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王玉华 《当代医学》2016,(1):163-164
目的:探讨方城县2005~2013年法定传染病流行规律。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方城县2005~2013年法定传染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2013年方城县报告法定传染病26种36683例,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其中乙类传染病18种32374例,年均发病率为391.19/10万。丙类传染病8种计4309例,年均发病率为52.07/10万;乙类传染病中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占58.35%,0~9岁儿童发病占15.34%,20~49岁占50.19%,农民占73.08%;丙类传染病中流行性腮腺炎1765例占40.96%,手足口病(2008~2013年)1760例占40.84%。结论要预防控制乙类传染病中乙型肝炎、丙肝等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和以肺结核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重点加强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为代表的丙类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市2006年法定传染病疫情的流行规律,并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宁波市2006年法定传染病疫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年我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33844例,死亡45例。甲类传染病报告1例(霍乱);乙类传染病报告18种,计19253例,死亡43例,报告发病率为303.69/10万,死亡率为0.68/10万,与2005年相比发病率下降了11.89%;丙类传染病报告6种,计14590例,死亡2例,与2005年相比发病率上升了8.13%。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数前五位的分别为梅毒、肺结核、淋病、乙肝和痢疾,占发病总数的86.70%;丙类传染病发病数前三位分别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腮腺炎和流行性感冒,占发病总数的98.35%。结论应把控制肺结核、病毒性肝炎、麻疹、痢疾及性传播疾病的流行,作为宁波市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游小红 《医学动物防制》2012,(11):1269-1271
目的了解传染病流行情况,为制订防制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南昌县2011年法定报告的传染病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1年南昌县报告甲乙丙类传染病16种3 563例,死亡4例,报告发病率为349.77/10万,报告死亡率为0.39/10万,报告病死率为0.11%;甲乙类传染病以血液及性传播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为主。以单病种计:肺结核为乙类传病种第1位,报告发病率为84.4/10万;乙肝为乙类传病种第2位,报告发病率为60.86/10万;手足口病为丙类传染病第1位,报告发病率为74.61/10万。结论甲乙类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和呼吸道传染病是南昌县的防控重点,其中以肺结核、乙肝为主;丙类传染病手足口病为防控重点。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天柱县2008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天柱县2008年传染病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有效预防控制传染病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天柱县2008年传染病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天柱县2008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11种、832例,死亡7例,年报告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分别为197.62/10万、1.66/10万和0.84%;报告丙类传染病5种,发病179例,无死亡病例。报告病例数居前5位的病种分别为肺结核、细菌性痢疾、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性腮腺炎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占病例总数的88.23%。呼吸道传染病占62.31%、肠道传染病占总发病数的14.44%、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占5.04%、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占0.40%、新生儿破伤风占0.10%、丙类传染病占17.71%。结论:2008年天柱县法定报告传染病以呼吸道和丙类传染病为主,肺结核和菌痢等是重点监测防控的传染病,农民、学生和儿童是重点防控人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广州市海珠区沙园街道法定传染病流行情况,为本街道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沙园街道2009-2016年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6年沙园街道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9种,共3 216例病例,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年均发病率为684.45/10万,总体发病率呈波浪形变化特征,发病率最高为1 088.40/10万(2014年)、最低为341.09/10万(2011年)。2009-2011年呈逐年下降趋势(χ~2=32.06,P<0.01),2011-2014年呈上升趋势(χ~2=217.67,P<0.01),2014-2016年呈下降趋势(χ~2=49.82,P<0.01)。乙类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286.68/10万,发病率变化特征与总体发病率相似。乙类传染病以血液及性传播疾病为主,占70.53%;其中以乙肝、梅毒和丙肝报告病例为主,占比分别为55.37%、27.58%和10.63%。丙类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397.77/10万,各年发病呈缓慢上升趋势(χ~2=60.52,P<0.01);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和其它感染性腹泻报告病例数较多,占比分别为59.18%、21.08%和13.43%。乙类传染病病例以中老年人群为主,丙类传染病病例以儿童为主。结论要继续做好传染病防控监测,做好中老年人群以及儿童、家长的健康宣教。加强易感人群的疫苗接种,改善街道环境卫生状况,加强学校疫情监测。  相似文献   

6.
2004~2006年我院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西柳州市工人医院法定传染病报告情况,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2004~2006年广西柳州市工人医院报告的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报告法定传染病9515例,其中,无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9060例,丙类传染病455例。报告的主要病种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淋病、菌痢,占总数的81.06%。结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和性传播疾病是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难点,应加大管理力度,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7.
梁智萍  庞凤云 《中外医疗》2013,32(9):124+126
目的探讨2009年宜川县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2009年宜川县手足口病疫情的特点。结果 2009年4—7月共报告手足口病160例,报告发病率为135.31/10万。发病模式以爆发为主,发病高峰在4—5月,共发病147例,占发病总数的91.88%。幼托儿童45例(占发病总数的28.12%),散居儿童97例(占发病总数的60.63%)小学生18例(占发病总数的11.25%),其中散居儿童最多。发病年龄在0~15岁之间。病例多集中在城区幼儿园和小学。结论宜川县手足口病发病呈上升局势,应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培训工作,增强传染病上报意识。  相似文献   

8.
王艳霞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4):129-129,131
目的:了解东河区2009年法定传染病疫情动态,为政府部门制订传染病防治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对2009年东河区网络直报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9年东河区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1种,发病2582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505.68/10万。死亡1例,年平均报告死亡率为0.20/10万。与2008年相比,发病率升高14.10%,死亡率下降0.97%。全年未报告甲类传染病,其中乙类传染病9种1639例,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320.99/10万,乙类传染病占总发病数的58.83%;丙类传染病7种1085例,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212.49/10万,丙类传染病占总发病数的41.17%。发病顺位在前5位的分别为手足口病、肺结核、乙型肝炎、淋病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结论:预防控制手足口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是今后防控工作的重点,同时应加大对性病、布病的监控力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南阳市2006年法定传染病疫情,了解应用网络直报后传染病监测工作的质量.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南阳市2006年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年全市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8种共29247例,死亡165例,报告发病率为295.88/10万;报告丙类传染病6种共1863例,无死亡病例.发病数居前二位的分别为肺结核和乙型病毒性肝炎,分别占乙类传染病报告总数的38.96%和38.03%.结论 应用网络直报后南阳市加大对传染病的监测防控力度,防治措施得到落实,疫苗预防相应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但病毒性肝炎、疟疾、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呈上升趋势,尤其是血源与性传播传染病发生的重点人群为青壮年,应引起关注.必须加大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防治力度,遏制疫情的快速上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海南省三亚市11年来甲、乙、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为制订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三亚市1996~2006年11年间各类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1996~2006年三亚市法定报告甲、乙、丙类传染病发病率在284.43/10万~701.36/10万之间,甲、乙类传染病年平均发病率为388.92/10万.11年间以虫媒及其它传染病为主,占总发病数的31.52%,其次是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占总发病数的28.49%,再次是呼吸道传染病,占总发病数的26.30%,2005年后大幅上升,居四类传染病之首.主要传染病以疟疾、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淋病为主.结论 疟疾是三亚市重点传染病,但近两年结核病、肝炎和性病是影响三亚市传染病发病率的主要疾病,应加大力度对呼吸道和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防治与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2010年围场县传染病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为制订相应的传染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围场县2010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围场县2010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6种4 811例,报告发病率为1 006.55/10万;无死亡病例。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传染病依次为手足口病、病毒性肝炎、其他感染性腹泻、肺结核、痢疾。各类传染病以肠道传染病为主,共报告3 374例,占发病总数的70.13%;其次为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共报告765例,占发病总数的15.90%;呼吸道传染病共报告587例,占发病总数的12.20%。结论加强肠道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控制工作是围场县今后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制定相应对策,控制降低石嘴山市乙类传染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汇总并分析2005~2008年石嘴山市法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情况。结果石嘴山市2005~2008年乙类传染病的发病率从2005年的493.04/10万下降至2008年的309.48/10万。其中呼吸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64/10万,占传染病总发病数的15.73%;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220.38/10万,占54.14%;肠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21.53/10万,占29.86%;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0.96/10万,占0.24%;新生儿破伤风年均发病率为0.14/10万,占0.03%。发病数居前3位的是肝炎、痢疾、肺结核。结论在巩固以往控制传染病所取得成绩的同时,应加强对肝炎、痢疾、肺结核等重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以达到全面控制并逐渐降低乃至消除有关传染病的目的,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某部传染病谱及传染病的发病特点、流行规律,预测流行趋势,为制定有效的预防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该部所属单位的传染病上报资料信息,使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2009年内该部报告传染病3 917例(包括食物中毒31例)。其中,甲类传染病无报告病例;乙类传染病共报告3 413例,占报告发病数的87.13%;丙类273例,占6.97%;其他非法定传染病200例;食物中毒31例。该部传染病疫情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年初和年末发病数较少,8月份有1个发病高峰,7-9月份发病数最多,为1 191例,占所有发病数的30.41%。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在以传播途径划分的各类传染病中居首位,高达35.69%;病毒性肝炎共报告发病1 432例,居报告传染病第一位,占全部传染病报告发病数的36.56%。结论该部传染病疫情不容乐观,要重点加强对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和细菌性痢疾的监控力度,加强新兵检疫和平时的教育管理,并且针对不同传染病的发病特点和高发原因,采取预防接种、消毒、防护等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4.
揭阳市区2006年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揭阳市区2006年法定传染病的流行情况,为制定传染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揭阳市区2006年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9种834例,死亡5例,报告发病率为119.8217/10万;报告丙类传染病3种540例,无死亡病例,报告发病率为77.5824/10万。报告乙类传染病前三位分别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和麻疹,分别占传染病报告总数的40.83%、10.92%和4.73%,丙类传染病中以其他感染性腹泻报告发病数最高,占传染病报告总数的37.12%。结论应加强对肺结核、乙肝、麻疹、其他感染性腹泻的监测及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5.
王莉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6):13-14
目的了解和掌握山西省左云县传染病疫情发病流行趋势,为传染病疫情监测、管理和制定防控对策提供有益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山西省左云县2005-2008年甲、乙类传染病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共统计乙类传染病13种169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52.70/10万。2005。2008年传染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发病居前几位的是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布病、麻疹。结论继续加强呼吸道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及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监测防控工作,加强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宜州市2002—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趋势及特征,为制定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宜州市2002—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宜州市2002—2011年共报告传染病24种33230例,死亡181例,年平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529.82/10万和2.82/10万。自然疫源性及虫媒传染病、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呼吸道传染病保持平稳,血液及性传播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结论宜州市2002—2011年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应加强对肺结核、流感、手足口病等重点传染病和血液及性传播传染病的监测和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7.
王辉  王建国 《医学动物防制》2014,(7):724-727,730
目的了解银川市兴庆区2007-2012年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收集银川市兴庆区2007-2012年法定传染病数据资料并整理,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银川市兴庆区2007-2012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丙类传染病报告25种40 526例,死亡7例,年均发病率为1379.97/10万,年均死亡率为0.22/10万,病死率为0.02%。发病率居前5位的法定传染病依次为:其它感染性腹泻病(416.19/10万)、手足口病(235.98/10万)、乙型病毒性肝炎(180.58/10万)、流行性腮腺炎(157.99/10万)、痢疾(86.02/10万),以上5种传染病的发病数占总发病数的77.67%。系统分类传染病发病以肠道类传染病为主,共报告21 722例,占发病总数的53.60%;其次是呼吸道类传染病,共报告9 493例,占发病总数的23.42%;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共报告发病9 181例,占发病总数的22.65%;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占0.30%;其他类型传染病占0.02%。结论银川市兴庆区法定传染病发病处在一个较高水平,预防和控制肠道类传染病、呼吸道类传染病和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仍是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遵义市丙类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该市2009~2012年网络报告的丙类传染病数据,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该市2009~2013年共报告丙类传染病8种6891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13.23/10万;居前3位的是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和其他感染性腹泻,分别占报告病例总数的62.22%、19.68%和13.44%。以3~8月发病略高,发病以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和学生为主,发病年龄以14岁以下人群为主,男女比为1.67∶1.00(χ2=3445.64,P<0.01)。结论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等丙类传染病已成为遵义市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加大对托幼机构、学校传染病疫情监测,减少传染病暴发流行,规范传染病诊断与报告,更有助于提高传染病疫情研判和防控水平,保障公众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深圳市某区城中村2009-2013年传染病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深圳市某区城中村2009-2013年各类传染病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9-2013年城中村共报告各类传染病24种3 813例,年平均发病率1 841.83/10万,显著高于非城中村的1156.02/10万(P0.05);城中村传染病患者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年龄组,以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占发病总数的68.11%(2 597/3 813);乙类传染病呈下降趋势,而丙类传染病呈上升趋势;城中村发病率居前5位的依次为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累计发病2 551例,占总发病数的66.90%。结论城中村居民面临的主要传染病风险是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需要采取综合措施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