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尉春华  郭纯  石海霞  秦向阳 《武警医学》2004,15(10):726-729
 目的检测高功率微波(High power microwave,HPM)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C-myc蛋白的关系.方法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20组,每组5只.以S波段平均功率密度分别为20 mW/cm2的HPM辐照实验组大鼠10min,40mW/cm2辐照5min、10min.照后6 h、24h、48h、72 h、5 d取卵巢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Bcl-2和C-myc蛋白表达的改变.结果HPM辐照后,24h组Bcl-2和C-myc蛋白表达升高,40mW/m2组二者升高较20mW/cm2组升高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正常对照组无表达.结论HPM辐照可促进Bcl-2和C-myc蛋白的活化和表达,可能是HPM诱导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S波段高功率微波(HPM)辐射对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功能与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2~90mW/cm^2的S波段HPM辐照130只二级雄性Wistar大鼠,分别于照后6h,1d,7d,14d,28d及3个月活杀,取血、肾上腺、垂体及下丘脑。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相关激素的变化,采用光镜(HE、TB、Peace和Agnor染色)、电镜和图像分析技术,定量研究上述组织损伤的形态变化。结果:S波段HPM辐照后,内分泌功能发生改变,表现为血清中皮质醇(CS)下降、促肾上腺皮质释放激素(ACTH)与生长激素(GH)升高。辐照后HPA轴各器官均见组织损伤,肾上腺束状带实质细胞、垂体远侧部细胞及下丘脑神经元见变性与坏死;肾上腺束状带细胞嗜银蛋白减少而腺垂体细胞嗜银蛋白增加;腺垂体嗜碱细胞颗粒呈升高趋势;下丘脑神经元尼氏体减少。上述改变呈现一定的剂量相关性。结论:S波段HPM辐照可引起HPA轴各器官功能与结构改变,且此改变呈一定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功率微波(HPM)辐射后心脏β1肾上腺素能受体(β1-AR)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平均功率密度为50 mW/cm^2的S波段HPM模拟源辐射45只二级Wistar雄性大鼠,应用光镜、免疫组织化学、RT-PCR和图像分析技术,定量研究HPM辐照后大鼠心脏组织结构改变及β1-AR蛋白及mRNA变化规律.结果50 mW/cm^2 HPM辐射后大鼠心肌纤维排列紊乱,颗粒变性甚至肌浆凝聚,7 d内进行性加重,14 d后减轻;辐射后1 d,β1-AR蛋白于心内膜下及肌层心肌细胞膜及胞浆表达增强,3 d达高峰(P<0.05),7 d仍有较强的表达(P<0.05),14 d恢复至正常水平;β1-AR mRNA于6 h~28 d均见升高(P<0.01),除7 d外,随时间延长,增强更加明显.结论50 mW/cm^2的HPM辐射可造成心脏组织结构的损伤,心肌β1-AR表达增强,参与了HPM辐射致心脏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4.
高功率微波对原代培养心肌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高功率微波(high Power microwave,HPM)对心肌细胞的影响及细胞内钙高于浓度的变化,探讨HPM对心肌细胞损伤的发生机制。方法:以功率密度950mW/cm^2的HPM辐照心肌细胞后,用荧光染料Fluo—3/AM负载,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细胞形态和[Ca^2 ]i的变化;用FITC—膜联蛋白(annexin)V/PI双染色法,于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的坏死和凋亡。结果:HPM辐照后,细胞内钙高于浓度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心肌细胞发生坏死和凋亡,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HPM辐照可引起心肌细胞[Ca^2 ]i明显降低,提示HPM辐照可引起心肌细胞膜的损伤,从而造成[Ca^2 ]i的大量漏出和细胞的死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对HL-60,K562和NB4细胞DNA的损伤及凋亡相关基因的调控。方法:用荧光显微技术,单细胞彗星电泳观察As2O3对HL-60,K562及NB4细胞DNA的损伤,用流式细胞术测定As2O3对HL-60,K562及NB4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p53的表达,结果:As2O3诱导HL-60,K562和NB4细胞的凋亡时造成了DNA损伤;显著下调三种细胞内Bcl-2蛋白的表达,且Bcl-2下调程度与凋亡有密切关系,上调了p53蛋白的表达。结论:As2O3诱导细胞凋亡时发生了DNA的损伤,诱导凋亡主要是通过下调Bcl-2和上调p53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人脑创伤后神经元凋亡及调节机制的观察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观察人类急性脑创伤后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现象,了解调节人类神经元凋亡的机制及相关基因表达变化,为临床治疗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寻找新的方法。方法:收集急性脑创伤患者脑标本,采用光镜、电镜以及凋亡细胞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创伤后神经元DNA损伤情况;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法观察bcl-2、bax、p53、caspase-3 p20亚单位在mRNA与蛋白质水平表达变化。结果:人脑创伤后有细胞凋亡现象发生,24h左右最为明显。正常人脑组织中几乎没有bcl-2、p53 mRNA及蛋白以及活化的caspase-3存在。急性创伤后bcl-2、p53 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caspase-3被激活。正常人脑组织持续性表达高水平bax mRNA及蛋白,创伤后bax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结论:人脑创伤后有细胞凋亡现象发生。人脑创伤造成bcl-2、bax、p53 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caspase-3酶活性增加。  相似文献   

7.
高功率微波辐射对大鼠心肌、血浆心钠素和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探讨高功率微波(HPM)辐射后大鼠心肌、血浆心钠素和内皮素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平均功率密度为10—100mW/cm^2的HPM模拟源辐射90只二级Wiatar雄性大鼠,应用光镜、图像分析技术和放射免疫法检测HPM辐射后6h,1、3、7及14d大鼠变性心肌、血浆心钠素和内皮素变化。结果:HPM辐射后6h~7d内变性心肌范围呈进行性扩大并加重,7d见心肌肌浆凝聚,横纹消失,且随辐射剂量增加,损伤效应加重,14d病变减轻。大鼠血浆心钠素浓度于1~7d升高(P〈0.01或P〈0.05),且与辐射剂量呈正相关,即辐射剂量越大,效应越明显,14d恢复正常水平。血浆内皮素浓度于辐射后7d内呈升高趋势,10和100mW/cm^2组1d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14d恢复正常水平。结论:一定功率密度的HPM辐射可造成心肌纤维变性,心脏内分泌功能受损。参与了HPM辐射所致心脏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低浓度乙醇诱导与紫外线照射导致HepG2肝癌细胞损伤的分子路径。方法选用HepG2肝癌细胞株,分别给予低浓度乙醇诱导与紫外线照射处理,观察两种损伤因素作用后细胞周期分布的差异,细胞中p53蛋白和p21蛋白表达的改变,分析蛋白表达与细胞周期改变的关系。结果紫外线照射后细胞中p53、p21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强,出现G0~G1/G2~M期阻滞;低浓度乙醇诱导后主要出现G2~M期阻滞与p21蛋白表达的增强,p53蛋白表达改变不明显;两种损伤因素均能导致细胞凋亡率的增加。结论低浓度乙醇诱导与紫外线照射通过激活细胞内不同的分子事件,导致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细胞凋及一些凋亡相关基因(p53,bcl-2,bax)的表达在急性放射性皮肤贵疡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Wistar大鼠以^60Cor射线进行局部照射,建立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动物模型,观察病变40d,然后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皮肤溃疡组织中P53,Bcl-2,Bax蛋白表达,并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结果,照后14d照射野内开始出现皮肤细胞和小血管平滑肌中,照后14-21d为Bax蛋白表达高峰,之后逐渐减弱,主要定位于血管内皮细胞,部分成纤维细胞及新生表皮细胞中,Bcl-2则在照后1-11d呈弱或中度阳性,定位于表皮,毛囊上皮及血管内皮口,之后为阴性或可疑阳性,照后11-35d,上述细胞特别是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率较正常伤口愈合早期增高,结论:辐射诱导的P53,Bax-Bcl-2表达的变化及细胞亡率特别是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率的增主屿放射性皮肤溃疡发生,发展及难愈合(不能形成有效肉芽组织)的分子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0Coγ射线对不同p53基因功能状态的人淋巴性恶性肿瘤细胞株8226和Raji凋亡相关基因Bcl-x,Bax的作用及其分子机理。方法:分别运用流式细胞仪技术(FACS)、DNA片释放法RT-PCR和MTT法,分析了8226、Raji中Bcl-xL,Bax转录用相对表达与辐照诱导的细胞凋亡率抑制细胞增殖的关系,结果:8226和Raji在照射后Bcl-xL,Bax转录表达均迅速上升,于4-8h达到高峰,而后开始下降,于24-48h恢复至辐照前水平,8226中Bcl-xL转录较Raji持续时间为长;且Bcl-xL/Bax的经率影响靶细胞辐照后的细胞凋亡和抑制细胞增殖。结论:肿瘤细胞株P53基因状态与辐射敏感性相关,两个等位基因突变的细胞株8226比一个等位基因突变的细胞株Raji更具辐射抗性,这种辐射抗性的不同与肿瘤细胞Bcl-xL,Bax的表达及二者比率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分析大鼠乳鼠的原代培养心肌细胞受高功率微波辐照前后细胞结构的改变情况。方法:将培养的心肌细胞分为3组,分别用高功率微波辐照30,60,120s,然后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红外显微镜上测定每组细胞的红外光谱。结果与结论:发现大鼠乳鼠原代培养心肌细胞受高功率微波辐照后,细胞膜的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变。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可用于了解大鼠心肌细胞受微波辐照后细胞膜中蛋白质构象变化,尤其是测定细胞膜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变化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高功率微波(HPM)辐照青紫蓝兔,长期动态观察角膜、晶状体及视网膜的病理变化,探讨HPM对视觉系统的影响。方法:6种功率密度的HPM辐照35只青紫蓝兔,并于照射后30,90,180和360d应用裂隙灯、检眼镜、光镜和电镜观察角膜、晶状体和视网膜的病理变化。结果:眼部各组织对HPM辐射损伤以晶状体最为敏感,角膜次之,视网膜轻微。辐照后30d,晶状体上皮细胞以变性为主。照后90~360d,晶状体囊膜增厚,上皮细胞增生,晶状体后皮质水肿、空泡形成,白内障发生。损伤具有剂量-效应相关性。结论:HPM可导致晶状体后皮质混浊、白内障发生,辐射功率与病理改变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功率微波(high power microwave,HPM)辐照后下匠脑与垂体中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2~90mW/cm^2的HPM辐照130只二级雄性Wistar大鼠,分别于照后6h、1、3、7、14d、28d与3月活杀动物,取下丘脑与垂体,采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研究GR在辐照后大鼠下丘脑与垂体中的表达。结果辐照后下丘脑神经元中GR表达减弱。10mW/cm^2组在6h与1d时较对照组有显著下降(P〈0.05),7d后呈恢复趋势;50mW/cm^2绀在1d时有显著下降(P〈0.05)。辐照后垂体远侧部内分泌细胞GR表达增强。10mW/cm^2组在6h时有显著升高(P〈0.01),7d后呈恢复趋势;50mW/cm^2组在1、3d时均有显著升高(P〈0.01)。结论一定功率密度的HPM辐照后,下丘脑GR表达下降;垂体GR表达增强;HPA轴负反馈调控紊乩;表明GR参与rHPM辐照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病变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4.
高功率微波辐照后大鼠肺脏形态学改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HPM辐照后SD大鼠肺脏形态学的变化情况。方法辐照后不同时间点活杀SD大鼠取肺脏,分别用3%戊二醛以及10%福尔马林固定,用常规光镜以及扫描电镜观察大鼠肺脏形态学的变化。结果HPM辐照SD大鼠后6h,肺泡上皮细胞出现明显变性,可见肺泡上皮细胞脱落。肺泡隔断裂,形成肺大泡。辐照后24h,肺上皮细胞变性严重,肺泡隔断裂,变薄,出现广泛的肺大泡。间质水肿,炎细胞浸润。辐照后48h,肺内小静脉淤血。辐照后7d,肺泡隔局灶性恢复。结论HPM辐照可造成肺组织明显损伤,损伤具有时相性和可逆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高功率微波(high power microwave,HPM)对大鼠卵巢组织显微和亚显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65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5只)。以S波段平均功率密度分别为20,40和80mW/cm^2的HPM辐照实验组大鼠,辐照时间分别为1,5,10和20min。于辐照后6h取材,应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其病理形态变化。结果:光镜下,与对照组相比,从40mW/cm^2 5min亚组开始出现组织水肿、充血和炎细胞浸润,10min亚组开始见卵泡细胞分离明显,20min亚组及80mW/cm^2 1min亚组,5min亚组和10min亚组出现卵泡内层细胞变性,发育不同阶段的卵泡发生卵泡闭锁。黄体细胞发生凋亡。20min亚组则出现组织出血和部分内层细胞坏死崩解。随照射功率密度增加照射时间延长上述病理变化更明显。透射电镜下超微结构发生轻度线粒体水肿、内质网扩张,间质内炎细胞浸润是从40mW/cm^2 5min亚组开始,随照射时间延长,功率密度增加,各组均可见生殖细胞发生变性、凋亡改变;80mW/cm^2 20min亚组可见卵母细胞内次级溶酶体增多,微绒毛发生肿胀。间质细胞凋亡、裂解。20mW/cm^2各亚组,40mW/cm^2 1min亚组及对照组无改变。结论:HPM可导致大鼠卵巢发生明显的病理性改变,当达到80mW/cm^2辐照20min对大鼠卵巢组织有致死效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AIF、Bax和Bcl-2在中子及7射线照射致肠道损伤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290只BALW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24只)、2.5Gy中子照射组(80只)、4.0Gy中子照射组(60只)、5.5Gy γ射线照射组(72只)及12.0Gy γ射线照射组(54只),分别采用5.5和12.0Gy γ射线以及2.5和4.0Gy的中子照射,并于照射后6h,1、2、3、5、10d活杀,取空肠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定量分析MF、Bax及Bcl-2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对照组小鼠空肠绒毛及隐窝上皮细胞质AIF呈强阳性,Bax和Bd-2呈弱阳性.中子和γ射线照射后6h~1d,隐窝细胞核中AIF呈强阳性,表达明显增加(P<0.01);4.0Gy中子照射后Bax强阳性持续至照射后3d,表达明显增加(P<0.01).5.5、12.0Gy γ射线及2.5Gy中子照射后6h~5d,Bcl-2于上述部位呈强阳性,表达明显增加(P<0.01).4.0Gy中子照射后6h~3d,Bcl-2于上述部位呈弱阳性,表达无改变(P>0.05).结论 中子及γ射线照射后空肠隐窝上皮细胞核中AIF表达增加,参与了肠上皮细胞凋亡的过程.中子照射时的Bax表达强于γ射线照射时,γ射线照射时的Bcl-2表达强于中子照射时,二者变化规律不同,提示中子和γ射线致肠道损伤具有不同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