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与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功能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60例DCM病人进行心率变异性检测,并追踪观察18个月。将患者分为非心力衰竭组(A组)、心力衰竭组(B组)、死亡组(C组),回顾分析HRV与心功能和预后的关系。结果:①C组、B组与A组相比SDNN、SDANN、RMSSD、PNN50均减小(P<0.05)。②B组、C组较A组TP减少(P<0.05),C组LF/HF比值增大。结论:HRV可反映DCM患者的心功能,对预测DCM预后亦有较高的价值,是一种预测DCM预后的简单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儿室性早搏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方法采用TLC3000A十二导动态心电仪,对30例正常儿童和65例DCM患儿进行动态心电分析。DCM组分为室早组和非室早组,室性早搏组按室早发生频率不同分为A组(偶发)、B组(频发)、C组(联律.多形.成对.室速),对各组进行心率变异(HRV)分析。结果DCM患儿室早各组和非室早组HRV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非室早组和室早A组HRV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室早B组及C组与非室早组比较HRV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且室早各组HRV依次下降,各指标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DCM患儿HRV值与室性早搏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HRV值对DCM患儿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断有一定价值,也可作为预测DCM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与心率变异的相关性及护理方法。方法:将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共分为4组,健康对照组30例,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患者各30例,分析各组的心率变异性,比较各组与健康对照组心率变异的的差异,根据患者HRV分析结果,给予适当的观察和护理。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各指标(SDNN,SDNNindex,SDANN,RMSSD,PNN50)低于健康对照组。心功能Ⅱ级患者HRV部分指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心功能Ⅲ级患者HRV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心功能Ⅳ级患者HRV各指标的降低更显著(P〈0.01),心力衰竭组患者HRV随心功能分级升高而降低。结论: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降低,降低程度与心功能分级呈负相关,心率变异分析可预测心力衰竭患者病情,指导临床治疗和护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特点及其与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41例DCM患者和42例对照组病人的HRV时域指标和室性心律失常。结果:41例DCM患者的SDNN、SDANN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心功能Ⅲ级以上的患者明显低于心功能Ⅱ级以下者(P<0.01和P<0.05)。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与不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之间HRV各参数间无显著差异。以LVEF和SDNN之间做相关性分析,两者之间有显著相关性(r=0.492,P=0.05)。结论:DCM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普遍下降,而以SDNN、SDANN下降显著;HRV下降的程度和心功能分级及LVEF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是否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与心率变异的相关性及护理方法.方法:将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共分为4组,健康对照组30例,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患者各30例,分析各组的心率变异性,比较各组与健康对照组心率变异的的差异,根据患者HRV分析结果,给予适当的观察和护理.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各指标(SDNN,SDNNindex,SDANN,RMSSD,PNN50)低于健康对照组.心功能Ⅱ级患者HRV部分指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心功能Ⅲ级患者HRV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心功能Ⅳ级患者HRV各指标的降低更显著(P<0.01),心力衰竭组患者HRV随心功能分级升高而降低.结论: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降低,降低程度与心功能分级呈负相关,心率变异分析可预测心力衰竭患者病情,指导临床治疗和护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对冠心病以及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评定价值以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将88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冠心病组(B组)和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组(C组)两组。冠心病组为左室射血分数(EF)≥50%的CAD患者30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组为EF50%的患者58例;另选择健康对照者31例对照组(A组),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获得HRV各项时域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 A组和B组、B组和C组之间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全程记录中每5分钟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全程记录中每5分钟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之间SDNN、ANN、SDNN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和C组之间全程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全部相邻的R-R间期之差大于50 ms的心搏数占总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之间rMSSD、PNN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之间rMSSD,PNN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随心功能的下降,SDNN和SDANN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SDNNI、RMSSD和PNN50随着心功能的下降而显著下降同时在与心功能I级比较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尤其是伴发心力衰竭患者,HRV降低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心率变异性 (HRV)与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关系。方法应用Holter心电图自动分析系统对 5 5例CHF患者及 4 2例正常对照者的HRV频域及时域进行分析 ,同时用放免法测定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CHF患者中 ,血清T3 减低 (P <0 .0 5 ) ,而rT3 水平升高 (P <0 .0 1) ;HRV指标SDNN ,rMSSD ,LF和HF水平降低 (P <0 .0 5 ) ,而LF/HF比值升高 (P <0 .0 5 )。在这些变化中以低T3 的CHF组表现更明显 (P <0 .0 1)。结论心力衰竭患者存在继发性甲状腺代谢紊乱 ,低T3 及高rT3 水平可作为评价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心力衰竭患者自主神经调节功能明显受损 ,迷走神经张力减低 ,交感神经张力升高。交感神经及迷走神经受损在低T3 心力衰竭患者中表现更明显 ,故纠正甲状腺激素代谢紊乱 ,使自主神经平衡紊乱得到改善 ,有利于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围术期中老年心肌缺血患者HRV的监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 :探讨围术期中老年心肌缺血患者心率变异性 (HRV )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择 15 0例中老年择期手术患者 ,以动态心电图 (DCG)监测围术期心率变异性 (HRV)及心肌缺血的变化。于术前一日内监测至少 12h ,术后监测 48h。根据围术期是否发生心肌缺血分为缺血组 (A组 )和非缺血组 (B组 )。结果 :共有 3 7人发生心肌缺血 (A组 ) ,其中术前有 7例发生 ,术后有 3 4例发生 ;另 113人未发生心肌缺血 (B组 )。A组术前HF(高频功率 )、LF(低频功率 )、LF/HF(低频与高频比值 )低于B组 (P <0 0 5 ) ;两组术后HRV均显著降低 (P <0 0 5或 0 0 1) ,A组TP(总功率 )、HF、LF、VLF(极低频功率 )、LF/HF在术后 2d内均显著低于B组 (P <0 0 5或 0 0 1)。结论 :心肌缺血主要发生于术后 ;术前HF、LF、LF/HF异常降低对心肌缺血尤其是术后心肌缺血可能具有比较重要的预测价值 ;术后自主神经功能严重降低、交感 /迷走张力严重失衡且恢复较慢 ,可能是术后心肌缺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缬沙坦与卡维地洛联合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缬沙坦与卡维地洛联合治疗对难治性心力衰竭 (RHF )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3 5例经常规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类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临床诊断为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 ,随机分为A、B和C组 3组 :即A组 ( 4 1例 ,对照组 ,常规治疗 ) ;B组 ( 4 9例 ,常规治疗加缬沙坦 80mg ,每天 1次 ) ;C组 ( 4 5例 ,常规治疗加缬沙坦 80mg ,每天 1次和卡维地洛 12 5mg ,每天 2次 ) ,疗程 6个月 ,观察各组病人治疗疗效 ,治疗前后各组心率、血压、心功能参数即左室射血分数 (LVEF)、二尖瓣血流峰速E/A比值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B组及C组同常规治疗组比较 ,心率、血压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 (P <0 0 5 ) ,LVEF增加 (P<0 0 5 ) ,E/A比值增加 (P <0 0 5 ) ,临床心功能改善 1~ 2级。药物副作用少 ,患者耐受性好 ,C组比B组疗效更为显著 (P <0 0 5 )。结论 :缬沙坦与卡维地洛联合治疗RHF的疗效显著 ,比常规治疗及常规治疗基础上单独加用缬沙坦治疗RHF的疗效显著 ,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β 受体阻滞剂对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的心率变异性 (HRV)、敏感性及心功能的变化。方法 用动态心电图进行HRV分析 ,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功能。结果 治疗组用 β 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治疗后 ,正常RR间期指标差 ,频域指标、心率变异指数均比实验前数值增加 (P <0 .0 1,P <0 .0 5 ) ,左室射血分数 (LEF)、左室收缩末期容量和舒张末期容量均降低 (P <0 .0 5 )。结论 β 受体阻滞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能提高其心率变异性 ,增加 β 受体敏感性 ,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1.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力群 《中国综合临床》2005,21(11):969-970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率变异性特点及心功能损害程度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方法对69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和52例健康对照者的心率变异性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不同程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差异.结果心力衰竭组正常R-R间期总体标准差、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 ms的窦性心搏占心搏总数的百分比、总功率、低频功率和高频功率低于健康对照组,低频与高频功率比值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随着心功能受损程度加重,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率变异性进一步减低,其中低频功率较敏感.结论检测心率变异性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变化可反映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情况,同时为心力衰竭程度的预测和治疗提供有用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和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在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177例CH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心功能分级,将其分为心功能Ⅱ~Ⅲ级组和心功能Ⅳ级组:心功能Ⅱ~Ⅲ级组包括心功能Ⅱ级患者28例,心功能Ⅲ级患者63例,共91例;心功能Ⅳ级组均为心功能Ⅳ级患者,共86例。对两组患者性别、伴发疾病情况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对两组患者年龄、血浆NT-proBNP水平,以及HRV时域指标SDNN、RMSSD、PNN50和三角指数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心功能Ⅱ~Ⅲ级组CHF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低于心功能Ⅳ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45.2±147.5)ng/L vs(4012.6±983.2)ng/L,t=49.510,P<0.001];心功能Ⅱ~Ⅲ级组CHF患者HRV时域指标SDNN、RMSSD、PNN50和三角指数均显著高于心功能Ⅳ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56±15.16)ms vs(68.74±12.58)ms,t=15.294,P<0.001;(19.04±7.62)ms vs(15.23±5.29)ms,t=9.275,P=0.001;(5.59±2.23)% vs(4.48±2.65)%,t=5.601,P=0.002;(13.22±6.82)vs(10.69±4.53),t=2.748,P=0.011]。心功能Ⅱ~Ⅲ级组房性心律失常、心血管事件、房性心律失常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心功能Ⅳ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例(29.7%)vs 40例(46.5%),χ2=15.130,P<0.001;9例(9.9%)vs 14例(16.3%),χ2=11.577,P<0.001;4例(4.4%)vs 8例(9.3%),χ2=10.836,P=0.001]。 结论血NT-proBNP水平和HRV各项时域指标均对CHF患者诊断、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Heart rate variability and diastolic heart failur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iastolic heart failure accounts for up to 40% of patients with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HF), and is associated with a better prognosis as compared to patients with systolic dysfunction. Nevertheless, patients with diastolic dysfunction have a significantly higher mortality as compared to the normal population. Reduced 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 a marker of autonomic dysfunction,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systolic heart failure. We therefore sought to determine to what extent HRV is altered in a population of patients with diastolic heart failure. Twenty-four hour ambulatory (Holter) recordings were performed in 19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diastolic heart failure, in 9 patients with systolic heart failure, as well as in 9 healthy volunteers (normal controls). Time and frequency domain HRV variables were obtained for all three groups of patients. Both Time and Frequency domain variables were found to be reduced in both heart failure groups compared to normal controls. When compared with each other, patients with diastolic function had relatively higher values of HRV variables, compared to those with systolic dysfunction (SDNN, Total power, ULF power, all P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洛伦兹(Lorenz)散点图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图心率变异性(HRV)分析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安庆市立医院收治的34例心力衰竭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检查资料,作为心衰组;选取同期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30例非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HRV指标,包括时域频域指标:24 h内相邻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5 min R-R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50 ms占正常心动周期比例(PNN50)、HRV三角指数;频域指标:高频(HF)、低频(LF)、LF/HF;观察2组Lorenz散点图形态、散点图长度(L)及离散度(D);分析Lorenz散点图测量值与HRV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心衰组HRV频域指标SDANN[(73.56±34.309)ms]、HRV三角指数(24.99±10.91)和时域指标LF/HF(1.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03.13±23.41)ms、33.26±9.71、1.9],频域指标RMSSD(56 ms)、PNN50(21%)显著高于对照组(30 ms、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Lorenz散点图形态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组Lorenz散点图测量值D(174.71±74.15)显著低于对照组(222.76±9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心衰组Lorenz散点图测量值L与D均与HRV频域指标SDNN、PNN50、HRV三角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HRV时域指标HF、LF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HRV指标、Lorenz散点图形态与离散度均与非心力衰竭患者有显著差异;Lorenz散点图测量值与HRV指标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比例保钾利尿剂与排钾利尿剂联合应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钾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心力衰竭患者298例,其中包括单纯心力衰竭者179例,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者119例。单纯心力衰竭组及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组分别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及C、D四组,均在常规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给予排钾利尿剂呋塞米和保钾利尿剂螺内酯联合治疗,A、B、C、D四组呋塞米与螺内酯口服剂量比例分别为1∶1、1∶2、1∶1、1∶2,并排除饮食、基础血钾对血钾的干扰,监测血钾含量及肾功能。结果 A、B、C、D四组低钾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66.3%、4.4%、10.2%、0.0%,四组高钾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0.0%、1.1%、8.5%、51.7%,四组再入院率分别为9.0%、4.4%、11.9%、13.3%;单纯心力衰竭组中B组较A组低血钾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047,P0.01);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组C组较D组高血钾发生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301,P0.01)。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组较单纯心力衰竭组患者的总再入院率较高(12.6%比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21,P=0.082)。合并肾功能不全的心力衰竭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血钾水平与患者血肌酐水平具有正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为0.967,P0.01)。结论在正常饮食、肾功能和基础血钾情况下,呋塞米与螺内酯按1∶2联合应用对心力衰竭患者的血钾含量影响较小;而当治疗合并肾功能不全的心力衰竭患者时,应视肾功能不全的轻重调整呋塞米与螺内酯的比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慢性心力衰竭NYHA心功能的关系及对住院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300例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分别依据住院期间预后、NYHA分级、原发心脏疾病以及患者RDW四分位数分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Cox分析、相关性分析和ROC曲线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心功能的关系及对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进行分析。结果不同NYHA分级组RDW、LVEDD、LVEF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且RDW与NYHA分级、LVEDD、LVEF分别呈正相关、正相关和负相关(P均<0.05)。RDW值四分位分组A组、B组、C组及D组住院死亡率分别为20.00%、19.74%、26.76%、30.14%,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将之设定为A级、B级、C级、D级带入多因素Cox回归方程,C级和D级是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死亡危险因素(P均<0.05),以A级为对照,B级、C级和D级死亡风险HR分别为0.869、1.221、1.489。扩张型心肌病组、缺血性心肌病组、风湿性心脏病组、高血压心脏病组RDW为C级及以上住院死亡率分别为57.58%、41.46%、23.53%、41.67%,差异有显著性(P<0.05)。采用ROC曲线分析,全部患者当RDW为14.65%时,对住院死亡的预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5.23%、53.26%,曲线下面积为0.672;扩张型心肌病、缺血性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患者RDW界值分别为13.55%、13.72%、14.74%、14.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RDW与NYHA心功能密切相关,RDW升高是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不同病因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死亡均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塑和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扩张型心肌病(DCM)并心力衰竭患者138例,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和赖诺普利组。两组均常规给予强心、利尿及β受体阻滞剂等抗心力衰竭治疗,在此基础上,替米沙坦组口服替米沙坦40 mg/d,赖诺普利组口服赖诺普利10 mg/d。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舒张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胸比例(CTR)及6 min步行试验(6MWT)。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的LVEDd、LVESd、LVEF、CTR及6MWT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VPWT、IVST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指标治疗后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能显著改善DCM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并逆转心室重构,运动耐量明显改善,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赖诺普利同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对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及影响机制。方法 36例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8例,分别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安慰剂和普伐他汀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12个月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同型半胱氨酸及血浆脑钠肽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加(P<0.05),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同型半胱氨酸及脑钠肽水平下降(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小(P<0.05)。结论普伐他汀可能通过降低患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同型半胱氨酸及血浆脑钠肽水平减轻心室重构,从而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对冠心病、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意义。方法选择40例冠心病患者、36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健康人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记录,分析比较。结果 A组(冠心病)、B组(冠心病并发糖尿病)患者R-R间期总体标准差(SDNN)、平均值标准差(SDANN)、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ndex)、平方根(RMSSD)、总R-R间期数的百分比(PNN50%)较C组(正常对照)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检查可作为衡量其心脏自主神经损害的一个有效的无创方法,此方法不仅能够准确反映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及其损害情况,并可对其损害程度进行初步判断、评估,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