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PF-LCP)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4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别采用PFNA内固定19例、PF-LCP内固定15例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14例,并就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进行比较。结果 PFNA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PF-LCP组和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切口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和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术后Harris评分优良率明显优于PF-L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内固定牢固、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是疗效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与股骨近端髓内针(PFNA)治疗高龄患者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54例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A组)及PFNA固定术组(B组)。对两组患者的出血量、手术时间、负重行走时间、髋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的手术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早期负重活动、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方面,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优于PFNA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PFNA固定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卧床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早负重及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2—2015-06手术治疗的14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75例(PFNA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67例(置换组)。结果 142例均获得了18个月的随访。与PFNA组比较,置换组术后至下床时间更短,术后1周疼痛VAS评分更低,术后1、3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更高,但切口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与置换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切口小、术中出血少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但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更慢;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术后下床时间早、疼痛缓解快、早期髋关节功能良好等优点,但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较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FHR)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 114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别采用PFNA和FHR治疗,PFNA组79例,FHR组35例。对两组术中情况、术后功能及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6~24个月,平均18.6个月。PFNA组较FHR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但术后下床时间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人工股骨头置换更适合于重度骨质疏松,骨折粉碎尤其是合并股骨小粗隆骨折患者;PFNA内固定适合于骨骼质量好,股骨大粗隆相对完整、轻度移位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LP)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6-06诊治的2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资料,10例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LP组),10例采用PFNA内固定(PFNA组),比较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负重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 PFNA组切口长度(6.0±1.6)cm、手术时间(58.6±18.8)min显著短于LP组(12.5±0.8)cm、(115.1±12.0)min,术中出血量(178.1±14.2)ml显著少于LP组(396.7±23.3)ml,PFNA组术后负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L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L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股骨近端解剖LP均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对于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主张采用髓内固定,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6.
司枫 《实用骨科杂志》2014,(12):1076-1078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高龄Evans Ic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间,我院共收治45例高龄Evans Ic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PFNA组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组,其中PFNA组21例,人工股骨头置换组24例。术后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3个月、12个月患髋Harris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有43例患者得到随访,2例失访,平均随访时间16.1个月。PFNA内固定失败患者3例,后改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PFNA组低于关节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早期下床时间及术后3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方面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龄Evans Ic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应首选PFNA固定,但对于严重骨质疏松或内固定失败患者应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6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别采用PFNA内固定(A组,37例)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B组,31例)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髋关节功能评分方面的疗效。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出血量、Harris功能评分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各有优势,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后均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04—2018-02间在扶沟县人民医院接受手术的58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不同术式分为2组,各29例。PFNA组实施PFNA内固定术,置换组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短于置换组,术中出血量少于置换组;但术后完全负重时间长于置换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置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内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均有确切效果,PFNA内固定手术时间短、创伤小,但术后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创伤大,但术后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少。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两种手术方法疗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 探讨DHS螺钉内固定手术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DHS螺钉内固定手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两种手术方法对我院101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并对其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输血量进行评价.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为19.2个月.DHS内固定组56例,优良率92.86%,全髋关节置换组45例,优良率57.78%.DHS内固定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中平均输血量均显著优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组,P<0.05.结论 对于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DHS内固定在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中输血量方面明显优于全髋关节置换.笔者认为DHS应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固定牢靠、动力加压等优点,有利于骨折稳定以及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全髋关节置换.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与DHS、锁定钢板3种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60例,随机采用DHS、锁定钢板、人工股骨头置换,对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负重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半年髋关节功能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12~60个月,平均35个月.关节置换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和术后负重时间最短,出血量及输血量最多,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最高,与DHS组及锁定钢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HS适合稳定EvansⅢ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锁定钢板可应用于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较DHS、锁定钢板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少、效果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吴德伟  唐列 《骨科》2017,8(3):212-217
目的 评价人工股骨头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于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股骨头置换组,31例)或PFNA(PFNA组,34例)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情况、住院期间疼痛情况、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病人在住院期间均未发生术区切口感染.股骨头置换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2.60±10.12)min、(129.38±70.20)ml,PFNA组分别为(76.71±30.47)min、(301.43±168.44)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7.37,P<0.0001;t=-41.41,P<0.0001);股骨头置换组术后第3天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为(1.06±1.73)分,PFNA组为(0.94±1.6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股骨头置换组的下地活动时间为(1.94±1.44)d,明显低于PFNA组的(5.50±1.64)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291,P<0.0001);股骨头置换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为6~11周,末次随访时的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为87.1%,PFNA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为6~12周,末次随访时的Harris评分优良率为8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1,P=0.610).股骨头置换组发生假体周围骨折1例,假体松动1例;PFNA组术后正常死亡3例,内植物感染2例,螺旋刀片松动3例,骨折不愈合1例.两组间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72,P=0.160).结论 PFNA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均能有效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病人能尽早下地,符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9月期间,在农垦三亚医院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32例)与PFNA内固定治疗(43例)共75例70岁以上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骨折根据AO/OTA系统分型:转子间二部分骨折分为A1型(稳定骨折),多部分骨折为A2型(不稳定骨折),反斜形转子间骨折为A3型(不稳定骨折)。比较2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病死率、Harris功能评分、人工关节松动率、住院时间等方面的指标。结果 75例均获得16~24个月随访,43例PFNA组骨折均顺利愈合;32例半髋关节置换假体无脱位、假体柄无明显下沉。两组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内置物并发症差异不明显(P〉0.05),但半髋关节置换组内科并发症更少(P〈0.05)、切口长度较大(P〈0.05)、手术时间较长(P〈0.05)、术中出血量较多(P〈0.05)、术后卧床时间及下地时间较短(P〈0.05)。结论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PFNA内固定术均是治疗高龄患者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有效方法。双极人工股骨头治疗高龄伴严重骨质疏松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下床活动早、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低、功能恢复满意,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比较分析自2013-06—2014-09诊治的65例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20例(PFNA组),采用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45例(其中骨水泥组22例,生物型组23例)。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1、3、6、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 65例均获得随访9~18个月,平均12个月。3组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少于生物型组和骨水泥组,而生物型组少于骨水泥组。3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少于生物型组和骨水泥组,而骨水泥组少于生物型组。3组术后下地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型组和骨水泥组明显早于PFNA组,而骨水泥组早于生物型组。生物型组和骨水泥组术后1、3、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优于PFNA组,但生物型组与骨水泥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时3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身体状况较好、骨质稳定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可首选PFNA髓内固定;对于伴有严重骨质疏松,不适合内固定治疗以及内固定失败,或预期置换后关节使用年限不长患者,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与股骨转子间顺行髓内钉(InterTA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1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内固定材料不同分为PFNA组(87例,采用PFNA治疗)和InterTAN组(54例,采用InterTAN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例数、输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发生例数、末次随访Harris评分等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结果手术时间PFNA组短于InterTAN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例数和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PFNA组长于InterTAN组(P<0.05)。两组末次随访Harris评分等级、术后下肢DVT发生率及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与InterTAN均为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选择,PFNA手术时间更短,而InterTAN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15.
3种不同方式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病例对照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黄成国  叶君健 《中国骨伤》2012,25(7):549-553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3种不同方式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资料及其随访结果,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自2004年6月至2010年6月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131例,其中动力髋螺钉(dy-namichipscrew,DHS)内固定组72例,男20例,女52例,年龄(72.5±5.5)岁;PFNA(proximalfemoralnailantirotation,PFNA)组43例,男12例,女31例,年龄(72.8±4.9)岁;人工股骨头置换组16例,男4例,女12例,年龄(76.0±5.0)岁。分别对3组患者手术创伤(手术时间、切口长度、X线透视次数、术中失血量),术后恢复(非负重行走时间、住院时间、临床愈合时间、术后12周Harris髋关节评分)及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8.2个月。手术创伤: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术中失血量方面,DHS组>人工股骨头置换组>PFNA组;X线透视次数PFNA组最多,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最少。术后恢复:非负重行走时间、住院时间、临床愈合时间方面,DHS组>PFNA组>中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术后12周Harris评分,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明显高于DHS组和PFNA组;DHS组与PFN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DHS组比PFNA组发生率高,3组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FNA可以作为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优先考虑的疗法。DHS较为适合于基层医院、AI型骨折及骨折部位在PFNA入点附近;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粉碎性不稳定型并(或)高龄严重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但不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加压钢板(percutaneous compression plating,PCCP)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1年6月我院收治资料完整、均获得随访的9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PCCP组40例,PFNA组52例。比较两种术式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引流量、术后下地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7~16个月,平均8.3个月。PCCP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引流量上优于PFNA组(P〈0.05);而PFNA组术后下地时间优于PCCP组(P〈0.05),内固定后两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FNA组优良率更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上无明显区别。结论 PCCP和PFNA均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材料,在稳定型骨折类型中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PCCP更适合于高龄股骨粗隆31A1,31A2的稳定性骨折;对于不稳定的31A2型骨折和严重骨质疏松的骨折,应选用PFNA髓内固定,以获得更佳的力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三种术式的疗效.[方法]17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用DHS、PFNA、动力髋锁定系统(DHLS)内固定治疗.[结果](1)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PFNA组与DHS组及DHLS组与DHS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和DHLS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PFNA组与DHLS组用时和术中出血量均较DHS组少;(2)下地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PVNA组与DHS组、DHLS组与PFNA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HS组和DHLS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PFNA组早于DHS组和DHLS组;(3)骨折愈合时间:PFNA组与DHS组及DHLS组与DHS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和DHLS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DHS组、PFNA组和DHLS组的优良率无显著差异,对于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PFNA组和DHLS组的优良率优于DHS组.[结论]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DHLS比DHS更为适合,但与PFNA对比各有所长.  相似文献   

18.
螺旋刀片髓内钉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比较专为骨质疏松设计的股骨近端螺旋刀片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ion,PFNA)与目前临床常用的其他内固定系统在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6月始采用PFNA治疗2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与同期我科采用不同内固定系统(动力髋螺钉、Gamma钉和股骨近端钉)治疗的相同疾病患者相比.分别从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髋关节功能优良率73.3%。无感染、股骨颈螺钉切出、骨折断端塌陷吸收、主钉末端股骨干骨折等严重手术并发症;PFNA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优于其他内固定组。结论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转子间骨折操作简单、固定牢固、初期疗效可靠、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微创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PFNA微创内固定治疗4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结果手术时间35~90 min,术中出血量50~270ml。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4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5个月。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术后功能:优31例,良12例,中5例,优良率89.6%。结论 PFNA微创内固定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PFNA治疗老年人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8年6月收治的37例65岁以上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PFNA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按AO分型,31.A2 22例,31.A3 15例。结果3例因脑血管意外等疾病死亡,5例失访,2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3.5年,平均1.6年。29例患者均获得一期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3.3~7.7个月,平均4.3个月。根据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20例,良3例,一般4例,差2例,优良率79.3%(23/29)。3例出现钉尾近端的不匹配,其中2例出现大腿部疼痛,1例无痛;1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出现髋内翻。结论对于老年人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骨折固定牢固、并发症少及术后患者可早期离床负重等优点,是一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较为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