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观察142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的脑电图压颈试验,并与7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发现压颈试验的阳性率疾病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脑电图改变与脑动脉硬化症的严重程度间并无平行关系。脑电图的积分与颈动脉和眼底动脉硬化征间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2.
脑动脉硬化症是临床上老年人常见疾病 ,从理论上推测 ,脑动脉硬化如果不伴有脑血流动力学的显著改变 ,不出现脑缺血或其他损害 ,一般不会有特征性神经系统表现 ,仅根据某些临床表现如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定和眼底小动脉硬化等诊断脑动脉硬化症。由于缺乏直接的客观指标 ,易发生诊断偏差。本文就临床上诊断脑动脉硬化症患者 ,随机选择 75例进行经颅多普勒 (TCD)检测分析。1 资料与方法1 1 对象 门诊诊断为脑动脉硬化症患者 75例 ,其中男 4 1例 ,女 34例 ,年龄 5 0~ 83岁 ,平均 6 6 5岁。其中并高血压病 19例 ,单侧肢…  相似文献   

3.
脑动脉硬化系老年人常见病之一它是由于脑内小动脉的广泛硬化,导致脑供血障碍和脑的弥漫性改变所致。为进一步研究脑动脉硬化的病理改变,我们采用脑血流图对脑动脉硬化进行诊断,获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视网膜动脉硬化的TCD测定与探讨湖北省襄樊市中心医院功能科/吴敏本文应用TCD对视网膜动脉硬化患者进行脑血流动力学的测定,以探讨视网膜动脉硬化与脑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关系。结果表明:524例视网膜动脉硬化患者有245例显示不同程度的血流速度改变,4...  相似文献   

5.
100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的球结膜微循环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0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结膜微循环进行检测、初步阐明其微循环变化特点,并与患者脑电阻图检查相比较。结果显示,球结膜微循环检测在脑动脉硬化症中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REG。  相似文献   

6.
为探求脑血流图(脑电阻图)对脑血管功能状态的分期指标,对148临床拟诊脑动脉硬化患者的脑血流图做了分期判定。并与眼底等检查做了对照分析,结果如下:一、仪器、对象、方法:(一)仪器:采用吉林市广播器材厂  相似文献   

7.
据文献报道,动脉粥样硬化症是慢性血管病变,它始于幼龄,可以长期存在而无症状。临床上检查脑动脉硬化的方法很多,其中无损伤性的有眼体积描记法和超声波多普勒动脉描记法。国内最常用的是脑血流图和眼底检查法。但相对来说,这些检查均需有较复杂的设备和熟练的操作技术。本文旨在寻找较  相似文献   

8.
罗祖明  曾虹 《华西医学》1991,6(1):33-35
测定142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的血脂、脂蛋白及其亚类水平,并以70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结果发现疾病组血清TC、TG、PL、HDL-TG、LDL-C水平及LDL-C/HDL-C值明显增高,HDL-C、HDL-PL、HDL_2-C和HDL_3-C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认为脑动脉硬化症的发生和发展与脂代谢紊乱有关,但HDL-C对脑动脉硬化症无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50例经脑血管造影证实的脑动脉硬化的病例。对临床症状、体征及血管造影改变作了分析。结合血管造影改变讨论了临床症状的发生机理。认为,由于脑血管的病理改变使脑血流减缓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脑血管闭塞能产生严重的神经症状,但如代偿循环良好也并不尽然。心脏功能低下是促使脑动脉硬化产生脑供血不全的重要因素。脑血管痉挛可产生脑供血不全的症状,但可很快消失,它是脑动脉硬化早期脑血液循环紊乱的形式。  相似文献   

10.
我院检诊7040例临床诊断为脑动脉硬化、血管性头痛与眩晕症的脑血流图,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1 检查对象 7040例病人中,男3872例,女3168例。年龄为12~87岁。小于40岁者1764例,占25%;40~49岁1836例,占26%;50~59岁2748例,占39%;60岁以上者692例,占10%。门诊病例占83。5%,住院病例占16.5%。以脑动脉硬化就检者2784例,占39%;以血管性头痛就检者2656例,占38%;以眩晕症就检者1600例,占23%。2 检查方法 采用汕头市无线电二厂生产的XLT-2型与上海医用电子仪器厂生产的R_G-2B型电桥式血流图仪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脑动脉硬化症智能障碍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为预防和治疗该病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67例脑动脉硬化症智能障碍患者以韦氏成人智力量表测查后分为三个组观察,另有30例健康体检者做为对照组,分别行经颅多谱勒(TCD)检查,观察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边缘智力组(A组)、轻度损害组(B组)及中度损害组(C组)患者颈内动脉系统动脉平均峰值流速(Vm)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C组椎基底动脉系统Vm显著低于对照组及A组(P<0.05);A、B、C三组患者血管搏动指数(PI)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01),B、C组患者PI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A组(P<0.01,P<0.001)。结论脑动脉硬化症智能障碍患者存在广泛的脑血流低灌注,并且病情有随脑血流低灌注程度加重而加重的趋势,TCD检查为预防及治疗脑动脉硬化症智能障碍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2.
戴琳  罗祖明 《华西医学》1991,6(1):31-33
采用B型超声波探查了142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的颈动脉系统颅外段。结果发现:颈动脉硬化征与眼底动脉硬化和脑动脉硬化症的严重程度有关。认为,采用B型超声波颈动脉扫描可作为脑动脉硬化症诊断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3.
观察142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的老年环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磷酯水平间的关系,并以70例正常人为对照。结果发现,疾病组老年环明显高于对照组,老年环的大小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的升高有关,与胆固醇和磷酯水平无关。认为老年环可作为脑动脉硬化症诊断的辅助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脑动脉硬化402例临床特点分析刘玉华刘棋脑动脉硬化症多发生在中老年人,早期常表现脑缺血症状,而晚期出现脑实质损害。为了对脑动脉硬化症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现将我科1990年以来收治的脑动脉硬化症402例的临床特点做以下分析。临床资料1.1.402例...  相似文献   

15.
<正> 短暂性脑血循环障碍的病因主要是脑血流动力学障碍。作者用脑血流图方法,研究了在物理矿泉疗法的综合作用下脑血管紧张度,弹性和供血强度的变化。实验观察了125名病人,病因为高血压病者42例,脑动脉硬化者34例,混合型49例。多数患者有不经常的轻度和中度脑血循环障碍发作,最近一次发作时间在半个月到一年。短暂性循环障碍发生在颈动脉区43人,发生在椎基底动脉供应区82人。  相似文献   

16.
临床资料表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特别是心、脑、血管性疾病与血液流变性的关系密切。笔者对30例脑动脉硬化病人做了血流变学五项指标的检测,并与对照组进行了对比,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观察对象:1.脑动脉硬化组:经临床症状、体征及眼底或脑血流图检查确诊的脑动脉硬化病人,男20例,女10例,年龄32-71岁,平均58岁。2.对照组:健康体检者或献血者,男20例,女8例,年龄30-58岁,平均49岁。检测方法:两组均作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比积和血小板聚集五项指标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许多疾病与血流变密切相关,特别是心脑血管病出现临床症状之前,往往血流变一项或多项指标已出现异常改变,它标志着无症状病程已经开始。本组资料通过对164例脑动脉硬化症、脑梗塞病人血流变检测结果分析,可以看出血流变检测除了对脑动脉硬化症、脑梗塞疗效观察提供科学资料外,对预防脑梗塞的发生也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脑导纳环的临床应用及血流图的未来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脑导纷环是在脑阻抗基础并受心导纷环在临床成功应用的启发,近年研究开展的一项无创检测脑血流变化的新技术l’I。我国创新性研究成功的双侧脑导纳环,采用头部左右两侧同步描记导纳图与导纳微分图所形成的闭合向量环,可以更全面和更准确地分析脑血管性能和血管容积在心动周期内的改变,将传统的脑阻抗图技术大大向前推进一步。经过动物实验,临床验证阶段,该项技术的仪器已逐步进入临床,为更好地了解和开展该项技术,简要介绍如下。1.脑阻抗日的历史回顾脑阻抗图(ImpedanceEncephalogram,IEG)亦称脑电阻图或脑血流图。于1957年…  相似文献   

19.
脑动脉硬化症多发生在中、老年人,早期常以脑缺血症状群出现,若不注意容易造成误诊,至晚期出现脑实质损害,影响健康,威胁生命。目前国内对脑动脉硬化症的早期诊断尚无统一标准,为进一步对脑动脉硬化症的早期诊断及分型进行探讨,现将我科近年来收治轻度脑动脉硬化症20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略加讨论。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探讨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脑血流动力学与血液流变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4例SAE患者进行经颅多谱勒(TCD)及血液流变学检查,并与同期60例健康老年人比较、分析。结果:SAE组TCD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主要表现为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脑血管狭窄,SAE组血流变示血粘滞度增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 SAE患者存在明显的脑血流动力学与血液流变学异常。关键词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经颅多谱勒 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