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胰岛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脑血管病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胰岛素受体基因多态性是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胰岛素抵抗而继发的高胰岛素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原发性高血压及微血管病变的重要致病因素。文章综述了胰岛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原发性高血压、微血管损害的相互关系及可能的致病机制 ,推测胰岛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脑血管病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胰岛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脑血管病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胰岛素受体基因多态性是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胰岛素抵抗而继发的高胰岛素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原发性高血压及微血管病变的重要致病因素。文章综述了胰岛素受体基因的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原发性高血压、微血管损害的相互关系及可能的致病机制,推测胰岛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脑血管病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胰岛素抵抗是发生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脂肪细胞分泌的多种炎症因子可以干扰胰岛素的生理作用,与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有着密切联系。胰岛素受体的下游信号通路的抑制是炎症因子导致胰岛素抵抗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胰岛素受体基因变异与胰岛素抵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胰岛素受体基因突变常常引起胰岛素抵抗。它主要通过抑制受体的生物合成,使受体向膜的转运发生障碍,降低受体与胰岛素的亲和力,抑制受体酪氨酸激素酶活性,加速受体的降解,而减少细胞膜表面的胰岛素受体的数目和(或)削弱胰岛素受体的正常功能而最终导致胰岛素抵抗。由于胰岛素受体基因与胰岛素抵抗的密切关系,胰岛素受体基因已成为研究一些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疾病的重要的候选基因。有研究推测大约1%~10%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发生与胰岛素受体基因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5.
代谢综合征和脑血管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代谢综合征与心脑血管病的关系极其密切,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代谢综合征又称"X综合征",由血管危险因素,如胰岛素抵抗、糖耐量异常、高血压、肥胖、高三酰甘油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组成,其各个组分的共同发病基础和核心机制是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与高血压的关系密切,同时肥胖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也相当密切。代谢综合征的病理学特点是致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促进血栓的形成,从而导致卒中的发生。研究表明,代谢综合征是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能够促进各种脑血管病的发生。代谢综合征的治疗包括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当减轻体质量;药物干预包括调脂治疗,降压治疗和胰岛素抵抗的治疗等。  相似文献   

6.
杨丽  吉中国 《山东医药》2007,47(23):112-113
近年来,胰岛素(INS)抵抗(IR)在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病因学中的作用已引起广泛关注。胰岛素受体(INSR)基因作为多种疾病的候选基因,参与高血压、肥胖、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可能参与了脑血管疾病(CVD)的发生。现将近年来INSR基因多态性与CVD关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胰岛素抵抗的发病机制及药物影响因素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何为胰岛素抵抗 ?最近美国糖尿病协会将“机体对胰岛素任何生理功能反应受损的现象”定义为胰岛素抵抗 ,它包括糖、脂肪及蛋白质代谢、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以及基因表达等方面的功能异常[1] 。如果胰岛素 β 细胞功能正常 ,胰岛素抵抗将导致代偿性的高胰岛素血症以维持相对正常的葡萄糖代谢。目前认为 ,胰岛素抵抗、高胰高糖素血症是糖耐量异常、向心性肥胖、脂质代谢紊乱、高血压、高凝倾向及动脉粥样硬化潜在增加等“X”综合征的一部分[2 ] 。本文就胰岛素抵抗的机制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1 胰岛素抵抗的发病机制胰岛素抵抗是 2型糖尿病发生…  相似文献   

8.
胰岛素受体基因变异与胰岛素抵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岛素受体基因突变常常引起胰岛素抵抗。它主要通过抑制受体的生物合成,使受体向膜的转运发生障碍,降低受体与胰岛素的亲和力,抑制受体酪氨酸激素酶活性,加速受体的降解,而减少细胞膜表面的胰岛素受体的数目和(或)削弱胰岛素受体的正常功能而最终导致胰岛素抵抗。由于胰岛素受体基因与胰岛素抵抗的密切关系,胰岛素受体基因已成为研究一些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疾病的重要的候选基因。有研究推测大约1% ̄10%的非胰岛素依赖型  相似文献   

9.
胰岛素抵抗及其综合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了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概念,论述了胰岛素抵抗与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脂质代谢异常、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与高血压密切相关,胰岛素抵抗是高血压的一个独立危险因子,二者存在理论上的因果关系.胰岛素抵抗在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高血压也可影响胰岛素的代谢,造成胰岛素抵抗,两者相辅相成,导致一系列严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多种降压药物可通过影响糖代谢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另一方面,部分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药物可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因此,了解胰岛素抵抗与高血 压之间的关系对于胰岛素抵抗及高血压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胰岛素抵抗与内皮功能障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胰岛素抵抗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环节内皮功能障碍关系密切。胰岛素抵抗时血中游离脂肪酸、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和肿瘤坏死因子а增多,而内皮源性一氧化氮合酶的辅酶四氢叶酸减少,使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受损从而导致内皮功能障碍。内皮功能障碍与胰岛素抵抗呈恶性循环,两者相互促进,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代谢综合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代谢综合征指一组由多种代谢相关疾病如糖耐量减低、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等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在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但并非此单一因素所致,遗传和环境因素也共同参与其中。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瘦素、脂肪细胞因子、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神经内分泌异常等互相作用,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发展。代谢综合征的治疗包括健康教育、改变生活方式、加强锻炼、减肥、应用胰岛素增敏剂,以及控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凝、高血粘度、低高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水平,并使这些治疗达标。  相似文献   

13.
代谢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代谢综合征指一组由多种代谢相关疾病如糖耐量减低、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等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在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但并非此单一因素所致,遗传和环境因素也共同参与其中。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瘦素、脂肪细胞因子、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神经内分泌异常等互相作用,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发展。代谢综合征的治疗包括健康教育、改变生活方式、加强锻炼、减肥、应用胰岛素增敏剂,以及控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凝、高血粘度、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并使这些治疗达标。  相似文献   

14.
胰岛素受体异常与胰岛素抵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胰岛素受体异常在胰岛素抵抗中所起的作用。在胰岛素抵抗中,胰岛素受体异常主要表现在结构异常、数目改变、抗受体抗体的产生以及受体后缺陷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胰岛素抗体导致胰岛素抵抗发生的机制。方法 利用单抗制备技术和酶联免疫方法获得17 株抗人胰岛素单克隆抗体(MAbs) ,测定这些抗体阻断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抑制CHO 细胞(Chinesehamsterovarycells)上胰岛素受体自身磷酸化、以及免疫结合共价交联的胰岛素胰岛素受体的能力。结果 在这组MAbs 中,多数MAbs(16/17)阻断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或抑制CHO细胞上胰岛素受体自身磷酸化,其识别胰岛素上的位点与胰岛素的受体结合区域相重叠。有1 株MAb 具有免疫结合已与受体交联的胰岛素的能力,但不阻断胰岛素的作用。结论 在胰岛素抗体阳性的糖尿病患者中,其胰岛素抗体的识别位点对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期提出细胞水平胰岛素抵抗包括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即粥样硬化斑块病变内细胞自身存在胰岛素信号通路的缺陷导致细胞生物学性能的改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中起关键作用.如斑块内细胞自身胰岛素抵抗可降低内皮细胞的舒张功能、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迁移并增加巨噬细胞凋亡和吞噬缺陷,导致粥样硬化斑块坏死核心的扩大.因此,深入了解细胞水平胰岛素抵抗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为未来研发新型药物开辟新方向.  相似文献   

17.
微血管内皮异常与胰岛素抵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岛素抵抗综合征(IRS)是包括一系列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代谢和生理改变,如肥胖、高血压、脂代谢异常(高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及糖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IR)则是组织对胰岛素反应不敏感,在临床上除可以通过葡萄糖钳夹试验检测胰岛素抵抗外,尚可通过临床表现推测胰岛素抵抗,如IRS的各种表现.内皮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中心,IRS的这些特征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疾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脂联素是脂肪细胞特异性细胞因子,其血浆水平与胰岛素抵抗、肥胖症、2型糖尿病以及动脉硬化疾病的发病有关。血浆脂联素在血管损伤的早期和晚期均具有终止炎症反应,阻止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作用。此外,脂联素还可通过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纠正高胰岛素和高糖血症所致的高血压;通过调节代谢降低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多种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胰岛素抗体导致胰岛素抵抗发生的机制。方法 利用单抗制备技术和酶联免疫是7株抗人胰岛素单克隆抗体,测定这些抗体阻断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抑制CHO细胞上胰岛受体自身磷酸化、以及免疫结合共价胶联的胰岛素-胰岛素受体的能力。结果 在这组MAbs中,多数MAbs阻断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或抑制CHO细胞上胰岛素受体自身磷酸化,其识别胰岛素上的位点与胰岛素的受体结合上重叠。有1株MAb具有免疫结合自己已  相似文献   

20.
遗传性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是指一类与胰岛素、胰岛素受体及受体后基因突变有关的疾病,其中以胰岛素受体基因突变最为常见,主要包括矮妖综合征、Rabson-Mendenhall综合征及A型胰岛素抵抗.矮妖综合征是遗传性胰岛素抵抗综合征中最严重的一种表型,多在2岁前由于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导致酮症酸中毒和各种并发症而死亡.A型胰岛素抵抗多见于青年女性,糖尿病一般不重.可存活至成年后.Rabson-Mendenhall综合征临床表型的严重程度常介于矮妖综合征和A型胰岛素抵抗之间.此三者临床表现的异质性可能与突变的类型、突变位点的差异以及是否合并其他基因缺陷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