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氯氮平联合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12月云南省心理卫生中心收治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氯氮平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治疗1、6个月后两组患者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PAN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氯氮平联合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症状,且不良反应小,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氮平联合齐拉西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资料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84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予氯氮平,研究组42例予小剂量氯氮平联合齐拉西酮,比较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T、P、N、G因子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有效率54.76%,高于对照组28.57%(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26.19%,显著低于对照组9.52%,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氯氮平联合齐拉西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使用利培酮联合氯氮平两种药物来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0例,采用利培酮联合氯氮平进行治疗,对照组50例则只服用氯氮平进行治疗,观察12周,分别于入组前、治疗6周末、12周末应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治疗效果,同时应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治疗6周末及12周末的BPRS评定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ESS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于难治性精神分裂症这一疾病的治疗可采用利培酮联合氯氮平两种药物进行尝试,其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有较大程度的保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分析氯氮平联合齐拉西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3月至2017年7月接受治疗的15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患者,随机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治疗组使用氯氮平联合齐拉西酮治疗,对照组使用氯氮平治疗,治疗10周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与使用药物之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70/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67%(53/75)。经过两组数据经过分析比较,得到P<0.05,说明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氯氮平联合齐拉西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氯氮平,并且联合使用药物的不良反应更少更方便,所以氯氮平联合齐拉西酮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奥氮平联合氨磺必利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效果研究。方法将2017年1~12月在我院精神科治疗的9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奥氮平治疗,观察组采用奥氮平联合氨磺必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PANSS各项评分变化、生活质量、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8周后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PANSS总分与对照组相比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8周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GQOL-74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锥体外系反应、恶心或呕吐、肝功能异常、头晕、血压降低、体重增加、失眠焦虑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氮平联合氨磺必利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精神症状,减轻患者身心痛苦,促进生活质量提高,且安全可靠,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奥氮平与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奥氮平的药理学作用。方法选取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50例,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25例,采用氯氮平口服,试验组25例,采用口服奥氮平,应用PANSS量表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应用TESS量表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良反应方面对照组发生率大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奥氮平与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患者都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是奥氮平不良反应较氯氮平轻。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2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采用治疗药物的不同,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采用利培酮单一用药治疗,治疗组26例,采用利培酮联合氯氮平治疗。治疗后对患者进行定期的阳性、阴性症状量表和治疗意外症状量表评定,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明显由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8周,两组患者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情况下降明显,其中观察组下降程度明显由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利培酮与氯氮平联合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利培酮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70例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奥氮平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奥氮平联合利培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以及一般病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以及一般病理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阳性症状评分(15.8±2.3)分、阴性症状评分(19.2±2.4)分以及一般病理评分(24.9±6.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8.0±3.2)、(21.8±4.1)、(32.8±6.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以及一般病理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活动减退、嗜睡、肌强直、震颤、静坐不能、口干与便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肝功能异常、体重增加发生率分别为2.86%、8.57%,低于对照组的20.00%、2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采用利培酮联合奥氮平治疗的价值优于单纯奥氮平治疗,能够对患者的病情起到快速控制的作用,且肝功能异常、体重增加的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9.
齐拉西酮联合小剂量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3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列  朱毅平  孙菊水 《医药导报》2009,28(7):872-874
目的 探讨齐拉西酮联合小剂量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按随机分组法, 将符合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条件的60例患者, 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 治疗组给予齐拉西酮160 mg&#8226;d-1, 氯氮平150 mg&#8226;d-1. 对照组给予氯氮平500 mg&#8226;d-1. 研究周期为8周. 治疗前、治疗后第2, 4, 8周末评定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PANSS)、不良反应量表评分(TESS). 治疗前后均测定血、尿常规; 肝、肾功能; 心、脑电图. 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都明显下降(P<0.05). 治疗组阴性症状分第2周开始下降, 对照组从第4周开始下降, 提示治疗组对缓解阴性症状的作用更为迅速. 第8周末两组临床痊愈率、有效率相当(P>0.05). 对照组嗜睡、流涎、便秘、头昏的出现率、脑电图异常率、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增加要明显高于治疗组(P<0.01或P<0.05). 结论小剂量氯氮平联合齐拉西酮和大剂量的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同样有效, 而且不良反应相对较轻且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运用奥氮平与氯氮平对脑电图影响的对照观察,选取治疗效果较好的药物应用与临床.方法 根据随机性原则选取从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8例,将98例确诊为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观察组49例,对照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氯氮平进行治疗,观察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奥氮平进行治疗,治疗后根据两组患者脑电图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效果较好的药物.结果 服药后2周和服药后8周奥氮平的患者脑电图正常率高于氯氮平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奥氮平与氯氮平对脑电图影响的对照观察发现,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电图影响较小,说明奥氮平安全性很好,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选用奥氮平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联合尿道切开镜治疗尿道狭窄的疗效。方法骶管麻醉下用F8/9.8输尿管镜检查尿道狭窄情况,直视下将导丝通过狭窄段尿道置入膀胱。如尿道狭窄段无小孔通道,可从膀胱造瘘管内注入美蓝液,再用力按压膀胱,同时观察闭锁远端有无蓝色液体渗出。改尿道切开镜循导丝的后尿道于12点处切割狭窄环,前尿道于6点方向切开,边切割边推进尿道镜,直至24F尿道内切开镜进入膀胱。术后常规留置F18~F22三腔气囊导尿管4~6周,运用抗生素治疗,拔管后定期行尿道扩张1~3月。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一次切开成功。本组手术时间35~83 min,平均46 min。术后住院5~8 d。留置导尿管拔出后l周内排尿通畅,19~21F尿道扩张器通过顺利。无尿失禁、尿外渗、继发性出血,尿道热等发生。结论输尿管镜直视下留置安全导丝,再行尿道切开镜治疗尿道狭窄可有效减少尿道穿孔或假道的发生,是一种并发症少、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恢复比较快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加替沙星相关血糖异常临床病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加替沙星对住院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管理系统进行回顾性研究,对2005年6月1日至2006年6月1日732例应用加替沙星患者及32例应用红霉素患者的血糖数据进行分析与比较,并采用排除法结合病例分析对加替沙星致血糖异常的因果关系与危险因素进行评估。结果:加替沙星引起血糖异常35例,其中高血糖27例(3.69%),低血糖8例(1.09%)。此外,35例中,非糖尿病患者为24例(68.57%),老年患者(>60岁)为27例(77.14%)。所有患者在停药及相应治疗后均恢复正常。32例应用红霉素患者未出现血糖异常。结论:加替沙星可引起血糖异常,尤其是老年患者。临床医师应了解该不良反应的风险,对使用加替沙星的患者进行血糖监测以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腮腺炎合并胰腺炎患者的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08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腮腺炎合并胰腺炎患者3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抑制胰酶活性及胰腺分泌药物,抗病毒治疗和禁食、补充电解质等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结果 观...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机械通气治疗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讨其优势和不足,总结经验,以更好的指导临床护理的进行。方法随机选择我院近3年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的70名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密切的护理,观察病情和护理效果,并加以总结。结果对机械通气治疗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适当护理后,患者得到较好恢复,病情有所缓解,成功脱离呼吸机,同时有效减少其他并发症状的出现,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结论适当的护理,能够使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的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较快恢复,摆脱呼吸器帮助,病情得到有效缓解,有效率较高,同时,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择血粘度增高症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藻酸双酯钠与蝮蛇抗栓酶进行治疗。结果表明藻酸双酯钠组降血粘度有效率为80%,蝮蛇抗栓酶组为86.7%,两组均有明显降血粘度作用(P<0.01)。  相似文献   

16.
17.
洁尔阴治疗尖锐湿疣4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洁尔阴治疗本院门诊的尖锐湿疣患者48例总结分析如下:回资料与方法l.l临床资料近5年本院JI诊收治的尖锐湿疣86例,其中阴道发病48例(558%);诊断依据:患者本人或性伙伴有不洁性生活史,肉眼检查阴道粘膜有大小不等的、淡红色赘生物,质较脆,易出血,形状有乳头状、菜花状、疣状。1.2治疗方法患者取卧位,自行将洁尔阴原液10~20ml用阴道冲洗器注入阴道深部,抬高臀部防止药液流出,保持约10分钟,然后起立,让药液流出,每天1~2次,1周为1个疗程。2结果用药2个疗程,治愈35例(729%);部分病灶消失43例(89.6%);无效5…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骨髓纤维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相关预后系统对我国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伴骨髓纤维化的预后效力,探讨AML/MDS伴骨髓纤维化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AML及MDS伴骨髓纤维化患者病例资料,采用PMF-IPSS、DIPSS、IPSS-Chinese、DIPSS-Chinese、MYSEC-PM、 MDS-IPSS、IPSS-R、WPSS对其进行预后分组及评估,并分析预后因素。结果 PMF-IPSS、DIPSS、IPSS-Chinese、DIPSS-Chinese、MYSEC-PM、 MDS-IPSS、IPSS-R、WPSS均不能对AML/MDS伴骨髓纤维化患者进行准确预后,在MDS-IPSS、WPSS基础上增加骨髓纤维化分级可改善其预后效力。有脾肿大(P=0.015)、有输血依赖(P=0.008)、纤维化分级≥2级(P<0.001)、CRP>5.0 mg/L(P=0.032)是AML/MDS伴骨髓纤维化的不良预后因素。结论目前缺乏AML/MDS伴骨髓纤维化的预后系统,脾肿大、输血依赖、纤维化分级及CRP与其预后相关,或许可为预后评估及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新斯的明复合罗哌卡因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效果.方法 60例择期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15例.PCEA均用罗哌卡因178 mg,用生理盐水稀释到100 ml.A组加新斯的明2 mg,B组加新斯的明3 mg,C组加吗啡4 mg,D组加新斯的明2 mg和吗啡2 mg.记录术后6、12、24和48 h的VAS评分、循环变化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 A组术后48 h内各记录时点的VAS评分均比B、C、D 3组高.4组术后血压和心率变化与术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别;C组术后瘙痒的发生率(26.7%)明显高于其他3组.结论 罗哌卡因178 mg PCEA加新斯的明2 mg和吗啡2 mg的镇痛效应与单加吗啡4 mg相当,而副作用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