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质量管理在提高心内科护士心电监护使用技能的作用。方法:通过现状调查,针对心电监护仪护士应用能力及管理存在问题,成立了护理干预小组促进心电监护仪的规范使用,并做到持续改进,观察护理干预前后护士对心电监护仪管理满意度、心电监护仪安装调试等使用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护士对心电监护仪器安装使用、监护仪报警设置参数的设定、监护仪维护保养合格率100%。结论:护理质量管理能有效规范心电监护仪的管理,提高护士对心电监护仪应用熟练程度,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并保证患者治疗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安全目标管理在重度烧伤并精神障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为病人提供一套科学系统的安全护理。[方法]将85例重度烧伤并精神障碍病人分为干预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干预组实施安全目标管理,制定护理安全目标;准确评估病人,制定安全防范预案;加强病房及病人安全管理,注意用药安全,防止意外,对病人进行认知行为干预,促进精神康复。对照组则按烧伤并反应性精神障碍的常规护理。[结果]实施安全目标管理以来,干预组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病人精神症状的持续时间较对照组短(P〈0.01),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1)。[结论]实施安全目标管理,能提高护士的安全防范意识,有效减少反应性精神障碍病人不安全事件的发生,避免护理风险,确保医疗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安全目标管理在重度烧伤并精神障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为病人提供一套科学系统的安全护理。[方法]将85例重度烧伤并精神障碍病人分为干预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干预组实施安全目标管理,制定护理安全目标;准确评估病人,制定安全防范预案;加强病房及病人安全管理,注意用药安全,防止意外,对病人进行认知行为干预,促进精神康复。对照组则按烧伤并反应性精神障碍的常规护理。[结果]实施安全目标管理以来,干预组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病人精神症状的持续时间较对照组短(P<0.01),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1)。[结论]实施安全目标管理,能提高护士的安全防范意识,有效减少反应性精神障碍病人不安全事件的发生,避免护理风险,确保医疗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4.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隐患与防范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绮云  刘美斯 《全科护理》2012,10(10):931-932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隐患,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分析影响手术室安全隐患的因素,采取有效的科学手段加强手术室的安全管理。[结果]降低了手术室不安全事件发生的几率,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论]应针对影响手术室安全隐患的因素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提高手术室安全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申雁冰  任红芳  郑群玲 《全科护理》2012,10(11):1016-1017
[目的]严格管理精神科高危药品,根据管理中的常见问题提出管理方法,提高护士用药、取药的准确率,确保病人用药安全。[方法]制订高危药品目录,对科室护士进行高危药品知识培训,完善高危药品查对制度,对高危药品进行系统性管理。[结果]实施高危药品规范管理后药品质量明显提高,护理差错为零。[结论]规范管理高危药品能够提高护士对高危药品的风险管理意识,确保病人用药安全,减少护理差错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警示标识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由护理部统一制作标识牌,选取神经内科一病区、二病区的病人为研究对象,神经内科一病区住院病人为观察组,神经内科二病区病人为对照组,对照组只对病人进行安全评估及口头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病人具体情况悬挂相应的安全警示标识。[结果]规范使用护理警示标识管理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23%,病人对护士工作满意度为97.24%。[结论]安全警示标识对病人的安全管理起到积极的作用,能有效减少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保障病人的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肖坤 《全科护理》2014,(21):1996-1998
[目的]通过在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应用护理安全隐患评估表,提升安全护理的质量。[方法]使用护理安全隐患评估表对EICU病人进行相关隐患因素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病人进行重点干预,防止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使用戴明循环理论不断总结与完善护理安全隐患评估表。[结果]护理安全隐患评估单在EICU病房的使用,有效控制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结论]护理安全隐患评估单作为护理安全管理的工具,能有效增强护士的安全管理意识,确保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年轻护士素质,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管理水平。[方法]引入品质管理概念,成立品管圈小组,分析年轻护士护理隐患存在的原因,确立并落实改进对策,引导年轻护士积极参与质量管理的全过程,提高护理安全。[结果]急诊监护室年轻护士发生的护理临界差错由活动前的20.75件/周降低活动后到5.00件/周,年轻护士护理安全得到了改进。[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提高年轻护士的素质,减少监护室年轻护士护理临界差错的发生,确保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9.
刘云娥  尹淑珍  刘淑珍 《全科护理》2013,11(11):1017-1018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评估单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设计风险评估单,从病人入院、自理能力、压疮危险因素、跌倒因素评估以及护士长对危重病人的评估等5个评估单在骨科临床护理进行应用。[结果]降低了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提高了护士风险评估能力,增强了护士的法律意识和防范风险意识,保证了病人安全。[结论]风险评估单在护理安全管理中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护理安全信息通报在安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法.增强护士安全防范意识.全面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从护理安全预防性管理入手.坚持严格事前控制,注重收集不安全事件,每月实施“护理安全信息通报”.对典型事件重点分析、重点讲解,组织全院护士联系实际进行讨论,学习,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结果 2004年至今,无1例护理差错及纠纷发生,存在或潜在的护理不安全事件明显减少。结论 加强护理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严格执行抛章制度及操作规程,是确保护理安全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患者安全护理管理屏障及实体防护屏障的设计及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建立患者安全护理管理屏障及实体防护屏障,保障患者在接受医疗护理过程中避免不必要伤害.方法 建立患者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护理作业流程、安全质量监控系统等管理屏障;设计高危药物障碍、三原色警示标识、预警报警系统等实体防护屏障.结果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护理人员工作过程中的纠错能力增强,患者不安全风险达到预控.结论 建立多重屏障可提高患者安全系数,故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不断地发现护理安全屏障的缺如及失效,并有效地加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手术室电外科设备中的应用。方法:应用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对手术中使用电外科设备的各环节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强化护士的法制观念和风险意识,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制定安全、有效的电外科设备管理措施,对护士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及考核,加强薄弱环节管理及全面监控。结果:手术室护士对使用电外科设备安全意识及防范意外伤害增强,手术患者安全完成手术,未发生电外科相关意外伤害。结论:应用风险管理增强护士对电外科设备安全使用的意识,可确保护理质量及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品管圈的管理方法与技巧,提高心电监护仪的规范使用率。方法:成立品管圈,以《正确使用监护仪》为主题,开展一系列活动,促进心电监护仪的规范使用,并做到持续改进。结果:护士在心电监护仪使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得到解决,对心电监护仪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也有了很大进步。结论:在品管圈活动中,护士真正做到了正确使用心电监护仪,增强了责任心和自信心,提升了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圈员们进一步掌握了品管圈相关知识,也进一步完善了护理质量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品管圈(quality circles,QC)活动在提高护士心电监护仪应.用能力及管理水平中的作.用。方法2012年8月~2013年3月通过现状调查,针对本科室心电监护仪护士应.用能力及管理存在问题,成立了QC小组,按照“PDCA”(plan-do-check-action)循环方法持续质量改进。比较QC小组活动前后护士对心电监护仪管理满意度、心电监护仪安装调试耗时情况。结果 QC活动后护士对心电监护仪器存放合理、去向了解及维护保养满意率明显优于QC活动前,QC活动前后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QC活动后护士心电监护仪安装调试耗时明显短于QC活动前,QC活动前后比较, 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QC小组能有效规范心电监护仪的管理,提高护士对心电监护仪应.用熟练程度,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赵海侠  王薇   《护理与康复》2017,16(3):207-211
目的了解护士对心电监护仪报警的应答体验,为提高报警应答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5家医院的17名临床注册护士进行深度半结构式访谈,并用内容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得出护士对心电监护仪报警应答体验4个主题:报警不能完全反映患者病情变化,报警的重要性需要区别对待,对报警的风险认识不足,护士应答报警力不从心。结论护士对心电监护仪报警不当应答现象普遍,应提高心电监护仪报警质量,完善其告知体系,力求实现心电监护仪报警的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我院预防接种不安全注射因素,提出对策以保证儿童预防接种安全。方法:结合我院接种门诊实况,剖析预防接种中出现的不安全注射因素,分析问题提出对策。结果:提高了护理人员对安全注射及相关业务技能的认识,降低或避免了预防接种中不安全因素出现。结论:提高认识,加强管理、强化知识培训是避免预防接种不安全因素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林凤英  麦志晖  王永飞 《全科护理》2012,(18):1697-1699
[目的]建立纵横双向层级责任制,实现重症监护病房(ICU)护士专业核心能力及护理岗位能力培训有机结合,提升ICU护士综合能力,保证护理质量及护理安全。[方法]通过对各级护士的职级评定,制订各层级护士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将护士和床位分组,每组护士由不同层级的护士组成,形成上级对下级护士逐级负责制的层级系统化管理模式,并将2011年1月—2011年12月与2010年1月—2010年12月护理质量、专业技术考核、护理服务满意率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实施纵横双向责任制管理模式后,护理质量、专业技术考核指标、护理服务满意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纵横双向层级责任制,使各层级岗位职责及各层级护士核心能力培训得到有效落实,保证ICU各时段、各环节护理质量,减少护士缺陷。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急诊护理安全管理屏障,保障患者安全。方法:建立患者安全管理制度及安全质量监控系统,构建科室的安全文化,实施安全目标管理及小组目标管理、高危管理等管理屏障。结果:护理人员临床研究思路拓宽,护理工作流程改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患者不安全风险达到预控。结论:建立护理管理屏障可有效提高患者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电监护仪在临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解决。方法通过成立心电监护技术培训考核基地,对我院150名护士进行培训,观察护士在使用心电监护仪时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问题,帮助护士正确使用心电监护仪。结果培训前后相比,护士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5.64,12.74;X^2分别为19.16,25.28;P〈0.05)。结论临床科室应及时发现护理人员在实际使用心电监护仪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不断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