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巨细胞病毒(CMV)是宫内病毒感染最重要的病原,可引起胎儿死亡、早产、先天性畸形和新生儿疾病,严重的巨细胞包涵体病病死率高,存活患儿常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相似文献   

2.
赵景颇  韩硕  胡文玉  张阳  李慧敏 《临床荟萃》2007,22(13):941-943
目的了解输血传播病毒(TTV)与丙型肝炎病毒(HCV)重叠感染的发生率,探讨TTV感染与HCV感染的相互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HCV、庚型肝炎病毒(HGV)及TTV标志物,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技术检测血清TTV DNA,用速率法或终点法检测血清肝功能指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用超声诊断仪检查肝胆脾形态及动态指标;应用SPSS 11.0软件分析比较肝功能检测结果、肝纤维化指标检测结果及肝脾形态和动态指标改变的差异。结果TTV/HCV重叠感染占TTV感染的69.6%(39/56),占HCV感染的61.9%(39/63)。TTV、HCV感染与TTV/HCV重叠感染肝功能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纤维化指标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TV/HCV重叠感染存在很高的发生率,感染者肝损程度较重,临床进程加快,有肝纤维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人巨细胞病毒( 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属β疱疹病毒亚科,人群对其普遍易感,成人HCMV感染率可达30%~100%[1].在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HCMV常呈隐性或潜伏感染,而在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时(如移植受者、艾滋病患者等)常呈显性感染.HCMV感染后不仅可通过直接的致细胞病变作用,引起HCMV症状和侵入性疾病(如HCMV肺炎、肝炎、胃肠炎、脑炎等),还可通过间接的宿主依赖的免疫病理作用,引起移植排斥、移植物损伤,诱发机会性感染等[2].HCMV感染可诱导激活其他人疱疹病毒( human herpesviruses,HHV)的活动性感染,如HHV-6、HHV-7、EB病毒(EBV)等[2],而有关其对多瘤病毒[多瘤BK病毒(BK virus,BKV)、多瘤JC病毒(JC virus,JCV)、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机会性感染的影响研究甚少.因此,本研究通过比较肾移植患者HCMV感染组和非感染组移植术后HCMV、BKV、JCV、HBV、HCV感染率的差别,来初步探究HCMV感染对上述病毒机会性感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前有较多证据表明由充满脂肪的细胞群所构成的早期脂肪条纹并非动脉粥样硬化中大量纤维斑的前驱病变。平滑肌细胞的早期病灶内增殖也并无胆固醇积蓄的证据,有人报告大约30—50%白色纤维斑中含有低胆固醇成分。有几种动物常可在特殊部位自发  相似文献   

5.
《新医学》1976,(2)
螃蜞菊的药物研究及治疗病毒感染性疾患的临床观察武汉市螃蜞菊科研协作小组新医药学杂志8:39,1975 本文报告4年来通过实验室观察,动物试验及临床应用,证明螃蜞菊对病毒感染性疾患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一、根据对流感病毒(70—5株)、乙脑病毒(P3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炜如 《新医学》2002,33(6):325-327
1引言先天性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是指胎儿娩出前在宫内发生的CMV感染,是胎儿宫内病毒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2流行病学CMV为DNA病毒,属疱疹病毒属,具有极高的种族特异性,人类是其已知的唯一宿主。CMV感染呈全球分布,但在不同国家、地区、种族以及年龄人群中的感染率不尽相同,其中以发展中国家感染率较高,以成年女性感染较多。有报道称,在发达中国家有50%~70%的育龄妇女感染过CMV。国内报道,孕妇中CMV免疫球蛋白G(CMV-IgG)抗体阳性率在90%左右,其中部分是潜伏感染的CMV被激活,引起了胎儿宫内感染。妇…  相似文献   

7.
目的:进一步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方法: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观察组)与单纯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照组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果:两组发病率、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组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凝血酶原活动度、血白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观察组HBeAg阴性率、HBV-DNA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均〈0.01);严重并发症的发病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导致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病情急性加重和重症化的主要原因,但戊型肝炎病毒对其复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澳大利亚悉尼两个小组的研究支持这种假设,即病毒感染可使胰脏受损而导致I型糖尿病。小组对19名新诊断的I型糖尿病和43名健康亲戚进行了研究。 在测定病人及其亲戚淋巴细胞毒性抗体浓度时,发现二者明显高于对照组。以前曾有人注意到糖尿病人有这种抗体。本调查发现有血缘关系亲属33人和无血缘关系来家作客与患者有接触者10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与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相互影响.方法 选取180例经输血或曾有偿献血而感染HIV/AIDS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50例本院同期诊治的HCV感染者为HCV组,50例本院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分析各组肝脏生化功能、CD4+和CD8+细胞计数及β2-微球蛋白(β2-MG)等指标变化.结果 180例HIV感染患者中,合并HCV感染率为89.4%,ALT、AST、A/G与HA各指标在HIV+ HCV组、HIV、HCV及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D4+、CD8+的细胞计数与β2-MG在各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经输血或曾有偿献血而感染HIV的患者HCV感染率较高,HIV/HCV混合感染可能加重肝功能损伤,加速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病毒感染与贫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为止,研究发现可能与贫血发病有关的病毒主要有肝炎病毒、人类微小病毒B19(HPV B19)、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EB病毒(EBV)、巨细胞病毒(CMV)及登革热病毒(DFV)等。我们就引起贫血的几种常见病毒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与年龄和社会条件密切相关。在纽约很少的学龄前儿童有感染的血清学证据,但是到25岁时约%的人有抗体,到50岁时抗体阳性者达90%以上。这种病毒很少损害成熟的细胞。因  相似文献   

12.
柯萨奇病毒是一种肠道病毒,1946年首先从美国柯萨奇城分离出,故名。柯萨奇病毒(简称C病毒)体积较小,电镜下直径为18~25urn,寄居于人类肠道。患者及带毒者为主要传染源,主要经口,也可经呼吸道传播,还可通过胎盘传至胎儿。婴幼儿感染常与母亲患病或带毒有关。C病毒对外界抵抗力较强,能抵抗70%酒精与5%来苏地,而对紫外线、氧化剂及高温较为敏感。C病毒在世界传播很广,可引起流行及散发感染,夏秋季多见。它的分型多而复杂,现已知A族有25型、B族有6型,总数可多达60型。在人类可引起无菌性脑膜炎、出疹性发热病、急性心肌炎和…  相似文献   

13.
王峥艳  冯天行 《临床荟萃》2012,27(8):724-727
先天性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是宫内胎儿最常见的病毒感染,近期的系统综述估计发达国家活产新生儿先天性CMV感染的发生率为0.64%。最近一篇定量评价的文献综述报道14%的先天性CMV感染将导致听力损害,儿童非遗传性感音性听力损失15%~20%与先天性CMV感染有关。症状性和无症状性先天性CMV感染都  相似文献   

14.
病毒侵入机体后,必须进入细胞内才能构成感染,故其发病机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病毒和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一般急性感染中病毒引起细胞病损或死亡,另一种方式是病毒感染引起细胞的持续感染状态,属于这类的是病毒在体内长期持续存在而不引起明显扰乱,称为“持续性感染”,如口唇部反复发作的单纯疱疹感染属潜伏性病毒感染;持续带病毒的乙型肝炎属慢性持续性病毒感染,另一些缓慢进行的病毒感染,病毒与细胞处于相对稳定的共生状态,在长期共生中,病毒引起的细胞功能紊乱必须经过长期累积才被察觉,从而构成缓进性病毒感染或慢病毒感染。这是病毒感染的一种特殊形式。  相似文献   

15.
庚型肝炎病毒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集鲁 《新医学》1996,27(9):456-456
庚型肝炎病毒感染中山医科大学传染病教研室(510623)姚集鲁庚型肝炎病毒(HGV)感染问题近年备受关注。第30届欧洲肝脏研究会年会(哥本哈根)首次介绍后,1995年11月美国肝病研究会第46届年会上,Genelabs与BoehringerMannh...  相似文献   

16.
1940年,澳大利亚风疹大流行后,发现新生儿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心脏病、唇裂、腭裂畸形突然增多。经研究证实,这是由于在孕早期,母亲因感染风疹病毒而导致胎儿发育畸形。这一事件,震惊了世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为了实现优生,防止或避免畸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混合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临床实验室检测的HIV合并HCV感染的血清阳性者,进行临床观察分析。结果HIV合并HCV感染者的肝功能损害明显重于病毒性肝炎HBV感染者和其它单纯性病毒感染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经输血或单采浆献血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患者中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率;分析HIV与HCV感染的相互影响。方法 对140例经输血或单采浆献血感染HIV的患者血清抗HCV、HBV—M、肝脏生化功能、CD4^ 和CD8^ 细胞计数、纤维胃镜、肝胆脾B超进行分析。结果 140例HIV感染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中HCV抗体阳性者占91.5%(128/140);HIV和HCV混合感染者肝功能损害较轻,与单纯HIV感染者比较,其肝功能、B超改变、CD4^ 细胞计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输血或单采浆献血感染的HIV感染者中存在着极高的HCV感染(91.5%)。HIV和HCV混合感染者与单纯HIV感染者比较,肝功能损伤并不严重,提示HIV可能并不加速丙型肝炎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es,HCV)是丙型肝炎的病原体.1989年由美国学者首次分离,1991年国际病毒分类与命名委员会将HCV归类为黄病毒科丙型肝炎病毒属.由于其高致病性和广泛流行,HCV感染巳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对HCV的研究也成为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es,HBV)之后的又一热点.  相似文献   

20.
巨细胞病毒(CMV)可经呼吸道、消化道、输血和器官移植等多种途径传人体内。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外周血中的白细胞等最易受到感染。机体初次感染CMV后,病毒可在数月甚至数年内随唾液或尿液等排出。60%~90%的健康成人曾经感染过CMV。CMV是一种弱致病因子,对免疫力正常的个体不具有明显毒力,感染也为自限性。但一旦感染.CMV即被宿主终生携带,潜伏的病毒以基因或基因产物存在于细胞中,机体表现为持续血清学阳性(即抗CMV—IgG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