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及并发症患者凝血、纤溶相关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已确诊的T2DM并发症组、单纯T2DM组及正常对照组血浆中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抗凝血酶活性(AT-Ⅲ)、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等凝血、纤溶相关指标,并比较组间各指标的差异。结果T2DM并发症组血浆PT、APTT、AT-Ⅲ、t—PA均低于单纯T2DM组及正常对照组,FIB、D—D、PAI-1均高于单纯T2DM组及正常对照组;单纯T2DM组PT、APTT、AT—Ⅲ、FIB、D—D、PAI-1、t—PA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T2DM并发症患者存在凝血纤溶功能异常,检测凝血、纤溶相关指标有助于判断其病情及血管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一纤溶系统、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均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疏血通注射液。观察两组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国际正常化比值(INR)、纤雏蛋白原(Fg)、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抑制剂(PAI-1)、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临床疗效。1个月后评价患者的Barthel指数(BI)。结果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降低,APTT、PT、INR均较治疗前延长,血浆Fg、PAI-1水平降低,血浆t—PA含量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对照组为6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1个月时两组BI指数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改善,而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具有明显抗凝、促纤溶作用,有显著的神经元保护作用,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致残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高血压急性脑血管病(AICVD)患者经抗凝治疗前后凝血、纤溶及蛋白C系统的反应及临床疗效。方法:对57例AICVD患者,随机分组后分别给予肝素及血栓通干预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活化蛋白C(APC)。结果:肝素组临床愈显率69.2%,血栓通组愈显率67.7 %,两经且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肝素组治疗后PT及APTT均延长,FIB水平下降,t-PA活性增加,PAI活性下降,APC无显著变化。血栓通组治疗后FIB水平下降,t-PA活性增加,PAI活性下降,APC活性增加,而PT及APTT无显著变化。结论:肝素及血栓通过高血压伴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治疗均有良好的抗凝及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疗效并探讨其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凝血纤溶系统指标DD,t-PA,PAI-1的影响。方法6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7~10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及尿蛋白变化、D二聚体(D-dimer,DD)、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血中DD,t-PA,PAI-1较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均〈0.05);但治疗后母体平均动脉压变化及尿蛋白无显著下降(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可降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D-dimer和PAI-1,升高t-PA。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三联疗法对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血小板a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影响: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中药三联疗法组(治疗组)70例,西药组(对照组)50例。治疗组用中药内服和直肠滴注加静滴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复方丹参注射液、胞二磷胆碱加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静滴。结果治疗后两组PAI-1、GMP-140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但治疗组下降明显,且接近正常值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t—P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但治疗组明显上升,且接近正常值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药三联疗法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纤溶功能,起到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心电图、血栓前分子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入选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灯盏花素注射液100mg/d静脉输注,14d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观察心绞痛疗效和心电图变化,以及对血栓前分子标志物纤维蛋白原(Fg)、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一1)的影响,同时观察肝功能、肾功能等安全指标。结果治疗组在心绞痛症状疗效和心电图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降低Fg、vWF、t—PA,提高PAI-1水平方面较对照组明显(P〈O.05)。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症状及心电图改善有明确疗效,其机制与其对血栓前凝血和纤溶系统分子标志物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血瘀证患者血栓前状态变化和意义。方法选择恶性肿瘤患者69例,其中血瘀证组56例,非血瘀证组13例,另选33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ELISA法、CLAUSS法等检测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CD41和CD62P、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以及凝血4项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瘀证组和非血瘀证组CD41表达、T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62P表达、PAI-1含量、Fib含量均升高(P〈0.01),PT、APTT时间缩短(P〈0.01);血瘀证组t-PA含量下降(P〈0.05),与非血瘀证组比较,t-P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血瘀证组比较,血瘀证组CD62P表达、Fib含量也有所升高(P〈0.05)。结论恶性肿瘤血瘀证和非血瘀证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血栓前状态,CD62P、t-PA、PAI-1、PT、Fib、APTT等的改变可能是其血栓前状态的部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剌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含量的影响。方法将93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剌治疗组55例与西药对照组38例,针剌治疗组予以针刺百会、水沟,西药对照组给予川芎嗪注射液及脑复康注射液,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t—PA、PAI-1含量;另选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脑梗死患者治疗前血浆t—PA、PAI-1含量显著增高;治疗后两组血浆t—PA、PAI-1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但针剌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且接近正常值水平。结论针剌能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t—PA、PAI-1含量,调节机体纤溶系统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对高卒中风险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凝血-纤溶系统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70例ABCD2评分6分~7分TI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的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疏血通注射液。所有患者诊断后24h内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浓度测定,在入院后3d、5d、7d、10d重复测定上述指标。随访时间为3个月。主要转归指标为急性脑梗死和死亡。结果两组患者基线均存在t-PA下降及Fg、PAI水平增高。治疗组患者Fg水平于第5天下降,PAI浓度于第7天下降;对照组观察期内Fg、PAI浓度无显著差异。治疗组短期转归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能有效降低Fg和PAI水平,改善高卒中风险的TIA患者近期转归。  相似文献   

10.
水蛭注射液治疗肺心病高凝状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水蛭注射液对肺源性心脏病高凝状态的治疗效果,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将60例符合条件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控制感染、吸氧、祛痰、止咳平喘、纠正并发症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水蛭注射液,2ml×2支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滴,每日1次,15天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血浆抗凝血酶Ⅲ活性测定(AT-Ⅲ);血浆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活性测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APTT、PT、TT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Fg、AT-Ⅲ、PAI-1与治疗前相比及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水蛭注射液可以改善肺源性心脏病血液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1.
加味丹参饮对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损伤的抗凝血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加味丹参饮对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损伤的抗凝血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降支的大鼠心肌缺血模型,观察加味丹参饮高,中,低剂量(8.24、4.12,2.06g/kg)对造模后大鼠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粘附率、全血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长度和血栓干、湿重以及纤维蛋白原(Fg)含量的影响。结果与造模组比较,加味丹参饮高剂量组对PT和TT缩短、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加味丹参饮高、中剂量组能明显抑制二磷酸腺苷(ADP)和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P〈0.01,P〈0.05);加味丹参饮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血栓形成长度和干、湿重(P〈0.01,P〈0.05)。结论加味丹参饮对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具有显著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抗凝血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观察蝮蛇咬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情况和自制中药(外用蛇肿散及内服蛇毒消)对其的影响。方法:把93例蝮蛇咬伤患者,随机分为两个组,治疗组47例,对照组46例,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中药蛇毒消,均以7天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天、3天、7天抽血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PT、TT、APTT、FIB、DD、PLT)的变化情况。结果:入院治疗前和治疗1天后两组凝血功能变化无明显差异性;治疗3天后,两组FIB、TT比较具有明显差异性(分别为P0.05,P0.05),其他指标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性;治疗7天后,两组指标FIB、TT比较具有明显差异性(分别为P0.01,P0.05),其他指标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性。结论:蝮蛇咬伤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FIB、TT变化明显,中药能明显减轻蝮蛇咬伤患者凝血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长春西汀联合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就诊于武汉市第三医院的突发性耳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巴曲酶注射液,10 BU/次,隔天1次,共使用5次;治疗组静脉滴注长春西汀注射液,20 mg/d,其他同对照组。两组均治疗10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g)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T、TT、APTT较治疗前延长,治疗后两组Fg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压积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这些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春西汀联合巴曲酶对突发性耳聋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和局部微循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参麦注射液合缩合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8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5例第1条液路给予参麦注射液20~6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30 min内快速静脉滴注完成;第2条液路给予缩合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 mL,快速静脉滴注,之后给予晶体液滴入(贺斯等液体)。对照组53例第1条液路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滴速与治疗组相同;第2条液路同治疗组。每30 min抽血化验并记录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计数(PLT)变化,共记录4次(用药前和用药后30、609、0 min各记录1次)。结果治疗组用药后90 min PT、APTT、TT及PLT均较本组用药前、对照组同时期升高(P〈0.05),FIB均降低(P〈0.05)。治疗组用药后60 min APTT及TT均较对照组同时期升高(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合缩合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患者可有效降低血液黏度,纠正高凝状态,改善微循环,控制休克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物理疗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早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36例髋部骨折出现早期DVT患者使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静脉滴注加物理治疗,疗程7d,复查彩超了解血栓形成的恢复情况,并检测凝血象及血小板指标.结果 治疗后彩超提示12例患者下肢血流信号基本恢复正常,凝血指标(PT、APTT、TT)及PLT变化处于正常范围.结论 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物理疗法可以有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