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原文“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俱,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用之,宜半夏泻心汤”。《金匮要略》原文讲:“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此方《伤寒论》中用于治疗伤寒五六日,邪传于里,实为柴胡汤证,但是医者误用下药,而出现心下满而不痛,或兼寒热错杂、呕吐、肠鸣的痞证。《伤寒明理论》“阴阳不交曰痞,上下不通为满”;《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清气在下,则生…  相似文献   

2.
半夏泻心汤是《伤寒论》泻心汤类主方,为中虚痞塞,气机升降失常,寒热错杂之痞证而设。《伤寒论》154条云:“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相似文献   

3.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痞证》:“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  相似文献   

4.
半夏泻心汤证原文见《伤寒论》154条(《伤寒论讲义》1964年版)“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它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历代医家认为半夏泻心汤是治正痞的主方,临床应用很广泛,现就半夏泻心汤方证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5.
黄增强 《河南中医》2004,24(12):5-5
《伤寒论》149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也,宜半夏泻心汤。”本条主要辨少阳证、大结胸证、痞证的证治。说明病原在表.经五六日.太阳之邪内传之期.  相似文献   

6.
半夏泻心汤合左金丸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32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林云飞 《新中医》2007,39(12):64-65
半夏泻心汤为医圣张仲景创立,《伤寒论》曰:"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柴胡汤证具,而以它药下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金匮要略·呕哕下利篇》:"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治之"。  相似文献   

7.
正半夏泻心汤首载于张仲景所著《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149条[1]:"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鞕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也,宜半夏泻心汤",是治疗"痞"证代表方,《华氏中藏经》说:"阳气上而不上曰痞;阴气下而不下曰痞,痞格者谓阴阳不相从也。"指出痞证  相似文献   

8.
心下痞与胃下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卫东 《河南中医》2003,23(2):63-63
《伤寒论》第 15 1条 :“脉浮而紧 ,而复下之紧反入里 ,则作痞 ,按之自濡 ,但气痞耳。”第 15 4条 :“心下痞 ,按之濡 ,其脉关上浮者 ,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14 9条 :“伤寒五六日 ,呕而发热者 ,柴胡汤证俱 ,而以他药下之 ,柴胡证仍在者 ,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 ,不为逆 ,必蒸蒸而振 ,却发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鞭痛者 ,此为结胸也 ,大陷胸汤主之 ,但满不痛者 ,此为痞 ,柴胡不中与之 ,宜半夏泻心汤。”《金匮要略》 :“呕而肠鸣 ,心下痞者 ,半夏泻心汤主之”。综合《伤寒》、《金匮》论痞 ,其病机为 :伤寒误下 ,使脾胃之气受伤 ,在表之邪 …  相似文献   

9.
马婷  洒荣桂 《新中医》2007,39(3):92-94
半夏泻心汤是集辛开苦降、寒热补泻于一体的代表方剂。此方源于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曰:“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方由半夏、黄芩、黄连、炙甘草、干姜、人参、大枣组成,为少阳误下成痞所设,是辛开苦降、调和脾胃阴阳的代表方剂。因其配伍精当,疗效显著,在脾胃病治疗中运用广泛。  相似文献   

10.
<正>徐瑞荣,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诊疗血液病及恶性肿瘤30余年,在疑难血液病和恶性肿瘤的中西治疗方面有较高造诣。半夏泻心汤是临床常用的方剂之一,出自《伤寒论》中第149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也,宜半夏泻心汤。《金匮要略》中呕吐哕下利病脉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小柴胡汤联合环磷酰胺对小鼠EAC肝癌细胞的抗癌作用及机制。[方法]40只昆明种小鼠,皮下注射浓度为2.0×106/mL的EAC肝癌小鼠细胞株0.2mL/只,分别给予小柴胡汤、环磷酰胺、小柴胡汤+环磷酰胺处理小鼠,10天后处死小鼠计算抑瘤率;HE染色下观察肿瘤细胞形态学改变;透射电镜观察肿瘤细胞超微结构。[结果]小柴胡汤联合环磷酰胺抑制肿瘤作用最明显,其抑瘤率为38.85%。中西联合用药能有效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结论]小柴胡汤联合环磷酰胺对EAC肝癌小鼠细胞有明显的抑瘤作用,其抑制肿瘤的机制可能是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甘草干姜化裁方治疗寒症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伤寒咳嗽者采用甘草干姜汤化裁方治疗,治疗1周后判定疗效。[结果]显效14例,好转1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70%。安全无毒副作用。[结论]甘草干姜汤化裁方的灵活运用能够有效治疗寒症咳嗽。  相似文献   

13.
石膏乃白虎汤主药,味辛,味辛即有发散作用。伤寒以少阳为表里分界,则阳明属表无疑。温病则卫分、气分均属表。伤寒之太阳、阳明同为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白虎汤同样可以用于伤寒表证,但见热重便可。阳明气分肌肤者,在太阳卫分腠理之里,少阳膜原之外,仍属于表,邪传至此,以辛凉重剂白虎汤清透之法。温病的卫分、气分同为表,故吴鞠通也用桂枝汤解表,但见风热轻即可。  相似文献   

14.
白虎汤及其加减方主要治疗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如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病症;白虎加人参汤及其加减方主要治疗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如糖尿病;白虎加人参汤及其加减方主要治疗某些中医病证,如发热。竹叶石膏汤及其加减方主要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疾病,如小儿口疮、伤寒、流行性出血热、复发性口疮等病症。通过白虎汤类方现代应用的研究可以看出类方研究是学习经方的系统方法之一,值得推广用于经方的教学、科研、临床之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联合环磷酰胺对腹水瘤细胞株(EAC)肝癌小鼠体重、肿瘤间质血管生成影响。[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40只昆明小鼠,采用完全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联合组,每组10只。各组皮下注射浓度为2.0×106/ml的EAC肝癌小鼠细胞株0.2ml/只造模,分别给予小柴胡汤、环磷酰胺、小柴胡汤+环磷酰胺灌胃。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光镜下观察形态学改变,透射电镜观察肿瘤组织血管生成。[结果]中药组、西药组、联合组VEGF阳性表达,瘤组织内的VEGF蛋白表达阳性率和平均染色强度均低于模型组(P<0.01),联合组最明显。光镜下显示:中药组、西药组、联合组肿瘤间质毛细血管数量均减少,联合组最为明显,中药组次之。电镜下显示:中药组、联合组都可以破坏肿瘤组织内新生毛细血管结构,联合组破坏最严重。[结论]小柴胡汤联合环磷酰胺可降低EAC肝癌小鼠瘤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抑制肿瘤间质血管生长。  相似文献   

16.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出自《伤寒论》",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汤主之";方证定位于少阳病兼证,属经腑同病兼津伤阳损证,原文对太阴虚寒症状未作明示,但结合后世医家补充及临床验案,太阴虚寒为必有兼证。刘渡舟定位于胆火内郁兼太阴脾寒更贴近临床实际。方证应无表证,邪已传入少阳,水饮内停并非其兼证。因柴胡黄芩用量与小柴胡汤相同,故归于柴胡剂已达成共识,争论焦点在栝楼根、牡蛎及桂枝干姜的作用,详辨结构,乃小柴胡汤理中汤、栝楼牡蛎散合方之意。多数医者认同该方证病机为少阳枢机不利、胆火内郁,兼津伤阳损,广泛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刘渡舟主张使用本方,论病机为胆热脾寒,抓主证须重视口苦便溏;断病在少阳,以口苦为准,便溏之证是判断太阴病主要依据,对临床使用影响很大,多按此原则使用,疗效确切,极大地扩大了此方的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17.
竹叶石膏汤出自《伤寒论》,其主要作用是益气和胃、清热生津,治疗伤寒、温病、暑病之后,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为清补之剂;针刺疗法是用金属制成的针,刺入人体一定的经脉的穴位,运用手法,刺激穴位,使之得气,以调整营卫气血;呃逆为胃失和降、气逆动膈;本研究运用竹叶石膏汤联合针刺治疗胃失和降之呃逆,临床效果较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减加减治疗痰浊闭阻型胸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痰浊闭阻型胸痹患者63例,给予口服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减加减,1剂/d,分早晚2次服用。结果:经过治疗,63例患者,显效33例,有效2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0.5%。结论: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减治疗胸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麻黄汤治疗太阳伤寒证之上感、流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太阳伤寒证之上感、流感各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66例,分别采用麻黄汤或青霉素、病毒唑治疗。观察体温、症状变化,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为疗效评定标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48%,愈显率93.94%,对照组分别为87.88%、81.82%(P〈0.05);麻黄汤对太阳伤寒证之上感、流感引起的发热有明显的退热作用,疗效优于青霉素、病毒唑(P〈0.001)。结论:麻黄汤对太阳伤寒证之上感、流感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观察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大承气汤类方主治病症规律。方法查找《中医方剂大辞典》,得到78首类方元,根据原方出处记载,从“中医病”、“西医病”、症状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大承气汤类方主治“中医病”23种、“西医病”4种、症状78种。结论大承气汤类方古代多主治外感热病,现代多用治急腹症,其症状最多见便秘(或腹泻、大便秘泄不调)、发热(及其伴随症状)、从胸至腹的胀满疼痛,舌苔黄、黑,舌质红绛,脉以实、数、沉、滑最多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