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难治性肠道疾病,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临床疗效差的特点,部分病人因长期服用抗生素,又易造成肠道菌群失调,机体免疫力下降、病情缠绵不愈。本病属祖国医学“痢疾”、“泄泻”、“滞下”、“肠澼”等范畴。笔者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潜心探索其辨证施治规律,根据中医脏腑功能和相关理论,审证求因,认为本病与  相似文献   

2.
陈明 《中医杂志》1997,38(7):408-410
肝硬化腹水,中医谓之“膨胀”,是一个临床大证,病情顽固,缠绵难愈。刘老认为,治疗本病不能只图消除腹水与肿胀而概用峻利之药,这样做虽可暂时减轻痛苦,但时问一长,往往利尿无效,病人膨胀反而会加重,甚至导致死亡。因此,刘老于临床治疗此病,首先仔细辨出其虚实寒热之情,根据具体病证而进行针对性治疗,寒  相似文献   

3.
类风湿关节炎(尪痹)是一种以全身关节疼痛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病机尚未明确,目前认为主要与遗传、内分泌、环境等因素有关,治疗主要以缓解疼痛、对症支持为主。中医学将本病归属于“痹病”范畴,认为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导致本病的发生,风、寒、湿是其重要病因。中医针对病因病机,运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对于本病的治疗具有一定优势。文章旨在基于“风胜湿”理论探讨风药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opudylity,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炎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髋关节等外周关节,以腰背疼痛、两胯活动受限,严重者脊柱弯曲变形,甚至强直僵硬为临床特点。古人称之为“竹节风”、“龟背风”、“背偻”等,近代医家焦树德提出“大尴”病名,并认为大尴病情深重,脊柱弯曲。本病好发于青少年,致残率高,目前西医除运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慢作用药、免疫抑制剂及部分新型生物制剂外,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蚂蚁制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一 《广西中医药》1993,16(5):44-47
<正> 类风湿性关节炎以下简称“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原因尚未明确的全身性疾病。滑膜炎持久反复发作,导致关节内软骨和骨的破坏,关节功能障碍,可以致残。血管炎病变可累及全身各个器官,故本病又能为类风湿病以下简称“RD”。中医虽无此病名,但认为RA属痹症,其特征为关节变形、僵硬与挛缩、严重疼痛慢性病程、对普通抗风湿药无效。对RA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及治疗等的认识仍存在许多问题。 RA是最常见的一种风湿性疾病,全世界的患病率约为1%中国RA的患病率在汕头(5000人)为0.24%,在北京(5000人)为  相似文献   

6.
肝豆状核变性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铜代谢障碍疾病,临床主要特点是流涎、言语障碍、肝脾肿大、精神症状及出现K-F氏环和血清铜氧化酶活力降低。国内外治疗本病主要采用二疏基丙醇及青霉胺等,但其副作用大疗效不理想。国内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工作者,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结合辨证施治,创立了治疗本病较为完整的理、法、方、药体系,兹综述如下。一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因多由先天禀赋不足所致。其病机特点为肝失条达,肝风内动。冯彦臣认为,肝为风木之脏,易亢易动,肝失疏泄,一则郁而化火生风,一则影响脾之运化,致使水津不布,聚湿生痰,流窜经络,扰动筋脉而成本病;风动过盛,下  相似文献   

7.
湿疹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以皮肤起红斑、丘疹、水疱、甚至糜烂渗出,并伴有瘙痒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现代医学认为湿疹多与免疫反应有关。中医学根据本病发生年龄及部位的不同分别将其命名为“奶癣”或“胎癣”、“头面疮”、“旋耳疮”、“肾囊风”等,认为本病主要因素体不足、湿热内蕴,或脾失健运或营血不足,湿热稽留,复因外感风、湿、热邪,内外合邪,浸淫肌肤而成;其中湿邪为发病的主要因素,与脾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崔应珉 《河南中医》1998,18(5):311-312
胃下垂归属于中医“胃下”、“胃缓”之范畴,西医对此无特殊疗法。中医认为本病系脾胃虚弱、中气下陷、升举无力所致,治疗本病似有定法,不问临床病证,率直“陷者举之”,投以“补中益气汤”。虽然部分病人临床症状减轻,但对胃的升提并不理想,甚至个别患者服此药后症...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常表现为心痛、胸痹、心悸等证候,本人早年一般采用活血化瘀、宣痹通阳等祛邪为主的方法治疗本病,部分病例虽可暂时取效,但其疗效往往难以持久,且不乏服药无效者。近年来通过对病例的细心观察,发现本病发作时常有气短乏力、自汗淋漓等表现,认为“本虚标实”是本病的病理特点,其“本虚”为心气虚,正如王清任所云“血不能自行,有赖于气的推动”,由于心气不足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而生瘀血痰浊。治疗时,通过辨证,在活血、通阳、温阳、养阴等法的基础上加入益气药,常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骨质增生是一种骨或关节的退行性疾病,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使人夹失劳动能力,本病属于中医学“骨痹”、“痹证”等范畴。主要是由于肾虚,精血不足,筋骨失养,或风寒湿邪侵袭经络所致。中医对本病  相似文献   

11.
张绪生 《广西中医药》1993,16(3):40-41,44
<正> 慢性胃炎是危害人们健康的一种常见疾病,临床上以迁延难愈、反复发作的上腹部饱满、闷痛或胀痛、食欲减退、恶心、嗳气等为其特点,属祖国医学的“胃脘痛”范畴。笔者根据自己治疗本病的经验认为,该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药粥疗法,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古人谓:“粳米粥为资生化育神丹,糯米粥为温养胃气妙品”。药粥集药食为一体,具有细、软、精的特点,适于慢性胃炎患者对饮食的要求,故病后粥养最宜。药粥服法一般以10~15天为1疗程,可服用2~3个疗程。少数病人亦可长期服用。具体分型施膳如下。  相似文献   

12.
女性盆腔炎性疾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妇科病,有着反复发作、易留后遗症的特点,西医治疗以抗生素为主,易产生耐药性。其易感体质主要为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以及气虚质。文章基于王琦教授“体质土壤学说”理论,根据主病主方主药的原则,采用“辨体-辨病-辨证”的模式,从“体病相关”的角度对女性盆腔炎性疾病的中医体质三级预防方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个以血小板减少和出血为特点的常见出血性疾病。本病属于中医“血证”、“肌衄”、“发斑”、“葡萄疫”的范畴。中医治疗本病有独到之处,不仅具有近期疗效好,远期疗效可靠的特点,而且对西医西药治疗无效的病例也有较好疗效。近年来应用中医中药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报告颇多,现将部分疗效肯定的文献综述如下。一、辨证施法以往,用中医辨证分型的方法治疗本病,其分型常只限于火热炽盛、阴虚内热和脾气虚衰等三个证型,多年来无明显进展。这种分型治疗方法,虽  相似文献   

14.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以脊柱病变为主,累及全身的慢性进行性疾病。以脊柱疼痛、强直、僵硬甚至畸形为主要临床表现;中医学根据本病临床表现认为它属于“痹病”,其病性顽固,治疗困难。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现将自拟“补肾祛寒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好发于儿童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中医称之为“痄腮”“时行腮肿”“搭腮肿”等,其病因主要为外感风湿邪毒所致。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好发于冬春,以学龄前儿童发病率高,一般抗生素治疗无效。近年来,我们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4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Graves眼病是一种与甲状腺疾病密切相关的器官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现代研究多认为与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共同抗原-抗体反应以及球后成纤维细胞作用等密切相关,主要以激素冲击等免疫抑制剂治疗为主,存在不良反应较多、易复发、部分患者治疗无效等问题,严重者需放疗甚至手术.中医没有关于本病的专门记载,现代...  相似文献   

17.
“引火归原”是治疗肾火上升的方法。肾火上升,表现为上热下寒,面色浮红,头晕耳鸣,口舌糜烂,牙龈肿痛,腰酸腿软,两足发冷,舌质嫩红,脉虚,可于滋肾药中加附子、肉桂之类以引火下行,使阴阳平调,虚火不升。“引火归原”之治法究其根本是一种用温热药治疗阴虚阳亢的方法,此处之火,有人称之为“龙雷之火”或“无根之火”。如朱丹溪在其《相火论》中就认为肝肾相火就是龙雷之火。相火其性忄票悍,可煎熬真阴,使阴虚而发病,即龙雷之火为阴虚之火。而无根之火亦可认为是阴虚之火,也有认为不独是阴虚,还有阳虚,即阴阳两虚者。王教授指出:“‘引火归原…  相似文献   

18.
从毒瘀论治干燥综合征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武开 《中医药学刊》2004,22(2):261-262
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亦称口眼干燥关节炎综合征或关节一眼一唾液腺综合症。本病根据其临床表现当属中医“燥证”“燥毒”“燥痹”等范畴。笔者近年来对本病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认为毒瘀在本病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津枯血瘀,燥热成毒”是本病的根本病机所在。所以,解毒化瘀药的正确配伍应用能收到一  相似文献   

19.
从肝脾论治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子光 《中医杂志》1990,31(10):36-37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以妇女发病为多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由自身产生血小板抗体,引起血小板破坏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病症。本病急性暴发型一般认为属中医“葡萄疫”“温毒发斑”的范畴,而慢性型则认为属“内伤发斑”或“阴斑”的范畴。本文报道笔者从肝脾论治本病慢性型14  相似文献   

20.
窦新生 《中医杂志》2007,48(10):954-955
“壮火”一词,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历代医家、辞典、医学院校统编教材都把它解释为“伤人正气的纯阳药食,伤人元气的病理之火”,却把与其同出一处、相提并论的“少火”一词解释为“人身的生理之火”。笔者认为,以往对壮火的解释是错误的,壮火与少火同为人身的生理之火,壮火由少火生成并补充,二火是人体内专门负责完成对饮食物消化、吸收、布输、排泄整个“气化”生理过程的一组功能物。1“壮火”、“少火”的命名由于没有为二火命名的直接证据,所以采用类推的方法探求其命名依据。“火”与“水”对仗,《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这样为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