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徐昭 《内蒙古中医药》2014,(22):104-105
便秘足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症状,可独立成病,也可兼见于其他疾病的过程中,中医以其安全高效,无毒副作用等特点在本病的诊治中凸显明显优势,所以,进一步总结中医学所独有的诊疗思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中医学认为便秘病位在肠,病机为肠运失常,并与部分脏腑(肺、睥、胃、肝、肾等)功能失调有关[1].现有中医诊治便秘多从脏腑、气血津液以及三焦论治,而近年来从三焦论治便秘更集中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特色诊疗思路,故本文对近几年来从三焦论治本病做一综述,以更好指导临床,提高中医治疗本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老年性便秘是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临床上以阴虚阴结证最为多见,以肾阴亏虚、津亏肠燥、无水行舟为主要病机特点,病位在肠,主病之脏为脾、肾,与肺、肝密切相关,中医中药治疗老年性便秘疗效显著,以增液行舟为基础,再根据气血阴阳缺损辨证用药。  相似文献   

3.
1辨证治疗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寒凝痰滞、毒陷阴分,日久痰凝血瘀毒聚而成,早期以邪实为主,晚期以正虚为主.周维顺[1]等将本病分为①寒痰凝滞型,治宜温化寒痰,化痰软坚;②气郁痰结型,治以舒肝解郁,化痰散结;③血燥风热型,治宜养血润燥,疏风解毒;④肝肾阴虚,气血两亏型,治宜补气养血,滋养肝肾.  相似文献   

4.
李毅忠认为结肠慢传输型便秘主要病因是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年老体虚、禀赋不足,主要病机为气血阴阳、津液亏虚致大肠传导失司所致。李老师临床上将便秘分为以下4型:脾虚气弱型、气滞型、血虚肠燥型、脾肾阳虚型,从久病多虚、多瘀入手,重视调和脏腑气血阴阳,以补虚为主,以攻邪为辅,运用黄芪增液汤治疗便秘可获生津补血润肠通便之功。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间疗法》2020,(1):10-11
徐莲薇教授认为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为脏腑功能失调、冲任虚损、肝脑-天癸、肾-冲任-血室轴失衡所致,病机为冲任气血阴精亏虚为主,虚多实少。临床分为气血亏虚、肝肾阴虚、脾肾亏虚、肺肾阴虚、阴虚血燥、阴阳两虚、肾虚血瘀、肝郁痰湿等证型;证型多有兼加,以脾虚肝郁证多见,其次,为肝郁血瘀证、脾肾两虚证、肝肾亏虚证;治疗以补虚泻实、虚实兼顾为总则,常用健脾疏肝、养肝填精、调补冲任等治法,选药侧重疏肝健脾、益肾填精、调冲任、补气血,用药平和,结合辨证调护,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6.
介绍史晓林教授从“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论治肝肾阴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经验。史 晓林教授认为,“肾苦燥”,是指肾易受内燥伤害,即肾阴虚,导致肾精亏虚,精少髓减。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 病机是年老体衰,诸脏虚损,以肝肾阴虚为主,阴虚又易致瘀。故治疗宜以补肝肾为主,使精血化生有源,充 养骨髓,辅以辛药温阳,行气血津液,使补而不滞,达到“润”肾、补肾强骨之效。  相似文献   

7.
增水行舟法治疗阿片类镇痛药所致便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宇龙  刘伟胜 《新中医》1999,31(1):17-18
以增水行舟法组方,治疗因癌痛使用阿片类镇痛药所致便秘患者23例,结果临床治愈13例,好转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13%。认为癌症患者多有气阴两虚或气血两亏,加之阿片类药物多具温燥之性,易耗气伤阴,所致便秘多属气阴两虚,肠燥便秘。增水行舟法滋润肠燥,荡涤积滞以达通便作用  相似文献   

8.
慢性便秘是现代社会常见病之一,给患者精神、生活都带来一定的负担。现代医学治疗本病的疗效并不理想,而中医中药治疗本病辨证论治,追本溯源,疗效显著。因为目前慢性便秘并没有统一的辨证分型,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对其散在的特殊分型进行集中讨论。通过阐述慢性便秘的病因病机,将本病分为肝胃不和证、阴虚肠燥证、气血亏虚证、脾肾亏虚证进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9.
黄雅慧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及对于现代人的体质认识,在经典论治的基础上,将功能性便秘分为脾虚湿热证、肝郁脾虚证、津亏肠燥证、脾肾阳虚证四型论治,特别是结合现代人生活特点提出以三仁汤治疗湿热为主的功能性便秘的新思路。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0.
临床论治老年性便秘多从寒凝、气滞、血瘀入手,以补气健脾、泻下通便为主,笔者着眼于阴虚,从肺、肝、脾、肾阴虚辨治老年性便秘,颇获良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素特点及证型分类、分布规律。方法 :采集206例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四诊信息,运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35项变量进行分析,结合证素辨证体系寻找本病的中医证素特点及证型分布规律。结果:证素辨证学研究得出本组206例老年溃疡性结肠炎病位证素5项,病性证素9项,其中病位证素主要涉及脾、肠、肾、肝,病性证素主要涉及气虚、湿、热、阳虚、寒、气滞;采用因子分析35个证候条目,结合证素辨证学及专家讨论,总结出6类中医证型:大肠湿热证、脾胃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阴虚肠燥证、血瘀肠络证;采用聚类分析得出上述证型的分布比例,依次为脾胃气虚证28.16%(58/206)、大肠湿热证23.30%(48/206)、脾肾阳虚证21.84%(45/206)、肝郁脾虚证13.11%(27/206)、阴虚肠燥证8.74%(18/206)、血瘀肠络证4.85%(10/206)。结论:老年溃疡性结肠炎基本中医证型有六类,以气虚证、湿热证、阳虚证最常见。  相似文献   

12.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症状变化复杂,中医证型是反映不同阶段病机特点的较好指标,主要为脾胃气虚、脾气虚兼胃阴虚;因患者体质差异随后表现为脾肾气(阳)虚,或肺胃阴虚、肝肾阴虚。治疗不宜过早补肾,以防滋腻碍于脾胃;健脾和胃,益气养血为第一要务;因阴阳体质差异,证型会向不同方向转化,阴虚多转为肺胃阴虚、肝肾阴虚;阳虚易转为脾肾阳虚型。肺胃阴虚、肝肾阴虚抑制期较长,恢复较慢;阴虚体质,在脾胃和合后,尽快应用滋补肺胃之阴兼有清热药物;脾肾阳虚抑制期较短,恢复较快,可谓"阳虚易治,阴虚难调"。  相似文献   

13.
小儿"阴常不足、脾常不足",小儿便秘多因脾阴不足所致,脾阴不足则脾之运化功能不足,使脾主运化水湿及水谷精微的能力失调,水湿津液得不到正常的输布,使肠道干涩及肠道内容物艰涩难下而致便秘,同时脾主升清的功能失调,脾不升清则胃失和降,脾胃气机升降失调,加之脾之运化功能不足,气机无力推动肠道内容物的正常运行而致便秘。所谓治病求因,故小儿便秘当从"脾阴虚"论治。同样便秘的治疗也在于调理脾胃,脾健则便秘调。在临床中通过滋阴健脾、行气通便治疗小儿脾阴不足型便秘常常能收到较为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肝纤维化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肝、脾、肾气血阴阳亏虚,标实为湿热、疫毒、痰浊、瘀血等互结,病位在肝、与脾、肾关系密切,治应扶正祛邪,标本兼治。脾胃为后天之本,肝纤维化的治疗当以顾护中焦脾胃为主,脾胃健旺,则肝脏安和。肝纤维化的治疗主要以恢复肝脏的生理特性为主,治疗宜疏肝解郁、行气导滞。血瘀证贯穿肝纤维化始终,且血瘀的程度与肝纤维化密切相关,治疗除疏肝理气外,还应采用活血化瘀通络之法,以改善肝内气滞血瘀的状态。肝肾同居下焦,乙癸同源,肝病日久可累及肾脏,导致肝肾阴津亏虚,肝肾同病,故治疗应肝肾同治,滋水以涵木。  相似文献   

15.
从脾胃论治鼻咽癌放疗副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鼻咽癌放射治疗的副反应与脾胃有密切关系,其病机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伤及肺胃阴液,影响及脾,以致脾失健运,脾胃升降失调,日久致脾气虚弱,化源衰少,气血两虚,甚或累及肾阴,因此治疗上应着重于脾胃,勿使脾胃气阴受损,并及时予以调治,使正气充盛,燥热之邪自去,从而减轻放疗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柳兵 《环球中医药》2013,6(6):460-464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便秘有一定的优势。中医认为,功能性便秘的病位在大肠,属于大肠传导功能失常,与肝脾肺肾四脏的功能失调有关,其病机不外寒热虚实4个方面,临床可从脏腑入手治疗。从肝论治者,多疏肝解郁行气,使肝脏疏泄功能正常。从脾论治者,主要以健脾益气为主。从肺论治者,多宣肺润肺为主。从肾论治者,多滋补肾阴肾阳,润肠通便。另外,针灸治疗也具有显著的疗效。部分医家采用多种治疗方法联合运用的综合疗法,均显示了较好的疗效。但目前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存在高水平科研研究较少,诊断标准、辨证分型、疗效评价标准不统一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山东中医杂志》2017,(10):844-846
目的:探讨因子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在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为溃疡性结肠炎证候分类及制定诊断标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拟《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表》收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441例,并行因子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应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得出溃疡性结肠炎基本中医证候为脾胃气虚证、大肠湿热证、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阴虚肠燥证、血瘀肠络证6类;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溃疡性结肠炎证候的症状量化指标。结论:因子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合的多元统计方法可用于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候分类及量化诊断研究,为该病的证候诊断标准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孙亮 《光明中医》2016,(16):2297-2298
目的初步探讨了运动神经元病的中医基本分型、病因病机以及运动神经元病的有效辨证中医治疗方案。方法根据临床表现(症状、舌脉等四诊信息)分为脾肾阳虚,脾胃虚弱,肝肾阴虚,脉络瘀阻4型辨证治疗。结果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组病因尚未明确,病变选择性侵犯上下级运动神经元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目前西医对运动神经元病的治疗尚无有效措施。中医认为脾肾亏虚,肝肾不足,脉络瘀阻是本病的主要病理机制。结论中医通过辨证,施以"补气、活血、养阴、填精"的方法,有效的缓解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叶天士治疗便闭病用药规律,以供临床参考和借鉴。方法:收集《临证指南医案》“肠痹门”“便闭门”处方中药,运用Excel、SPSS 22.0、SPSS Modeler软件进行证型、药物频次、属性统计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叶氏治疗便闭病主要辨证为湿热内蕴、肾阳虚、阴虚火旺、肝肾阴虚、肺失宣肃等证型。药性以温、寒、平...  相似文献   

20.
虚劳是气血阴阳虚损、脏腑功能衰退系列病证的总称.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癌因性疲乏病机以虚为主,可从肝脾肾三脏虚衰立论,肾精亏虚致雄激素水平下降,引起骨质疏松、认知障碍及代谢异常诸症;肝血不足致肝气不疏而致贫血、情志不畅诸证;脾胃虚弱无以运化濡养而引起疲乏诸证.肝脾肾三脏虚衰,气血阴阳的亏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