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强迫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以帕罗西汀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认知行为治疗,观察12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各时段采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末起两组耶鲁‐布朗强迫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同期研究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治疗12周末,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为66.7%,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8%,对照组为22.2%,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强迫症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优于单用帕罗西汀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家庭心理行为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日常生活能力,以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将80例痊愈出院,回归家庭进行康复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干预组在维持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行为干预,对照组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于入组时和人组3个月末、1a末、2a末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潘氏量表评定两组的干预效果,并统计两组复发率。结果人组前和干预3个月末两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潘氏量表减分值无显著性差异,1a末有显著性差异(P〈0.05),2a末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2a末干预组复发率17.5%(7/40),对照组为40.0%(16/40),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有效的家庭心理行为干预可以提高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促进其社会功能的康复,有效地预防疾病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舍曲林联合小剂量齐拉西酮治疗强迫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6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均口服舍曲林治疗,研究组联合小剂量齐拉西酮治疗,观察12周。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8周、12周末采用Yale—Brown强迫量表评定l临床疗效,并随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治疗后两组Yale—Brown强迫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0.01),治疗8周、12周末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研究组起效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治疗12周末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舍曲林联合小剂量齐拉西酮治疗强迫症疗效显著,起效快,不增加不良反应,显著优于单用舍曲林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用奥氮平治疗青少年强迫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0例青少年强迫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0例,均口服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奥氮平治疗,观察8周。治疗前后采用Yale‐Browm强迫量表评定强迫状况,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抑郁状况,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4周末起两组Yale‐Browm强迫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但观察组在治疗第4周末各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8周末 Yale‐Browm 强迫量表评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4周末总有效率为90.0%、8周末为95.0%,对照组分别为60.0%、70.0%,观察组治疗4周、8周末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对照组为40.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青少年强迫症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起效快,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暴露反应阻止疗法对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无效强迫症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对36例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无效的强迫症患者予以暴露反应阻止疗法治疗,观察15周。于治疗前后采用 Yale‐Brow n强迫症状量表及症状自评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5周末,本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2.2%,Yale‐Brow n强迫症状量表总分及强迫思维、强迫行为因子分和症状自评量表总均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暴露反应阻止疗法对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无效的强迫症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且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精神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29例,对照组31例,两组均口服舍曲林治疗并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8周。于干预前及干预第8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对两组进行测评分析。结果干预8周末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错误数、持续错误数、非持续错误数评分较干预前有显著下降(P〈0.01),分类数评分较干预前有显著升高(P〈0.01);同期两组间比较,干预前除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非持续错误数评分外,两组其他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8周末研究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分类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抑郁症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能更有效地改善其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舍曲林与帕罗西汀治疗首发强迫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首发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舍曲林组予以舍曲林治疗,帕罗西汀组予以帕罗西汀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周、4周、8周末,采用Yale-Brown强迫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周末起两组Yale-Brown强迫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同期两组间比较,治疗2周末舍曲林组显著低于帕罗西汀组(P〈0.01),其他时段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8周末,舍曲林组显效率为70.00%、有效率为83.33%,帕罗西汀组分别为63.33%、80.0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舍曲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3%,帕罗西汀组为50.0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舍曲林与帕罗西汀治疗强迫症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但舍曲林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青年脑卒中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符合第2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诊断标准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行为干预;于入组时和6周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生活质量指数问卷(QL—INDEX)对两组患者各调查评定1次。结果入组时两组青年脑卒中患者SAS、SDS评分均较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周末治疗组SAS、SDS评分为(42.25±8.61)分、(48.10±6.09)分,与对照组评分(42.80±9.25)分、(49.31±7.11)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活质量评分6周末治疗组(8.29±1.9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12±1.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行为干预有助于改善青年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综合护理干预在功能性便秘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功能性便秘(FC)患者症状、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FC治疗中的疗效。方法成立护理质控小组,应用临床症状积分法、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化版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估60例FC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并结合自我调节理论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包括认知干预、社会心理支持和生物反馈训练,比较干预前后的各评分值及症状改善的有效率、满意度。结果(1)FC患者SAS、SDS评分高于中国常模(P〈0.01);除躯体疼痛外,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低于中国常模(P〈0.01);临床症状中,症状总积分与sAS、SDS均成正相关(P〈0.01);(2)综合护理干预后,症状积分、SAS、SDS评分均明显降低(P〈o.01),除社会功能和总体健康外,生活质量其余维度均显著提高(P〈0.05),总有效率为90%,总满意度为96.7%。结论应用自我调节理论对FC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有效改善FC患者症状,还可提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炎症性肠病(IBD)伴情绪障碍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符合2000年成都会议诊断标准且伴情绪障碍的45例IB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22)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n=23)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10周为1疗程。于入组时、10周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评定。结果10周末研究组SAS和SDS评分比人组时均显著降低[分别为(47.11±8.82,38.25±9.33);(48.13±9.33),(41.28±7.13)](P〈0.01,P〈0.01);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分别为(38.25±9.33),(45.31±6.30);(41.28±7.1),(46.43±8.06)](P〈0.01,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SF-36各分量表值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表值比较除SF一项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有助于改善炎症性肠病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暴露和仪式行为阻止法治疗强迫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69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4例,对照组35例,研究组施以暴露和仪式行为阻止法治疗,对照组单用氯米帕明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6周、8周末采用耶鲁-布朗强迫症量表评定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后两组耶鲁-布朗强迫症量表总分、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均<0.01),研究组治疗2周、4周末总分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1),强迫行为因子治疗后各时段评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1);治疗8周末研究组临床治愈率为29.41%、显效率为64.71%、总有效率为88.24%,对照组分别为25.71%、57.14%、82.86%,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暴露和仪式行为阻止法治疗强迫症效果显著,总体疗效与单用氯米帕明相当,但起效更快,改善强迫行为的疗效优于单用氯米帕明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认知护理干预联合帕罗西汀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难治性强迫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两组均接受认知护理干预治疗,研究组联合帕罗西汀治疗.观察6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末,采用Yale-Brown强迫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Yale-Brown强迫量表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0.01),同期研究组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治疗6个月末,研究组有效率73.3%,对照组为43.3%,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1.11,P<0.01).结论 认知护理干预联合帕罗西汀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疗效显著,起效更快,显著优于单纯认知护理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舍曲林联合喹硫平治疗强迫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4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两组均口服舍曲林治疗,研究组联合喹硫平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末采用Yale-Brown强迫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疗效,于治疗2周、4周、6周、8周末采用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Yale-Brown强迫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但研究组同期各量表评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8周末研究组显效率78.1%、有效率93.8%,对照组分别为53.1%、78.1%,研究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433,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治疗各时段副反应量表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舍曲林联合喹硫平治疗强迫症可增加疗效,显著优于单用舍曲林治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氟伏沙明与帕罗西汀治疗强迫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氟伏沙明与帕罗西汀治疗强迫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6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8例,分别给予氟伏沙明、帕罗西汀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8周末采用Yale-Brown强迫量表,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Yale-Brown强迫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治疗8周末研究组有效率为75%,对照组为78.5%,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发生率无显著性差(P〉0.05)。结论氟伏沙明治疗强迫症疗效显著,与帕罗西汀相当,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氯米帕明联合认知领悟疗法治疗强迫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0例,对照组28例,两组均服用氯米帕明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认知领悟疗法治疗,观察10周。于治疗前及治疗10周末采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对两组进行测评分析。结果治疗10周末两组耶鲁-布朗强迫量表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研究组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78.6%,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21,P〉0.05)。结论氯米帕明联合认知领悟疗法治疗强迫症疗效更显著,优于单用氯米帕明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舍曲林与帕罗西汀治疗强迫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56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8例,分别口服舍曲林、帕罗西汀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6周、8周末采用Yale-Brown强迫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Yale-Brown强迫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或0.01),但研究组治疗第2周末Yale-Brown强迫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末研究组有效率为85.7%,对照组为78.6%,两组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χ2=0.49,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舍曲林与帕罗西汀治疗强迫症疗效显著,总体疗效相当,且安全性高,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与氯米帕明对强迫症患者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研究组口服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口服氯米帕明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末采用Yale-Brown强迫症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定生活质量,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Yale-Brown强迫症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同期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8周末,研究组显效率73.3%、有效率86.7%,对照组分别为70.0%、83.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与氯米帕明治疗强迫症总体疗效相当,但艾司西酞普兰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氯米帕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72例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研究组采取心理干预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对照组单用心理干预治疗,观察12周.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定患者疼痛症状及其疗效,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抑郁情绪状态及其疗效,艾森克人格问卷评定人格特征.结果 研究组治疗4周末起,对照组治疗8周末起视觉模拟评分法和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下降(P<0.05或0.01);同期两组比较,治疗4周末起研究组视觉模拟评分和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或0.01);治疗12周末两组疼痛和抑郁症状显效率差异均有显著性(χ2=9.76、5.53,P<0.05或0.01).两组疼痛伴发人格障碍男女患者艾森克人格问卷的内外倾、神经质维度评分与常模比较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1).结论 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与情绪、个性密切相关,心理干预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可以显著控制患者疼痛症状,改善不良情绪,显著优于单用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随机分A组与B组,每组50例,两组均维持原用抗精神病药物以及情绪稳定剂治疗,A组进行全程护理干预,B组予以认知治疗.观察16周.于干预前及干预8周、16周末,采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韦氏记忆量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进行评定分析.结果 干预16周末,A组韦氏记忆量表及韦氏成人智力量表各因子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5或0.01)、威斯康星卡片各因子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5或0.01);B组韦氏记忆量表长时记忆、短时记忆分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5或0.01),威斯康星卡片总测验数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5);A组韦氏记忆量表及韦氏成人智力量表各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B组(P<0.05或0.01)、威斯康星卡片各因子评分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 全程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