肌组织进行Western Blotting检测重组蛋白、肌钙蛋白Ⅰ的磷酸化及降解表达,GAPDH作为内参半定量.结果12只小鼠进入结果分析.①模型组小鼠心脏明显增大,心脏质量(湿)/体质量比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模型组小鼠心肌细胞肥大、排列紊乱、间质血管增生、少量炎性细胞浸润;两组血清肌钙蛋白Ⅰ水平均正常(P>0.05).②模型组小鼠心肌组织用抗EGFP单克隆抗体在Mr 55 000,24 000检测到突变CTnI-EGFP及其降解片断表达.③模型组在Mr55 000,30 000,28 000分别检测到磷酸化突变CTnI-EGFP、内源性肌钙蛋白Ⅰ及其降解片断表达,正常对照组在Mr30 000见磷酸化肌钙蛋白Ⅰ表达,模型组内源性磷酸化肌钙蛋白Ⅰ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1.18±0.15,0.97±0.15,P<0.05).④去磷酸化抗肌钙蛋白Ⅰ单克隆抗体在Mr55 000,28 000,检测到去磷酸化突变肌钙蛋白Ⅰ-EGFP、内源性肌钙蛋白Ⅰ降解片断表达,正常对照组未见去磷酸化肌钙蛋白Ⅰ表达;用针对不同位点的抗肌钙蛋白Ⅰ单克隆抗体3E3,2I-14,8I-7,MF4分别在Mr55 000,30 000,28 000检测到突变CTnI-EGFP、内源性肌钙蛋白Ⅰ及其降解片断表达,正常对照组在Mr 30 000,见肌钙蛋白Ⅰ表达,未见降解片断.结论Adc CTnI Arg146Trp-EGFP突变基因在小鼠体内成功转染心肌组织并有明显表达及降解片断出现,小鼠心脏呈现明显室间隔肥厚;小鼠内源性肌钙蛋白Ⅰ磷酸化表达增强、降解与心肌肥厚的发生、发展及心肌功能的改变可能有关,但两者之间因果关系及确切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李玉霞  江珊 《新医学》2010,41(8):531-534,F0003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心肌肥厚大鼠心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的影响。方法:40只远交群(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卡托普利组和瑞舒伐他汀组,每组10只。模型组、卡托普利组和瑞舒伐他汀组大鼠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制作心肌肥厚大鼠模型,正常对照组同期皮下注射生理盐水。模型制作成功后,瑞舒伐他汀组给予瑞舒伐他汀4mg/kg,每日1次灌胃;卡托普利组予卡托普利60mg/kg,每日1次灌胃,其他两组均给予等量生理盐水。4周后测定4组全心质量指数(全心湿质量与体质量比)、左心室质量指数(左心室湿质量与体质量比),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左心室心肌组织胶原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MP-2、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的心肌肥厚指数、胶原含量及MMP-2和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瑞舒伐他汀组和卡托普利组大鼠心肌组织胶原含量、MMP-2及MMP-9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瑞舒伐他汀组和卡托普利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有效减轻心肌肥厚后心肌组织的纤维化程度,这一效应可能与其降低心肌中高表达的MMP-2、MMP-9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灸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内质网应激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及干预组,每组各20只。假手术组大鼠只在冠状动脉左室支左心耳下缘约0.5 cm处穿线,不结扎;模型组人鼠建立心肌I/R模型;干预组大鼠在I/R建模前7 d连续给予电针预处理。于再灌注24 h后采用TUNEL法计算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Western blots检测心肌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2(caspase 12)蛋白表达,同时每组各选取5只大鼠处死取心肌以检测p38信号通路磷酸化的情况。 结果三组间AI、心肌组织GRP78、CHOP、caspase 12蛋白表达及心肌组织p38磷酸化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8.15、12.28、20.81、18.63、36.08,P均〈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各指标模型组及干预组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组,且模型组表达更为显著(P均〈0.05)。 结论针灸予币处理可能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对心肌T/R损伤起到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p38信号通路磷酸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心肌肌钙蛋白检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心肌肌钙蛋白检测的意义。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组、心绞痛组不同时间段,陈旧性心肌梗死组与正常对照组抽取静脉血检测心肌肌钙蛋白,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心肌肌钙蛋白及肌酸激酶同工酶均增高,急性心肌梗死组心肌肌钙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心绞痛组、陈旧性心肌梗死组和对照组(P<0.01)。结论:心肌肌钙蛋白检测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论断心肌梗死是一项极具发展希望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AMPK磷酸化及介导的脂联素抵抗对心脏瓣膜病心功能不全的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47例心脏瓣膜病患者作为心脏瓣膜病组,33例心脏外伤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期在医院体检的健康人群50例作为正常组,抽取肘静脉血3 mL,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脂联素(AP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脑钠肽(BNP)水平;心脏瓣膜病组、对照组术中取少量心肌组织样本,实时定量PCR检测心肌组织APN 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心肌组织APN蛋白、AMPK蛋白、磷酸化AMPK(pAMPK)蛋白表达。结果心脏瓣膜病组血清APN、TNF-α、BN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正常组(P0.05),对照组血清APN、TNF-α、BNP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病理学观察显示对照组心肌组织纤维排列有序整齐,心脏瓣膜病组心肌纤维走向杂乱无章,心肌细胞出现空泡变性。心脏瓣膜病组心肌组织APN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瓣膜病组pAMPK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AMPK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瓣膜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清APN、TNF-α、BNP显著升高,但患者AMPK磷酸化程度受到抑制,心肌组织出现APN抵抗现象,导致APN无法发挥正常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血压发生发展过程中左室构型超声参数、癌基因和血管活性肽表达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高频超声心动图、放免法和LSAB免疫组化法,动态观察肾性高血压大鼠左室重构的超声改变,心肌细胞癌基因c-myc、c-fos、血浆及心肌组织中血管活性肽内皮素(ET)、心钠素(ANP)的含量变化。结果:高血压大鼠心肌构型变化依据超声参数可分为正常左室构型、向心性肥厚、离心性肥厚等类型。正常构型及向心性肥厚组心肌细胞c-myc、c-fos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防心性肥厚组(P<0.05),且c-myc、c-fos表达随血压升高逐渐增强(P<0.05)。血浆和心肌组织中ET含量为离心性肥厚组>向心性肥厚组>正常构型组>对照组。而ANP含量则为向心性肥厚组>正常构型组>离心性肥厚组>对照组(P均<0.05)。结论:LVPWd、ISVd、LVM/BW、EF%、FS%等超声参数与癌基因、血管活性肽表达有较强相关关系,后两者是心脏构型改变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在新生儿心肌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儿科2010年1月至2011年4月诊治的窒息新生儿40例为实验组,其中轻度窒息24例,重度窒息16例;对照组选择同期40例的正常足月新生儿,进行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检测.结果 实验组新生儿轻度、重度窒息患儿的血清肌钙蛋白I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儿7天后血清肌钙蛋白I含量明显降低,轻度窒息患儿组7 d后恢复正常,而重度窒息患儿7 d后血清肌钙蛋白I高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窒息患儿中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阳性率为47.5%,心肌损伤阳性率为75.00%,非心肌损伤阳性率占6.25%.结论 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是反映心肌损伤的最佳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醛固酮诱导心肌肥厚大鼠心肌组织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因子表达和心肌钙调神经磷酸酶活性及血浆中醛固酮和血管紧素Ⅱ水平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3-08/12在解放军总医院老年病研究所实验室完成。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1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7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和心肌肥厚组及环孢素A组。①分组干预:正常对照组: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0g/L盐水饮用,连续14d;心肌肥厚组:皮下注射醛固酮18μg/d,10g/L盐水饮用,连续14d复制心肌肥厚模型。环孢素A组:除皮下注射醛固酮18μg/d外,同时以环孢素A5mg/(kg&;#183;d)皮下注射14d,10g/L盐水饮用,连续14d。②心肌组织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因子测定: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因子条带的平均密度测定采用凝胶成像分析系统完成。③血浆中醛固酮和血管紧素Ⅱ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④心肌钙调神经磷酸酶活性:参照发色底物法改进方法测定。结果:大鼠21只均进入结果分析。皮下注射醛固酮14d后,①血浆醛固酮水平:环孢素A组明显高于心肌肥厚组和正常对照组[(0.75&;#177;0.17),(0.28&;#177;0.06),(0.21&;#177;0.03)ng/L,P&;lt;0.05]。②心肌组织钙调神经磷酸酶活性:心肌肥厚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40&;#177;0.09),(0.18&;#177;0.58)A410,P&;lt;0.05]。③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心肌肥厚组明显低于环孢素A组和正常对照组[(304&;#177;106),(1309&;#177;925),(448&;#177;258)ng/L,P&;lt;0.05]。④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因子的表达:心肌肥厚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环孢素A组(56.26&;#177;3.37,36.26&;#177;6.19,44.71&;#177;6.58,P&;lt;0.01)。结论:①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因子有拮抗心肌肥厚反应的作用。②在外源性醛固酮诱发大鼠发生心肌肥厚反应过程中,钙调神经磷酸酶的活性增加,而其内源性负性调节蛋白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因子的表达亦相应增加;应用钙调神经磷酸酶特异性阻断剂环孢素A后,心肌组织内钙调神经磷酸酶的活性呈下降趋势,而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因子的表达亦相应显著下降,提示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因子的变化受到钙调神经磷酸酶信号转导系统调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氟尿嘧啶(5‐FU )、伊立替康、奥沙利铂(OXA )诱导心肌损伤特点并分析其可能的机制。【方法】42只昆明小鼠,分为7组,每组6只,分别给予5‐Fu、伊立替康、OXA 的最大非致死量(CMAX )和1/2CMAX给药诱导,建立小鼠心肌损伤模型,为A1、A2、B1、B2、C1、C2组,分别腹腔连续注射上述三种药物5 d,对照组(D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注射5d。5d后,处死小鼠,取小鼠心脏组织,HE染色检测心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提取小鼠心肌组织蛋白,检测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和I‐κB的表达并比较。【结果】三种化疗药物均能诱导小鼠心肌损伤,心肌间质血管周围可见出血及炎性细胞大量浸润,且CMAX损伤较1/2CMAX严重。与对照组相比,化疗药物诱导的各组MDA水平显著上升,抗氧化分子 SOD和 CAT 水平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NF‐κB在三种化疗药物诱导的心肌组织中表达上升( P <0.05),I‐κB表达下降( P <0.05)。【结论】5‐Fu、伊立替康、OXA均能导致心肌组织损伤,氧化应激和NF‐κB活化可能是其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