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研究避署山庄内蚊幼早种类的分布与生态习性。方法;勺取法,综合蚊幼虫分布的调查,配以各调查地点的特征,分析蚊虫滋生习性和季节消长。结果;共发现蚊早3属11种,库蚊属为主要蚊种,占蚊属组成的62.07%,以三带喙库蚊为优势种;按蚊属只有中华按蚊1种、占蚊属组成的20.99%;伊蚊属,占蚊属组成的16.94%,以仁川伊蚊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上海小洋山岛上蚊虫的组成、分布与活动规律。方法用CO_2诱捕器法、灯诱法和采集幼虫等方法进行调查。结果上海小洋山地区采获蚊虫经分类鉴定隶属于5属11种,其中按蚊属1种,伊蚊属2种,库蚊属5种,阿蚊属1种,骚扰蚊属2种;季节消长(CO_2诱捕器法)呈波形,蚊虫于5月出现,7月达到高峰,9-10月逐渐减少至消失;侵袭人类以三带喙库蚊(占25.92%)、致倦库蚊和淡色库蚊(占44.48%)为多;活动消长,夜间以库蚊和按蚊为主,活动高峰为日落后1 h至3 h,白昼为白纹伊蚊;蚊虫的滋生地为下水道和小型积水。结论致倦库蚊、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是该地区危害人类的主要蚊种,本次调查为小洋山蚊虫控制提供了生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岚山口岸蚊类本底调查情况,调查共获蚊虫1904只、分属3属7种,包括按蚊属的中华按蚊,库蚊属的海滨库蚊、淡色库蚊、二带喙库蚊、三带喙库蚊,以及伊蚊属的海滨伊蚊、朝鲜伊蚊。其中优势蚊种为淡色库蚊,蚊密度随季节而消长,以7~8月份最高,同时调查了蚊幼虫的孳生分布情况,从而为该地区开展蚊媒传染病监测以及防灭蚊虫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清澜口岸蚊类种群及季节消长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报道了清澜口岸蚊类调查情况,共捕蚊虫383只,分5属7种,包括伊蚊属的白纹伊蚊,库蚊属的致倦库蚊、二喙带库蚊,按蚊属的中华按蚊、迷走按蚊,曼蚊属的常型曼蚊,阿蚊属的骚扰阿蚊。其中优势蚊种为白纹伊蚊,蚊密度随季节而消长,以7~8月份为最高,同时调查了蚊幼虫的孳生分布情况,填补了该地区蚊类种群构成方面资料空白,从而为该地区开展蚊媒传染病监测以及蚊虫的防治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登革热媒介埃及伊蚊的分布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登革热主要传播媒介埃及伊蚊在云南省的分布。方法 现场孳生地捕捞幼虫,带回实验室饲养至成蚊,分类鉴定计数;CDC诱蚊灯诱捕成蚊;吸蚊管人工捕蚊3种方法进行调查。结果 边境口岸捕获蚊虫5属8种1896只,其中在瑞丽市姐告国家级口岸捕获埃及伊蚊170只,占当地捕蚊总数的49.56%;内地城乡捕获蚊虫8属32种8722只,未发现埃及伊蚊;CDC诱蚊灯诱捕蚊虫6属32种7987只,优势蚊种为三带喙库蚊;人工捕获蚊虫6属22种11293只,优势蚊种亦为三带喙库蚊。结论 通过4年采用不同方法调查,基本查清了埃及伊蚊在云南省的分布。且该省蚊虫种类繁多,虫媒病毒性疾病媒介较多,危险因素大量存在,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调查掌握福田保税区蚊类种群构成、密度分布、季节消长等本底资料,为防控蚊类媒介传染病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国境口岸蚊类监测规程(SN/1300-2003)制定调查方案,采用人工诱蚊法。结果此次调查共捕获成蚊1462只,2属3种。其中,致倦库蚊为优势种,构成比占:48.6%;其次,白纹伊蚊构成比占:39.1%;再其次,三带喙库蚊构成比占:122%。蚊类平均密度为6.8只/人工小时。季节消长情况:常年有蚊类活动,7-9月份为高峰期,白纹伊蚊3月下旬开始活跃。结论此次调查发现:7-9月份为蚊类密度高峰期,特别是白纹伊蚊。在蚊类高峰期前应及时有效开展灭蚊工作,防控蚊类媒介传染病流行。  相似文献   

7.
格尔木地区蚊虫生态习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调查格尔木地区蚊虫生态习性及季节消长情况。方法 人帐诱法和辅助挥网法。结果 该地区蚊类有 3属 9种 ,其中伊蚊属 5种 ,库蚊属 3种 ,赛蚊属 1种。 4月份蚊虫开始觅食活动 ,11月份活动终止 ,6月份达全年活动最高峰。结论 蚊虫一日活动组成不同 ;蚊虫数量大 ,活动季节短。  相似文献   

8.
北京口岸地区蚊虫监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掌握北京口岸蚊虫的种类和季节消长,为蚊虫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成虫密度监测采用灯诱法和人帐诱法,幼虫密度监测采用勺捞法。结果共捕获成蚊14270只,经鉴定为4属6种,分别为中华按蚊、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白纹伊蚊、刺扰伊蚊和骚扰阿蚊;共捕获蚊幼虫114条,为淡色库蚊和凶小库蚊。淡色库蚊为北京口岸的优势蚊种,活动高峰为9月。结论北京口岸蚊虫控制宜采用综合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9.
上海浦东机场蚊类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了解浦东国际机场地区蚊虫种类及生态习性。方法用帐诱法、灯诱法和采集幼虫等方法进行调查。结果浦东国际机场地区采获蚊虫5属13种,按蚊属1种,伊蚊属1种,库蚊属9种,阿蚊属1种,曼蚊属1种;季节消长(帐诱法)呈坡型,蚊虫于4月出现,6月达到高峰,7~11月逐渐减少,12月消失。侵袭人类以致倦库蚊和淡色库蚊(占44.48%)、三带喙库蚊(占25.92%)和中华按蚊(占3.99%)为多;昼夜消长,夜间以库蚊和按蚊为主,活动高峰分别为日出前1 h和日落后1 h,白昼为白纹伊蚊,10:00为第一个高峰,15:00为第二个高峰;蚊虫叮人频率最多时可达32次/15 m in,4~11月均有危害。结论致倦库蚊、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是该地区危害人类的主要蚊种,本调查为蚊虫防制提供了生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安康市不同生态环境、不同场所蚊类种群组成及季节消长情况。方法蚊密度调查采用人工小时法。结果2005—2007年在3个县9个村的居民室内、畜圈各45间及野外9处共捕获成蚊4属6种31396只。其中中华按蚊615只,帕氏按蚊334只,淡色库蚊2286只,白纹伊蚊36只,骚扰阿蚊28123只,三带喙库蚊2只,总密度146.37只/人工小时。骚扰阿蚊为优势蚊种,其次为淡色库蚊。畜圈蚊虫占捕获总数的92.37%,密度高峰期在7月中旬至9月下旬,8月上旬至9月上旬为最高峰。结论海拔低、雨量多、潮湿、阴暗、通风不好的畜圈内蚊虫密度高,初步推断淡色库蚊可能为安康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11.
企沙口岸媒介生物的本底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为做好企沙港媒介生物防制和传染病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从1998年3月至1999年2月对企沙港媒介生物进行了本底调查.[结果]本次调查中发现鼠类2目2科4属8种,年平均鼠密度为9.54%,码头区鼠密度最高,以黄胸鼠为优势种,其次为褐家鼠;鼠类季节消长呈多峰型,以9月份最高,鼠体染蚤率12.06%,主要为印鼠客蚤和仁氏病蚤雷州亚种;鼠血清F1抗体检测阴性.蚊类4属9种,以致倦库蚊为优势种,其次为中华按蚊;年平均密度为57.33只/人工小时,以街区最高;季节消长曲线成3峰型,以4~5月份密度最高;成蚊密度与降雨量、气温有一定的关系.蝇类3科7属10种,以家蝇为优势种,其次为大头金蝇;年平均密度为91.53只/笼,以街区密度最高;以夏季为高峰期,蝇类月平均密度随月平均气温的上升而升高(r=0.6339,Tr=2.5926,P<0.025),但与相对湿度无相关关系(r=0.2352,Tr=0.751,P>O.10).蜚蠊5属8种,以美洲大蠊为优势种,其次为澳洲大蠊;年平均密度为0.40只/瓶,以街区密度最高;以夏秋季为高峰期,月平均密度随气温升高而升高(r=0.745,Tr=4.135,P<0.0025),但与相对湿度无关(r=0.048,Tr=O.153,P>0.25).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东营市的蚊虫种群密度情况及季节消长趋势,为进一步的蚊虫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立1—4级蚊虫监测片区,采用勺捕法监测蚊幼虫密度,成蚊密度监测采用CO2诱蚊灯法,对采集的成蚊及幼虫进行形态学鉴定,记录环境温度、降雨量、相对湿度等气象因素。结果蚊幼虫平均密度从1~3级监测片区逐渐增高,统计学处理,彼此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蚊幼虫从5月份开始出现,密度逐月增高,在7—8月份达到高峰。9月份后逐月下降,10月下旬未再被监测出。各种成蚊的季节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即从5月开始出现,逐月升高,8月份成蚊密度达到最高,从9月份开始逐渐下降,到11月上旬消失。通过使用SPSS13.0统计学处理软件对气象条件对成蚊活动的影响可以看出,成蚊的季节消长活动主要受降雨量、温度及环境因素(如食源,竞争者)的影响,相对湿度和风速的影响较弱,蚊虫季节消长与温度和降雨量成正相关性。结论在进行大面积控蚊的同时,应该加强城区蚊虫种群密度的监测,有针对性的做好医院和居民区的灭蚊、防蚊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南昌市蚊虫孳生的水体以及蚊幼虫的消长趋势,为制订灭蚊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勺捕法和容器指数法。结果大中型水体阳性率63.16%,库蚊、按蚊、伊蚊3种蚊属均有发现,11种水体中,8种水体曾发现有蚊幼虫孳生,大中型水体生长高峰在6月,幼虫密度为2.88条/勺,5种大中型水体蚊幼虫密度最高的是菜园水沟,密度为2.36条/勺。容器的阳性率为36.06%,4种容器中库蚊、按蚊、伊蚊3种蚊属均有发现,容器中生长高峰以6月最高,密度指数为77.03%,4种容器的阳性率以轮胎最高为40.76%。结论蚊虫控制工作的重点是在每年的6月,容器、地面积水、污水是治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掌握和消除建筑楼面及居民住宅室内蚊幼孳生地,为群众开展灭蚊活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组织专业人员按高中低3种不同楼层的楼面及居民住宅室内进行查看,记录不同积水类型蚊幼孳生情况,分类统计。结果按楼层划分有蚊虫孳生阳性率最高的是5层以下建筑楼面积水,检查182处积水,有蚊虫孳生76处,占41.7%;居民住宅内各类容器积水中以水生植物存水容器检查出蚊虫孳生最高,检查345处,有蚊幼孳生163处,占47.2%。结论韶关市区建筑楼面积水的蚊虫孳生地集中在5层以下楼面,居民住宅室内各类容器积水中以水生植物存水容器蚊虫孳生最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天幕式诱蝇笼,定时、定点、定人对市区的蝇类进行种群数量调查,共发现入笼蝇类15种,以丝光绿蝇、家蝇、厩腐蝇相对密度较高,多集聚在特殊行业、海产品垃圾、旱厕等环境中。季节分布调查表明,7,8月份为高峰,6,9月份亦较多;采集可能孳生家蝇、夏厕蝇的14种孳生物样本377份,发现旱厕为主要孳生场所。不同蝇种活动和栖息场所观察可见,家蝇多活动在取食和孳生环境中,如酿造厂、居室、厨房等;丝光绿蝇多出现于海产品垃圾、动物毛皮和尸体及发骨堆积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蝇类防制方案,在实施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在城市生态环境中采取针对蚊幼防治的蚊虫综合治理效果。方法在南京市的试验区,开展健康教育和蚊虫孳生地处理,采用诱蚊灯法和诱蚊诱卵器法分别监测库蚊和伊蚊密度。结果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后,试验区库蚊和伊蚊的相关密度指数分别为0.123和0.132,与对照区相比,密度下降率分别为87.7%和86.8%,蚊虫密度平均为1.2只/灯,阳性孳生地下降率为95.5%。结论针对蚊幼的综合治理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采取政府机构开展人群的健康教育、居民清除自家的各种蚊幼孳生地、专业除害队伍清除公共地段的蚊幼孳生地,并对无法清除积水的区域投加灭蚊幼缓释剂的蚊虫综合治理策略,可在城市灭蚊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宁德市蚊种分布、种群密度、孳生习性及其季节消长,为预防虫媒疾病的发生提供基础依据。方法按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蚊种调查方案进行。结果宁德市查获蚊类9属47种,主要捕自于稻田、溪间、积水坑、竹林、污水沟、废弃罐和轮胎等孳生环境。人房以三带喙库蚊、致倦库蚊、中华按蚊和骚扰阿蚊为主,成蚊密度平均为27.67只/人工小时,7月为高峰期(92.00只/人工小时),三带喙库蚊为优势蚊种。结论基本查清了宁德市蚊种及其孳生地、人房成蚊密度和季节消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新疆北屯地区蚊虫孳生地的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生物防治研究。方法在北屯地区广泛调查各种水体,幼虫密度采用捞勺法,对生物药剂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israelensiss(简称Bti)进行室内生测和野外试验。结果北屯地区蚊虫主要孳生水体有排碱渠水体、洪水性水体和漫灌林带水体,其幼虫的平均密度分别为68.6、92.3和184.4只/500 ml。Bti药剂室内生测LC50和LC90分别为0.055和0.198 mg/L,野外试验48 h防效可达96%。结论北屯地区孳生地蚊虫密度较高,Bti药剂对蚊幼虫有较好防效。  相似文献   

19.
Different ecosystems were probed in the vicinity of the city of Bhubaneswar in the Indian state of Orissa for the presence of bacterial spore-formers with activity against mosquito larvae. The most productive sites were places that were flooded during the monsoon season, including roadside ditches and shorelines of ponds. Among 630 isolates screened, 44 (7%) showed larvicidal activity against larvae of Aedes aegypti. The specific activity of the bacterial spore-formers varied greatly. Isolates were found with specific activities superior to the Bacillus thuringiensis israelensis reference strain of the Pasteur Institute. All mosquitocidal strains produced crystal proteins, and based on the biochemical analyses could be classified into the species B. thuringiensis. Such strains possess the potenti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microbial products for mosquito control in India.  相似文献   

20.
福州市登革热蚊媒种群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本市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种群的生态习性,为控制登革热流行提供参考。[方法]建立监测点,观察白纹伊蚊幼虫的生态习性,调查与记录其生活史、季节消长和孳生场所。[结果]白纹伊蚊生活史周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蚊期,其中卵、幼虫和蛹多生活在小型容器的水体中,成蚊多栖息在居民生活区。幼虫3月上旬开始出现,下旬羽化成蚊,4至5月密度逐渐上升,6月和9月为吸血高峰。伊蚊主要以卵越冬,也存在以幼虫和残存成蚊越冬的形式。[结论]白纹伊蚊幼虫主要孳生在积水小容器内,生活周期随气温而变化,呈半越冬形式,幼虫密度以夏秋为高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