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结合模型效应参数的计算程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Shciner提出的房室模型,设计了一种计算机程序,用于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结合模型效应参数的计算。本程序采用一种随机模式搜索寻优的算法,通过对给药后血药-时间和效应-时间的数据同时拟合,估算房室模型的效应参数。这种程序上机后,可得到最小方差的最佳估算值。它可以分别对静注、肌注和滴注三种给药方式进行效应参数的估算。本文以二房室静注模型为例,对呋喃苯胺酸的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结合模型的曲线拟合和效应参数进行估算。  相似文献   

2.
慢性肝病患者单剂量静脉滴注异甘草酸镁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10例慢性肝病患者单剂量静脉滴注异甘草酸镁后的药代动力学,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所有受试者单剂量静脉滴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00 mg (5%葡萄糖力注射液稀释到250 mL),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各时间点血浆药物浓度.数据用3p97软件拟合处理,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用SPSS软件比较慢性肝病患者与文献中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异甘草酸镁在慢性肝损伤患者体内的血浆药代动力学特征表现为一级消除的二房室模型,单次静脉滴注异甘草酸镁100 mg 后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为(26.67±4.55)mg/L、t1/2α为(1.51±0.37)h、t1/2β为(27.60±7.82)h、Vd为(3.58±0.54)L、CLs为(0.19±0.04)L/h、AUC0-t为(460.8±77.9)mg·L-1·h-1,经t检验,与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甘草酸镁在轻度慢性肝病患者体内消除半衰期约为27 h,有利于临床每天一次的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10例慢性肝病患者单剂量静脉滴注异甘草酸镁后的药代动力学,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所有受试者单剂量静脉滴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00 mg (5%葡萄糖力注射液稀释到250 mL),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各时间点血浆药物浓度.数据用3p97软件拟合处理,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用SPSS软件比较慢性肝病患者与文献中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异甘草酸镁在慢性肝损伤患者体内的血浆药代动力学特征表现为一级消除的二房室模型,单次静脉滴注异甘草酸镁100 mg 后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为(26.67±4.55)mg/L、t1/2α为(1.51±0.37)h、t1/2β为(27.60±7.82)h、Vd为(3.58±0.54)L、CLs为(0.19±0.04)L/h、AUC0-t为(460.8±77.9)mg·L-1·h-1,经t检验,与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甘草酸镁在轻度慢性肝病患者体内消除半衰期约为27 h,有利于临床每天一次的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大黄酚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大鼠给予大黄酚苷25 mg/kg灌胃后,于不同时间点采血,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其血药质量浓度,用DAS 1.0统计软件拟合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大黄酚苷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为:达峰质量浓度13.13 mg/L、消除半衰期2.368 h、t时刻曲线下面积36.25mg/(L...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血管内给药二室模型药代动力学参数估算的电子计算机程序。方法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估算血管内给药二室模型药代动力学参数,采用BASIC语言编写电子计算机程序。结果得到血管内给药二室模型药代动力学参数估算的电子计算机程序。结论本文编写的血管内给药二室模型药代动力学参数估算的电子计算机程序具有语言简单、设计思想易懂、操作简便和拟合效果好的特点,是药代动力学研究中较为理想的工具。  相似文献   

6.
目的 考察马钱子碱脂质体静脉推注给药后,家兔血浆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趋势和药代动力学参数,并与游离马钱子碱溶液进行比较,评价马钱子碱脂质体药动学特性.方法 建立HPC检测家兔血浆中马钱子碱含量的方法,采用3p97药代动力学计算软件模拟房室模型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马钱子碱脂质体家兔耳静脉单次给药符合三室模型,而游离马钱子碱溶液符合二室模型.马钱子碱脂质体的消除半衰期(T1/2β)是同剂量游离马钱子碱溶液的6.6倍,AUC较游离马钱子碱溶液增长了2.5倍.结论 马钱子碱脂质体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特性与游离马钱子碱溶液比较发生了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大鼠皮下注射重组日本七鳃鳗毒素肽rLj-RGD3的血浆药代动力学.方法 取雄性SD大鼠15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即rLj-RGD3150、75、30μg/kg组.大鼠皮下注射不同剂量rLj-RGD3,于给药前和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自眼眦静脉取血并收集血浆样品,应用BA-ELISA方法测定血浆中药物浓度,经3P97程序处理拟合房室模型,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rLj-RGD3皮下给药后迅速被吸收,30、150、75μg/kg 3种剂量的消除半衰期和血浆清除率呈非剂量依赖性改变,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以剂量依赖方式成比例增加.结论 rLj-RGD3皮下给药吸收迅速,药代动力学参数显示符合线性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8.
黄连解毒汤中三种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黄连解毒汤中盐酸小檗碱、黄芩苷、栀子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健康大鼠灌胃给予黄连解毒汤,收集不同时间的含药血浆,采用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中盐酸小檗碱、黄芩苷、栀子苷三种成分的血药浓度,运用3P97药代动力学软件拟合房室模型,计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黄连解毒汤中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在大鼠血浆中的药-时过程属于一室开放模型,栀子苷在大鼠血浆中的药-时过程属于二室开放模型。结论:建立了HPLC法测定黄连解毒汤中三种成分血药浓度的方法,为黄连解毒汤的合理用药提供了药代动力学数据,同时也为中药复方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甲基斑蝥胺灌胃和静脉注射给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甲基斑蝥胺(-Nmethylcantharidimide,NMC)灌胃和静脉注射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以及在小鼠肝肾组织的分布。方法:大鼠灌胃和静脉注射NMC后,用RP-HPLC法测定不同时间血浆中的药物浓度,并采用3P97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小鼠灌胃和静脉注射NMC后,同法测定不同时间肝、肾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结果:灌胃和静脉注射后,以梯形法计算AUC0~∞分别为(81±10)μg.h/mL和(143±19)μg.h/mL,拟合血药浓度数据为单室模型。各时间点NMC在肝脏中的浓度灌胃给药均大于静脉注射,而肾脏中的浓度除最后一个时间点(3 h)外,灌胃给药均低于静脉注射给药。结论:NMC的血浓数据拟合为单室模型,灌胃给药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57%,但在增加肝癌疗效和降低肾毒性方面可能优于静脉注射给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建立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K/PD)模型确定加替沙星胃肠道最佳给药方案。方法募集40名健康志愿者按3种给药方案(分别为:400mgqd、200mgbid、100mgqid)口服加替沙星片,HPLC—uV法测定血药浓度,求出药代动力学参数即加替沙星对敏感菌的抗菌活性MICgo;用DAS软件拟合出不同给药方案时%T〉MIC90,确定加替沙星胃肠道最佳给药方案。结果根据建立的PK/PD模型拟合结果,3种给药方案的%T〉MIC90分别为31.6%、42.6%和17.8%。结论优化的加替沙星胃肠道给药方案为200mg,bid,此时%T〉MICgo符合35%-55%的理想比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阿米卡星于严重烧伤患者早期单剂使用后在痂下水肿液的药代动力学变化.方法 10例严重烧伤早期患者在60min内单剂匀速静脉滴注阿米卡星400mg,给药后不同时间采集痂下水肿液,利用TDx以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浓度,使用3P97软件计算其相关药代动力学参数,采用SPSS10.0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研究显示-静脉滴注400mg阿米卡星后,痂下水肿液药物浓度一时间数据以二房室模型拟合最佳,阿米卡星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1/2α=(4.35±1.66)h,t1/2β=(80.04±9.52)h,Vc=(13.17±1.32)L,AUC=(1802.49±285.68)μg·h·ml-1,CLs=(0.2272±0.0383)L·h-1.结论 阿米卡星在严重烧伤患者痂下水肿液的总体清除率明显减少,半衰期明显延长,为正常健康者血清半衰期的(28.20~44.78)倍,单剂使用后其有效抗菌浓度可维持24 h以上,说明早期短程用药即能长时间潴留在第三间隙,在创面基底和创周形成有效的抗生索屏障,有利于防治烧伤创面侵袭性感染.  相似文献   

12.
姜黄素脂质体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姜黄素脂质体口服液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并与游离姜黄素溶液进行比较,评价姜黄素脂质体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大鼠灌胃给药,摘眼球取血,HPLC测定血药浓度;采用3P87药代软件模拟房室模型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当姜黄素的给药量1次接近300 mg/kg时,其药代动力学过程为非线性动力学过程。结论姜黄素脂质体口服液比姜黄素混悬液入血速度明显加快,有利于机体的吸收,并且消除减慢,血液中浓度高,在组织中分布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六味地黄丸对盐酸二甲双胍(MET)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10只大鼠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和MET组,联合用药组灌胃六味地黄丸7d后再给予MET;MET组大鼠直接给予MET,于给药后不同时间采集血样,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MET的血药浓度,绘制药-时曲线,用DAS 2.0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ME...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丹参对瑞舒伐他汀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影响。方法 12只雄性大鼠,体质量(230±15) g,随机分为2组:单用瑞舒伐他汀组(80 mg/kg)与瑞舒伐他汀合用丹参(400 mg/kg)组,每组6只,分别于给药前及给药后0.5、1、1.5、3、5、8、10、12、24 h时从眼眶静脉采血约0.3 ml,采用LC-MS测定血药浓度,比较两组间药代参数,利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合用丹参后瑞舒伐他汀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AUC0-t、AUC0-∞ 分别增加60.81%、88.00%和82.92%,而T1/2与CLz/F值分别降低了33.21%和21.51%。结论 大鼠体内丹参可影响瑞舒伐他汀的药代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健康受试者接受单次和多次给予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10∶1)后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以指导制定合理的临床给药方案.方法 采用输液泵恒速静滴30 min给药,分别于给药前和开始给药后10、20、30、45 min和1、1.25、1.5、2、2.5、3、4、6、8、10 h采集静脉血4 mL.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测定人血浆中阿莫西林和克拉维酸浓度,经DAS 2.0.1软件药代动力学程序处理,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阿莫西林和克拉维酸的体内过程均符合权重系数为1/cc的三室模型或二室模型.为避免房室模型拟合所致偏倚,本研究采用非房室模型统计矩参数,单次静滴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10∶1)0.55、1.1、2.2g后,峰浓度、药时曲线下面积、消除半衰期和清除率等药代参数提示阿莫西林和克拉维酸均具有线性动力学特征.受试者接受单次和多次给药后,阿莫西林和克拉维酸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接近,且第7~13次给药前的谷浓度均低于最低检测限,表明每次给药前,前一次给药已基本清除,多次给药后无蓄积.结论 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10∶1)具有线性动力学特征,1.1g,Q8 h给药能满足临床治疗需要.  相似文献   

16.
氟康唑食管给药与静脉给药的药代动力学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进行氟康唑食管给药与静脉给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14名受试者静脉及食管给予氟康唑后经时血浓度,比较药代动力学参数及药物生物利用度变化。结果:两种给药途径,氟康唑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为(13.31±1.38)和(10.93±0.73)μg/ml,Tmax为(1.04±0.19)和(1.74±0.73)h,T1/2为(40.77±7.13)和(40.05±4.90)h,AUC为(271.09±30.48)和(261.93±32.60)μg/ml·h。食管给药生物利用度为(95.93±6.49)%,两种给药途径的生物利用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食管给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给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丙泊酚在危重烧伤兔高代谢期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方法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烧伤高代谢期组(H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2只。将H组兔制成30%TBSA的Ⅲ度烫伤,1周后单次静脉注射5.1mg/kg丙泊酚,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检测不同时间点兔血浆丙泊酚浓度,用3P97药代动力学软件拟合选择房室模型,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对两组血浆药物浓度和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均符合二室开放模型;H组血浆丙泊酚浓度在1~30min各点明显低于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与C组比较,H组VC、CL、K10增加,T1/2α、T1/2β缩短,AUC、K12、K21等参数降低(P<0.01或P<0.05)。结论丙泊酚在危重烧伤兔高代谢期药代动力学参数变化明显,较正常兔分布半衰期、消除半衰期缩短,分布容积增大,清除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异补骨脂素单次灌胃给药后,在雌性和雄性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差异。[方法]测定雌、雄大鼠单次灌胃给予56、28、14和7 mg/kg异补骨脂素后不同时间点的大鼠血浆药物浓度,计算相应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4个不同剂量的异补骨脂素单次灌胃给药后,药物在不同性别大鼠血浆中Tmax,Cmax,AUC等参数存在差异。[结论]灌胃给予不同浓度异补骨脂素后,其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中国癫(癎)患者服用丙戊酸钠的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促进个体化合理给药.方法 收集69例癫(癎)患者服用丙戊酸钠后的血药浓度监测数据和临床资料.应用Phoenix NLME软件建立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n=101,选择比例型残差模型表示),考察协变量(性别、年龄、体质量、合并用药等)对吸收速率常数(Ka)、表观分布容积(Vd)与清除率(CI)的影响.通过自举法对最终模型进行验证及评价(n=500).结果 群体药代动力学最终模型为:TvKa=2.38,V=TvV,CL=TvCL·exp(ηCL).自举500次验证模型,结果显示稳健率100%,得到的参数平均值、中位数均与模型参数结果一致,说明模型比较稳定;年龄、性别、体质量、合并用药等变量无法引入最终模型中.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与基础模型一致,可为临床合理的个体化给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徐丽伟  邱力军  李英一 《医学争鸣》2008,29(24):2292-2295
目的:提出一种颅内压与脑血流关系的数学模型.方法:通过建立脑血流及脑脊液循环参数模型的方法来研究颅内压与颅内血流参数的关系,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列写状态方程,利用MATLAB进行仿真求解.该模型既考虑脑血液循环又考虑脑脊液循环,还包括主要的影响颅内压的生物力学参数,如脑脊液动力学参数、颅内阻力参数和脑血液动力学参数等.结果:通过对方程解的分析得到关系图,与实验数据比较发现理论计算结果可以反映临床的一些现象.结论:颅内压与脑血流关系的数学模型较好地吻合了现有的一些医学结论,为临床无创监测颅内压提供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