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肝外伤伴肝后静脉损伤的处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肝外伤伴肝后静脉损伤的处理方法,以提高肝外伤伴肝后静脉损伤的外科治疗水平。方法 采用分步全肝血流阻断下显露修补、直接压迫下显露修补、缝扎肝静脉、缝合修补肝组织、纱布填塞等5种方法处理肝外伤伴肝后静脉损伤23例。结果 治愈18例(78.3%),死亡5例(21.7%)。结论 术前合理的急救复苏、术中正确的综合手术治疗,是提高肝外伤伴肝后静脉损伤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损伤累及肝静脉主干或肝后段下腔静脉的救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4月~2011年11月收治的10例手术治疗外伤性肝破裂(Ⅴ级)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19~46岁,平均32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6例,重物砸伤1例,马踏伤1例,刀刺伤2例。均属Ⅴ级的严重肝破裂。血管损伤:下腔静脉破裂9例,肝右静脉主干破裂4例,肝左静脉破裂1例,门静脉主干破裂1例;10例均合并有右侧或(和)双侧肋骨骨折;9例有肺挫伤;入院时均呈休克表现。10例均在积极抗休克的同时急诊行手术治疗。结果治愈8例,死亡2例。全肝血流阻断下行下腔静脉破裂+肝破裂修补术2例,肝上下腔静脉局部血流阻断(用血管阻断钳)下腔静脉修补术1例,肝右静脉破裂修补术3例,肝后下腔静脉破裂修补术5例,不规则右肝切除术6例(其中Ⅵ、Ⅶ、Ⅷ段肝切除1例)。结论在严重的外伤性肝破裂(Ⅴ级)救治过程中,需要多科积极配合,缩短术前准备时间,充分游离肝脏,合理阻断肝脏血流,正确的处理肝断面和大血管的损伤,可提高严重肝破裂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Budd-Chiari综合征肝静脉闭塞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目的 评价Budd Chiari综合征患者肝静脉闭塞介入治疗方法及中远期疗效。方法42例Budd Chiari综合征患者 ,男 17例 ,女 2 5例 ,年龄 18~ 5 7岁 (平均 34 5岁 ) ;肝功能ChildA级 2 3例 ,B级 6例 ,C级 13例。共计 92条肝静脉闭塞 ,其中左肝静脉 2 9条 ,中肝静脉 2 4条 ,右肝静脉 36条 ,副肝静脉 3条。34例伴有下腔静脉狭窄或闭塞。肝静脉治疗方法包括 :( 1)闭塞肝静脉穿通 (经颈、股静脉、经皮肝穿肝静脉或上述两种途径并用 ) ;( 2 )球囊导管扩张 ;( 3)内支架置入。 32例同时行下腔静脉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PTA)或内支架治疗。结果  40例患者的 40条肝静脉均成功开通。PTA治疗后 8例置入内支架。 32例下腔静脉均获通畅。术前肝静脉压力为 34 5cmH2 O ( 2 5 .0~ 48.0cmH2 O) ( 1cmH2 O =0 .0 98kPa) ,术后降为 2 2 0cmH2 O( 12 .0~ 35 .0cmH2 O) (T =11.5 0 ,P <0 0 1)。术后患者症状体征完全缓解 32例 ,8例部分缓解。随访 1~ 5 4个月 (平均 2 7 5个月 ) ,1例因肝功能衰竭术后 1个月死亡 ,2例因肝静脉闭塞经 2次介入治疗再次获得开通。 5例未再接受复查和治疗。余32例均无症状再发 ,超声检查均无肝静脉再闭塞发生 (平均 2 8 9个月 )。结论 ( 1)肝静脉闭塞介入治疗方法多样 ,可综合应用 ;( 2 )介入治  相似文献   

4.
第二肝门重建术治疗肝静脉阻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和评价第二肝门重建术治疗肝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Buddi-Chiari syndrom,BCS)的可行性和中远期疗效.资料与方法 自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肝静脉阻塞型或肝静脉阻塞伴下腔静脉阻塞的BCS患者,单独应用副肝静脉成形术或分别联合肝静脉成形术、下腔静脉成形术的方法治疗的27例患者,在副肝静脉成形术和肝静脉成形术前后经导管测定副肝静脉、肝静脉压力,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并观察术后6、12、24、36个月受干预血管的通畅率.结果 27例中26例成功,副肝静脉成形术成功率达96%,术中3例出现心慌、胸闷症状,急性肺栓塞1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26例随访,术后6、12、24及36个月受干预血管的初始再通率分别为96.2%、88.5%、76.9%及73.1%.结论 第二肝门重建术是治疗肝静脉阻塞型BCS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肝静脉阻塞型BCS介入治疗中应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肝周填塞以改善肝后静脉损伤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4年间15例严重肝后静脉损伤(Ⅲ-Ⅴ级),手术采用Pringle法阻断肝蒂后肝内止血或清创切除,或加选择性肝动脉结扎。肝周填塞是处理昨后静脉损伤的主要手段。结果12例严重肝后静脉损伤获救,最大输血量12000毫升;死亡3例,主要死因为合并伤、大失血或并凝血障碍。结论正确操作的肝后填塞和适当的综合措施,对肝后静脉损伤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6.
常温下全肝血流阻断处理严重肝外伤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目的 探讨常温下全肝血流阻断切肝术治疗严重肝外伤合并肝静脉和(或)下腔静脉损伤,以期提高严重肝损伤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 采用常温下全肝血流 术切除肝叶,修复肝静脉和(或)下腔静脉处理8例严重肝外伤患者。结果 8例合并肝静脉和(或)下腔静脉损伤的严重肝外伤病人,均采用全肝血流阻断处理,除1例合并其他损伤死亡外,其余均治愈。结论 常温下全肝血流阻断在处理合并肝静脉和(或)下腔静脉损伤  相似文献   

7.
王福春 《人民军医》1999,42(9):513-514
肝后大血管是指肝后段腔静脉、肝静脉及肝短静脉。这些血管与肝脏关系密切,故严重的肝挫裂伤往往并发肝后大血管损伤。特点是出血凶猛,救治困难,手术难度大,病死率高达50%~80%,不论平、战时都是肝外伤伤员早期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国内外学者为提高其救治水平,降低病死率,一直在不断探索研究有效的救治方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 诊 断肝外伤合并肝后大血管损伤术前难以明确诊断,对伤情进行全面分析,也只能诊断为有严重肝外伤。1.1 诊断参考依据 下列情况可供诊断时参考:(1)详细询问病史及致伤原因和受伤时所处的位置,有助肝外伤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137例肝外伤治疗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收集自 1992年 10月至 2 0 0 2年 10月收治的 137例肝外伤 ,旨在评价不同类型肝外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现报告如下。临 床 资 料1.一般资料 :本组男 113例 ,女 2 4例 ;年龄 8~ 71岁 ,平均 4 1岁 ,以青壮年为多。致伤原因 :刀刺伤等开放性损伤2 5例 (18.2 % ) ;腹部闭合性损伤 112例(81.8% ) ,其中交通伤 81例 ,坠落伤 15例 ,挤压、爆震伤 16例。合并伤 :肋骨骨折伴血气胸 9例 ,脾破裂 7例 ,创伤性膈疝 3例 ,空腔脏器破裂 6例 ,肾挫伤 5例 ,胰腺、胃损伤 2例 ,颅脑损伤 12例 ,脊柱四肢及骨盆骨折 2例 ,腹部大血管损伤 6例。均作相应处理…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1963年1月1日~1993年11月15日共收治外伤性肝破裂287例,其中严重肝外伤合并近肝静脉损伤15例,救治成功4例。现讨论如下。临床资料典型病例:(1)男,23岁。摩托车撞伤右季肋部半小时入院。急诊手术见肝右叶星芒状破裂,阻断肝门仍见出血...  相似文献   

10.
经皮经肝肝静脉成形术治疗肝静脉阻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和评价经皮肝穿刺入路肝静脉腔内成形(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recanalization and angioplasty of hepatic vein,PTRAHV)治疗肝静脉型Budd-Chiari综合征(BCS)的可行性和中远期疗效。方法自1996年9月至2006年10月收治单纯肝静脉阻塞型及肝静脉阻塞伴有下腔静脉阻塞型BCS患者101例,在PTRAHV前后经导管测定患者肝静脉压力,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并分别于术前、术后6个月彩超测量门静脉内径、平均流速和血流方向等,计算对比血流量,随访观察受干预血管的通畅率。结果技术成功率91.1%(92/101)。术中急性肝静脉血栓形成3例,术后发生肝穿刺道出血2例,肝包膜下血肿1例,肺栓塞1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未发生致死性并发症。随访74例,术后6个月门静脉平均流速和血流量参数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1年和2年的受干预血管的初始再通率分别为83.8%(62/74)、78.4%(58/74)和76.5%(39/51),其辅助再通率分别为94.6%(70/74)、91.9%(68/74)和84.3%(43/51)。结论采用PTRAHV技术治疗膜性或节段性肝静脉型BCS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其中远期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部创伤患者急诊开胸手术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月~2015年1月632例胸部创伤急诊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11例,女性121例,年龄13~90岁。632例急诊手术患者中开胸探查并内固定胸壁423例,行肺叶修补138例,开胸止血76例,膈疝修补32例,胸腹联合探查29例,气管及支气管断裂修复25例,心脏刀刺伤行心室壁修补22例,肺叶切除18例,胸壁巨大缺损重建修复16例,清创及异物取出6例,开胸食管破裂手术3例。先后或同期行脊柱和四肢等骨科相关手术169例、腹部手术45例、颌面手术33例、颅脑手术28例、尿道会师术15例。结果全组死亡7例,其中刀刺穿右心室致失血性休克3例,合并严重颅脑损伤2例,胸腹联合伤伴胰十二指肠破裂2例。其他术后并发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55例,心脏衰竭32例,上消化道出血17例,急性肾衰竭6例,支气管胸膜瘘4例,均治愈。结论胸部创伤需行开胸手术治疗,随着合并其他部位伤患者的逐渐增多,心脏刀刺伤、胸部创伤合并严重颅脑损伤及严重腹部损伤死亡率增加,多发性肋骨骨折早期应采用胸腔探查及内固定恢复胸壁稳定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2.
大批量地震伤员的早期救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批量地震伤员的早期救治方法.方法 对1 123例地震伤员实施早期救治.受伤部位:四肢伤925例,脊柱伤65例,头部伤46例,胸部伤53例,腹部伤72例.单部位伤809例,多发伤314例.紧急手术67例,其中肝破裂修补13例,脾破裂行脾切除14例,肠系膜血管损伤修补3例,腹部多脏器损伤修补6例,胸腹联合伤行胸腹脏器损伤修补及膈肌破裂修补4例,颅内血肿清除术12例,肺破裂修补4例,肺及支气管部分切除5例,心脏压塞行心包切开1例,连枷胸行肋骨内固定5例.早期手术166例,其中早期单纯清创105例,清创加骨折外固定支架固定36例,截肢25例.结果 406例治愈出院,673例经初期治疗后转院治疗,死亡3例.结论 分级救治方法适用于大批量地震伤员的早期救治.危重伤员及伴有严重心肺等基础疾病的地震伤员早期应采用损害控制技术.反复检诊是防止延误诊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肝脏损伤手术治疗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其治疗策略在过去几十年发生了转变,非手术治疗越来越多地被接受。但对创伤超声重点评估法(FAST)评估腹腔积血并伴有血流动力学状态不稳定、有明显腹膜炎症状的患者需行急诊剖腹探查术。非手术治疗肝脏损伤分级在Ⅳ~Ⅴ级的患者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需及早地发现并相应处理。手术治疗严重肝脏损伤成功的关键在于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和及时运用损害控制理念和策略。肝后静脉损伤的主要对策是全肝血流阻断或转流下肝切除或肝切开显露和修补肝后静脉;难以耐受此术式时,肝周填塞是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严重肝脏损伤并发凝血病的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2010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32例严重肝脏损伤并发凝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3例,女性9例;年龄15~84岁,平均37.4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17例(56.3%),坠落/跌倒10例(28.1%),压砸/掩埋伤3例,其他2例。分析其救治方法及治疗结果。结果 32例均为多发伤。入院后按"CRASH PLAN"原则,快速做出伤情评估,同时建立静脉通道及抽血做凝血功能、配血等检测,按照损害控制复苏(DCR)原则进行复苏。术前有凝血功能障碍19例。大量输血按新鲜冰冻血浆、悬浮红细胞各6~10U和10U冷沉淀配送22例。肝脏损伤Ⅳ级20例、Ⅴ级12例。手术包括清创性肝切除22例,改良肝周填塞13例;手术时间30~90min。本组共存活24例,死亡8例(25%),因肝脏损伤及其并发症死亡6例(18.8%,6/32)。结论Ⅳ、Ⅴ级肝脏损伤容易并发创伤性凝血病;DCR是严重肝脏损伤并发凝血病的救治策略;"改良肝周填塞法"和清创性肝切除是抢救严重肝脏损伤并发凝血病时的主要损害控制性手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胸部穿透伤伴异物存留的救治经验,进一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笔者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胸部穿透伤伴异物存留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4例,女性4例;年龄15~64岁,平均43.5岁。受伤至入院时间20min~37h,平均52.4min。结果本组28例患者均急诊行剖胸探查及异物取出术,剖胸手术入路选择前外侧切口14例(50.00%),后外侧切口7例(25.00%),锁骨及第1、2肋切断3例(10.72%),胸骨正中切口2例(7.14%),胸腹联合切口2例(7.14%);脏器损伤51例次,其中肺裂伤22例次(43.14%),心脏大血管伤5例次(9.80%),肋间动脉伤5例次(9.80%),脊柱及纵隔伤4例次(7.84%),膈肌伤8例次(15.69%),胸导管1例次(1.96%),腹腔脏器伤6例次(11.77%)。对损伤脏器均行一期确定性手术,包括肺裂伤切开深部止血后缝合、心脏大血管修补缝合、肋间动脉缝扎止血、纵隔血肿清除、膈肌修补、胸导管结扎以及肝脏、胃修补和脾切除。27例(96.43%)异物完全取出,1例(3.57%)部分异物残留,死亡2例(7.14%)。结论术前恰当的生命支持、术中针对性选择切口、明确人员分工、合理的手术操作是治疗胸部穿透伤伴异物存留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脏损伤的治疗方法,改善肝脏损伤手术的疗效。方法对2006年1月~2015年12月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创伤科收治的185例肝脏损伤手术患者的处理原则、手术方式及治疗结果进行总结,其中男性149例,女性36例;年龄15~79岁,平均37岁。按美国创伤外科学会(AAST)制订的肝损伤分级标准:Ⅰ级19例,Ⅱ级31例,Ⅲ级59例,Ⅳ级48例,Ⅴ级28例(其中合并肝后静脉损伤17例)。肝损伤AIS评分平均为(3.19±1.19)分。多发伤患者ISS评分平均为(18.76±6.64)分。以肝修补、大网膜填塞修补、Pringle法阻断肝蒂后肝内止血或清创切除、肝周填塞或加选择性肝动脉结扎作为处理肝脏损伤的主要手段。结果本组存活163例,死亡22例,死亡率11.89%。其中17例合并肝后静脉损伤者存活9例。死亡患者中除死于严重合并伤外,大失血或合并凝血障碍为主要死因。结论依据肝脏损伤的分级选择手术方案,肝后静脉损伤进行确切的肝后填塞和适当的辅助措施可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手术治疗腹部闭合性损伤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0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0例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患者,经剖腹探查手术治疗,成功治愈74例,治愈率为92.5%,死亡6例,死亡率为7.5%。其中,2例患者死于肝破裂大出血,2例患者死于颅脑外伤,3例患者死于多脏器衰竭。结论:对于腹部闭合性损伤,临床医生必须细致检查和严密动态观察,以便于早期诊断,并提出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2368例多发伤的救治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目的探讨多发伤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0年间收治的2368例多发伤病人的临床资料。本组剖胸或剖腹术治疗793例(33.5%),非剖胸或剖腹术治疗1575例(66.5%)。胸腹伤手术方法为膈修补(93例次)、心脏修补和胸内血管修补或结扎(82例次)、肺修补或切除(78例次)、支气管吻合或修补(8例次)、脾切除或修补(268例次)、肝修补或切除(208例次)、胰切除或内外引流(49例次)、胆道修复引流(17例次)、胃肠修补或切除吻合(303例次)、肾修补或切除(32例次)、膀胱修补造口(44例次)、输尿管吻合(7例次)、尿道会师(7例次)、腹内血管修补或结扎(116例次,含髂内动脉结扎29例)。非手术治疗腹伤主要手段为动脉造影栓塞,有效率为97.7%(42/43)。结果本组共死亡169例(7.1%),剖胸或剖腹术治疗组死亡72例(9.1%),非剖胸或剖腹术治疗组死亡9r7例(6.2%)。脑伤为主要死因,其次为大失血。结论抓紧创伤急救的“黄金时间”是抢救成功的关键,诊断治疗是否及时准确往往比伤情本身更影响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