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傅淑霞 《临床荟萃》2006,21(2):137-139
超滤失败也称为超滤衰竭(ultrafiltration failure,UUF),临床诊断:在水盐摄入控制的前提下,每天使用≥3次4.25%葡萄糖透析液仍出现体液超负荷(水潴留)状态。腹膜平衡试验真正的腹膜衰竭指:4.25%透析液留腹4小时,超滤量〈400ml。UUF的发生率按临床诊断标准第1年发生率〈3%,3年为9.5%,6年为30%。UUF实际上是腹膜透析(PD)患者一种水潴留状态。  相似文献   

2.
川芎嗪对大鼠腹膜透析模型腹膜形态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大鼠腹膜透析模型腹膜形态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含质量分数为4.25%的葡萄糖腹膜透析液(腹透液,HGC)组及含种芎嗪腹透液(HGL)组,实验周期45d。结果:HGC组大鼠腹膜间皮细胞脱落,间皮下基质较对照组明显增多;Ⅰ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FN)沉积明显增多;腹腔超滤量显著低于对照组。HGL组间皮细胞基本完成;间皮下基质包括Ⅰ型胶原,FN沉积明显低于HGC组;腹腔超滤量显著高于HGC组。结论;长期使用4.25%葡萄糖腹透液可损伤腹膜结构和功能;川芎嗪能显著减少基质蓄积,改善腹膜结构,增加超滤,提高透析效能。  相似文献   

3.
<正>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是通过以人体腹膜作为半透膜,使腹膜毛细血管和腹腔内高渗的透析液之间进行溶质交换,而达到清除体内毒素和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一种方法。婴幼儿单位体质量的腹膜面积比成人大,通透性好,超滤水分及清除大中分子溶质的能力强,腹膜透析无需全身使用抗凝剂,也无需建立血管通路,对患儿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内环境相对稳定,而且腹膜透析操作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提高透析液流量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长期规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0例,血流量为350-400 ml/min,透析液流量从常规500 ml/min增加至800 ml/min进行13周,其他透析参数(透析时间、血流量、透析器、超滤量)及药物治疗不变。增加透析液流量的前两周及增加后的第12和13周测定透析前后(每周最后一次透析时采集标本)尿素氮、肌酐,并记录每次透析的时间、超滤量、透后体重,再计算出尿素清除指数(Kt/V)和尿素下降率(URR),取两次测定值的平均值,观察透析液流量对Kt/V和URR的影响。结果透析液流量为800 ml/min时Kt/V值和URR较透析液流量为500 ml/min时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析液流量从500 ml/min增加至800ml/min,可增加Kt/V值和URR,提高血液透析充分性。对于不便增加透析时间和提高血流量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可增加透析液流量为800 ml/min来提高血液透析充分性。  相似文献   

5.
腹膜透析(简称腹透,PD)具有操作简便、节省资源、费用相对价廉、可居家治疗等优点,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肾脏病( ESRD)的重要手段之一,并且越来越多的患者将腹膜透析作为首选治疗方式[1]。与常规腹膜透析相比,针对腹膜转运特性为高转运、晨起负超现象严重、早上行胃肠镜检查等患者,夜间干腹透析方法具有一定优势[2]。夜间干腹是腹膜透析治疗方式之一,干腹的方法就是在夜间最后一次腹膜透析液灌入体内时,不将外接短管与腹透液管路连接端口分离,让腹膜透析液在患者腹腔停留4h左右再引流出来,保持患者夜间腹腔处于无腹透液的状态。由于连接的腹膜透析液成了患者的一个“牵绊”,容易造成外接短管人为牵拉,损伤短管出口处皮肤,引起出口处感染,诱发腹膜炎[3],并且由于持续连接腹透液4h,造成患者活动不便,不能达到轻松腹透的目的。为了实现双赢的目的,本院腹膜透析中心在干腹时巧用碘液微型盖使患者即“轻松又经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联合饮食干预对腹膜透析(PD)患者容量负荷的影响。方法将68例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饮食干预,治疗组在饮食干预的基础上进行有氧运动。比较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水肿发生率、血压控制不达标例数、透析液平均浓度、体重、血压、24h尿量、超滤量、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的变化。结果两组干预后水肿发生率、血压控制不达标例数、透析液平均浓度、体重等明显下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有所下降,LVMI较前明显下降;超滤量、尿量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干预后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有氧运动联合饮食干预有效控制PD患者容量负荷,提高PD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儿童心脏手术后并发急性肾衰竭的发生率为10%-39%,是导致患儿住监护室时间延长、增加病死率的重要并发症。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是通过以人体腹膜作为半透膜,使腹膜毛细血管和腹腔内高渗的透析液之间进行溶质交换,而达到清除体内毒素和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一种方法。腹膜透析无需全身使用抗凝剂且无需建立血管通路,对患儿的内环境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川芎嗪在腹膜透析中的超滤效应(附168例次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膜透析(PD)是治疗尿毒症的主要手段之一。但长期使用常会因腹膜的有效滤过面积减少或透析管堵塞而出现超滤下降,影响了脱水(超滤)及清除毒物的功效。本文应用川芎嗪注射液加入透析液中进行PD,收到了明显超滤效应。一、临床资料:3例病人均为慢性肾炎肾功衰尿毒症,男性、年龄分别为42岁、32岁、48岁。透析时  相似文献   

9.
CAPD患者腹膜电荷屏障与腹膜透析液蛋白质丢失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腹膜电荷屏障,并对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DN)与慢性肾小球肾炎(CGN)的CAPD患者的腹膜电荷屏障以及腹膜透析液蛋白进行比较,进而探讨CAPD患者腹膜电荷屏障与腹膜透析液蛋白丢失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2例CAPD患者,收集血清以及腹膜透析液,采用清除法测定胰淀粉酶清除率(Cpam)以及唾液淀粉酶的清除率(Csam)的比值(Cpam/Csam)用以评价腹膜电荷屏障;同时测定腹膜透析液蛋白的丢失量。结果①32例CAPD患者腹膜Cpam/Csam的比值为(6.296±21.514);腹膜透析液蛋白为(4.14±1.91)g;②CGN组腹膜透析液蛋白显著低于DN组[(4.35±1.88)g比(5.61±0.86)g,P=0.011〈0.05];而CGN组Cpam/Csam的比值显著高于DN组[(9.94±28.35)比(0.68±0.86),P=0.017〈0.05]。③所有患者Cpam/Csam与腹膜透析液蛋白丢失量之间具有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84,P〈0.01。而且其自然对数与腹膜透析液蛋白丢失量呈直线负相关。结论CAPD患者腹膜电荷屏障的丢失可增加腹膜透析液蛋白的漏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揭示腹膜透析患者钠清除的相关因素。方法 156例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行改良腹膜平衡试验和透析充分性检查,对结果做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揭示了腹膜对钠清除的影响因素有透析剂量、每日净超滤量、血钠与新鲜透析液钠浓度差值和钠沉降率,总钠清除的影响因素有每日净超滤量、每日尿量、血钠与新鲜透析液钠浓度差值和钠沉降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使用传统的腹膜透析液和足够的液体清除量是保证足够的钠清除量的最重要条件;使用低钠透析液应该是解决钠潴留的有效办法;评价透析充分性应包含钠清除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容量控制对于腹膜透析至关重要.腹膜平衡实验(peritoneal equilibration test,PET)可以评估腹膜小分子溶质转动功能,对优化腹膜透析存腹时间提供依据,但是不能预测腹膜液体转运功能.所以,本研究使用计算机拟合对不同超滤功能腹膜透析患者的腹膜液体转运功能进行评估.方法 纳入研究患者包括每天使用3~4袋2.5%葡萄糖透析液者(为腹膜超滤功能差组)和使用3~4袋1.5%葡萄糖透析液者(为腹膜功能好组),两组患者在上述透析处方下都能达到足够的液体清除.所有入组的患者都要求详细记录自己每天的腹膜透析换液情况,以评估腹膜液体转运功能.结果 本研究包括了17名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其中9名为超滤功能差组,8名为超滤功能好组.与超滤功能好组相比,超滤功能差组的患者每天更多的处于高葡萄糖(P<0.01)环境中,透析液/血浆肌酐比值(D/Pcre)更高(P<0.05),有更高的腹膜液体吸收率(Ke)(P<0.01). 结论 与超滤功能好的患者相比超滤功能差的患者的腹膜小分子溶质转运率更高,更为重要的是,超滤能力差的患者腹膜液体吸收率更高.  相似文献   

12.
超滤衰竭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腹膜透析时血液中的水分向透析液侧转运的过程称为超滤,这是腹膜透析水分清除的主要机制,腹膜失去超滤功能称为超滤衰竭。影响超滤的因素很多,如透析液的渗透剂型、灌注量、置留时间、药物影响以及腹膜转运功能等等,其中腹膜转运功能是影响超滤及溶质清除的基础。 腹膜转运功能随腹膜透析时间延长有所改变,常用检测腹膜转运功能的方法有:腹膜平衡试验  相似文献   

13.
正腹膜透析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腹膜作为半透膜,将代谢废物和过多的液体持续地从患者的血液排出到腹膜透析液中。大量研究表明溶质和水的转运功能是决定腹膜透析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1,2])。定期评估腹膜溶质和水转运功能,既能帮助调整透析方案,也能明确超滤衰竭的原因、预测腹膜功能严重受损的发生。迄今为止,诸多评估腹膜功能的方法(表1),本质上并不能代表真实的人体数据。纵观近30年,一方面,腹膜透析学界不断探索更准确客观的评估指标,更好地反映腹膜生理功能和病生理状态;另一方  相似文献   

14.
采用2.5%葡萄糖腹透液+大黄注射液和2.5%葡萄糖腹透液+硝普钠分别对兔腹透模型进行腹膜透析;对照组仅用2.5%葡萄糖透析液。测定实验各组不同时间血液和透出液内肌酐、葡萄糖和蛋白质浓度;记录腹腔引流量。含大黄和硝普钠的透析液能增加腹膜对小分子溶质肌酐和葡萄糖的运转,前者作用时间较后者长;两者对大分子蛋白质的转运及水的超滤无差异。提示大黄注射液是一种较好的改善腹膜溶质转运功能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汪海霞 《浙江临床医学》2012,(12):1468-1470
目的探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腹腔局部内皮素(ET-1)与腹膜转运功能异常的相关性。方法60例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根据腹膜转运功能分为转运功能正常组和转运功能异常组,分别测定和计算透析充分性指标(Kt/V)、肌酐清除率(Ccr)和腹透液ET-1。结果与腹膜转运功能正常组比较,转运功能异常组患者Kt/V和Ccr明显降低(P〈0.05),超滤量明显增加(P〈0.05);腹腔局部ET-1水平明显升高,且与腹膜转运功能呈负相关(r=-0.752,P〈0.05)。结论腹膜透析患者腹腔局部内皮素水平与腹膜功能受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腹膜透析(PD)是利用腹膜作为半透膜,向腹腔内以不断更换新鲜透析液,达到清除毒物,纠正酸中毒及水、电解质紊乱的目的。它具有透析率较高,适应范围广,生活质量高,保存残余肾功能好,对机体内环境影响小,接近生理状态等优点。作为长期肾脏替代疗法,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在临床上的应用日渐广泛。  相似文献   

17.
透析疗法使急性肾衰的治疗出现了根本转机。血液透析效果优于腹膜透析,但后者简便易行,便于推广。本文主要讨论透析疗法在急性肾衰治疗中的应用。透析方式腹膜透析:通过腹透导管向腹腔内注入透析液,利用腹膜作为半透膜,使体内蓄积的代谢废物和电解质排入透析液。水分的清除则依靠提高透析液的渗透压(酌情加入葡萄糖),通过超滤作用来实现。  相似文献   

18.
儿童心脏手术后并发急性肾衰竭的发生率为10%~39%,是导致患儿住监护室时间延长、增加病死率的重要并发症。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是通过以人体腹膜作为半透膜,使腹膜毛细血管和腹腔内高渗的透析液之间进行溶质交换,而达到清除体内毒素和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一种方法。腹膜透析无需全身使用抗凝剂且无需建立血管通路,对患儿的内环境影响较小,目前是儿童急性肾衰竭的首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垂直律动改善导管移位相关腹膜透析液引流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收治的规律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伴引流障碍患者,行立位腹部平片确诊为PD导管移位22例,利用垂直律动仪的高频低振幅振动治疗,记录治疗疗程及前后患者24h超滤量,评估腹膜透析液引流速度,并复查腹部平片判断导管复位情况。结果 22例PD导管移位患者中,垂直律动治疗后腹膜透析液引流速度较前平均增快59.317ml/min[(80.284±26.079)ml/min比(20.931±7.366)ml/min,t=10.656,P0.001];其中3例患者导管复位至真骨盆;17例患者导管末端位置下降1~2个椎体水平,2例患者透析液引流障碍未改善。结论垂直律动治疗操作简单,能有效改善导管移位相关透析液引流障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腹膜透析(PD)是利用腹膜作为半透膜,向腹腔内以不断更换新鲜透析液,达到清除毒物,纠正酸中毒及水、电解质紊乱的目的。它具有透析率较高,适心范围广,生活质量高,保存残余肾功能好,对机体内环境影响小,接近生理状态等优点。作为长期肾脏替代疗法,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在临床上的应用日渐广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