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消化不良是一组症状的综合,分为器质性消化不良和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一组由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症状有上腹痛、上腹灼热感、餐后饱胀和早饱之一或多种,可同时存在上腹胀、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在经济、科技、工业化高度发展的社会,已经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  相似文献   

2.
蒋全龙  吴培俊 《医药世界》2010,(10):1264-1265
临床上,消化不良是指一组表现为上腹部不适、疼痛和上腹胀的症状,常在餐后加重,并伴有早饱、食欲不振、恶心或呕吐等。这些症状主要是以胃为主的一组消化不良症状。按病因划分,消化不良可分为器质性消化不良(organic dyspepsia,OD)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前者经有关检查能显示相关病因,如消化性溃疡、糜烂性胃炎、食管炎及恶件疾病等:  相似文献   

3.
浅表性胃炎,炎症仅及胃黏膜的表层上皮,包括糜烂、出血、须指明是弥漫性或局限性,后者要注明病变部位。钡餐X线作为胃病诊断的常选方法,其优点是:操作方便,患者痛苦少,无接触传染,可观察食道、胃和十二指肠各部的形态、轮廓、位置、张力、蠕动等。并可了解临近脏器对胃的影响。钡灌肠检查主要是用来诊断结肠病变的一种方法,即从肛门插进一个肛管、灌人钡剂再通过X线检查,诊断结肠肿瘤、息肉、炎症、结核、肠梗阻等病变。  相似文献   

4.
1 概述 胃轻瘫综合征(简称胃轻瘫)是一种以胃排空延缓为特征的临床症状群,主要表现为早饱、餐后上腹饱胀、恶心、发作性干呕和呕吐、体重减轻等,而有关检查未发现上消化道或上腹部有器质性损害。 胃轻瘫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胃轻瘫又称为特发性胃轻瘫,其病因不清,属于功能性或特发性上消化道综合征。引起继发性胃轻瘫的原  相似文献   

5.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是指源于上腹居中部位的持续或反复发作的疼痛或不适,经检查排除可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全身性或代谢性疾病时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多餐后饱胀、早饱感、上腹痛、上腹烧灼感、嗳气、厌食等,同时伴有焦虑、紧张、抑郁、失眠等精神心理异常。临床检查无器质性改变。该病人群患病率高,文献报道此病的就诊量约占胃肠门诊的50%,女性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6.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在排除器质性或全身代谢性疾病后,由十二指肠、胃功能性紊乱引起的包括上腹胀痛、饱胀感、烧灼感、餐后饱胀、早饱等症状,同时也可以伴有嗳气、恶心呕吐、食欲差等.  相似文献   

7.
消化不良指上腹疼痛或不适,可伴有饱胀、早饱、嗳气、恶心、呕吐等。根据病因,消化不良分为器质性消化不良(OD)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两大类,OD经过有关检查能显示相关的病因,如消化性溃疡、糜烂性胃炎、食管炎及恶性疾病等,也包括系统疾病引起的消化功能异常,如糖尿病性消化不良、进行性系统性硬皮病等。FD是指具有上述症状而无器质性病变,即无结构、形态和生化异常,或这些表现不能解释其症状。  相似文献   

8.
李飙 《福建医药杂志》2005,27(2):106-107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有消化不良表现但无器质性胃病变发现的一组临床症侯群,为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据欧美国家统计,成人消化不良发生率为20%~40%。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目前治疗以胃动力药 制酸药为主,合并有精神心理因素者加用抗抑郁药,其有效率为70%左右。笔者在临床上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消化不良146例,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痛经治疗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红梅  朱海燕 《河北医药》2011,33(3):432-434
痛经(Dysmenorrhea)指月经前后或行经期间下腹及腰部有疼痛、坠胀感,严重时伴有恶心、呕吐、肢冷等症状。可分为2大类[1]:一种是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没有器质性病变,一般在初潮开始发生。  相似文献   

10.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来源于胃十二指肠的消化功能障碍症状,即有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的上腹痛、腹胀、早饱、嗳气、厌食、泛酸、恶心、呕吐等,并排除可解释该症状的器质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2006年最新修订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罗马Ⅲ诊断标准[1]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下标准,必须包括:(l)以下1条或多条:a餐后饱胀不适,b早饱感,c上腹痛,d上腹烧灼感;(2)没有可以解释上述症状的功能性疾病。功能性消化不良又分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门脉高压性胃病是引起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本文就门脉高压性胃病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因素进行分析,以便提高诊治水平,减少死亡率。方法:对41例门脉高压性胃病或门脉高压性胃病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与44例单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乏力、水肿、肝病面容及胃镜所示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具有显著差异,而其他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B超结果均无显著差异。结论: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病率随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加重而增高,在引起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门脉高压性胃病占第二位,常合并存在,但门脉高压性胃病或门脉高压性胃病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的临床因素缺乏特异性,故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时除考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外,还应考虑门脉高压性胃病或门脉高压性胃病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及其他因素。  相似文献   

12.
袁静 《家庭药师》2009,(4):72-73
治疗“小胃病”,用××胃泰!这句话您听着特耳熟。不过,在这里我要负责任地告诉您,医学上并没有“小胃病”这个说法。经常感觉胃不舒服,劝您还是去医院作检查。不过,如果您没有检查出什么疾病,只是由于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等原因,偶尔出现胃肠不适;又或者您看了病、吃了药,但日常没有保养好,偶尔出现些胃部小毛病,您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缓解吗?  相似文献   

13.
便秘的治疗     
《首都医药》2001,8(7):66-66
便秘是指大便次数少,或排出困难,也指粪便坚硬或排便不尽的感觉.根据有无器质性病变可分为器质性便秘与功能性便秘两种.器质性便秘可由多种器质性病变引起,如结肠、直肠及肛门病变;老年营养不良、全身衰竭、内分泌及代谢疾病等等均可引起便秘.功能性便秘则多由功能性疾病(如肠道易激综合征),滥用药物及不良的饮食、排便、生活习惯所致.本症属于中医"便秘”范畴.  相似文献   

14.
丁文发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0):3085-3085
消化不良症状分为器质性消化不良(OD)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D).FD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是指具有上腹痛、胀、早饱、暖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上腹不适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症状可持续或反复发作,病程一般规定超过1个月或在12个月中累计>12周.  相似文献   

15.
小儿再发性腹痛的临床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再发性腹痛(RAP)的病因。方法常规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查血、尿、大便常规、大便查虫卵及潜血检查,腹部彩色"B"超。合理选择地做胃、十二指肠镜及幽门螺旋杆菌(HP)检查,头颅CT,脑电图,血、尿淀粉酶,胃肠造影,静脉肾盂造影等检查。结果220例小儿再发性腹痛(RAP):检出器质性疾病62例(28.18%),其中胃、十二指肠疾患21例,占器质性疾患的33.87%,功能性腹痛158例(71.82%)。结论RAP中器质性疾病仅占28.18%,在器质性疾病中又以胃、十二指肠疾患为多,占器质性疾患的33.87%,本病主要是功能性腹痛、情绪焦虑、抑郁、考试是造成RAP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女孩。  相似文献   

16.
慢性胃病较为常见,包括各种胃炎(伴或不伴糜烂)、胃十二指肠溃疡、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常常困扰着广大群众。各种慢性胃病临床症状往往相似或重叠,常表现为胃脘部疼痛、饱胀、嗳气、反酸、烧心等,部分患者常以口干苦、口腔异味就诊。  相似文献   

17.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指以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的恶心、呕吐、反酸、食欲下降、腹痛、腹胀、腹泻、胃部烧灼感等消化功能障碍症状群为主要表现,而经相关检查未发现有代谢异常或器质性病变的疾病~([1])。功能性消化不良在小儿中发病率比较高,严重者可影响小儿生长发育、营养状况、智力发育等,使其生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而在行经前后或在行经期出现腰酸腹痛,下腹坠胀或其它不适,严重可影响工作学习,是妇科常见病,它困扰着许许多多的妇女朋友,在此将它与子宫位置的关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消化不良指匕腹疼痛或不适,可伴有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烧灼感、恶心、呕吐等症状。是内科门诊经常见到的症状之一。问卷调查显示具有消化不良定状者占调查人群的20%左右,其中器质性消化不良和功能性消化不良几乎各占一半。器质性消化不良可由某些疾病、药物或其他因素引起(见表1).  相似文献   

20.
李昊 《河北医药》2010,32(18):2605-2606
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又称为非器质性消化不良(NOD)和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本病系指上腹部疼痛或不适,尤其是上腹胀、早饱、胀气、恶心等特定的上消化道症状。但内镜检查未发现溃疡、糜烂和肿瘤,亦无肝胰胆等器质性疾病的患者。其发病原因目前认为与胃动力障碍和精神、心理、应激等因素有关。属于中医学的“胃脘痛”、“嗳气”、“噫气”、“痞满”、“反胃”、“呕吐”等。笔者在临床上采用中医疏肝理气之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颇有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