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妊娠期外阴阴道感染假丝酵母菌感染情况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1月产前检查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涂片、培养等,对其中145例假丝酵母菌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时期无感染的307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在妊娠结局等方面差异。结果:452例妊娠者,假丝酵母菌培养阳性率为32.08%,假丝酵母菌感染有症状患者为36例,占24.83%,发病率为7.96%。早中晚孕期有症状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31.54%、33.12%、31.55%,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有症状组患者产褥感染、胎盘早破、伤口愈合不良、早产等发生率与对照组及无症状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有症状组新生儿鹅口疮、巨细胞毒感染、尿布皮炎感染率明显高于无症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孕期与妊娠期妇女假丝酵母菌的感染率无相关性,妊娠期VVC增高孕妇阴道裂伤、伤口愈合不良、胎膜早破、产褥感染等风险,同时对新生儿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新生儿早产和感染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分析。方法:以2010年3月~2012年6月在我院进行孕期检查患有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73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采用硝呋太尔制霉菌素阴道软胶囊联合中药熏洗外阴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37例,采用2%小苏打水冲洗外阴道后联合硝呋太尔制霉菌素阴道软胶囊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明显高于对照组72.9%,而复发率为3.03%,明显少于对照组25.9%(P〈0.05),两组治疗前外阴瘙痒、灼痛、白带增多及外阴红肿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外阴瘙痒、灼痛、白带增多及外阴红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外阴瘙瘁及白带增多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药物联合局部用药治疗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有效率高,复发率低,临床症状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达克宁栓治疗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方法:选择68例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达克宁栓放入阴道置于阴道后穹隆处,每晚1枚,连用3d.联合组加用乳酸菌阴道胶囊放入阴道置于阴道后穹隆处,早上2枚,连用5d.对照组除不使用乳酸菌阴道胶囊外余治疗均同联合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1周的临床疗效,并随访治疗后3个月的复发率.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93,P〈0.01).对照组与联合组治疗后3个月内分别复发13例和4例.联合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35,P〈0.05).结论: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达克宁栓治疗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较确切,能明显降低复发率,具有治疗和预防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复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性科学》2015,(6):33-36
目的:探讨克霉唑阴道片在复发性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复发性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分别给予克霉唑阴道片和达克宁栓治疗,1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随访半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0.00%,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的外阴瘙痒、充血水肿、白带异常症状积分分别为(0.42±0.97)分、(0.58±1.10)分、(0.60±1.07)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外阴肿痛的积分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复发率分别为11.11%、24.44%,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克霉唑阴道片在改善复发性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方面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RVVC)致病白假丝酵母菌对7种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差异。方法以FUNGUS-7真菌药敏试剂盒对已确定的213株白假丝酵母菌致病菌株进行2种多烯类药物、4种唑类药物和5-氟胞嘧啶共七种抗真菌药的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RVVC组致病白假丝酵母菌对7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依次为: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益康唑咪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VVC组致病白假丝酵母菌对7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依次为: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5-氟胞嘧啶咪康唑益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RVVC组对制霉菌素和咪康唑的敏感性显著高于VVC组(P0.05);结论 RVVC和VVC致病白假丝酵母菌对抗真菌药的敏感性大体一致,RVVC治疗首选制霉菌素,VVC治疗首选制霉菌素或两性霉素B。  相似文献   

6.
特比萘芬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特比萘芬与伊曲康唑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妇科门诊诊断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分别予口服特比萘芬250mg、伊曲康唑200mg均1次/d,连服2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1.7%和83.3%,差异无显著性(P=0.9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结论口服特比萘芬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疗效良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臭氧联合局部用药治疗宫内早孕合并阴道炎效果观察,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2011年6月至2013年3月来中心妇科门诊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女性256例,年龄在25~40岁;B超声确诊为宫内早孕,实验室阴道分泌物检测确诊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28例,采用臭氧液(连续冲洗3d,每次3min)加克霉唑阴道片500mg(阴道上药2次).对照组128例,克霉唑阴道片500mg(隔日阴道上药共2次).停药3d复查.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 87.50%和58.59%,好转率分别为12.50 %和 31.2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臭氧治疗组无不良反应.结论:臭氧联合局部用药治疗宫内早孕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安全、有效,并能彻底治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女性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85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研究组142例,用制霉素阴道栓1枚/d,放置阴道深部连续7 d,月经前后1周内再使用乳酸菌阴道胶囊2粒置于阴道深部,连续7d。对照组143例,用制霉素阴道栓1枚/d,放置阴道深部连续7 d,,观察用药后1周、4周、8周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以及复发率等情况。结果:用药1周后复查研究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是98.5%、9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周后、8周后复查研究组和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1.40%、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制霉素阴道栓和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应用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效果满意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并探讨克霉唑阴道片治疗复发性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从而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复发性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克霉唑阴道片治疗,对照组采用达克宁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86.3%,对照组有效率为71.3%,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对照组为13.8%,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随访复发率为10.0%,对照组为22.5%,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克霉唑阴道片治疗复发性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析复杂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5年6月~2017年5月接受治疗的92例复杂性VVC患者选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6)患者应用硝酸咪康唑栓治疗,试验组(n=46)。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止带方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后6个月复发率及黏膜充血、瘙痒症状评分予以统计比较。结果 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5.7%明显高于对照组8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复发率8.7%明显低于对照组28.3%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黏膜充血、白带异常、瘙痒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杂性VVC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症状,还可以减少患者复发,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人β防御素-2(HBD-2)、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在健康女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及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患者阴道灌洗液中的表达水平,探讨阴道局部免疫状态与RVVC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对照组20例,VVC组患者22例及RVVC组患者26例,分别测定三组人群阴道pH值,并用ELISA法测定阴道灌洗液中HBD-2、IL-4、IFN-γ的表达水平。结果:①VVC组及RVVC组阴道pH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阴道pH值之间无统计学差异;②VVC组和RVVC组HBD-2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RVVC组较VVC组的HBD-2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③VVC组和RVVC组IL-4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RVVC组较VVC组的IL-4表达水平升高(P〈0.05);④IFN-γ表达水平在三组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阴道局部免疫状态紊乱可能与念珠菌性阴道炎发病和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氨基酮戊酸光动力联合抗真菌治疗尖锐湿疣合并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尖锐湿疣合并外阴道念珠菌病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分别接受冷冻联合抗真菌治疗及氨基酮戊酸光动力联合抗真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临床安全性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尖锐湿疣治疗有效率、真菌感染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8%VS 76.08%,95.65%VS80.43%](χ^2=3.842、3.748,P=0.028、0.032〈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尖锐湿疣复发率、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34%VS 19.56%、9.38%VS23.81%、5.88%VS 17.39%](χ^2=5.324、5.854、4.356,P=0.022、0.018、0.036〈0.05)。结论:氨基酮戊酸光动力联合抗真菌治疗可以显著提高尖锐湿疣合并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良好的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不同术前化疗方案PVB(博来霉素+长春新碱+顺铂)和FP(5-氟尿嘧啶+顺铂)联合术前放疗对于宫颈癌IIb期的临床疗效、手术影响、放化疗不良反应及远期复发率、生存率影响。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2010年3月至2013年5月我科收治的宫颈癌IIb期100例分为两组,实验组采取PVB方案术前同步放化疗,对照组采取FP方案术前同步放化疗。对比两组患者放化疗前后宫颈肿块体积,两组患者放化疗后的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发生情况,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两组患者术后病理提示的宫旁浸润、阴道残端浸润、深肌层浸润、宫颈间质浸润发生率,两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及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放化疗后的宫颈肿块体积均显著下降,P<0.01;但实验组放化疗后肿块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放化疗后的不良反应与实验组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病理实验组的浸润转移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术后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3年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VB方案较FP方案而言,对于患者术前的放化疗更加有效,且更加利于手术切除,减少肿瘤浸润与转移程度,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但两者毒副反应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阴道念珠菌菌株的分型和相似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阴道念珠菌病发病与念珠菌菌株的关系。方法 选择两组白念珠菌 ,A组来源于健康妇女阴道分泌物 ,B组来源于阴道念珠菌病患者。选用自动微生物诊断鉴别系统和氨基黑染色法两种表型识别技术检测受检菌株生化反应及蛋白酶分泌参数 ,进而用数值分类技术行相似性分析。结果 A、B两组间福寿草醇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也进一步证实蛋白酶的分泌能力在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1)。 5 6株白念珠菌共产生 41型 ,可大致分为 7类 ,c、f和g类以B组分离株为主 ,b和d类以A组分离株为主。结论 福寿草醇和蛋白酶的升高可能与阴道念珠菌病发病相关。数值分类技术在菌株相似性分析时 ,有其优越性 ,有待进一步总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T细胞亚群及局部分泌物中相关的细胞因子在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桥联酶法技术,对28例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35例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和31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细胞检测,ELISA法检测以上各组女性阴道分泌物中IL-12,IL-4和IFN-γ的表达水平。结果 RVVC组CD4+T淋巴细胞低于VVC组和对照组(P均<0.05),而CD8+T淋巴细胞均高于VVC组和对照组(P均<0.05)。VVC组IL-12水平明显高于RVVC组和对照组(P<0.05);IFN-γ水平在RVVC组、VV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IL-4水平在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可能存在一定的免疫缺陷,Th1型和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异常可能与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发病以及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循期阴阳序贯疗法治疗卵巢早衰患者性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150例卵巢早衰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和循期阴阳序贯疗法治疗组(观察组),西药组采用雌激素治疗,中药组采用补肾药物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循期阴阳序贯疗法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后临床效果和性功能障碍上的差异性。结果:中药组治愈率为16%,总有效率为62%,西药组治愈率为12%,总有效率为44%,观察组治愈率为38%,总有效率为80%。以上情况观察组和其他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另外观察组治疗后在性功能障碍各项指数和血清性激素水平FSH、E2上较其他两组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循期阴阳序贯疗法可纠正紊乱的生殖内分泌轴和恢复部分卵巢功能,能改善卵巢早衰患者性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 探索氟康唑双剂疗法治疗严重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可行性与优越性。方法 :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 30 5例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氟康唑 15 0mg单剂与双剂间隔 3天疗法比较其疗效。结果 : 氟康唑双剂治疗组的临床治愈率明显高于单剂治疗组 ,具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真菌学清除率也维持在较高水平。治疗耐受性好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 氟康唑双剂方案治疗严重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可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和真菌清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