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比较分析开放式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与腹腔镜下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小儿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手术时间短、切口小、并发症发生率低,较之开放式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更具优势,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小儿腹股沟疝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开放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00例小儿腹股沟疝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100例(腹腔镜手术组)运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另100例(传统开放手术组)使用传统开放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比较二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复发率等情况。结果腹腔镜手术组较传统开放手术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均明显减少,但住院费用高于传统开放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切口小,微创,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较传统开放疝囊高位结扎术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在腹腔镜下采取疝囊高位结扎治疗腹股沟斜疝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15年至2016年用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30例患有小儿腹股沟疝的儿童的临床疗效。结果:130例患儿均于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10~25min,平均18min;术中无1例患者出血及肠管损伤;术后住院时间为3~5d;术后无1例发生阴囊及大阴唇血肿、腹腔感染、肠粘连等并发症,且近期痊愈率为100%;随访术后随访2~13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对腹股沟斜疝患者采取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疼痛少、安全有效,可以更好地恢复患者健康。已被越来越广范的应用到小儿外科领域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与常规手术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28例小儿腹股沟疝于腹腔镜下行疝囊高位结扎术并常规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43例,将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腔镜组与常规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20min与55min;住院天数分别为3.5d与7.5d;手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分别为1d与2.5d;腔镜组术后并发症1例(3.6%)常规组术后并发症6例(14%)。结论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疗效确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手术操作安全、可靠。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邓修民  肖进  孙凯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9):2936-2937
目的总结传统手术、小切口与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方法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百色市人民医院及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的小儿腹股沟疝115例,其中行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小切口组)58例,传统手术(传统手术组)25例,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腹腔镜组)32例。结果 115例手术均顺利,术后恢复好,均顺利出院。小切口组和腹腔镜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方面优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少、费用低等优点,适于在无小儿腹腔镜手术条件的医疗机构开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治疗婴幼儿腹股沟疝新术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采用该术式治疗婴幼儿腹股沟疝210例临床资料。手术要点:脐部建立气腹,在皮下环处做横形小切口,腹腔镜经内环进入疝囊,并将疝囊从小切口处顶出,剥离疝囊并高位结扎。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术后3d内出院。术后随访185例2月至12月,无一例复发。结论该术式利用腹腔镜优势,结合婴幼儿腹股沟疝的解剖特点,遵循小儿腹股沟疝手术原则,取得满意效果,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与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对照。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至2012年80例腹股沟疝患者的资料,按照其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疝修补术,对照组采用开腹无张力疝修补术,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疼痛、并发症及远期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及远期疗效等方面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或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都是安全可靠的,但腹腔镜疝修补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微等优点,为腹股沟疝的治疗提供了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小儿复发性腹股沟疝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疝术后复发原因及治疗。方法分析小儿腹股沟部的解剖特点,探讨复发性腹股沟疝的原因。应用疝囊高位结扎、内环缩小及腹横筋膜修补等术式治疗。结果 30例均于手术后7~10 d出院,经平均3年以上临床随访无复发,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小儿腹股沟疝手术中,高位结扎、内环缩小、腹横筋膜修补是疗效可靠、防止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小儿腹腔镜疝内口关闭与开放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08例使用腹腔镜关闭内环口及52例通过传统高位结扎的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二术式术中、术后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开放组相较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均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复发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腹腔镜组的切口和创伤小,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术后无需拆线,较传统开放疝囊高位结扎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0.
李军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12(8):1094-1095
<正>小儿腹股沟疝的发病率很高,对于1~2岁无症状腹股沟疝暂给予观察或带小儿疝气带治疗。需手术者以高位结扎疝囊为主,本院自2006年6月至2010年4月采用外环口微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共6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小儿斜疝患者75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8例,选用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对照组37例,选用传统方法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复发情况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31.9±11.7)min,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9.1±16.3)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切口长度为(6.0±2.4)mm,对照组平均切口长度为(43.1±12.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复发率为2.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对照组术后复发率为13.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2%,两组术后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斜疝的临床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2.
欧荣册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8):2734-2735
目的:观察小儿腹股沟斜疝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进行改良,降低小儿斜疝术后复发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06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传统的经腹股沟小横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基础上的改良疝囊高位结扎术,术中将腹膜外脂肪分离,向里再分离2—3cm,将疝囊颈往上提直至将疝囊后壁收紧为止。结果:全部病例均行此改良疝囊高位结扎术,随访无复发。结论:小儿腹股沟斜疝采用改良疝囊高位结扎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明显降低了术后复发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田丹  赵普 《中国医药科学》2012,(14):226-227
目的探讨简易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双侧腹股沟斜疝的价值。方法 2010年6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对156例双侧腹股沟斜疝患儿实施简易二孔法腹腔镜手术。结果 156例患儿在腹腔镜下成功完成双侧疝囊高位结扎术,0.5~2岁患儿51例,平均手术时间(35.0±2.2)min;2~7岁患儿105例,平均手术时间(26.5±2.5)min。术后未见阴囊水肿、睾丸疼痛及缺血性坏死。随访1~6月者95例,6~12月者30例,12~15月者23例,均无腹腔粘连,1例单侧复发(0.6%)。结论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双侧腹股沟斜疝的操作简单,具有切口美观、手术安全、疗效可靠、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的优点,是理想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内环口结扎加脐正中襞覆盖在儿童腹股沟疝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14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将其随机分为两组:60例采用腹腔镜内环口高位结扎加脐正中襞覆盖疝环口治疗的患儿为腹腔镜组,80例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的患儿为传统手术组;比较两组手术后恢复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为(20.8±6.5)min,传统手术组的为(33.5±10.6)min,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住院时间腹腔镜组为(2.4±1.5)d,传统手术组为(4.2±1.3)d,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腹腔镜组阴囊水肿、疝复发、异时疝发生率均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P〈0.05)。结论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加脐正中襞内环口覆盖加强腹壁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安全可行,恢复快,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总结其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应用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48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48例患者中斜疝35例,直疝6例,双侧疝5例,复合性疝2例。结果 48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60~150min,术后住院3~7d。1例发生血清肿,抽液后治愈,所有病例术后均无疼痛及阴囊血肿发生,伤口愈合佳。术后随访3~26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应用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安全有效,具有术后患者康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提高手术技巧、降低手术难度是单孔腹腔镜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腹腔镜疝修补术和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术组(n=20)和腹腔镜组(n=20),比较两组患者的单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随访6个月出现的并发症及复发率等。结果两组单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疝修补术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降低住院费用,而腹腔镜疝修补术在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方面占有明显优势,腹股沟疝患者应根据自身的病情和经济条件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疝腹股沟区顺皮纹微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在小儿疝手术中的临床体会。方法对1069例小儿疝患者行腹股沟区顺皮纹微切口小儿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本术式手术操作时间平均为28 min,双侧<70 min。术中出血少约1 mL,住院时间平均4 d,术后未发生伤口感染,无睾丸萎缩,医源性隐睾等并发症,手术瘢痕小,隐匿美观。本组手术1069例,随访6个月7年,复发率1%。结论微切口小儿疝疝囊高位结扎术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8.
陈寿川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3):3539-3540
目的:探讨采用小横切口经腹治疗小儿斜疝的疗效。方法:将244例小儿斜疝患儿随机分成两组:A组(对照组)采用疝囊高位结扎术,B组(试验组)采用疝囊高位结扎+旷置,比较两组疗效。结果:B组术后复发率较A组明显降低(P〈0.01),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疝囊高位结扎+旷置术治疗小儿斜疝可明显降低术后复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免钉合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130例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念  李天梁  邓超  付振宝  李蜀华 《安徽医药》2014,(11):2080-2082
目的:研究免钉合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安全性、临床效果,为临床上治疗腹股沟疝提供指导意见。方法将该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255例随机分成观察组130例和对照组125例,观察组采用免钉合腹腔镜修补术,对照组采用钉合腹腔镜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手术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两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术后各种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复发率、慢性疼痛、感觉异常、阴囊血肿、血清肿、术区感染、睾丸鞘膜积液、大出血、尿路感染等指标上均无明显差异,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钉合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与钉合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相比具有减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的优势,同时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和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方法将本院收治的60例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施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和传统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VA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2年的复发率。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术后VA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2年的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斜疝临床疗效肯定,且具有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疼痛轻、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