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肾血流及肾结构的影响。方法老年高血压患者63例,观察组43例,服用氯沙坦50~100mg/d;对照组(复方降压片组)20例,疗程12~17月,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肾血流及肾血管管壁厚度、内径。结果氯沙坦治疗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肾血流改善、肾动脉管壁厚度明显变薄(P<0.01),动脉内径增大(P<0.05)。结论氯沙坦在有效降压的同时,可有效地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液黏度,降低肾动脉血管阻力,增加肾血流量,改善肾血管结构。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氯沙坦 (科素亚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肾脏血流动力学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 4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 ,给予氯沙坦 50~ 1 0 0 mg/日 ,治疗 1 2~ 1 7个月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 ,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肾血流动力学及肾结构的变化 ,检测血浆血管紧张素 (Ang- ) ,血、尿 β2微球蛋白 (β2 - MG)水平。结果 氯沙坦治疗后患者血压明显下降 (P<0 .0 0 1 ) ,肾血流阻力指数 (RI)、搏动指数 (PI)、Vsmax/ Vdmin比值双肾均显著降低 (P<0 .0 1 ) ,治疗后管壁厚度明显变薄 ,治疗前后肾动脉管壁厚度有显著差异 (P<0 .0 1 ) ,动脉内径增宽 (P<0 .0 5)。血 β2 - MG浓度降低、尿 β2 -MG排泄量明显减少 (P<0 .0 1 ) ,血浆 Ang- 水平有增加趋势 (P>0 .0 5)。结论 氯沙坦有降血压、降低肾动脉血管阻力 ,增加肾血流量 ,改善肾血管结构 ,降低血β2 - MG,降低尿β2 - MG排泻 ,从而改善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3.
何伟明 《临床内科杂志》2005,22(11):741-742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良性小动脉肾硬化治疗前后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测定72例原发性高血压良性小动脉肾硬化(HANS)和32例对照组的血液流变学及部分肾功能指标.72例HANS患者经氯沙坦治疗使血压降至正常并持续服药达12周,比较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原发性高血压良性小动脉肾硬化组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刚性指数、部分肾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良性小动脉肾硬化患者血液流变性减退,氯沙坦可改善其部分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Ang)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肾靶器官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分为氯沙坦组(n=30)及苯那普利组(n=30),观察用药前及用药12周后患者的肾功能、超声心动图的改变.结果:氯沙坦组及苯那普利组肾功能异常者24小时尿白蛋白、β2微球蛋白、糖蛋白均有显著下降(P<0.01);左心室肥厚者左心室壁厚度、心肌重量指数下降(P<0.05),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及舒张晚期血流峰值比增加(P<0.05).结论:氯沙坦可达到苯那普利同样的临床效应,两药均可减少尿蛋白量;改善左心室肥厚及左心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氯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红细胞变形性的影响。方法 4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服用氯沙坦50-100mg,治疗12-17个月后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高血压患者全血高切粘度(120S^-1)、血浆粘度及红细胞刚性指数显著增高,服用氯沙坦后高血压患者在血压下降的同时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及红细胞刚性指数显著降低(P<0.05)。结论 氯沙坦可使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红细胞变形性显著增强,血粘度降低,从而改善全身脏器循环灌注,保护心、脑等重要脏器功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螺内酯对继发性高血压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螺内酯对高血压大鼠肾动脉重构的影响.方法 在48只雄性Wistar大鼠中,随机选出36只,以腹主动脉缩窄法制备高血压模型,再随机分为3个亚组:高血压模型组(模型组,自来水灌胃 饮用1%盐水),高血压培哚普利组[培哚普利组,培哚普利2 mg/(kg·d)灌胃 饮用1%盐水],高血压螺内酯组[螺内酯组,螺内酯20 mg/(kg·d)灌胃 饮用1%盐水];其余12只进入假手术对照组(假手术组,只分离腹主动脉但不结扎,自来水灌胃 饮用自来水).8周后超声检测肾动脉及肾内动脉收缩期和舒张期阻力指数(RI)和血流速度并比较各组的差异;12周后颈动脉插管法测量血压及病理学方法测定肾内动脉的血管重构指标.结果 培哚普利和螺内酯均能降低高血压大鼠收缩压及舒张压(P<0.01),均使高血压大鼠的肾动脉RI、肾内动脉RI、血管内膜中膜厚度与管腔内腔的比值(M/L)及肾动脉内中膜纤维化程度明显下降(P<0.01~0.05),螺内酯上述作用比培哚普利更明显,螺内酯还能使高血压大鼠内中膜厚度显著降低(P<0.01);虽然培哚普利和螺内酯均能使高血压大鼠肾动脉及肾内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及肾内动脉面积增加(P<0.01~0.05),螺内酯能更进一步降低肾动脉RI、M/L和内中膜纤维化比率(P<0.01~0.05).结论 培哚普利和螺内酯均能降低高血压大鼠血压,改善动脉重塑,在改善动脉重塑方面螺内酯效果比培哚普利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氯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红细胞聚集性的影响。方法 4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服用氯沙坦50-100mg治疗12-17个月后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高血压患者全血低切粘度(1Os^-1)、血浆粘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增高(P<0.05),服用氯沙坦后高血压患者血压下降的同时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及红细胞聚集显著降低(P<0.001)。结论 氯沙坦可使老年高血压患者红细胞聚集性显著降低,血粘度下降,血浆粘度下降。从而降低了体内血栓形成的机会,减少心血管系统血栓性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氯沙坦的降压疗效及其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逆转作用.方法选择高血压病人45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70±5)岁;给予口服氯沙坦50mg,qd,治疗6周后观察降压疗效.对其中18例伴左室肥大及左房增大者给予连续服药24周,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治疗后心脏结构有否改善.结果45例高血压病人治疗6周以后平均收缩压下降(47.25±9)mmHg,舒张压下降(24±8.25)mmHg,均有非常显著差别(P<0.01);合并左室肥厚的18例病人治疗24周以后,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及左房内径均较治疗前缩小,差别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氯沙坦在降压同时有显著逆转高血压病人左室肥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拜新同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肾血流动力学和肾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拜新同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的自身对比.采用核素肾功能检查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肾血流动力学检测及血、尿生化指标的检查,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和肾动脉主干、段动脉及叶间动脉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舒张期最低血流速度(VD)、阻力指数(RI)、血流峰加速时间(AT)和血尿素氮(BUN)、肌酐(Cr)、血β2-MG、尿β2-MG、尿白蛋白.结果拜新同治疗12周后,患者的诊室血压收缩压平均下降0.25,舒张压平均下降0.17,24小时平均收缩压下降了0.17,24小时平均舒张压下降0.15,均达到了目标血压,治疗前后对比有显著差异(P均<0.001).肾脏超声检查肾血流各项指标亦有显著性改变,肾动脉主干、肾段动脉及叶间动脉的VS、VD显著增高(P<0.01),RI及AT减低P值均<0.01.核素肾动态检测GFR,用药后GFR明显增加(P<0.001).而尿白蛋白、尿β2-MG、和Cr用药后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血β2-MG、BUN均无明显改变.结论拜新同在有效降低血压的同时,可降低肾脏血管阻力,使肾血流量和GFR明显增高.尿白蛋白、尿β2-MG、和Cr用药后明显下降,患者的肾功能得到改善.是一种理想的对肾功能有所考虑的降压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氯沙坦治疗中国老年高血压及靶器官损害与相关疾病的防治作用与安全性.方法 检索自1999~2006年,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中国老年学杂志、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高血压杂志、老年医学与保健杂志及万方数据系统等66篇氯沙坦治疗中国老年(60~102岁)高血压与相关疾病临床研究的专著,3086例受试者的临床资料作如下分析:氯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的剂量与疗程、降压疗效及安全性、颈动脉结构和血液流速的影响、合并左室肥厚和心功能的影响、高尿酸血症、蛋白尿及肾功能不全的影响、高胰岛素血症及相关基础研究结果.结果 ①氯沙坦药物剂量:50~100 mg/d;疗程:4周~2年;②氯沙坦24小时平稳有效地控制各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总降压有效率为96.8%.氯沙坦24小时收缩压的谷峰比值为72%~78%、舒张压的谷峰比值为56.5%~71%,可使75%昼夜节律异常者得以逆转.与各类ACEI及CCB比较血压控制无显著差别;与小剂量氢氯噻嗪12.5 mg合用,疗效更好,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极佳的耐受性;③氯沙坦能改善老年血管重塑,提高颈动脉血液流速并改善血管弹性;④氯沙坦能逆转左室肥厚,改善左室功能,尤以改善舒张功能更明显(P<0.05~0.001);⑤氯沙坦独特降尿酸的作用不依赖于血压的降低,不受年龄的影响,氯沙坦能明显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改善肾功能损害;⑥氯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胰岛素血症患者提示有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⑦基础研究发现:氯沙坦治疗后ET明显下降,血浆NO水平升高,而ET/NO的比值降低,并达到正常对照组水平、显著增加Bax/Bcl-2比值,增加细胞对凋亡的易感性、降低老年CHF患者体内AngⅡ水平.结论 本大样本的临床资料分析显示,氯沙坦或联合应用氢氯噻嗪治疗中国老年高血压及相关疾病,不仅有效平稳降压,还能改善全身脏器循环灌注,保护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提高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改善预后及独特的降尿酸作用,耐受性极佳,提供了有力的临床和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FMD)评价氯沙坦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测定2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基础FMD及最大血流速度(Vmax).予以口服氯沙坦50mg/d,8周后复查FMD及Vmax,同时观测血压变化.结果口服氯沙坦8周后肱动脉血管内径无明显变化,而FMD由(4.64±3.72)%增大到(7.68±6.12)%,加压前Vmax、加压后Vmax较服药前增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FMD的增大与血压降低并无相关性.结论肱动脉FMD可以作为评价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的有效方法;口服氯沙坦8周可以改善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且这种改善与血压降低不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活性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血浆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水平及血脂、血流液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 AngⅡ、ALD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治疗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血浆肾素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压、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RAAS 活性有明显改善,可降低血浆AngⅡ、ALD的含量,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有效降低血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LVH)气虚血瘀证血液流变学及左室肥厚指标的变化.方法 入选的65例老年高血压LVH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气虚血瘀组(29例)与非气虚血瘀组(36例),观察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及左室肥厚相关指标.结果 气虚血瘀组全血黏度(高切变率、低切变率)、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显著高于非气虚血瘀组(P<0.05或P<0.01);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左室内径(LVDd)、左室心肌质量(LVM)显著高于非气虚血瘀组(P<0.05或P<0.01).结论 气虚血瘀型是老年高血压LVH常见证型之一,血液流变学及左室肥厚指标的变化为其提供实验室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王晶  白玉芝  张琴  茹静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15):1494-1495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及肾脏血流动力学变化对早期肾功能改变的意义.方法 对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正常的51例EH和40例T2DM老年患者的血、尿β2-MG及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测定,并采用肾动脉彩超血液成像(CDFI)对肾血流进行测定,同时与正常老年对照组38例进行比较.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EH、T2DM组血、尿β 2 -MG升高(P<0.05,P<0.01),T2DM组cCr降低(P<0.05),同时CDFI 发现 T2DM组、EH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降低(P<0.05,P<0.01),阻力指数(RI) 升高(P<0.01),T2DM组肾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降低(P<0.05).结论检测血、尿β2-MG水平、CDFI均有助于发现老年EH、T2DM患者早期肾损害.肾血流参数中以Vd下降及RI升高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对实验性高血压大鼠血管重构和AngⅡ1型受体(AT1R)的影响.方法 腹主动脉部分缩窄构建高血压大鼠模型,24只雌雄各半SD大鼠随机分成高血压组和替米沙坦组(3 mg·kg-1· d-1),另设假手术组为对照组.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心室质量指数,主动脉进行图像分析,检测大鼠血浆与主动脉组织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测定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AT1R蛋白的表达.结果 ①与假手术组比较,高血压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BP)、左室质量指数(LVMI)、中膜厚度/内径、中膜面积/内腔面积显著升高(P均<0.05);高血压组大鼠血浆与主动脉组织匀浆中AngⅡ含量和AT1R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均<0.05);②高血压组血浆AngⅡ、血管平滑肌细胞AT1R、主动脉中膜厚度/内径比值或中膜面积/内腔面积比值三者之间互为显著正相关(r=0.88 ~0.93,P<0.01 ~0.001);主动脉匀浆AngⅡ、血管平滑肌细胞AT1R、主动脉中膜厚度/内径比值或中膜面积/内腔面积比值三者之间亦互为显著正相关(r=0.82 ~0.91,P<0.01~0.001).③替米沙坦能显著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LVMI、中膜面积/内腔面积(P均<0.05);替米沙坦组主动脉匀浆中AngⅡ水平、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AT1R均较高血压组降低(P均<0.05).结论 过度表达的AT1R在高血压大鼠血管重构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替米沙坦通过抑制AT1R的表达从而逆转血管重构.  相似文献   

16.
通心络对老年慢性肺心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通心络对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29例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在急性感染得到控制后,予通心络3粒,每日3次,连服用4周.于用药前后测定有关血液流变学、PaO2及PaCO2、肝肾功能及血脂等多项指标,进行对照观察比较.结果 通心络治疗后ηb1、ηbh、η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EA1、ET、ESR、HCT较用药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值和低值PaO2者用药后均恢复正常.12例高血脂者用通心络治疗后亦有明显疗效(P<0.05).结论 通心络能有效改善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同时,能降低血脂、改善微循环,提高肺内气体交换.  相似文献   

17.
丹红注射液对老年高血压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140例,分成丹红注射液治疗组(72例)和对照组(68例)。治疗组加用丹红注射液30ml加入5%葡萄糖或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1次/d,疗程12d。对照组不加用丹红注射液,未采取其他干预施。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治疗前后两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丹红注射液治疗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以及红细胞电泳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显著改善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黏滞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1年8月至2013年5月在该院接受厄贝沙坦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32例,分别于治疗前后测量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HR)并记录症状、体征;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监测肾动脉管壁厚度、肾动脉内径、肾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max)、舒张期最低血流速度(Vdmin)、平均流速(Vm)、计算肾血流量(Q)、肾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Vsmax/Vdmin。治疗前后8 w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尿α1及β2微球蛋白(α1-MG和β2-MG)的排泄率、24 h尿蛋白(UTP)、白蛋白(AIb);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结果厄贝沙坦治疗后,本组132例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低于治疗前(t=4.35、5.08,P<0.05)。治疗后,双肾血流量(Q)、双肾Vdmin及Vm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增高(t=3.21、3.05、3.85、4.01、3.25、3.05,P<0.05)。而双肾RI、PI及Vsmax/Vdmin比值则明显下降(t=2.89、3.13、3.47、4.05、2.57、3.20,P<0.05)。本组132例患者治疗后肾动脉管壁厚度明显变薄,肾动脉内径明显增大(t=3.25、3.65、2.98、2.96,P<0.05)。治疗后,24 h UTP、尿Alb、尿α1-MG及尿β2-MG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t=9.10、5.82、2.99、3.87,P<0.05)。结论对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厄贝沙坦既能降压又能减轻或逆转肾脏功能损伤,若无明显禁忌证可将厄贝沙坦作为首选降压药物,尤其是肾功能出现早期损害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丹田降脂丸联合氯沙坦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尿的影响.方法 将60例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丹田降脂丸联合氯沙坦组(治疗组)和单独氯沙坦组(对照组),每组30例,给予相应药物治疗6个月,分别观察治疗前后两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后治疗组和对照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TC、T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浆粘度、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除全血低切还原粘度(P>0.05)之外,其他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丹田降脂丸联合氯沙坦治疗DN能减少尿蛋白,疗效优于单用氯沙坦,且能有效改善血脂代谢异常和血液流变学等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普罗布考联合罗格列酮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对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到2017年12月收治的96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普罗布考组(对照组)和普罗布考联合罗格列酮组(观察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脂、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低于治疗前水平,且观察组患者相较于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颈动脉血流速度、血流量、外周阻力)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均P0.05);观察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以及纤维蛋白原)相较于对照组降低(均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14.58%比33.33%,χ2=4.631,P0.05)。结论普罗布考联合罗格列酮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能显著改善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稳定颈动脉斑块,有效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