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环甲膜切开术操作简便易行。由于常规插管时间不宜超过48小时,使这种方法只能在紧急抢救情况下采用,对于气管套管留置时间超过48小时和预防性气管切开术者还不能普遍应用。为此,我们选择口腔颌面外科需要作预防性气管切开术的10例患者,以环甲膜切开术代替常规气...  相似文献   

2.
环甲膜切开术是抢救窒息患者、创建呼吸通道的快速有效的措施 ,往往用于气管插管失败的患者 ,因其本身很容易造成喉狭窄等并发症 ,并非是一种常规的手术方法 ,我院 1992~2 0 0 1年行环甲膜切开术 15例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 15例均为突发窒息的患者 ,牙关紧闭或气管插管失败。男 10例 ,女 5例 ,年龄 4~ 5 5岁 ,其中喉外伤 5例 ,急性喉水肿 2例 ,喉异物 4例 ,头颈外伤 2例 ,急性会厌炎 2例。手术方法 :取平卧位 ,快速消毒、铺单 ,1%利多卡因局麻 ,左手拇指和中指分别固定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 ,于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间做长约 3~ 4cm…  相似文献   

3.
气管切开术是ICU医师必须掌握的建立人工气道的临床救治技术,而ICU危重患者气管切开术多在床旁进行。由于ICU床旁手术条件简单,而患者病情复杂危重,多数患者气道保护能力差,因而手术风险相对较高。现回顾我院ICU345例床旁气管切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气管插管在ICU床旁气管切开术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环甲膜切开气管插管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肺复苏过程中 ,快速建立紧急人工气道是复苏成功的关键。我院于 1999年 11月至 2 0 0 2年 2月采用环甲膜切开气管插管 18例 ,均在 1min内完成操作 ,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 18例 ,男性 11例 ,女性 7例 ,年龄 14~ 72岁(平均 4 2岁 )。均为各种原因  相似文献   

5.
急诊有创呼吸支持方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在急诊抢救危重患者的呼吸阶梯化管理中应用有创呼吸支持方法的效果.方法 总结1994年至2004年中对实施有创呼吸通路方法的292例急诊抢救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环甲膜穿刺术、气管切开术、气管穿刺导入气管套管术、气管穿刺旋切术四种有创呼吸支持方法.结果 采用气管切开术203例(69.5%)、气管穿刺导入气管套管术58例(19.8%)、环甲膜穿刺术25例(8.6%)、气管穿刺旋切术6例(2.1%);使用呼吸机占95例(32.5%).常规气管切开术常需两个人以上操作,15~30 min完成;气管穿刺导入气管套管术只需单人操作,最快可在90 s以内完成,一般在3~5 min内完成,出血少,损伤小,对生命体征影响小,术中术后并发症少,伤口愈合快.结论 急诊快速建立有创呼吸通路应该视病情紧急程度按时间标准决定选择不同的方法.从速度由快到慢顺序是:环甲膜穿刺术、气管穿刺导入气管套管术、气管穿刺旋切术、气管切开术;从安全可靠性推荐:气管穿刺导入气管套管术、气管穿刺旋切术、气管切开术、环甲膜穿刺术.  相似文献   

6.
徐雪琴  ) 《全科护理》2014,12(4):354-355
正抢救危重病人时建立人工气道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之一,最常用的方法为经口气管插管。但由于其保留时间不宜过长、痰液容易堵塞管道、固定相对困难、口腔护理操作难度大等原因,病人需要继续保留人工气道,必须气管切开。近年来我科开展经皮气管切开术(PDT),由于其创伤小、操作快、并发症少,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护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危重病人29例,男22例,女7例;年龄17岁~84岁;重型颅脑外伤11例,多发伤8例,脑出血、脑梗死  相似文献   

7.
气管插管病人的监护与管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卢桂花  秦静  黄宁 《护士进修杂志》2000,15(10):782-783
重症监护室对神经外科危重病人,颅脑手术后病人进行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生命征变化的观察护理、生命支持与治疗十分重要,现将我科516例气管插管病人的气道监护与管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516例,男328例,女188例,年龄2个月~82岁,全麻术后复苏病人488例,其它危重病人28例,插管持续时间8-109 h,插管后均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机械通气时间 6.5- 109 h时,39例危重病人插管过程中进行气管切开术。2气道监护2.1设置潮气量与分钟通气量下限报警[1]当气道漏气时,潮气量或分钟通气量下限…  相似文献   

8.
人工气道湿化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气道湿化是指应用人工的方法将溶液或水分散成极细微粒,以增加吸入气体中的湿度,达到湿润气道黏膜,稀释痰液,保持黏液纤毛正常运动和廓清功能的一种方法.在当今临床医学上,人工气道的建立(包括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及治疗危重病人的重要措施.人工气道的建立使上呼吸道正常的湿化、加温、过滤功能消失,咳嗽反射、防御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9.
颅脑疾病并发呼吸障碍160例环甲膜切开术赵卫忠,李天郁,许辉,王明泉,张文科730060甘肃省兰州化学工业公司职工医院维特呼吸道通畅是救治神经外科急症中的主要措施之一,虽然气管切开术、气管插管术是公认的常用方法,但是在临床操作中即便是高年住院医生,能...  相似文献   

10.
经皮气管切开术的技巧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回顾我科四年来经皮气管切开术91例的经验及教训,总结经皮气管切开术的难点及其解决方法、技巧。方法我科自2001年以来经皮气管切开术共91例,与常规气管切开术82例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经皮气管切开术的优点、难点及解决技巧,为临床开展经皮气管切开术提供借鉴。结果经皮气管切开术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及术后的出血量且创伤小。结论经皮气管切开术是快速建立长久人工气道的好方法,是气管插管困难者的最佳选择,可完全取代常规气管切开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复尔凯鼻胃管引导逆行气管插管术用于困难气道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5例困难插管逆行气管插管术的ASAⅠ ~Ⅲ级全麻患者,以18G套管针环甲膜穿刺,经外套管向头端插入深静脉导引钢丝,从口或鼻腔引出,复尔凯鼻胃管涂以润滑油并预先套上气管导管(退放于鼻胃管尾端),将导丝插入胃管前端并从其侧孔引出,轻轻拉住导丝将胃管顺导丝插入气管,插至环甲膜水平时有阻力,从环甲膜处依次拔除导丝和套管,顺胃管将气管导管插入气管.结果 所有患者采用本方法均完成气管插管,成功率100%.插管用时 1.5~2.6 min,平均2.2 min,术后随访未见插管相关并发症.结论 复尔凯鼻胃管引导逆行气管插管术用于困难气管插管,简便易学,损伤较小,效果可靠,插管用时短、成功率高,是临床麻醉中困难气道患者安全可靠的插管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快速环甲膜切开术在神经外科急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外科病人常因意识障碍,气道分泌物潴留、吸入呕吐物或血液等引起支气管肺炎和脑缺氧造成死亡。行气管切开术可吸除气道内异物,保证脑的氧供应,有利于降低颅压。过去,一般均用Jackson氏提出的切开第二至第四气管环的传统术式。此术进路深,需助手协助暴露,逐层切开分离。手术耗时,并发症多。1973年Digman认为环甲膜切开术是一种迅速、安全、有效和简便的术式。但此术长时期仅在紧急的急性喉梗阻患者使用。1976年。Brantigan & Grow首次报告655例环甲膜切开术常规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麻醉诱导时肿物阻塞喉咽腔,经喉气管内插管失败紧急情况下行逆行气管插管。方法:9例病例在环甲膜处以硬膜外穿刺针行气管内穿刺,置入带金属管芯的硬膜外导管,经口腔将其拉出,以此作引导,将气管导管顺沿而置入气管内。结果:本组插管均1次成功。结论:逆行气管插管成功率高,但操作费时,创伤较大,只能作为最后一种插管方法。  相似文献   

14.
气道湿化是指应用人工的方法将溶液或水分散成极细微粒,以增加吸入气体中的湿度,达到湿润气道黏膜,稀释痰液,保持黏液纤毛正常运动和廓清功能的一种方法[1].在当今临床医学上,人工气道的建立(包括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及治疗危重病人的重要措施.人工气道的建立使上呼吸道正常的湿化、加温、过滤功能消失,咳嗽反射、防御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15.
经鼻腔与经口腔气管插管对抢救呼吸衰竭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插管是抢救呼吸衰竭的有效手段,可以迅速建立人工气道,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人工呼吸,为抢救和治疗争取时间并为呼吸功能的恢复创造条件.经口腔气管插管和经鼻腔气管插管是临床上使用最广泛且行之有效的机械通气联接方式.为了比较两种径路气管插管的优、缺点,收集1998年10月~2002年10月85例气管插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气管插管高频喷射通气与气道冲洗术抢救重症呼吸衰竭林红伍,闫曾起建立气管插管人工气道,用开放式高频喷射通气及气道冲洗术抢救5例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5例中女4例,男1例;年龄58~71岁,平均64.4岁。均符合1977年全国肺心病诊断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讨论气管切开术在危重病房中人工气道建立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云南省普洱市人民医院ICU内60例危重病患者分别行经皮气管切开术及传统气管切开术,两组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经皮气管切开术手术组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的气管切开术组,手术并发症也明显减少。结论:经皮气管切开术是一种微创、快速、安全、简易的气管切开技术,适合于危重病房的患者,在危重病房中的患者人工气道建立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肌松剂用于破伤风行气管切开术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症破伤风病死率高,行气管切开术是抢救重症破伤风的一项重要措施,但由于重症破伤风患者常因频繁大抽搐而引起喉痉挛窒息,特别是刺激咽喉部时更易诱发,这给气管切开术带来很大的危险性。我院自1992年起对6例重症破伤风患者采用一种稳妥的方法行气管切开术,即先用肌肉松弛剂,然后行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在人工正压呼吸的基础上行气管切开术,取得了良好效果,6例患者均被抢救成功。作者介绍了这种气管切开术方法及护理,并附有典型病例介绍。  相似文献   

19.
<正>经口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是临床抢救危重症病人的一项重要措施,但气管插管易损伤口腔黏膜,致其糜烂、溃疡,导致细菌在口腔繁殖。口腔护理可以改善口腔环境[1],但气管插管病人的口腔护理一直是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2],病人口腔内放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的适应证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行气管切开术268例,所有手术在病房或手术室里进行,其中2例窒息患者先行环甲膜切开,再行常规气管切开。结果 268例气管切开术患者中,72%(193/268)是为了机械通气支持/长时间插管,或吸出下呼吸道分泌物;19.4%(52/268)是辅助头颈部手术;6.0%(16/268)是为了解除上气道阻塞;73.1%(196/268)在病房完成,19.4%(52/268)术前于手术室完成,7.5%(20/268)急诊床旁完成。结论 气管切开术适应证已大大扩展,由过去的仅用于解除上气道阻塞的急诊手术发展为现在的主要用于机械通气支持、吸出下呼吸道分泌物和辅助头颈部手术的常见手术操作,手术时机的选择应恰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