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黄芩素甙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对三磷酸腺苷(ATP)及羟自由基含量的影响。方法:沙土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时间10min。动物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黄芩素甙Ⅰ组(45mg/kg,腹腔注射)、黄芩素甙Ⅱ组(90mg/kg,腹腔注射)。高倍镜下计数海马CA1区存活锥体细胞数目,ATP及羟自由基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法。结果:再灌注4d时,对照组海马CA1区存活锥体细胞数目仅为假手术组的5%[(5&;#177;2),(96&;#177;12)&;#215;10^4/mm^2,t=8.607,P&;lt;0.01],而黄芩素甙Ⅰ组和Ⅱ组分别为假手术组的23%和42%,明显多于对照组[(22&;#177;8),(40&;#177;9),(5&;#177;2)&;#215;104/mm^2,t=1.747,3.622,P&;lt;0.01]。再灌注60min,黄芩素甙Ⅰ组和Ⅱ组AT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0.70&;#177;0.08),(0.81&;#177;0.15),(0.51&;#177;0.19)mmol/kg,t=1.277,1.562,P&;lt;0.05],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缺血末和再灌注60min,黄芩素甙Ⅱ组羟自由基含量低于对照组[(0.43&;#177;0.12),(0.65&;#177;0.16)mmol/L,t=1.871,P&;lt;0.05;(0.42&;#177;0.15),(0.72&;#177;0.13)mmol/L,t=2.747,P&;lt;0.01]。结论:黄芩素甙(45mg/kg和90mg/kg)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减轻细胞能量代谢障碍和减少羟自由基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2.
灯盏花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凋亡相关蛋白的干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干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对Bcl-2蛋白、c-Fos蛋白、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蛋白的表达影响及其对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6/09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生理学实验室进行,取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灯盏花组3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不造模,模型组和灯盏花组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后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mL/kg和灯盏花素注射液1mL/kg。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灯盏花素干预大鼠脑缺血24h后对Bcl-2蛋白、c-Fos蛋白、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3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Bcl-2蛋白: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阳性细胞数与假手术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犤(40.83±2.69),(2.02±0.18)个/视野,t=7.12,P<0.01犦,而灯盏花组又明显高于模型组犤(64.88±3.13)个/视野,t=9.34,P<0.01犦。②c-Fos蛋白: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c-Fos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犤(72.47±4.23),(2.30±0.34)个/视野,t=10.22,P<0.01犦;灯盏花组较模型组明显减少犤(48.23±5.12)个/视野,t=7.55,P<0.01犦。③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蛋白: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假手术组犤(126.31±7.12),(2.30±0.64)个/视野,t=15.74,P<0.01犦,灯盏花组大鼠脑组织中阳性细胞数明显低于模型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丹皮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1,ICAM-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2h再灌注24h模型,治疗组缺血时腹腔注射丹皮酚。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计数缺血区中性粒细胞浸润及坏死神经元的数目,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CAM-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丹皮酚治疗组坏死神经元百分率犤(25.85±3.93)%犦低于对照组犤(31.13±4.58)%,t=2.770,P<0.05犦。中性粒细胞的浸润数治疗组犤(15.40±2.59)个/视野犦较对照组犤(19.10±2.81)个/视野犦显著减少(t=3.063,P<0.01)。ICAM-1的表达治疗组犤(13.90±2.18)条/视野犦较对照组犤(16.20±2.30)条/视野犦下调(t=2.290,P<0.05)。结论:丹皮酚可能具有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ICAM-1蛋白表达的作用,从而减轻了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亚低温复合黄芩素甙对脑缺血后沙土鼠海马组织能量代谢和病理学的影响.方法采用沙土鼠前脑缺血模型,缺血时间10分钟.于再灌注60分钟测定ATP及腺苷酸池的含量,再灌注第4日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常温组ATP含量[(0.51±0.19)mmol/g]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0.97±0.11)mmol/g,P<0.01],亚低温组[(0.73±0.08)mmol/g]或黄芩素甙组[(0.70±0.08)mmol/g]均高于常温组(P均<0.05),亚低温复合黄芩素甙组ATP含量[(0.83±0.05)mmol/g]明显高于亚低温组或黄芩素甙组(P<0.05和P<0.01);海马CA1区存活神经元计数亚低温组或黄芩素甙组均较常温组明显增多(P均<0.01),而与亚低温复合黄芩素甙组相比则明显减少(P均<0.01).结论亚低温复合黄芩素甙能减少脑缺血后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延迟性死亡,其机制可能与其能减轻能量代谢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5.
背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 Kinesin 活性密切相关,研究认为微管运动蛋白 Kinesin 活性下降是脑缺血后神经细胞死亡的早期标志。黄芩素甙可以防止脑缺血-再灌注诱发的蛋白激酶 C 的激活、减轻钙超载,且可减小缺血梗死灶的体积,从而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但是黄芩素甙脑保护作用是否与 Kinesin 活性有关,目前很少报道。目的:观察黄芩素甙对脑缺血-再灌注期间海马锥体细胞微管运动蛋白Kinesin 活性的变化。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及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材料:实验于 1999-02/08在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完成。选用雄性沙土鼠 35只。方法:将沙土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5只)、缺血再灌注对照组(15只)和黄芩素甙组(15只)3组,根据再灌注时间将缺血再灌注对照组和黄芩素甙组分为 3个亚组,即再灌注Ⅰ组(再灌注 6h)、再灌注Ⅱ组(再灌注 48h)和再灌注Ⅲ组(再灌注 96h)。每亚组 5只动物。缺血再灌注对照组和黄芩素甙组制备沙土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脑缺血时间为 10m in。假手术组仅游离双侧颈总动脉但不予阻断。黄芩素甙组于缺血前 15m in 给予灯盏花素(其有效成分为黄芩素甙)45m g/kg腹腔注射,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对照组则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结合计算机图象分析技术测定海马微管运动蛋白 Kinesin 的活性。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动物 Kinesin 的活性及其变化。结果:纳入实验的动物为 35只,均进入结果分析,无实验动物脱失。在海马 CA1区,缺血再灌注对照组缺血-再灌注 6,48和 96h 时微管运动蛋白 Kinesin 活性分别降至假手术组的 58%,38%和 12%(P 均<0.01),而黄芩素甙组在再灌注 6,48和 96h 后,微管运动蛋白 Kinesin 活性分别为假手术组的 81%,61%和 21%,均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对照组(P均<0.05)。在海马 CA2,CA3和 CA4区,微管运动蛋白 Kinesin 的活性无明显变化。结论:黄芩素甙可通过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期间海马 CA1区微管运动蛋白 Kinesin 活性的下降达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雌二醇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具有脑缺血神经元保护作用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2-06/10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重点实验室进行。将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①假手术组(n=8),腹腔注射消毒后的精制玉米油1.5mL,1次/d,连续7d,然后手术,仅分离血管,不栓塞。②模型组(n=32):给药同假手术组,然后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③雌二醇组(n=32):将17β-雌二醇溶于玉米油中,按100μg/kg腹腔注射,1次/d,连续7d,然后同前造模。假手术组于术后6h,其他两组于再灌注3,6,12,24h处死动物取材(每个时间点8只),采用连续切片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皮质和纹状体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核神经生长因子表达,以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纤维有无染色。结果:经补充后72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阳性细胞数:脑皮质:再灌注后6h雌二醇组高于假手术组,但与模型组比较无差异犤(78.88±6.03),(53.75±3.92),(76.75±5.87)个/视野犦,再灌注12h雌二醇组显著高于模型组犤(86.50±4.24),(63.13±7.72)个/视野,P<0.01犦。脑纹状体:再灌注6h雌二醇组高于假手术组,但与模型组比较无差异犤(63.88±5.37),(38.75±4.17),(61.63±6.39)个/视野犦,再灌注12h雌二醇组显著高于模型组犤(71.38±5.29),(48.00±8.32)个/视野,P<0.01犦。②神经生长因子阳性细胞数:皮质:再灌注6h雌二醇组高于于假手术组犤(71.50±4.50),(45.75±7.03)个/视野,P<0.01犦,至再灌注12h,显著高于模型组犤(79.20±6.39),(58.63±4.81)个/视野,P<0.01犦,再灌注24h,仍高于模型组犤(69.00±4.96),(49.25±5.80)个/视野,P<0.01犦。脑纹状体:3组均为少量表达。③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纤维阳性密度:雌二醇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χ2=19.015,25.6,P<0.01)。结论:给予外源性的雌二醇可以使脑缺血再灌注后内源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表达上调,且在再灌注12h内,使大脑半球免于损伤,达到脑保护治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兔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元的保护作用,以及发挥作用的有效时间窗。方法:实验于2005-05/08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分子影像医学和神经病学实验室进行。34只雄性4.5~5月龄新西兰白兔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n=6)、生理盐水组(n=8),再灌注3h因子治疗组(n=10)和再灌注6h因子治疗组(n=10)。采用兔大脑中动脉阻断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线栓插入的深度不同。因子治疗组在缺血2h再灌注损伤后3h和6h应用微量进样器将2.5μg/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50μL和神经生长因子400AU(相当于16μg/L)立体定向导入梗死灶周,生理盐水组则注入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于再灌注72h,应用MR影像学、红四氮唑染色和流式细胞术评价各组动物脑梗死体积、灶周缺血半暗带细胞凋亡率、表观弥散系数值比率及半胱氨酸蛋白酶3活性表达。在大脑中动脉阻塞2h再灌注后24,72h,采用Purdy评分标准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总得分最低为2分,表示无神经功能缺陷;总得分最高为11分,表示动物意识丧失或死亡。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无动物死亡,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缺血2h再灌注72h,MR影像测得梗死灶主要限于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皮质和皮质下白质和部分尾壳核。再灌注3h因子治疗组、再灌注6h因子治疗组脑梗死百分率分别较生理盐水组下降44.0%和33.3%。②缺血2h再灌注72h的再灌注3h因子治疗组、再灌注6h因子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较生理盐水组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犤(6.4±0.5),(4.8±0.8),(5.4±0.5),P<0.01);犤(2.8±0.4),(3.2±0.8),(4.6±0.5),P<0.01犦。③再灌注3h因子治疗组、再灌注6h因子治疗组脑组织含水量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明显减少,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犤(79.2±0.5)%,(79.9±0.6)%,(81.8±0.3)%,0.01犦。④缺血2h再灌注72h的再灌注3h因子治疗组、再灌注6h因子治疗组灶周皮质区梗死灶周区表观弥散系数值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犤(89±3)%,(83±3)%,(74±4)%,P<0.01犦。这两组灶周皮质凋亡率及半胱氨酸蛋白酶3活性表达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则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犤(10.4±0.7)%(15.5±1.2)%(20.2±1.3)%,P<0.01犦;犤(17.4±1.3),(26.1±1.0),(54.1±6.9),P<0.01犦。结论: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神经元护作用,有效时间窗最少是再灌注后6h。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苯那普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浆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和内皮素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9在锦州医学院药理教研室进行。取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①模型组:连续5d灌胃生理盐水2mL/d,然后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60min再灌注60min模型。②苯那普利组:连续5d灌胃苯那普利犤10mg/(kg·d),溶于2mL水中犦,然后同模型组造模。③假手术组:连续5d灌胃生理盐水2mL/d,然后同前手术,但不置线阻塞血管。各组大鼠血浆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内皮素的水平应用放射免疫技术检测。结果:大鼠30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模型组和苯那普利组均高于假手术组犤(1.66±0.10),(1.21±0.11),(0.85±0.07)μg/L,F=8.93,P=0.00犦,但苯那普利组低于模型组(P<0.01)。②白细胞介素6水平:模型组和苯那普利组均高于假手术组犤(151.80±10.78),(119.10±7.82),(80.30±5.97)ng/L,F=13.87,P=0.00犦,但苯那普利组低于模型组(P<0.01)。③内皮素水平:模型组和苯那普利组均高于假手术组犤(210.50±11.78),(166.60±6.71),(130.50±6.34)ng/L,F=15.49,P=0.00犦,苯那普利组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在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伴有一些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和内皮素的增高,由此导致并加重脑损伤。苯那普利能显著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中各细胞因子及内皮素水平,起到脑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9.
背景:灯盏花素是从中药灯盏花中提取的,具有显著抗血小板和血栓形成的活性,通过清除自由基和凋亡细胞而保护大脑。目的:观察灯盏花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引起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以硫酸镁做标准比较。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方差分析。单位:孝感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材料:实验于2004-05/11在孝感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完成。实验选用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硫酸镁组、灯盏花素50mg/kg组和灯盏花素75mg/kg组,每组8只。方法:自大鼠颈总动脉插入尼龙线栓塞大脑中动脉,造成大脑缺血,拔出线栓进行再灌注。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于脑缺血10min后给予20mL/kg生理盐水,其余3组分别给予50mg/kg和75mg/kg灯盏花素及30mg/kg硫酸镁。各组大鼠分别于脑缺血1h再灌注2,5,23h进行神经病学评分(5分制,0分为无明显神经病学症状,1分为不能完全伸展左侧前爪,2分为向左侧旋转,3分为行走时向左侧倾倒,4分为不能自行行走。积分越高,说明动物行为障碍越严重),并于脑缺血1h再灌注23h时测定脑梗死面积(以染色区与未染色区的百分比表示)。脑缺血1h再灌注2,5,23h时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方法检测脑海马凋亡细胞百分率(%)=(凋亡神经元÷海马神经元)×100%。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蛋白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犤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阳性细胞表达百分率(%)=(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阳性神经元÷海马神经元)×100%犦。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脑缺血1h再灌注2,5,23h神经病学评分。②各组大鼠脑缺血1h再灌注23h时脑梗死面积。③脑缺血1h再灌注2,5,23h时脑海马凋亡细胞百分率。④脑缺血1h再灌注2,5,23h时脑海马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阳性细胞表达百分率。结果:4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神经病学评分:脑缺血再灌注23h时灯盏花素50mg/kg组,灯盏花素75mg/kg组和硫酸镁组明显低于脑缺血再灌注组犤(1.2±0.4)分,(0.5±0.4)分,(1.3±0.4)分,(2.2±0.6)分,F=6.09,P=0.001犦,但灯盏花素组明显低于硫酸镁组(P<0.01)。②脑梗死面积:脑缺血再灌注23h时灯盏花素50mg/kg组,灯盏花素75mg/kg组和硫酸镁组大鼠大脑梗死区面积明显低于脑缺血再灌注组犤(0.18±0.03)%,(0.10±0.02)%,(0.28±0.02)%,(0.43±0.05)%,F=2.3,P=0.001犦,灯盏花素组明显低于硫酸镁组(P<0.01)。③脑海马凋亡细胞百分率:脑缺血再灌注23h时灯盏花素50mg/kg组,灯盏花素75mg/kg组和硫酸镁组明显低于脑缺血再灌注组犤(27.2±4.3)%,(20.6±3.6)%,(35.4±5.5)%,(60.4±6.2)%,F=6.17,P=0.0007犦,灯盏花素组明显低于硫酸镁组(P<0.01)。④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阳性细胞表达百分率:脑缺血再灌注23h时灯盏花素50mg/kg组,灯盏花素75mg/kg组和硫酸镁组明显低于脑缺血再灌注组犤(34.2±5.3)%,(21.6±3.5)%,(47.4±4.5)%,(76.3±6.2)%,F=6.88,P=0.0001犦,灯盏花素组明显低于硫酸镁组(P<0.01)。结论:灯盏花素可显著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病学评分,缩小脑梗死面积,降低脑海马凋亡细胞数,降低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阳性表达细胞数量,起到保护大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脑损伤作用,其作用优于硫酸镁。  相似文献   

10.
王建国  陈群  曾因明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183-185,F0003
背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Kinesin活性密切相关,研究认为微管运动蛋白Kinesin活性下降是脑缺血后神经细胞死亡的早期标志。黄芩素甙可以防止脑缺血-再灌注诱发的蛋白激酶C的激活、减轻钙超载,且可减小缺血梗死灶的体积,从而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但是黄芩素甙脑保护作用是否与Kinesin活性有关,目前很少报道。 目的:观察黄芩素甙对脑缺血-再灌注期间海马锥体细胞微管运动蛋白Kinesin活性的变化。 设计:随机对照实验。 单位: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及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 材料:实验于1999-02/08在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完成。选用雄性沙土鼠35只。 方法:将沙土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5只)、缺血再灌注对照组(15只)和黄芩素甙组(15只)3组,根据再灌注时间将缺血再灌注对照组和黄芩索甙组分为3个亚组,即再灌注Ⅰ组(再灌注6h)、再灌注Ⅱ组(再灌注48h)和再灌注Ⅲ组(再灌注96h)。每亚组5只动物。缺血再灌注对照组和黄芩素甙组制备沙土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脑缺血时间为10min。假手术组仅游离双侧颈总动脉但不予阻断。黄芩素甙组于缺血前15min给予灯盏花素(其有效成分为黄芩素甙)45mg/kg腹腔注射,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对照组则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结合计算机图象分析技术测定海马微管运动蛋白Kinesin的活性。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动物Kinesin的活性及其变化。结果:纳入实验的动物为35只,均进入结果分析,无实验动物脱失。在海马CA1区,缺血再灌注对照组缺血-再灌注6,48和96h时微管运动蛋白Kinesin活性分别降至假手术组的58%,38%和12%(P均〈0.01),而黄芩素甙组在再灌注6,48和96h后;微管运动蛋白Kinesin活性分别为假手术组的81%,61%和21%,均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对照组(P均〈0.05)。在海马CA2,CA3和CA4区,微管运动蛋白Kinesin的活性无明显变化。 结论:黄芩素甙可通过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期间海马CA1区微管运动蛋白Kinesin活性的下降达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