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夏雷  王和平 《河北医学》2000,6(6):495-498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262例,探讨RFCA治疗PSVT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房室结双径路改良采用下位法;左侧旁道采用冠状窦电极粗标,大头电极在心室国标。右侧旁道采用左前斜45度。大头电极在心房侧三尖瓣环处细标;房扑时标测心房激动顺序,用隐匿必拖法确定折返环部位,在心房内行线性消融方法治疗。结果:262例中慢-快型房室结折生心动过速(AVNRT)78例。,房室折返性心动  相似文献   

2.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15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宽QRS心动过速1例,同时有宽及窄QRS心动过速1例,单纯窄QRS心动过速13例。显性预激6例,其中A型预激4例,B型预激2例,12例为单一旁道,1例为房室结4径路所引起的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1例为3条旁道,1例为2条旁道同时合并有房室结双径路所引起的慢-快型AVNRT。17条旁道的部位分布如下:右前间隔1条,右中间隔3条,右后间隔4条,左后间隔3条,左游离壁2条,右正后游离壁2条,右后外游离壁1条,右前游离壁1条。射频治疗后17条旁道的前传及逆传全部阻断,2条旁道并有房室结双径路病人的2条旁道均阻断,其房室结双径路的前传快径与逆传快径亦被阻断,房室结4径路病人的3条慢径中的1条阻断,在用异丙肾的条件下全部病人均不能诱发心动过速。手术时间为2-8b,平均4b。放电次数2-40次,平均19次,右侧旁道占71.0%,多旁道占13.0%,射频成功率为100%,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15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宽QRS心动过速1例,同时有宽及窄QS心动过速1例,单纯窄QRS心动过速13例。显性预激6例,其中A型预激4例,B型预激2例。12例为单一旁道,1例为房室结4径路所引起的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例为3条旁道,1例2条旁道同时合并有房室结双径路所引起的慢-快型AVNRT。17条旁道的部分布如下:右前间隔1条,右中间隔3条,右后间隔4条,左后间  相似文献   

4.
对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46例室上性心动过速进行总结分析,旨在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常规心内电生理标测技术,定位消融靶点,采用射频电流导管消融。结果36例预激综合症患者共37条房室旁路均被阻断。10例房室结双径路患者慢径均被阻断,其中一例出现Ⅲ度房室导阻滞(A-VB)。随访1~14个月,1例复发。结论表明RFCA已成为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赵玉  胡希山 《新疆医学》1995,25(4):218-219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9例预激综合征和3例房室结双径路所致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9例预激综合征共9条旁道;左前壁2条,右侧壁3条,左后间隔,右前壁,右后间隔,右前间隔各1条。除1例右前壁上,其余8条旁道均消融成功。3例房室结以径路患者,2例阻断慢径路,1例阻断快径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射射导管消融RFCA)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方法,方法 左侧旁道采用经股动脉逆行法在二尖环瓣环心室侧标侧和消融,左侧旁道在三尖瓣环心房侧标测和消融,用下位法消融慢径行房室结改良。结果 67例SVT患者中房室折返性心运过速(AVRT)42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25例,AVRT消融成功率97.6%(左侧100%,右侧88.9%),AVNRT消融成功率96%,并发症为1  相似文献   

7.
房室结双径路食管电生理特征的研究吕桂芬(广西柳州市工人医院柳州市545005)关键词食管心房调搏;房室结双径路;阵发性室上速;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食管心房调搏(TEAP)近几年常应用于临床诊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而PSVT的折返部位最...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电生理特性,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PFCA)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例患者均接受射频消融术,常规放置冠状窦、高位右房、希氏束及右室电极,经右房和右室程控刺激完成电生理检查,确定室上速发作类型,标测并消融.旁道标测和消融:左侧旁道时大头消融导管至二尖瓣环心室侧标测心室或心房最早激动点;右侧游离壁旁道时将消融导管送至三尖瓣环的心房侧标测其最早激动点.消融终点:显性预激delta波消失,心室起搏时房室分离或递减传导,希氏束A波最早;隐匿性旁道消融到旁道的逆传功能消失,不能诱发心动过速,再给心房、心室刺激,VA分离,未再诱发PSVT时消融成功.房室结双径路时消融导管记录到H波,然后将导管顶端下弯进行标测,记录到小A大V波且电图稳定后放电消融,再次心房心室程序刺激,跳跃现象消失,不能诱发PSVT时消融成功.结果 12例患者首次消融全部成功.1例术后并发左侧气胸,左肺组织压缩约30%.未特殊处理,术后3d复查X线胸片气胸明显吸收;2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术中出现一过性Ⅱ°房室传导阻滞,停止放电后恢复窦性心律,调整消融导管位置后成功消融,随访3~12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 RFCA是治疗PSVT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用射频消融术治疗2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其中房室旁路17例(显性A型预激综合征5例、隐匿性左侧旁路10例、B型预激综合征2例),共有房室旁路18条,其中左侧壁10条、左后间隔6条、右后间隔2条。9例房室结双径路患者均采用下位法阻断慢径。全部病例均消融成功(100%)。无并发症。随访2~12周均未复发。  相似文献   

10.
探讨射频消融(radiofreqency  catheter ablation, RFCA)房室结慢径终点、快径前向传导功能与心动 过速复发率的关系。方法:对76例经系统电生理检查、RFCA证实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tachy- cardia,AVNRT)的患者根据消融终点分为三组:①A组,为44例慢径消融后慢径完全消失病人;②B组,为17例慢 径消融后慢径尚残存,但无心房回波病人;③C组,为15例慢径消融后慢径残存且有心房回波病人。对以上三组 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慢径消融终点、房室结快径传导功能及复发率三者关系。结果:①A组和B组,慢径 消融后其快径前传功能不应期和有效不应期明显缩短,随访期间无心动过速发作;②C组,慢径消融后其快径前 传功能不应期和有效不应期缩短不明显,随访期间有5例复发心动过速。结论:房室结双径路是彼此关联的两 条径路,功能慢径的存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快径的传导功能;AVNRT慢径消融最好达到慢径消失,若慢径残 存,亦应消融到无心房回波和快径传导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房室结多径路合并多种类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房室结多径路 (MAVNP)合并多种类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的诊断和射频消融治疗对策。方法 分析行心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治疗的AVNRT患者 3 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诊断为MAVNP合并多种类型AVNRT ,其发生率为 8.6% ,均经射频消融慢径成功根治。结论 MAVNP合并多种类型AVNRT可有多种表现 ,需详细的电生理检查并仔细鉴别方能确诊 ,射频导管消融仍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总结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以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对我科开展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15a的工作进行总结,对1847例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患者810例,计有旁道869条,其中左侧旁道532例,右侧旁道278例,其中双旁道15例,房室结双径路合并房室旁道21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753例.室性心动过速VT和室性早搏(PVT)139例,房性心动过速(AT)29例,心房扑动(AF)32例,心房颤动(A)f84例.射频消融总成功率为97.67%,其中房室结双径路和左侧房室旁道所致的阵发性室上速射频消融成功率高达99%.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率为2.22%.并发症发生率为3.14%,其中1例患者并发永久性Ⅲ°房室传导阻滞而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无死亡病例.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低.适合于各类人群,以AVRT和AVNRT的疗效最佳.并且能够成为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首选。  相似文献   

13.
射频消融术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射频消融治疗的1065例心律失常患者的资料,心律失常包括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537例,房室折返性386例,室性早搏59,室性心动过速26例,心房扑动35例,阵发性心房纤颤8例,复合性心动过速14例.结果手术成功率为96.80%,并发症发生率为1.56%.结论射频消融术是治疗多种心律失常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449例行RF-CA患者资料,其中包括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左室特发性室速、房速患者。结果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248例,成功率为98.8%;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87例,成功率为97.8%;左室特发性室速患者共11例,全部成功;房速3例,2例成功,1例行房室结改良术。结论RFCA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陈旸  贺涛  刘明江  陶剑虹 《西部医学》2012,24(11):2131-2133
目的评估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心内科近两年382例伴不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采用射频消融治疗,对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左侧旁道、右侧旁道及房室结双径路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术后成功率、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临床数据的差异。结果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174例,其中左侧旁道113例,右侧旁道61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208例。射频消融总成功率为97.4%,其中房室结双径路和左侧房室旁道介导的阵发性室上速射频消融成功率达98.4%。射频消融术后总复发率为2.6%,并发症发生率为1.8%。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右侧旁道消融复发率高于左侧旁道及双径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导管消融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48例经心内电生理检查明确诊断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且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48例患者,其中左侧旁路142条,右侧旁路112条。消融总成功率为98.8%。结论导管射频消融术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安全、有效方法,手术中注意操作经验的积累,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总结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特别是阵发性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的疗效,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回顾性分析418例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效果,包括房室结内折反性心动过速(AVNRT)130例,左侧旁道230,右侧旁道45例,室性心动过速(IVT)10例,房性心动过速3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结果 总成功率97.9%,其中房室结双径路和左侧房室旁道介导的阵发性室上速射频消融成功率高达98%以上。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率2.9%,其中AVNRT复发3例,AVRT复发8例。IVT复发1例,12例再次RFEA均获成功。3例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2例植入心脏起搏器,1例损伤主动脉瓣,引起反流。2例出现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无死亡病例。结论 经导管射频消融是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安全有效的方法,适合于各类人群,以AVNRT和AVRT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1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德超  王荧  曹文斋 《四川医学》2010,31(8):1119-1120
目的评价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10例阵发性室上速患者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旁路在心室最早激动点(EVA)或心房最早激动点(EAA)消融,双径路则采用慢径改良。结果射频消融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总成功率为97.1%(204/210),其中旁道参与的心动过速119例,成功率95.0%;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91例,消融成功率为100%。4例(1.9%)患者出现并发症。随访期间,3例(1.4%)患者复发,再次接受射频消融术获成功。结论射频消融术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安全及有效的治疗手段,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9.
射频消融治疗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CA)治疗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RFCA 法治疗17例SVT儿童(年龄≤14岁),男10例,女7例;年龄8-14岁,均为药物预防无效或药物不能耐受而又反复发作者。结果17例患者中,房室结双经路(AVNRT)4例、右侧房室旁路(RAP)7例、左侧房室旁路(LAP)5例,房性心动过速(AT)1例。消融成功15例,1例RAP患儿消融失败,1例AT患儿未作消融术,1例His旁旁路患儿术后2个月复发,再次消融成功。术后随访6-48个月,所有患儿均无SVT发作,未发生消融相关并发症。结论RFCA是治疗儿童顽固性SVT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儿童不同类型心动过速的临床特点及其射频消融效果。方法 对2000年12月~2004年12月在我院住院并接受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的65例儿童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及RFCA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5例患者心动过速患儿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28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25例,房性心动过速4例(其中1例合并心房扑动),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8例。RFCA治疗总成功率为92.3%(60/65),其中左侧房室旁道及AVNRT患者成功率最高,分别为100%与96%。2例患者于术后出现迟发性房室传导阻滞,经用激素治疗后完全恢复正常;无血管损伤及心包填塞等并发症发生。随访6~48个月,3例复发(占4.6%),均再次手术获得成功。结论 AVRT和AVNRT是儿童心动过速中最常见的类型,用RFCA治疗儿童快速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