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秋季腹泻大多数由轮状病毒引起,占秋冬季腹泻病例的40%-80%。笔者采用普鲁卡因、654-2及氨茶碱联合用药治疗,并与常规用药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小儿秋季腹泻发病中轮状病毒的检验意义。方法选择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来检验80例秋季腹泻患儿大便中的轮状病毒,对小儿秋季腹泻的诱发因素进行总结。结果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验,共检出轮状病毒50例,检出率为62.5%(50/80),结果表明轮状病毒是引起小儿秋季腹泻的主要原因;在轮状病毒检出率方面,男性患儿和女性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秋季腹泻的诱发因素主要为轮状病毒感染,发病后症状较重,家长应对此病有足够的重视和预防。  相似文献   

3.
蒋俊华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4):2167-2168
目的 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30例婴幼儿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对确诊为轮状病毒腹泻的病例进行流行状况及临床特点分析.结果 共检测230例婴幼儿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其中检出轮状病毒78例.7~24个月龄组轮状病毒检出率为50.52%,高于0~6个月龄组、25 ~48个月龄组的22.41% 、21.33%(x2=11.943、15.321,均P<0.01).冬季组轮状病毒检出率最高,占64.10%;其次为秋季,占28.57%.临床症状以水样便为主,占91.03%,伴有发热47例,呕吐25例,脱水13例,肠道外脏器受累36例.结论 轮状病毒感染是致使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因素,好发于秋冬季,应做好相应的预防.  相似文献   

4.
秋季腹泻是由轮状病毒(rotavirus,RV)引起的肠炎,常发生在婴幼儿。在发展中国家,5岁以下住院的腹泻患儿中有20%~50%是轮状病毒肠炎(rotavlrus enteritis,RVE)的患儿。每年导致约44万儿童死亡。我科从2002年10月至2005年12月共收治318例小儿秋季腹泻的患儿,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用三组不同的药物治疗,以莪术油、西米替丁、思密达三联疗法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小儿秋季腹泻发病中轮状病毒的检验及临床意义。方法 100例腹泻患儿,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患儿大便中的轮状病毒进行检验,并总结导致小儿秋季腹泻的主要原因。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检验,在100例腹泻患儿中,62例检出轮状病毒,检出率为62.0%,说明在诱发小儿秋季腹泻的诸多因素中,轮状病毒是其主要原因,并且男性患儿的轮状病毒检出率为60.0%,而女性患儿的轮状病毒检出率为6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感染是诱发小儿秋季腹泻的主要原因,临床上在对小儿腹泻进行治疗时,一定要及时找出发病原因,给予针对性治疗措施,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特点。探讨治疗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小儿秋季腹泻的有效措施。方法对2006至2008年在濮阳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收住院的156例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小儿秋季腹泻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6例小儿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患儿胃肠道症状发生率100%,84.62%的患儿有不同程度脱水、20.51%的患儿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5.13%的患儿出现低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结论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小儿秋季腹泻发病率高,多见于6个月-2岁的患儿,经过饮食调整常规补液,同时采用西咪替丁联合口服蒙脱石散治疗,有效率100%。  相似文献   

7.
黄瑛  周颖 《家庭用药》2013,(6):16-16
小儿常发秋季腹泻,与一般的细菌性腹泻不同,秋季腹泻主要是轮状病毒感染引起,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粪一口传播,也可以通过呼吸道感染而致病。  相似文献   

8.
小儿腹泻或称腹泻病,是由多病因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及性状改变为特征的一组消化道综合征[1],是儿科临床最常见疾病之一,发病年龄以0.5~2岁婴幼儿居多,<1岁患儿约占50%,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秋季发病率最高,因而又称小儿秋季腹泻。引起小儿秋季腹泻的原因有感染因素、非感染因素和易感因素。感染因素主要为病毒感染,主要有轮状病毒、诺沃克病毒、埃克病毒、柯萨奇病毒等,人类轮状病毒是小儿秋季腹泻的常见病因,目前尚无针对轮状病毒的特效药。  相似文献   

9.
秋季腹泻是小儿常见的急性腹泻,主要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是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肠道功能紊乱综合征。目前对其尚无特效治疗。我院自1991年以来应用654-2注射液(山莨菪碱注射液)加思密达治疗小儿秋季腹泻6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小儿秋季腹泻多发生于10~11月份,发病年龄以0.5~3岁最多见.秋季腹泻的病原体有轮状病毒、ECHO病毒、柯萨奇病毒等,主要是轮状病毒,目前尚无针对轮状病毒的特效药.临床特:感冒、呕吐、腹泻;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带少量黏液,无腥臭味.  相似文献   

11.
小儿秋季腹泻主要是由轮状病毒(RV)感染引起,目前因各地轮状病毒流行株和血清型不同,仍然无有效的免疫预防方法。我院采用整肠生联合思密达治疗由RV感染引起的小儿秋季腹泻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肖健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7):1084-1085
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最重要的病原.轮状病毒(rotavirus,简称RV)性肠炎是儿科最常见疾病,主要发生在3岁以下婴幼儿,因发病高峰期在秋冬季,故又名“婴幼儿秋季腹泻”.该病发病急,传播迅速,且病程易迁延,小婴儿常并发脱水和酸中毒.我院儿科针对秋季腹泻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天灸药膏贴命门和双侧丰隆穴的方法治疗小儿秋季腹泻3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口服轮状病毒疫苗能显著降低轮状病毒发病率,缩短病程,卫生宣教虽然不能有效预防轮状病毒发病率,但对于轮状病毒感染以外的婴幼儿腹泻有很好的预防作用,两者联合预防小儿秋季腹泻的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婴幼儿秋季腹泻主要由于轮状病毒导致的婴幼儿急性胃肠炎,好发于秋冬季节,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本文采用七味白术散加潘生丁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114例。  相似文献   

15.
秋季腹泻是危害婴幼儿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多为病毒感染,尤其轮状病毒多见,即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表现以呕吐、腹泻、呼吸道感染为主。近年来发现该病伴有心肌损伤的病例有逐年增多的趋势。作者通过回顾性研究秋季腹泻患儿的心肌酶谱的改变,从而探讨秋季腹泻合并有心肌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其护理。  相似文献   

16.
婴幼儿腹泻是儿科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中以秋季腹泻最为典型。秋季腹泻是由人类轮状病毒感染引起,起病急,病情变化快,而目前尚未有一种特效的治疗手段。我院儿科与2004年11月~2005年1月用思密达和WS模拟人体频谱治疗仪联合治疗病毒性肠炎76例,收到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常怡勇 《家庭医药》2012,(11):18-19
经历酷热难耐的炎夏,来到秋高气爽的金秋。虽然秋天气候宜人,但有一种病却会在此季节不合时宜地悄悄抬头,这就是腹泻,又称秋季腹泻。在我国,秋季腹泻的发病高峰期是当年10月至次年2月,它多是病毒引起,尤以轮状病毒多见,轮状病毒感染一年四季都会  相似文献   

18.
婴幼儿腹泻主要由轮状病毒引起,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我院儿科应用思密达、金双歧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8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婴幼儿秋季腹泻主要是由轮状病毒所致的急性感染性腹泻病.本病因起病急,病情演变快,近几年临床治疗本病应用药物较多,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中药内服结合敷脐治疗小儿秋季腹泻43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小儿腹泻是儿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尤其以6个月至2岁婴幼儿多见。发生在秋季的水样便腹泻以轮状病毒肠炎多见。轮状病毒能侵犯小肠上皮细胞,破坏其微绒毛,影响水和食物的消化吸收,由于微绒毛受损引起双糖酶缺乏,尤其乳糖酶最易受累,导致渗透性腹泻。小儿秋季腹泻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抗生素和西药抗病毒药疗效不明显。作者采用中药内服结合敷脐治疗秋季腹泻患儿4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