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自主研发的抗NRP-1 b1/b2 IgG单克隆抗体(NRP 1mAb)对胃癌BGC 823细胞生长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实验室制备NRP-1mAb,采用SDS-PAGE检测纯度。采用0、25、100、200、400 μg/ml NRP-1 mAb培养胃癌BGC-823细胞,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采用MTT法、集落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观察胃癌细胞BGC-823的增殖、集落形成和凋亡的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NRP 1mAb作用后Akt、p38、ERK、JNK信号蛋白磷酸化情况。结果 SDS-PAGE检测显示,NRP-1mAb的纯度在95%以上。光学显微镜观察显示,NRP-1mAb作用后,BGC-823细胞形态呈凋亡改变。MTT实验显示,NRP-1mAb抑制BGC-823细胞的增殖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0.01)。集落形成实验显示,不同浓度NRP-1mAb均能显著抑制BGC-823细胞的集落形成,其抑制率呈浓度依赖性(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不同浓度NRP-1mAb均明显促进BGC-823细胞凋亡,且大部分集中在早期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BGC-823细胞的Akt磷酸化受到抑制, ERK、p38、JNK的磷酸化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NRP-1mAb能抑制胃癌细胞BGC-823的生长、促进凋亡,可能与抑制Akt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NRP-1 单抗联合多西他赛节律化疗对胃癌裸鼠移植瘤的抗肿瘤疗效。方法:BALB/c裸鼠皮下接种胃癌BGC-823 细胞制备移植瘤模型,将荷瘤裸鼠以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RP-1 单抗组、节律化疗组(MCT)、联合组(NRP-1mAb+MCT),每组6 只。除对照组,其余各组于造模第8 天开始分别给予相应治疗,给药2 周,观察裸鼠一般状况,隔天测量裸鼠体重及肿瘤体积。裸鼠处死后称瘤质量,H-E 染色观察瘤组织形态,免疫组化检测裸鼠瘤组织中NRP-1 蛋白、VEGF、MVD表达。结果:联合组移植瘤的体积和质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 (0.394±0.128)vs(0.748±0.152)、0.867±0.361)、(1.247±0.494)g;(0.613±0.223) vs (0.866±0.115)、(1.098±0.343)、(1.474±0.644) cm3。均P<0.05],抑瘤率较其他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癌组织细胞生长良好,血管丰富,给药组癌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片状坏死,血管成分减少。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对照组NRP-1 表达明显高于治疗各组(P<0.05),联合组的NRP-1、VEGF、MVD表达均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结论:NRP-1单抗联合多西他赛节律化疗可能通过下调NRP-1 表达而显著抑制BGC-823 胃癌移植瘤的生长及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剪接因子3b亚基6(splicing factor 3b subunit 6,SF3b6)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等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组织芯片检测 SF3b6 在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采用 WB 和 qPCR检测SF3b6在正常永生化胃上皮细胞(GES-1)和胃癌细胞系(HGC27、AGS、BGC823、MGC803、SGC7901、MKN45)中的表达水平。选取AGS和MGC803细胞转染SF3b6-siRNA、BGC823和SGC7901细胞转染SF3b6过表达质粒进行功能实验,CCK-8实验检测SF3b6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SF3b6对胃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WB检测凋亡和迁移相关分子及MAPK信号分子在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SF3b6在胃癌细胞MGC803和AGS表达水平高于正常胃上皮细胞GES-1,而在BGC823和SGC7901细胞中低于GES-1细胞(P<0.05或P<0.01)。敲低SF3b6的表达抑制了胃癌细胞系AGS和MGC803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并促进了细胞凋亡(P<0.05或P<0.01);过表达SF3b6促进了胃癌细胞系BGC823和SGC7901的增殖、迁移和侵袭(P<0.05或P<0.01)。机制研究表明,敲低SF3b6表达促进了JNK 和 P38 的活化,以及凋亡相关蛋白 cleaved caspase-9、cleaved PARP、Bax的表达(P<0.05或P<0.01),同时抑制胃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进程。结论:剪接因子SF3b6通过MAPK信号通路增强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促进胃癌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冬凌草甲素注射液对BGC823人胃腺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裸鼠BGC823人胃腺癌移植瘤模型,并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通过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冬凌草甲素注射液37.5 mg·kg-1·d-1和冬凌草甲素注射液75 mg·kg-1·d-1.10 d后,剥出瘤块称移植瘤重量,光镜及电镜下观察移植瘤组织形态学及瘤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移植瘤bcl-2、Bax、Fas和FasL蛋白的表达差异.结果 冬凌草甲素注射液可抑制裸鼠BGC823人胃腺癌移植瘤的生长,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的抑瘤率分别为48.5%和70.7%.病理形态学显示,冬凌草甲素注射液作用后移植瘤出现细胞凋亡及组织坏死.免疫组化检测显示,冬凌草甲素注射液作用后瘤组织中bcl-2蛋白表达减少,Bax、Fas和FasL蛋白表达增加.结论 冬凌草甲素注射液可显著抑制BGC823人胃腺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其作用机制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Hydroxyapatite nanoparticles,Nano—HAP)对胃癌细胞系SGC-7901、BGC-823、MKN-28体外生长的影响及其对SGC-7901细胞皮下移植瘤裸鼠的抗瘤作用和药物毒性。方法:以不同浓度的Nano—HAP分别作用三种胃癌细胞48小时,MTT法检测其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以细胞划痕实验、黏附测定观察Nano—HAP对胃癌细胞侵袭力的影响;建立SGC-7901细胞皮下移植瘤裸鼠模型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ano—HAP组和5-Fu组,观察每组移植瘤生长情况。结果:Nano—HAP可明显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和生长,且呈剂量效应关系,并能降低胃癌细胞的体外侵袭和运动能力(P〈0.05);同时可显著抑制SGC-7901细胞皮下移植瘤的生长,Nano—HAP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肿瘤生长抑制率达47.96%;5-Fu组抑瘤率达54.30%,但表现出明显不良反应。结论:Nano—HAP在体外和体内均可显著抑制胃癌细胞生长,并降低胃癌细胞体外侵袭和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 chemokine receptor 4,CXCR4)单克隆抗体(CXCR4 mAb)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并初步探讨CXCR4 mAb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8周龄Balb/c雌性裸鼠,建立乳腺癌MCF-7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运用CXCR4 mAb进行干预,从整体水平观察CXCR4 mAb对肿瘤生长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3(Caspase-3)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CXCR4 mAb可明显抑制移植瘤的生长,瘤体抑制率达到71.4%;CXCR4 mAb治疗后的肿瘤组织中PCNA和VEGF表达明显下降,而Caspase-3表达上升。结论:CXCR4 mAb可能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及抑制肿瘤血管形成而发挥抗肿瘤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温绍艳  蔡明志  梁寒 《中国肿瘤临床》2021,48(23):1196-1200
  目的  代谢重塑是肿瘤重要特征之一,多种关键代谢酶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功能异常。磷酸丝氨酸转氨酶1(phosphoserine aminotransferase 1,PSAT1)催化磷酸丝氨酸生成,促进了肺腺癌、胶质瘤、乳腺癌、结肠癌等肿瘤的恶性发展。本研究分析PSAT1在胃癌中的生物功能。  方法  利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PSAT1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利用RT-qPCR检测PSAT1在胃癌细胞株中的mRNA表达水平;构建PSAT1慢病毒高表达载体,在胃癌BGC823和NCI-N87细胞中高表达PSAT1;通过CCK-8、克隆形成和裸鼠皮下成瘤试验分析PSAT1对胃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结果  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显示PSAT1高表达的胃癌患者有更好的总生存期(P=1.7e-6,HR=0.52)。在胃癌KATOⅢ、AGS、SNU16、NCI-N87、MKN45、BGC823、MGC803和SGC7901细胞中,PSAT1的表达水平低于永生化的胃上皮细胞GES1。CCK8试验结果显示PSAT1高表达后可以显著抑制胃癌BGC823(120 h,P<0.000 1)和NCI-N87(96 h,P<0.000 1)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克隆形成试验同样证实PSAT1可以抑制胃癌BGC823(P=0.029 6)和NCI-N87(P=0.036 5)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进一步动物实验表明PSAT1抑制了BGC823细胞在裸鼠体内的增殖(n=7,P=0.009 1)。  结论  PSAT1高表达提示胃癌患者有更好的预后;PSAT1在多数胃癌细胞株中的表达低于GES1细胞;PSAT1高表达可显著抑制胃癌细胞体外、体内的增殖。   相似文献   

8.
奥曲肽对胃癌细胞转录活化蛋白-1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Wang CH  Tang CW 《癌症》2002,21(8):850-854
背景与目的:生长抑素是一种多功能神经肽,其本身及其类似物能抑制多种内分泌肿瘤及某些胃肠肿瘤的生长,但是否能抑制胃癌的生长并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拟探讨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对胃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奥曲肽作用于人胃癌SGC-7901细胞24h后,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奥曲肽对SGC-7901细胞中c-Fos、ERK蛋白表达的影响。建立人胃癌细胞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奥曲肽治疗8周,观察奥曲肽对胃癌生长的影响;免疫组化法检测裸鼠人胃癌组织c-Fos和ERK表达的变化。在此基础上,采用EMSA技术检测奥曲肽对胃癌细胞AP-1活化的影响。结果:1×10-5mol/L奥曲肽可明显降低胃癌细胞的3H-TdR的掺入;奥曲肽能抑制人胃癌细胞裸鼠原位移植瘤的生长,抑瘤率为62.3%。SGC-7901胃癌细胞经不同浓度奥曲肽作用后,其c-Fos和ERK的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组织标本检测亦有类似变化。EMSA分析显示,胃癌细胞有基础水平的AP-1活化,20%血清能刺激AP-1的结合力,奥曲肽能抑制这种刺激作用。结论:奥曲肽通过抑制胃癌c-Fos、ERK蛋白的表达而抑制AP-1的结合活性,从而抑制胃癌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α1,2岩藻糖转移酶基因转染前后卵巢癌细胞株RMG-I的裸鼠体内致瘤性及移植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VEGFR1和VEGFR2表达的变化。方法:利用已建立的Lewisy抗原稳定高表达卵巢癌细胞株RMG-I-H及转染前细胞株RMG-I为细胞模型,将转染前后细胞株种植裸鼠皮下建立人卵巢癌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两组肿瘤生长情况。第5周处死动物,测量移植瘤重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VEGF及VEGFR1、VEGFR2的表达。结果:转染组及未转染组裸鼠均有荷瘤形成,但转染组的成瘤时间(5.2±0.8d)早于未转染组(8.8±1.3d),且转染组的瘤重和体积与未转染组相比均明显增加(P〈0.05)。转染组裸鼠移植瘤组织VEGF及VEGFR2表达量明显高于未转染组(P均〈0.05)。结论:Lewisy抗原高表达能增加卵巢癌RMG-I细胞的体内致瘤性,上调裸鼠移植瘤VEGF及VEGFR2的表达。提示Lewisy抗原能提高癌细胞的恶性程度,且该作用与VEGF及VEGFR2表达增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iR-486-5P对裸鼠皮下人胃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胃癌SGC-7901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经miR-486-5P过表达质粒处理后,观察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iR-486-5p靶基因神经纤毛蛋白-2(NRP2)的表达水平.结果:成功构建胃癌SGC-7901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实验组移植瘤内miR-486-5p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iR-486-5p可明显抑制裸鼠皮下胃癌移植瘤的生长;与阴性及空白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平均瘤体质量明显下降[(0.404±0.080) vs (0.748±0.122)、(0.788±0.176)g,均P<0.05];移植瘤平均体积明显减小[(0.333 ±0.039) vs (0.597 ±0.175)、(0.594±0.216)cm3,均P<0.05],实验组的抑瘤率达46.99%;实验组经miR-486-5p过表达质粒处理后,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NRP2蛋白主要定位于胃癌细胞质内,呈棕黄色颗粒;实验组NRP2蛋白的IHS得分显著低于阴性及空白对照组[(2.2±0.84) vs (6.4±0.89),(6.2±1.48),均P<0.01];阴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移植瘤组织中NRP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阴性及空白对照组[(0.04±0.006) vs (0.70 ±0.03),(0.68±0.02),P<0.01].阴性和空白对照组间的IHS得分值、抑瘤率及NRP2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486-5p可明显抑制裸鼠皮下胃癌SGC-7901细胞移植瘤的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RP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2型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 M2,PKM2)对胃癌细胞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释放的作用。方法:通过siRNA干扰抑制人胃癌BGC823细胞PKM2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PKM2蛋白的表达,以评价PKM2 siRNA的转染效率;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分析干扰PKM2的表达对胃癌BGC823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HMGB1的表达以及ELISA检测各组细胞培养液HMGB1的水平,分析PKM2对胃癌BGC823细胞HMGB1的作用。结果:与空载体pU6组相比,PKM2 siRNA 组PKM2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表明siRNA有效地抑制胃癌BGC823细胞PKM2的表达;CCK-8结果显示,PKM2 siRNA 组细胞活力明显低于空载体pU6组(P<0.001),表明干扰PKM2抑制胃癌BGC823细胞增殖;此外,PKM2 siRNA 组HMGB1的表达以及细胞外HMGB1的水平显著降低(P<0.01),表明干扰PKM2抑制人胃癌BGC823细胞HMGB1的释放。结论:PKM2促进人胃癌BGC823细胞HMGB1的释放。  相似文献   

12.
p53基因对人胃癌细胞生长及致瘤性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p53基因异常是人类肿瘤中最常见的基因变异之一.是最有希望用于肿瘤基因治疗的目的基因。在人胃癌组织中有较高频率的p53基因缺失和突变,为探讨p53基因用于胃癌治疗的可行性,我们采用脂质体介导方法将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转染一株p53基因有部分缺失的人胃癌BGC823细胞,获得较高的转染效率,对转染后细胞DNA,RNA和蛋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外源性p53基因已整合人细胞并获稳定表达,表达有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的细胞生长速度,软琼脂集落形成率及裸鼠致瘤性均有部分抑制。这一结果进一步证明p53基因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为采用野生型p53基因转染进行胃癌基因治疗提供了细胞学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acid,DHA)联合葫芦素 B(cucurbitacin B)体外对人胃癌BGC -823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 NADH 酶染色、吉姆萨染色显微镜下观察人胃癌 BGC -823细胞经 DHA 联合葫芦素 B 作用后细胞形态学上的变化。采用 MTT 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周期及凋亡的情况。结果:根据 MTT 法 DHA 联合葫芦素 B 作用于胃癌细胞比分别利用 DHA、葫芦素 B 直接作用细胞增殖抑制更为明显,更有效降低细胞的存活率,且在相同时间随着药物浓度的提高,作用效果也随之提高。NADH 酶染色法、吉姆萨染色法在显微镜下明显可见细胞凋亡现象。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药物联合干预 G0/ G1期细胞明显增多,G2/ M 期和 S 期细胞明显减少。结论:DHA 联合葫芦素 B 可抑制人胃癌 BGC -823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其联合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与目的:颗粒蛋白前体(progranulin,PGRN)是一种新型生长因子,在细胞迁移、细胞周期进展及肿瘤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PGRN在多种恶性肿瘤细胞中高表达,不仅参与肿瘤的生长过程,还与肿瘤的发生、演变过程关系密切。本研究旨在探讨PGR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BGC823细胞增殖与衰老的影响。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PGRN的表达;利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干扰胃癌细胞株BGC823中PGRN的表达;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细胞克隆形成和细胞衰老检测实验,探讨PGRN对BGC823细胞增殖与衰老的影响。结果:PGRN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PGRN表达降低后,胃癌细胞的增殖与克隆形成能力均显著降低。PGRN-siRNA细胞的克隆形成率为(25.3±3.1)%,对照组细胞的克隆形成率为(72.1±5.7)%,正常组细胞的克隆形成率为(80.3±4.0)%。两两比较,对照组与正常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其他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扰PGRN表达能够明显促进BGC823细胞衰老。PGRN-siRNA细胞衰老阳性率为(27.6±2.1)%,对照组细胞衰老阳性率为(3.2±1.3)%,正常组细胞衰老阳性率为(1.9±1.2)%。两两比较,对照组与正常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其他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PGRN可作为新的胃癌标志物,为临床胃癌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LASP1是一种新的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参与细胞骨架的重组调控及细胞迁移,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并与肿瘤的增殖、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但目前LASP1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少见报道。该研究旨在探讨LASP1在胃癌增殖和侵袭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LASP1在不同胃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应用RNA干扰技术抑制BGC823细胞中LASP1的表达,采用RTF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LASP1的表达,应用体外增殖、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转染后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通过F-actin聚合实验检测细胞的F-actin的聚合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前后BGC823细胞中Akt的磷酸化情况。结果:LASP1在胃癌BGC823细胞中高表达。RNA干扰技术沉默LASP1基因后,干扰组与对照组相比,LASP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细胞增殖实验显示,干扰组细胞的增殖率低于对照组(P<0.05);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干扰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明显降低(P<0.05);在干扰组细胞内的F-actin聚合量比对照组减少(P<0.05);在干扰组细胞内Akt磷酸化受到抑制。结论:LASP1的表达降低可以抑制胃癌BGC823细胞的体外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LASP1通过调节F-actin的聚合和Akt磷酸化从而影响胃癌细胞的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菝葜皂苷元对体外培养胃癌BGC-823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BGC-823细胞经不同浓度菝葜皂苷元处理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生长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随菝葜皂苷元浓度的增加,胃癌BGC-823细胞增殖抑制率、凋亡率亦升高.结论:菝葜皂苷元对胃癌BGC-823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并可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L型(helicobacter pyloriL—form,Hp—L型)感染对胃癌BGC-823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胃癌BGC-823细胞与Hp—L型以不同比例(1:20、1:100、1:500)共培养,以不加Hp—L型为对照组,在不同时段进行以下实验: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四甲基噻唑氮蓝(MTT)法检测细胞生长增殖率;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SP法)检测癌基因(skp2)、抑癌基因(p53)和核增殖指数(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Hp—L型作用BGC-823细胞后,倒置显微镜观察到细胞分裂增多,增殖旺盛,瘤巨细胞增多,出现明显的生长加速现象;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显示,Hp—L型对胃癌BGC-823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FCM检测可见,lip—L型影响胃癌BGC-823细胞周期的分布,使G0/G1期比例降低,S期比例升高;免疫组化可见细胞中Skp2、p53和Ki-67蛋白表达阳性率逐渐增加;以上作用均呈细菌浓度和作用时间依赖性。结论:Hp—L型可促进胃癌BGC-823细胞增殖,其机制与上调skp2、p53和Ki-67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press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 and the 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gastric cancer cells such as invasion and metastasis.Methods: RT-PCR was performed to semi-quantitatively detect the mRNA expressions of EGF, EGFR, VEGF and VEGFR in four kinds of gastric cancer cell lines BGC823, MGC803, HGC27 and SGC7901, which were classified by their differentiation degree in our experiment. We obtained cell line growth curves from MTT assays. The migration of gastric cancer cells was observed under inverted phase contrast microscope. The changes of invasion and adhesion were detected by a Transwell assay.Results: The growth rates slowed down sequentially in MGC803, HGC27, BGC823 and SGC7901(P<0.05). The ability of migration, invasion and adhesion were reduced sequentially,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The expressions of EGF, EGFR, VEGF and VEGFR were significantly stronger in MGC803 and HGC27 than in BGC823 and SGC7901 cells,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The expressions of VEGF and EGF had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properties of migration, adhesion and invasion of gastric cancer cells in vitro. Thus, targeting VEGF and EGF may be a potential therapeutic strategy for inhibiting peritoneal metastasis of gastric canc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