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消化不良指上腹疼痛或不适,可伴有饱胀、早饱、嗳气、恶心、呕吐等。根据病因,消化不良分为器质性消化不良(OD)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两大类,OD经过有关检查能显示相关的病因,如消化性溃疡、糜烂性胃炎、食管炎及恶性疾病等,也包括系统疾病引起的消化功能异常,如糖尿病性消化不良、进行性系统性硬皮病等。FD是指具有上述症状而无器质性病变,即无结构、形态和生化异常,或这些表现不能解释其症状。  相似文献   

2.
<正>消化不良分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器质性消化不良,1984年Thompson[1]提出了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on-ulcer dypepsia,NUD)的概念,系指持续或反复的上腹部疼痛或不适,包括餐后饱胀、烧心、食欲不振、嗳气、返酸、恶心、呕吐、腹部胀气或其它有关的上胃肠道症状,症状可发生于空腹状态或餐后,  相似文献   

3.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是指源于上腹居中部位的持续或反复发作的疼痛或不适,经检查排除可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全身性或代谢性疾病时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多餐后饱胀、早饱感、上腹痛、上腹烧灼感、嗳气、厌食等,同时伴有焦虑、紧张、抑郁、失眠等精神心理异常。临床检查无器质性改变。该病人群患病率高,文献报道此病的就诊量约占胃肠门诊的50%,女性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4.
杨艳 《云南医药》2011,(1):68-69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组有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上腹痛或不适,胀满、早饱、嗳气、烧心等消化不良症状,经生化,内镜和影像学等检查,排除了器质性疾病的临床症侯群。属于功能性胃肠  相似文献   

5.
慢性胃病有功能性和器质性之别,功能性胃病是指自己感觉胃部这样那样的不适,而去医院做相关检查却没有明显异常。诊断就是功能性消化不良,这些病人只要放宽情绪抛开顾虑,配合医生治疗,一般预后都很好,不会造成胃出血、癌变等不良后果。器质性胃病是指胃镜或胃X线片检查明确胃内有溃疡或糜烂、息肉等病灶,而胃部不适可多可少可轻可重,甚至没有任何症状。  相似文献   

6.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候群,罗马Ⅲ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提出了诊断标准,即指过去6个月内至少3个月有中上腹部不适如早饱感、腹胀,或上腹痛、烧灼感,并缺乏引起这些的症状的客观证据,即无器质性、代谢、或结构异常,或难以解释这些症状的疾病证据时,应考虑功能性消化不良。又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上腹疼痛综合征);嗳气症;恶心呕吐;周期性呕吐综合征;反刍综合征。  相似文献   

7.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持续或反复发作的非器质性疾病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包括上腹痛、不适、饱胀、嗳气、早饱、厌食、恶心等。一般分为溃疡性消化不良、动力障碍性消化不良和非特异性消化不良3型。  相似文献   

8.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来源于胃十二指肠的消化功能障碍症状,即有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的上腹痛、腹胀、早饱、嗳气、厌食、泛酸、恶心、呕吐等,并排除可解释该症状的器质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2006年最新修订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罗马Ⅲ诊断标准[1]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下标准,必须包括:(l)以下1条或多条:a餐后饱胀不适,b早饱感,c上腹痛,d上腹烧灼感;(2)没有可以解释上述症状的功能性疾病。功能性消化不良又分为  相似文献   

9.
功能性消化不良(FD)系指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痛和/或烧灼感的症状源于胃十二指肠区域,并排除可能引起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系统性和代谢性疾病^[1]。西方国家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每年有15%~20%的人群经历过消化不良。我国每年有20%~30%的人群出现长期或反复发作的FD症状^[2]。目前F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研究多局限于临床,实验较少,动物模型设计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10.
李昊 《河北医药》2010,32(18):2605-2606
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又称为非器质性消化不良(NOD)和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本病系指上腹部疼痛或不适,尤其是上腹胀、早饱、胀气、恶心等特定的上消化道症状。但内镜检查未发现溃疡、糜烂和肿瘤,亦无肝胰胆等器质性疾病的患者。其发病原因目前认为与胃动力障碍和精神、心理、应激等因素有关。属于中医学的“胃脘痛”、“嗳气”、“噫气”、“痞满”、“反胃”、“呕吐”等。笔者在临床上采用中医疏肝理气之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颇有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蒋全龙  吴培俊 《医药世界》2010,(10):1264-1265
临床上,消化不良是指一组表现为上腹部不适、疼痛和上腹胀的症状,常在餐后加重,并伴有早饱、食欲不振、恶心或呕吐等。这些症状主要是以胃为主的一组消化不良症状。按病因划分,消化不良可分为器质性消化不良(organic dyspepsia,OD)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前者经有关检查能显示相关病因,如消化性溃疡、糜烂性胃炎、食管炎及恶件疾病等:  相似文献   

12.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etionaldyspepsia,FD)是指有:早饱、餐后饱胀不适、上腹烧灼感或上腹痛等症状,经各种检查排除引起上述表现的器质性病变的一组临床综合征,2006年于罗马发布的国际胃肠病学会委员会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标准作了以下定义,必  相似文献   

13.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内科临床常见的一种胃肠疾病综合征,又称为非器质性消化不良和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是以上腹胀痛不适、早饱、泛酸、恶心、呕吐、纳差等消化不良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候群。本病的病因与多因素有关,其确切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  相似文献   

14.
消化不良是一组症状的综合,分为器质性消化不良和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一组由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症状有上腹痛、上腹灼热感、餐后饱胀和早饱之一或多种,可同时存在上腹胀、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在经济、科技、工业化高度发展的社会,已经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  相似文献   

15.
丁文发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0):3085-3085
消化不良症状分为器质性消化不良(OD)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D).FD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是指具有上腹痛、胀、早饱、暖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上腹不适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症状可持续或反复发作,病程一般规定超过1个月或在12个月中累计>12周.  相似文献   

16.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道疾病,表现为在近一年中存在3个月以上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上腹疼痛或不适(包括上腹胀、早饱、胀气、暖气、恶心、干呕或呕吐),但无可以解释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病变。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胃肠动力障碍和胃肠激素异常在其发病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功能性消化不良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花费很高的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7.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系指具有慢性或复发性消化不良症状,持续至少4周以上,而各种客观检查未能发现器质性疾病,如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恶性肿瘤、胰腺或胆道疾患等。临床常表现为早饱,也可有上腹部或胸骨后疼痛不适、烧心、恶心、呕吐、腹胀等,相当于中医学之"痞满","胃脘痛"等范畴。西医治疗多根据症状采用促胃动力药治疗,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尤其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取得良好疗效,具有消除症状快、不良反应小等特点,显示出较好趋势。  相似文献   

18.
何仁胜  方春华  常城  刘少平 《河北医药》2013,(19):2937-2938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发病率20%~49%,占消化科门诊患者数的53%[1],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出现的上腹疼痛或不适(上腹饱胀、早饱、喛气或恶心),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一致的观点是,FD是由于动力紊乱,内脏高敏感性以及心理反应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而导致出现胃肠道症状。有研究发现,80%的FD患者有精神方面异常,而器质性消化不良患者仅为25%[1]。因而心理治疗和抗抑郁、抗焦虑治疗在FD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常见的症候群,因其患病广泛,近年来已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高度重视。1999年罗马国际会议上对FD的定义达成共识(即RomeⅡ诊断标准),定义核心为过去1年内至少有12周出现上腹正中疼痛或不适,无器质性疾病,症状与排便无关。FD按临床表现可归入祖国医学"痞满"、"胃痛"、"嘈杂"等病证范畴,  相似文献   

20.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指一组无器质性原因的慢性或间歇性上消化道症状。其病因和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清楚,目前治疗主要使用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西沙比利等。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3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