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溶栓时间窗.方法 28例AMI患者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通过观察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谱的变化,判断冠脉再通率,并观察出血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 28例患者溶栓后冠脉再通20例,再通率71.4%,其中发病6 h内溶栓冠脉再通13例,再通率81.3%,发病6~12 h内溶栓冠脉再通7例,再通率58.3%;2例出现牙龈出血.结论 rt-PA静脉溶栓治疗AMI是安全可靠的,AMI患者发病6 h内应用rt-PA静脉溶栓效果疗效显著,发病6~12 h应用仍然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小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急性心肌梗死后不同时间溶栓的疗效。方法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分成≤3h,>3~6h,>6~12h3组,于发病30min至12h,在90min内给予rt-PA,总量50mg,比较3组之间血管再通率及4周病死率。结果总的血管再通率为82%,开始溶栓距发病时间≤3h,>3~6h,>6~12h血管再通率分别为92.5%、81.8%、66.7%(后者与前两者比较,P<0.05);4周病死率分别为0、6.1%、14.8%(后者与前两者比较,P<0.05);脑出血1例,2d后死亡。其余5例,死于心源性休克2例,心脏破裂1例,室颤2例。结论小剂量rt-PA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有较高血管再通率,且发病时间越短,再通率越高,4周病死率越低。  相似文献   

3.
尿激酶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5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给予尿激酶100万~15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30 min内滴完。溶栓12 h后,根据情况给予低分子肝素钙0.4 mL,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用5~7 d。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并加强护理。结果56例中血管再通39例,再通率69.64%。其中,发病2 h内溶栓13例,再通13例(100%);2~6 h内溶栓29例,再通20例(68.97%);6~12 h内溶栓14例,再通6例(42.86%);死亡6例,死亡率10.71%。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加强护理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辽宁基层医院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基层医院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对确诊的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溶栓时间与冠脉再通的关系。结果:发病2h内静脉溶栓治疗2例,全部再通(100%),6h以内静脉溶栓12例,再通9例(75%),12h以内静脉溶栓6例,再通2例(33%)。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溶栓时间与血管再通率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链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9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链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国产链激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结果 75例患者按临床再通指标判断为血管再通,再通率为78.1%,其中符合2项指标的有16例(21.3%),符合3项34例(45.3%)符合4项25例(33.3%)其中发病≤3 h再通率为89.2%,发病3~6 h的再通率为84.6%,发病6~12 h的再通率为78.6%.梗死部位:前间壁33例再通率为44%,前壁29再通率为38.7%,下壁25例再通率为33.3%, 下壁+右室5例再通率为6.7%,全部病例未发现有低血压及过敏反应,无危及生命的大出血发生.结论 在不能开展介入治疗的基层医院,应用链激酶溶栓治疗心肌梗死仍然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王志男  雷力成 《微创医学》2001,20(5):594-596
目的观察小剂量(50mg)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和尿激酶(UK)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6例AMI患者随机分为rt-PA组和UK组,分别应用rt-PA和UK溶栓治疗.结果冠状动脉(冠脉)总再通率分别为rt-PA组80.65%和UK组为51.85%;患者在发病后6小时内治疗,冠脉再通率分别为rt-PA组91.18%和UK组67.86%,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5周住院病死率分别为rt-PA组6.5%和UK组11.1%.结论小剂量(50mg)rt-PA用于AMI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UK,血管再通率高,尤其在发病后6小时内进行治疗效果更佳;rt-PA溶栓并发症少,可降低病死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溶栓剂.  相似文献   

7.
陈明文 《中原医刊》2007,34(19):19-20
目的 观察发病后不同时间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疗效的影响。方法 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发病时间分成〈6 h(42例)和6-12 h(延迟溶栓44例)两组,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病死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小于6 h溶栓组血管再通率为78.57%,病死率为4.76%;延迟溶栓组血管再通率为47.73%,病死率为11.3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9.04%比20.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 h内溶栓者再通率高,病死率低。延迟溶栓仍有较高的血管再通率,对有溶栓适应证者也应积极进行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小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AMI52例,于90min给予rt-PA总量50mg;观察血管再通临床指标,出血、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结果:心肌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78.85%,5周住院病死率1.92%。结论:小剂量rt-PA治疗AMI血管再通率高,并发症少,可降低AMI早期病死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溶栓剂。  相似文献   

9.
晁秀琴 《中外医疗》2008,27(14):100-100
目的 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 5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给予尿激酶100万~15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30min内滴完.溶橙12h后,根据情况给予低分子肝素钙0.4mL,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用5~7d.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并加强护理.结果 56例中血管再通39例,再通率69.64%.其中发病2h内溶栓13例,再通13例(100%)12~6h内溶栓29例,再通20例(68.97%)16~12h内溶捡14例,再通6例(42.8B%);死亡6例,死亡率10.71%.结论 尿激酶溶拴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加强护理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溶栓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36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发病≤3h再通率为100%,发病36h再通率为76.9%,发病66h再通率为76.9%,发病612h再通率为75.0%,36例患者中总再通率为86.1%(31/36)。结论:阿替普酶溶栓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基因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34例临床疗效.方法:对34例符合WHO规定的AMI诊断标准及符合溶栓指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所采用早期rt-PA溶栓治疗的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冠脉再通率的发病与溶栓时间有着直接关系,rt-PA静脉溶栓治疗越早,血管再通率越高.结论: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进行心肌梗死,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可缩小梗死面积,改善心功能,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林岚   《中国医学工程》2012,(11):132-133
目的观察利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护理方法。方法选择6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给予生理盐水100mL,尿激酶100-150万U,静脉滴注,治疗期间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结果。结果 39例患者血管再通;发病2h内溶栓15例,再通15例;发病2-6h内溶栓30例,再通18例;发病6-12h内溶栓15例,再通6例;全部人数死亡6例;出现穿刺部位皮下淤血1例。结论对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利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安全有效,并且治疗中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疗效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梁雅  周北玲 《铁道医学》2000,28(3):189-190
观察重组织型纤维溶酶激活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方法急性心肌梗死31例,21例在发病6h内入院,10例在发病6-12h入院,均接受了rt-PA治疗。结果治疗后血管再通率为67%,有轻度出血者占6%,结论急性心梗死用rt-PA治疗血管再通率较高,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4.
余学义 《吉林医学》2013,34(12):2324
目的:对早期溶栓和延迟溶栓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研究。方法:将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发病的时间分为6 h内溶栓组(30例),6~12 h延迟溶栓组(26例)两组,利用国内常用的尿激酶,进行相关溶栓的治疗。结果:6 h内早期溶栓组血管的再通率是78%,死亡率是7%,延迟溶栓组两项分别是65%、17%,两组进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在6 h内溶栓血管的再通率很高,病死率较低,因此,从发病到溶栓时间越短,治疗的效果越好,且利用尿激酶进行治疗的效果也相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溶栓治疗,应用尿激酶治疗和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冠脉再通率比较,观察组总的再通率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再通率57.5%,观察组中发病6 h的再通率达90.91%,而对照组6 h的再通率只有65.22%,发病在6~12 h的再通率情况,观察组再通率6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2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疗效更为显著,血管再通率高,特别对于发病6 h内的患者效果更为理想,并发症少,死亡率低,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与尿激酶(UK)静脉内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经外周静脉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组,18例)与尿激酶(UK组,22例)溶栓治疗,记录两组患者发病至溶栓时间、溶栓后各阶段症状、心电图和心肌酶谱变化、24 h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半年后的心功能状况.结果:rt-PA组患者冠脉再通率较UK组高(P<0.05);rt-PA组发生轻度出血7例(38.89%),UK组2例(9.5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过敏反应发生,再灌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心肌梗死溶栓后再通患者6个月后,rt-PA组与UK组左室射血分数及6 min步行距离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rt-PA在梗死冠脉血管开通率高于UK,但出血发生率亦高于UK.两者均可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9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不同时段尿激酶溶栓治疗对血管再通的影响。方法:对本院9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溶栓距发病的时间分为A组(1h~)、B组(3h~)和C组(6~12h),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三组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77.57%、69.82%和23.04%。结论:争取时间,尽量在6小时以内溶栓,对发病6~12小时仍有适应证者,也应积极溶栓。  相似文献   

18.
黄运康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0):3020-3021
目的:评估早期静脉溶栓联合抗凝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 I)的效果。方法:对80例发病至治疗时间≤6h的患者进行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发病≤4 h以内接受治疗61例,血管再通者50例,占81.9%。发病4 h~6 h以内接受治疗19例,血管再通者14例,占73.7%。80例中6 h内再通者64例,占总例数80%。结论:早期静脉溶栓联合抗凝,治疗AM I,其越早应用效果越佳,血管再通率达81.9%,广大基层医院在无心脏介放及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条件下,只要认真选择好适应证,并仔细观察临床变化认真分析对照心电图、心肌酶谱变化,适时针对性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基层医院也能及时抢救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同时也减少了患者的治疗费用。可为广大低收入患者所能接受的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析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治疗发病时间6 h内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3月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发病<6?h ACI患者160例,按照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意愿分组,观察组采取rt-PA+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对照组采取rt-PA动脉溶栓,每组80例。比较两组术前、术后24?h、7?d、3个月NIHSS评分、ADL评分,观察患者血管再通情况,记录不良反应及临床预后。结果 两组不同时间点的NIHSS评分和ADL评分有差异(P?<0.05),两组的NIHSS评分和ADL评分有差异(P?<0.05),两组的NIHSS评分和ADL评分变化趋势有差异(P?<0.05)。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100%(完全再通76例,部分再通5例),对照组血管再通率为95%(完全再通62例,部分再通14例,未通4例),两组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仅2例再发脑梗死,未出现死亡病例,对照组术后12例再发脑梗死,且4例因脑梗死伴脑疝死亡,两组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I发病6?h内采取rt-PA联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可提高溶栓效果,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安全性良好。但受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及术前准备耗时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延长溶栓处理时间,抵消早期动脉溶栓的优势,建议视患者病情制订个体化溶栓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治疗对血管再通的影响.方法 48例STEMI静脉溶栓治疗患者,根据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分为四组,A组≤3h,B组3-6h,C组6-12h.结果 三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3.3%、75.0%、37.5%,前两组与后一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出血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病死率分别为0%、3.8%、12.5%.结论 血管再通率与发病至溶栓的时间呈负相关,STEMI发病3h内溶栓治疗,血管再通效果最好,住院期间死亡率最低,3-6h次之,而对于发病时间6-12h的患者溶栓治疗效果不显著,但仍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