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分析脑桥出血的临床、CT、MRI表现,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近7年我院经CT和[或]MRI证实的脑桥出血21例,结合其临床、CT、MRI特点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本组高血压脑出血17例(81%),脑桥出血临床表现复杂,取决于脑桥出血的不同部位,CT、MRI可准确定位。结论高血压为本病的主要病因,MRI是诊断本病的最佳检查手段。其预后与有无意识障碍、出血部位、出血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原发性脑干出血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及CT.MRI,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30例有头部CT或MRI材料的病例,对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8例(60%),发病时血压升高27例(90%),在脑干出血中,以桥脑出血最多见(88%)。出血量少于3ml的临床表现不典型,预后佳(治愈率100%)。出血量在3—5ml的临床表现典型,病死率低(11.10%),预后良好,出血量5—10ml的预后差,病死率高(72.7%)出血量大于10ml病死率极高。口是诊断脑干出血的最佳方法,但小量出血的准确率不及MRI。结论高血压动脉硬化是本病的主要病因,出血部位,出血量大小是判断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性桥脑出血目前尚无理想的分级诊断方法,给临床治疗、预后判断带来不便.现结合我院1992年以来收治的21例高血压性桥脑出血,探讨一种简单的分级方法.1 资料与方法1.1 分级标准:主要依据CT或MRI影像的表现(出血波及范围、出血量、是否穿破脑室),结合临床表现将本病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小脑出血的病因、临床症状、CT或MRI表现及治疗选择和预后。方法总结分析42例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CT或MRI资料及治疗方法选择,评估疗效及预后。结果本病多见于老年患者(>60岁),以高血压动脉硬化为主要病因,中青年患者(<40岁)多以动静脉畸形为主要病因,治疗的选择需根据临床症状并结合CT或MRI显示的血肿量来决定,并直接关系到患者预后。结论小脑血肿量<15ml的患者无论内、外科治疗均预后良好,血肿量>16ml患者,宜选择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原发性脑干出血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CT、MRI,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脑干出血病例,对其病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进行分析。结果: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6例(60%),发病时血压升高49例(82%)。在脑干出血中桥脑出血最多见(80%),出血量<2ml的临床表现不典型,预后佳(本组治愈率100%);出血量在2~5ml者临床表现典型,病死率低(8.7%),预后良好;出血量5~10ml者预后差,病死率高(62.5%);出血量>10ml者病死率极高。CT是诊断脑干出血的最佳选择,但对小量桥脑出血的准确率CT不及MRI。结论:高血压动脉硬化是本病的主要病因,出血部位、出血量大小以及意识障碍的程度是判断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头颅CT下观察高血压性脑出血的部位及出血量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头颅 CT及预后。结果本组死亡18例、存活72例;不同出血部位死亡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干出血的病死率最高,为87.5%,出血量≤30 mL病死率9.6%,出血量≥80 mL病死率80%,出血量不同的病死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线无移位的患者病死率为2.63%,中线位移>10 mm者病死率高达85.7%,中线移位宽度不同的患者病死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与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脑干出血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脑干出血的临床症状与体征,讨论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头颅CT或MRI确诊的29例病例,对其病因、分型、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预后进行分析。结果:病死率48.27%,预后与出血部位及出血量、发病后的意识状态、眼征、发热、有无并发症、白细胞总数、血糖水平有密切关系。结论:高血压动脉硬化为本病的主要病因,出血部位及出血量是影响病人预后的最重要因素。而CT、MRI的表现及发病后意识状态、眼征、体温、白细胞数及血糖水平均有判断预后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阮水良 《嘉兴医学》2001,17(3):133-135
目的:探讨脑干出血的临床,影像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20例经CT或MRI的脑干出血患的临床表现,出血部位出血量与预后的相互关系。结果:桥脑出血11例;中脑出血1例,桥脑,中脑出血6例;全脑干出血2例。好转出院9例;恶化2例,死亡9例。结论:认为患的预后与出血量大小,意识障碍程度,有无高热及四肢瘫等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我院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分析头颅CT检出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性脑出血与高血压脑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9例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性脑出血患者(CAAH组)与4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HICH组),进行头颅CT检查,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与检查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高血压患病史、脑卒中家族史、发病前痴呆以及癫痫表现率等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显著(P〈0.05);经头颅CT检查后,两组患者在出血部位、出血量(〈30mL与〉60mL)、多发性出血以及再次出血等方面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年龄、高血压患病史、脑卒中家族史、发病前痴呆以及癫痫表现率等指标可能是引起HICH患者与CAAH患者出现脑出血的危险因素,采用头颅CT检查,能有效定位不同患者的具体出血部位,提供出血量等相关信息,有利于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出血的CT表现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脑出血病例227例,分析其CT表现。经过治疗后随访观察患者的预后情况,着重分析临床预后与CT表现的关系。结果(1)脑干、小脑、脑室内的预后明显差于基底节、脑叶的出血。(2)出血量在5ml以下和5-10ml之间预后无差异;出血量在10ml以上的患者随着出血量的增加预后越差。结论CT显示脑出血的部位、出血量与临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自发性脑干出血的病因、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出血量和治疗手段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头部CT或MRI证实的57例病例,对其病因、临床表现、出血量及治疗与预后进行分析。结果:57例中有高血压病史48例(84.2%),16例出血量〉10ml全部死亡,深度昏迷持续高热、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者预后不良。结论:脑干出血的预后与病因、意识障碍水平及临床特征、血量大小、出血部位、治疗手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自发性小脑出血的病因、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方法 通过CT、MRI、DSA、手术所见和病理检查 ,结合病史 ,对 5 6例经手术治疗的自发性小脑出血患者进行了研究。结果  4 5例病因明确 ,11例病因未明。治愈 31例 ,好转 19例 ,死亡 6例。结论 自发性小脑出血只要早期诊断 ,及时治疗 ,预后大多良好。  相似文献   

13.
杨小芳 《西部医学》2007,19(6):1103-1104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经CT或MRI证实的大面积脑梗塞72例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结果72例中合并出血性脑梗塞15例(21%),死亡22例,病死率31%,致残率98%,预后差。结论大面积脑梗死病情凶险,易出血,转化致出血性脑梗塞,早期予脑保护剂及高压氧并配合康复治疗可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对内科治疗效差的尽早行去骨瓣减压术,可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小儿脑萎缩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对经CT或MRI证实的脑萎缩患儿9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脑萎缩大致分3型:局部脑萎缩30例,髓质脑萎缩25例,全脑萎缩38例。②病因以围生期损伤最多见,有54例,占58.06%。③最常见的临床疾病是脑性瘫痪,89例,占95.70%;其次为智力障碍,44例,占47.31%。结论小儿脑萎缩预后不良,CT、MRI可作为首选的诊断技术。防止围生期损伤可减少小儿脑萎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自发性小脑出血的临床及CT特点。方法 分析36例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CT资料。结果 50岁以上占97.2%,高血压病为主要病因,主要临床特征有眩晕、头痛、眼震、共济失调。保守治疗34例,32例成功,2例死亡;手术治疗2例,均好转。结论 本病应早确诊, 治疗及预后与出血量、出血部位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改变及预后。方法 对52例初诊为脑血管痛的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表现、CT与MRI等费料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52例初诊为脑梗死40例,脑出血1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平均年龄65.5岁,具有脑血管病的特点,外伤史较隐匮,CT和MRI确诊。手术治疗37例,非手术治疗15例,除1例死亡外,余51例均治愈。结论 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尤其老年患者易与脑血管病相混淆,详尽的病史调查及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确诊。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7.
隐匿性自发性颅内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提高临床医师对隐匿性自发性颅内出血病症的认识。方法:总结分析327例隐匿性自发性颅内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归纳出该病症的临床特点、合并症分布及发病诱因。结果:①"持续不缓解的头痛"是该病症的主要临床特点;②该病症主要发生在61岁及以上的年龄患者,占本组病例的71.25%,与非老龄组比较,P﹤0.01;③便秘、疲劳、长期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情绪剧烈变化等是最为常见的发病诱因;④隐匿性自发性颅内出血的好发部位按概率分别为硬膜下腔37.6%、脑叶33.3%、外囊16.2%、蛛网膜下腔12.8%,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1.2±4.7mL、9.7±4.2mL、4.1±1.8mL、6±2mL。结论:提高对隐匿性自发性颅内出血临床特点的认识,积极使用必要的辅助检查设备,尤其是头颅CT扫描,可大大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发性小脑出血地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90例小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结果小脑症状、脑干症状及颅内压增高为其临床表现。应根据出血量、出血部位、脑室受压和脑干受压的情况选择治疗方案。结论小脑出血只要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