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研究高原短跑运动员不同负荷训练前后白细胞、血红蛋白的变化。方法:分析不同运动负荷状态(安静时、定量负荷后、极量负荷后)下高原短跑运动员心率、血红蛋白及白细胞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安静状态时运动员白细胞处于正常值范围内,随着负荷的增加,白细胞数明显增加(P〈0.01),定量负荷和极量负荷后接近和超过其正常范围值。3种不同负荷状态下血红蛋白水平有明显差别。随着运动负荷的增加,血红蛋白水平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原短跑运动员不同负荷训练前后白细胞、血红蛋白明显增加,呈现一定的规律,可为高原短跑训练中负荷控制和医务监督提供实验依据,并为高原短跑训练提供生理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高原训练对运动员的成绩有显著的提高作用,其主要影响运动员的运动系统、呼吸系统、脉管系统、心血管系统及调节神经系统机能.本文将从高原训练对运动员心血管系统心脏功能的影响入手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山西省女子跆拳道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与运动员训练强度、成绩的相互关系,找出影响跆拳道运动员运动成绩的主要生化指标。方法在连续36 d的时间里对山西省跆拳道队4名女子运动员的血睾酮(T)、血红蛋白(Hb)、血清肌酸激酶(CK)三项指标进行跟踪监测,其中监测密度为4 d一次,于当天训练结束后3-5 min内肘部静脉采血。血睾酮(T)以磁分离酶联免法测定,血红蛋白(Hb)采用无毒溶血剂法进行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采用酶偶联法进行测定。结果①4名队员血睾酮值呈现相近的变化趋势,训练强度大,血睾酮值降低,训练强度下调后升高;长期处于较低的训练强度,血睾值升降周期延长。②血红蛋白呈现与血睾酮类同的变化趋势,其值与运动强度呈负相关。③血清肌酸激酶与运动强度呈正相关,运动强度大,肌酸激酶值高。结论综合三项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可知三指标均处于较高水平时运动员运动状态良好;而CK水平高,T和Hb水平下降时运动员呈现疲劳状态。由此可指导教练员及时掌握运动员体能状况,调整训练强度及训练项目,有效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大运动量体能训练大学生运动员血清乳酸(LA)、肌酸激酶(CK)的影响。方法将45个大学生男性运动员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1组、治疗组2,每组15人。各组进行2周的大运动量训练,分别于训练前和训练后对各组主观体力感觉进行评估并检测运动员血清LA、CK值。结果对照组运动员训练前后血清LA、CK值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1组和治疗2组前后血清LA、CK含量相比(P<0.05);训练后,治疗1组和治疗2组血清LA、CK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主观体力感觉评分值与训练前相比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训练后治疗1组和治疗2组主观体力感觉评分值与对照组相比都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1组与治疗2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过度的运动训练可引起机体疲劳,使血清LA和CK含量增加,TEAS能改善运动员疲劳状态,增强运动能力,减少血清LA和CK的含量,起到防治运动性疲劳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检测蹼泳运动训练中肌氧含量的变化,指导赛前训练,为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奠定基础。方法选取优秀蹼泳运动员10名,其中男4名,女6名。运动员在功率自行车上做递增负荷运动,结合NIRS肌氧监测仪、MAX-II心肺功能仪对运动员进行监测,分析骨骼肌内氧合血红蛋白(HbO2)、摄氧量(VO2)、二氧化碳呼出量(VCO2)和血乳酸(LA)之间的关系,并分析最大摄氧量(VO2max)、相对VO2max、乳酸阈(LT)、通气阈(VT)与运动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运动开始后,骨骼肌中的血容量逐渐上升,而HbO2含量逐渐下降,随着运动负荷的递增和时间的延长HbO2下降显著,当到达"氧离解拐点"时,HbO2持续下降。运动初期VO2曲线位于VCO2曲线上方,随着运动负荷逐级递增后,VO2和VCO2曲线随之上升,当到呼吸商拐点时,VCO2曲线超过VO2曲线。运动初期血LA值缓慢上升,到达LT拐点后,血LA值急剧上升。运动员HbO2含量与VO2和LA均呈现高度相关(P<0.01);运动员的VO2max、VT、LT值与运动成绩的显著相关(P<0.01)。结论 NIRS技术对监测运动员训练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将肌氧含量监测应用于蹼泳运动员训练中,指导赛前训练,预测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6.
汪洋 《卫生职业教育》2009,27(9):155-156
科学监测分析运动免疫指标对控制赛前训练、调节最佳竞技状态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优秀男子中长跑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赛前亚高原4周与平原1周训练后免疫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第1、2周大负荷训练后与第3周中等负荷训练后变化显著(P〈0.05),第4周恢复训练后变化不明显,平原1周调整训练后变化不显著。说明大负荷训练后身体机能发生改变,导致运动疲劳,免疫机能状态下降,应采取运动营养恢复与调整性恢复训练。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平原短期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T)对青年男性急进高原淋巴细胞线粒体DNA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30例世居平原青年男性随机分为无运动训练组(NT,n=15)和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组(HIT,n=15)。HIT组受试者进行HIT训练,以90%~95%心率贮备强度快跑3 min,间歇以45%~50%心率贮备强度慢跑3 min,重复6个循环,7次/周,共2周。训练后所有受试者同批次急进高原,在移居高原24 h检测淋巴细胞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 DNA)中8-氧鸟嘌呤脱氧核苷(8-oxo-deoxyguanosine,8-oxod G)含量、线粒体复合体活性、8-氧鸟嘌呤DNA糖基化酶(8-oxoguanine DNA glycosylase-1,OGG1)蛋白表达。【结果】与NT组比较,HIT组淋巴细胞OGG1蛋白表达、线粒体复合体I、II、IV和ATP合成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mt DNA中8-oxod G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平原阶段短期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可提高机体高原低氧环境下淋巴细胞线粒体抗氧化能力和能量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8.
中长跑等耐力项目的运动员,在极量运动时表现出来的心肺功能水平对了解运动项目的特点、选拔运动员和评定运动员的训练状态等均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各国学者比较一致公认最大摄氧量是反映运动员心肺功能水平高低的一个主要指标。 我们对我国少年中长跑运动员进行了多年系统的观察和检查。本文就少年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及其影响因素,达最大摄氧量时心肺功能指标的变化进行一些探讨,以便了解剧烈运动负荷对少年机体的影响,为选择测定少年心肺功能水平的指标以及合理安排少年的运动训练等方面提供某些生理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青少年划船运动员在不同运动强度下ECG的动态演变特点。方法:对10例静息ECG正常的青少年划船运动员进行不同的运动强度,观测ECG。结果:随运动强度的增大ECG异常机率增加,心律失常多见于窦性心动过缓、室内传导阻滞、室内高电压。结论:大强度刺激是诱发心律失常的原因之一。划船运动员运动状态J点及S-T段改变,属运动状态下的正常表现,并非心肌缺血,提示运动员运动训练时的ECG改变应与病理性改变相区别。运运员的心律失常大多数是可逆的,仍属生理性功能变化,一般不影响其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牡蛎肽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牡蛎肽对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以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致免疫低下雌性ICR小鼠为动物模型,观察不同剂量牡蛎肽(0.5 g/kg低剂量组、1.0 g/kg中剂量组、2.0 g/kg高剂量组)干预15 d后对小鼠体重、免疫器官相对重量、免疫器官显微结构、外周血白细胞数目、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血清中的细胞因子浓度以及骨髓有核细胞数和DNA含量的影响。结果:腹腔注射CTX模型组小鼠与对照组相比,胸腺和脾脏萎缩,显微结构紊乱,外周血白细胞数目降低(P=0.04),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下降(P=0.003),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下降(P=0.002),外周血中IL-5浓度显著升高(P<0.01),小鼠骨髓有核细胞浓度及骨髓DNA含量降低(P=0.04,P<0.01)。牡蛎肽灌胃组小鼠的胸腺和脾脏显微结构恢复正常,高剂量牡蛎肽灌胃组小鼠的外周血白细胞数目与模型组相比升高(P=0.003),中剂量(P=0.04)和高剂量(P=0.02)的牡蛎肽灌胃组小鼠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与模型组相比升高,高剂量的牡蛎肽灌胃组小鼠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与模型组相比升高(P=0.002),各剂量牡蛎肽灌胃组的小鼠外周血中IL-5浓度与模型组小鼠相比显著降低(P值均<0.01),高剂量牡蛎肽灌胃组的小鼠外周血中IL-17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3),各剂量牡蛎肽灌胃组的小鼠骨髓有核细胞浓度与模型组相比均明显升高(低剂量组vs. 模型组,P=0.04;中剂量组vs. 模型组,P=0.02;高剂量组vs. 模型组,P=0.01),小鼠骨髓DNA含量与模型组相比也均明显升高(P值均<0.01)。结论:牡蛎肽可改善CTX所致免疫低下小鼠紊乱的免疫器官结构,恢复CTX造成的小鼠T淋巴细胞比例失调及细胞因子紊乱,升高骨髓有核细胞数及骨髓DNA含量,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贾东奇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4):2991-2993
目的 对比分析偏瘫患者与健康人行有氧功率自行车训练时心血管系统的反应。方法 选择2015年1-6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进行康复治疗的1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试验组)和16例志愿者(对照组),在相同负荷运动强度40 W下,进行15 min的自行车训练后,测量对照组和试验组训练前后的心率、血压,评估主观疲劳程度(RPE)。结果 试验组训练后心率增幅和运动后RPE分值较对照组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776、14.269,P<0.01)。对照组训练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训练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脉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相同负荷运动强度下,偏瘫患者训练后心率及收缩压、舒张压较健康人增幅加大,提示治疗师在给偏瘫患者制定运动处方时要考虑到患者的运动强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运动生理学、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阐述了肌肉运动的放松机制和机理,分析了放松能力对提高运动员短跑成绩的影响。为科学安排训练,有效提高短跑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放松能力、速度素质、速度耐力和采用相应的训练方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任超学 《西部医学》2012,24(9):1674-1676,1682
目的探讨艾灸足三里穴对女子田径运动员免疫机能的影响。方法将陕西省400m优秀女子运动员12名按照配对分组原则分为实验组(大负荷训练+艾灸足三里组)和对照组(大负荷训练组),实验组于冬训6w后做艾灸足三里穴干预,干预总时间为4w,每周6天,每天1次,每次20min。分别于冬训期前一天、第6w末和实验结束次日晨采集受试运动员肘静脉血5ml,常温静置30min后于2500rpm离心10min,取上清液测IgA、IgG、IgM。结果冬训6w末时,两组运动员IgG、IgA较冬训前都下降(P〈0.05),实验结束时艾灸足三里组运动员IgG、IgA较6w末时上升(P〈0.01或P〈0.05);对照组运动员实验结束时IgG、IgA较6w末下降(P〈0.05或P〈0.01);实验结束时艾灸足三里组与对照组IgG、IgA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艾灸足三里穴可以抑制运动训练引起的体液免疫功能下降,促进免疫功能恢复,减少大负荷训练期运动员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是一种经济实惠、对运动员无创伤的提高免疫机能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模拟实战课测试观察运动员阶段大负荷训练前后的血清激素水平的变化,以期评定阶段性大负荷训练后运动性疲劳的状况.方法 对169名河南省备战"十一运会"的一级运动员阶段性大强度训练初末的两次实战课前后的血清睾酮(T)、皮质醇(C)、生长激素(HGH)、促甲状腺素(T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等激素水平的测试,观察运动员阶段性训练前后的疲劳发展.结果 阶段初实战课后即刻,血清HGH、TSH明显升高(P<0.05),ACTH浓度极显著升高(P<0.01),血清T、C浓度变化不明显;阶段末实战课与阶段初实战前后比,血清T均显著下降(P<0.01),C均显著升高(P<0.01),T/C值显著下降(P<0.01),且阶段末实战前后血清T、C和T/C值较阶段初实战前后变化幅度大.结论 阶段性大负荷训练能明显导致机体血清激素水平的下降,导致积累性疲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健脑益智方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白细胞计数、髓过氧化物酶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影响。方法:采用健康雄性SD大鼠四动脉闭塞法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于全脑缺血20 min,再灌注24 h后,测定外周血白细胞总数、非淋巴细胞数及百分比、淋巴细胞数及百分比;大脑皮质和海马中MPO的活性及海马结构内ICAM-1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外周静脉血中的白细胞总数、非淋巴细胞计数及其百分比明显升高(P0.01),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P0.01);大鼠脑组织皮质区和海马区的MPO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P0.05);ICAM-1阳性神经元平均光密度值高于假手术组(P0.01),平均灰度值低于假手术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阿司匹林干预后造模组、中药干预后造模组及中药治疗组的白细胞总数、非淋巴细胞总数(P0.01)及其百分比均降低(P0.05),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P0.05);MPO的含量均不同程度的降低(P0.01,P0.05);ICAM-1阳性神经元平均光密度值均降低(P0.01,P0.05),平均灰度值均升高(P0.01,P0.05)。结论:健脑益智方可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脑组织中的白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的浸润,下调脑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并可能通过以上途径阻断其后的炎症级联反应来达到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促进神经功能的修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大运动量体能训练大学生运动员血清睾酮(T)的影响。方法:将45例大学生男性运动员随机分为模型组、治疗1组、治疗2组,每组15例。各组进行2 w的大运动量训练,分别于训练前和训练后对各组主观体力感觉进行评估并检测运动员血清睾酮(T)值。结果:各组运动员训练前后血清T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训练后,治疗1组和治疗2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主观体力感觉评分值与训练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训练后治疗1组和治疗2组主观体力感觉评分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与治疗2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过度的运动训练可引起机体疲劳,血清T的下降,TEAS能改善运动员疲劳状态,增强运动能力,减少血清T的下降,具有一定的防治运动性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脓毒症状态下中性粒细胞对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中性粒细胞,模拟脓毒症状态下的体外模型。分离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并分离出淋巴细胞,分为对照组、LPS组、中性粒细胞组和LPS+中性粒细胞组4个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凋亡、增殖、活性和炎症细胞因子浓度,以及中性粒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使用不同浓度PD-L1抗体后的淋巴细胞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中性粒细胞组和LPS+中性粒细胞组淋巴活性明显降低,凋亡明显增加,细胞增殖明显降低,CD69和CD71表达百分比、平均荧光强度、γ干扰素和IL-2的释放显著降低(P均<0.01);与LPS组相比,LPS+中性粒细胞组能显著抑制淋巴细胞增殖、活化和细胞因子的释放(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LPS组PD-L1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中、高浓度组淋巴细胞存活百分比明显增加(P均<0.05),且呈浓度依赖性。 结论: 脓毒症状态下中性粒细胞通过PD-L1/PD-1通路途径抑制T淋巴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张军  王家宏  肖德生  张伟 《医学争鸣》2007,28(19):1819-1821
目的:研究短期补铁对高强度训练期间篮球运动员血液红细胞(RBC)相关指标及血浆铁(PI)浓度的影响. 方法: 选择健康男性篮球运动员35名,分为不补铁组(n=20, 15.9±1.9岁)和补铁组(n=15, 15.2±1.0岁,硫酸亚铁325 mg/d, 10 d). 分别测定基础状态时和训练时机体红细胞相关指标包括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细胞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以及血浆铁(PI)浓度. 结果: 与基础状态时相比,两组训练2 h后,机体红细胞相关指标无差异(P>0.05),不补铁组训练前后PI浓度下降(P<0.01),补铁组训练前后则升高(P<0.05). 结论: 篮球运动员短期补铁(10 d)对血浆铁有一定影响,而对RBC及相关指标无影响,提示篮球运动员短期补铁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9.
短跑运动成绩的增长与运动员下肢运动环节摆动力量、快肌纤维抗乳酸工作能力、运动肌群放松能力和全程跑合理的速度结构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运动员加强这几方面能力训练,对进一步提高运动成绩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海拔高度的高原驻训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百分率的变化,分析驻训时间和海拔高度对淋巴细胞百分率和淋巴细胞脆性的影响。【方法】以3个月为界将驻训人员分为常驻高原人员和急进高原人员,按不同海拔高度将驻训人员分120例不同海拔高度血液进行淋巴细胞脆性实验,分析海拔高度对淋巴细胞损伤的影响。【结果】不同海拔高度和不同进驻时间的驻训人员,其淋巴细胞百分率都不同程度的代偿性升高,都明显高于内地人员(P<0.001,)急进高原人员淋巴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常驻高原人员(P<0.001);海拔3 300 m的常驻高原人员淋巴细胞百分率处于正常人群平均水平,急进高原人员的淋巴细胞百分率则显著升高;海拔3 700 m的驻训人员无论是常驻还是急进高原人员,其淋巴细胞百分率均显著代偿升高,明显高于3 300 m和4 100 m海拔高度的驻训人员。随驻训海拔高度的升高,不同组别人群的淋巴细胞百分率差异逐渐缩小,表现急进高原人员高常驻高原人员下降的特点。淋巴细胞脆性实验结果显示,在海拔3 700 m和4 100 m的急进高原人员和常驻高原人员脆性显著高于3 300 m的人员(P<0.01)。【结论】高原环境下驻训人员淋巴细胞百分率显著代偿性升高现象,急进高原人员淋巴细胞代偿性升高显著高于常驻高原人员,并与海拔高度关系密切,海拔在3 700 m高度的人员其淋巴细胞脆性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