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纵隔肿瘤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原发于纵隔的生殖细胞肿瘤临床罕见,现报告1例。患者男性,49岁,因畏寒、发热、咳嗽、咳痰,检查发现右上肺不张,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1个月,以“淋巴瘤?纵隔肿瘤?”于1998年1月20日收住院。入院查体:体温36.3℃,脉搏140次/min,血压:13.3/8.0kPa,呼吸:20次/min。消瘦,轻度贫血貌;左腋下、双滑车上及双腹股沟可触及数个肿大的淋巴结,质硬,活动度差。双肺呼吸音粗;心律齐,余(一)。血常规:白细胞8.4×109/L,N0.69,L0.3。血红蛋白84g/L,红细胞3.28×1012/L,血小板454×109/L。骨髓象增生活跃。痰涂片3…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纵隔神经肿瘤存临床上比较少见,我院1960~1980年间仅治9例,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 1.性别与年龄:男性7例,女性2例;年龄19岁~50岁,青壮年多见。 2.部位与大小:左上后纵隔8例,右下后纵隔1例,最小4×4×3.5厘米,最大为11×7×5厘米,一般在6×6×5厘米左右。  相似文献   

3.
李喜东  崔哲 《吉林医学》1992,13(1):49-49
<正> 典型的肺结核X线较易诊断,但对一些不典型的儿童肺结核,经X线确诊就有一定的困难。现将我院遇到的3例儿童肺结核误诊病例分析如下: 病历摘要例1 朴××,女,8岁。因咳嗽、发热5天来我院就诊。既往健康,听诊,双肺可闻及少许干湿性罗音。血常规:RBC5×10~(12),WBC13×10~9,Sg0.6,Ly0.4,血沉15mm/h,胸正位片:右上肺第二、三前肋间一片状影,密度尚均匀,边缘摸糊,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无肿大,X线诊断右上肺肺炎。该患经住院抗  相似文献   

4.
李健豪 《广东医学》2000,21(11):969
患者,女,66岁,因咳嗽、咳痰半月于1999年10月22日入院。起病后无胸痛、咯血、乏力及盗汗等其他症状。入院体查:体温368℃,血压14/9kPa,各浅表淋巴结无肿大。气管居中,双肺叩诊清音,未闻及干湿音。心脏、腹部及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93×109/L,Hb124g/L,Plt276×109/L;生化:Ca2+225mmol/L,Glu692mmol/L。5uPPD皮试(-)。胸片:右肺门增大,右下肺感染。胸部CT:右下肺动脉前方异常软组织影,密度均匀,两肺门及纵隔隆突下气管前有肿大的淋巴结影。诊断:右下叶肺癌并肺门及纵隔淋巴结…  相似文献   

5.
例1、王某,女,45岁,因咳嗽、痰中带血8天于1976年8月24日入院。查体:中年女性,一般情况良好,浅表淋巴结未及,气管居中,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性罗音。X光片:正位片见右肺前2、3肋间近纵隔旁有7×5.5×5厘米卵圆形致密影,边界清,同侧肺门阴影略增大,肺纹理增粗,水平裂上移,侧位片瘤体位于右肺上叶后段,呈分叶状。术中见肿块位于右肺上叶,约鸡蛋大小,未侵出上肺叶脏层胸膜,肺门淋巴结不大,行右肺上叶切除,术后17天痊愈出院。病理诊断:肺平  相似文献   

6.
1 病历报告例 1,男 ,78岁。 1996年 12月 6日因黑便间断腹泻入院治疗 ,胃肠镜等检查未见异常 ,予对症处理好转出院。 1997年 4月 2 1日因心悸 2h再次入院 ,摄X线胸片发现左上肺第5肋间可见直径约 1.0cm致密影 ,查胸部CT见位于左肺上叶舌段约 2 .0cm× 1.5cm孤立结节影 ,边界清晰 ,有浅分叶 ,无毛刺 ,其中可见点状钙化及偏心小透亮区 ,病灶接近侧胸壁处 ,见胸膜凹陷 ,周围无卫星病灶 ,而纵隔内气管前及主动脉窗见多个淋巴结。临床诊断 :左上肺癌伴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行左上肺叶楔形切除术。病理诊断 :不典型类癌。术后行肺门纵…  相似文献   

7.
例1男,37岁。左侧胸痛、咳嗽、气促四个月,胸片发现左上肺有分叶团块状致密阴影入院。于1976年10月手术,肿物位于左上肺尖、囊状,边界不清,6×4×4cm大小,冰冻切片报告为未分化癌,行上肺叶切除。病理诊断:左上肺神经纤维肉瘤。术后二年于第五肋软骨后方发现转移性肿瘤,侵犯纵隔、肺底及  相似文献   

8.
成人肺门、纵隔淋巴结结核15例临床误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开俊  王佑娟 《四川医学》2000,21(3):244-245
成人肺门纵隔淋巴结结核发病率较低 ,临床表现不典型 ,X线表现缺乏特异性 ,辅助检查又难以找到确诊依据 ,临床上极易误诊。现将近 6年来我们收治的15例成人肺门纵隔淋巴结结核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中男 9例 ,女 6例 ,年龄 17~ 4 2岁。1.2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15例均有发热 ;胸痛、咳嗽 9例 ;盗汗、气促 6例 ;乏力、消瘦、体重明显下降9例 ;吞咽困难 2例。 3例浅表淋巴结肿大 ,其中 1例右锁骨上及胸骨切迹上可扪及 2个 3cm× 4cm的肿大淋巴结 ,质坚硬 ,压痛明显 ,不活动 ,淋巴结活检为结核 ;1例颈部、左腋下及…  相似文献   

9.
结节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罕见病,以多个系统的非干酪样肉芽肿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疾病。最常侵犯纵隔淋巴结、浅表淋巴结、肺、肝、脾、皮肤、眼、指(趾)骨和腮腺。国内报导病例不多。现将我院遇到的一例报告如下: 患者魏××,男性,38岁,汉族。全身皮下结节3年余,手指关节痛加剧一月。患者于80年发现全身散在数十个皮下结节,經本院活检,诊断为“结节病”。后經新疆医学院会诊,诊断一致。发病以来患者常感疲  相似文献   

10.
吕林  曹豫湘  李亚军 《农垦医学》2002,24(6):454-455
我院收治 2例肺癌病人行肺叶切除术 ,术后合并胸主动脉瘤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例 1:男 ,6 5岁 ,以咳嗽、胸痛 2月入院。胸部CT :右上肺癌 ,于 1996年 4月手术 ,术中见右上肺叶前段有约 8cm× 7cm× 6cm包块与纵隔粘连 ,且病灶侵入右肺中叶。行右中上叶切除。术后病理诊断 :右中上肺鳞状细胞癌 ,肺门淋巴结癌转移 2 / 2。术后一周复查胸部X线 :胸主动脉瘤 ;B超 :胸主动脉瘤 ,术后半月出院 ,一月后死于车祸。例 2 ;男 ,6 8岁 ,以胸痛 1月入院 ,胸部X线 :右肺占位性病变 ;胸部CT :右上肺癌。于 2 0 0 1年 4月手术 ,术中见右…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48岁。1个月前患者自觉乏力、刺激性干咳,近1周咳嗽、咳痰加重,痰中带血,发热4 D,体温39℃,服退热药效果不明显。于2004年7月来我院就诊。查体:右肺语颤增强,叩诊实音;右肺上方呼吸音消失,下方呼吸音低。血常规:白细胞16·83×109/L;结核菌素试验(-)。胸部X线片:右肺上叶高密度阴影。胸部CT:右肺尖巨大软组织肿块,边缘不规则,内缘及右纵隔分界不清;肿块最大截面积约8·5 CM×7·0 CM,腔静脉后及主动脉窗内见多发肿大淋巴结,最大约2·5 CM,双肺门阴影不大,各叶段支气管通畅;诊断:右肺上叶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行支气管镜检查,刷…  相似文献   

12.
对肺内良性球形病灶通常采用的手术方法为肺段、肺叶或楔形切除术。我们对有相同手术适应症的3例患者,采用了病灶单纯摘除术,得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例1:患者董×,男性,36岁。发现右下肺包块三年,X线胸片见:“右下肺内基底段有-3.5×3.5厘米的圆形阴影。密度均匀边缘清楚,于83年6月9日在全麻下开胸,单纯摘除病灶,病理报告为“肺内脂肪瘤”。X线胸片示:“隔肌位置正常,两肺透光度良好,纵隔无移位,右下  相似文献   

13.
癌合并淋巴结结核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例1,女,72岁。发现右颈肿块伴吞咽隐痛20天,于1995年7月27日入院。既往无肺结核病史。查体:左甲状腺中下极触及肿块约 3cm × 2 cm大小,右甲状腺下极肿块约1cm大小。X线、CT检查两下肺见多发球形、斑片、点状致密影,其中最大的2cm × 3cm,大部分病灶钙化,边缘锐利,少许纤维条索状致密影,双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未见肿大,结论为两上肺陈旧性结核。送检标本为双侧甲状腺全切+峡部切除+左颈淋巴结清扫标本,共7cm × 5 cm × 2cm,切面灰白色,实性。镜下双侧甲状腺内癌细胞排列成…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48岁。左胸痛8月余伴咳嗽、咳少量白沫痰,偶发热。素健。体检无异见。正侧位胸片:左前上纵隔可见5×10cm分叶状高密度肿块影,与纵隔成钝角,肿块影与纵隔间无透亮间隙。病灶体层相显示其密度不均,其内见多发性不规则低密度区,无其他异常骨骼影。支气管体层相各级支气管畅通无阻。X线诊断为前上纵隔畸胎瘤可能性大。行剖胸探查见前纵隔有8×12cm大小肿物,质硬,表面不光滑,呈结节状,无包膜,与上腔静脉以及左肺动、静脉粘连。胸膜面发现2个0.3×0.5cm~2自色结节,左下肺静脉旁淋巴结肿大。因肿物已侵及周围血管及淋巴结而未能切除。局部活检病理诊断为恶性神经鞘瘤。术后行放疗。  相似文献   

15.
误诊为嗜酸性肉芽肿的淋巴瘤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 1:男 ,34岁 ,1992年 7月就诊 ;例 2 :男 ,32岁 ,1993年 2月就诊。 2例患者共同临床表现是浅表淋巴结无痛性肿大 ,其中例 1见于颈、腋下及腹股沟多处 ,例 2局限于双颈侧。例 1还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中度贫血。颈淋巴结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 2例均确诊为何杰金淋巴瘤。此前颈淋巴结穿刺细胞学检查 2例均报告“嗜酸性肉芽肿”。例 3:女 ,2 8岁 ,1995年 6月住院。右颈侧多个硬若橡皮样肿大淋巴结 ,纵隔多个淋巴结肿大 ,轻度贫血、嗜酸性白细胞 0 0 8× 10 9/L。颈淋巴结组织病理学检查 :何杰金淋巴瘤混合细胞型。患者曾在当地医院行颈淋巴结…  相似文献   

16.
肺母细胞瘤,又名肺胚胎性癌肉瘤,是一种罕见的肺原发性恶性肿瘤。1952年Bamard首次报告一例“肺胚胎瘤”。迄今英文文献报道约45例,国内曾报道6例。现将我院所遇一例报告如下。患者,男,28岁,入院前7天痰中带血,是鲜红色。未经治疗,2天后自行消失,仅轻度咳嗽,吐白色泡沫痰,右胸部胀痛不适。X线检查:右上肺可见6×5cm,密度均匀,边缘光滑锐利致密阴影。行右肺上叶切除。大体检查:右肺上叶,近肺门处有5.5×4×4cm的肿块,压迫周围肺组织,有包膜,切面灰白及灰黄色相间,质细腻,肺门部有0.6×1.0cm淋巴结一枚。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33岁。咳嗽胸闷,运动后呼吸困难6周于1987年4月拟“纵隔肿瘤”入院。查体:营养中等,T37℃,P80次,BP16.0/10.7kPa;二侧锁骨上淋巴结不大。颈静脉未见怒张;心肺听诊阴性。未见杵状指。X胸片:后中纵隔9×8cm大小,密度均匀、边缘光滑块影。分层片:气管及支气管未受累。食道吞钡检查未见异常。血生化及常规化验检查均属正常。6月9日在全麻下手术。术中见后中纵隔有10×8×7cm大小肿块,质软,有完整包膜,与肺组  相似文献   

18.
1 临床病例 女性 ,5 8岁。因咳嗽、发热、咯血 2月就诊。自 2 0 0 0年 10月无诱因出现咳嗽 ,伴发热 ,体温 37~ 38 2℃。喀血痰伴有盗汗及乏力 ,体重减轻约 1 5kg。体检 :左肺呼吸音减低。血常规 :WBC 7 0× 10 9/L、N79%、L15 %、RBC 5 2 2× 10 12 /L、Hb136g/L。癌胚抗原 (CEA ) <0 2ng /L ,血沉 35mm/ 1h。胸部X线示左肺上叶 5 5cm×6 0cm大小圆形肿块阴影 ,有分叶。胸部CT示左肺上叶5 5cm× 6 0cm圆形肿块阴影及其周围多个小结节影 ,左侧胸腔积液 ,纵隔内未见肿大的淋巴结。胸部B超示左…  相似文献   

19.
国内文献报告的纵隔畸胎瘤,其位置多见于前纵隔,后纵隔畸胎瘤罕见。1965年—1976年国内先后报告了四例单个后纵隔畸胎瘤。我院在1977年9月29日收治了一例左后纵隔两个畸胎瘤的患者。术前误诊为神经纤维瘤,后经手术及疒理证实为左后纵隔两个畸胎瘤,其瘤蒂分别与T_5、T_6两个椎间孔的软组织相连系。住院26天后出院,随访至今,已完全恢复工作,特提出报告。患者唐××,女,43岁,工人,住院号33451。疒史:自幼无不适,在11年前因参加工作体检胸透时,偶然发现纵隔有肿块,未引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使用自制Kveim抗原对12例结节病、5例纵隔或肺门淋巴结结核、5例肺癌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转移者行Kveim试验,结果结节病Kveim试验阳性率为8/12(66.7%),结核和肺癌淋巴结转移者均呈阴性反应。显示Kveim试验仍然为结节病简单和相对非损伤性的有用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