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研究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为该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2008年4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47例急性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了研究,对患儿的年龄、病因、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并进行治疗.结果 在47例患者中,学龄前儿童患病比例最高,可达63.83%(30例),呼吸道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脑炎比例最高,为82.97%(39例),大部分患儿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和抽搐;39例呼吸道病毒引起的脑炎患儿32例痊愈,其他患儿预后较差,死亡2例.结论 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易在学龄前儿童阶段发作,一般为呼吸道病毒引起,及时的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虽然婴幼儿和学龄儿童发病率低,但预后也较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病原学特点及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儿科病房2004年1月-2005年12月2年间收治的所有确诊为病脑患儿的共102例,对其病原学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单疱病毒脑炎较其它病脑的病情经过较危重.引起意识障碍者达69.2%,可致死亡.结论:[1]目前病毒性脑炎中仍为小儿颅内感染的第一位.[2]单疱病毒脑炎较其它病毒脑炎病情经过危重且可致死亡.③Colti病毒是近年来所发现的一种致病原,应引起临床工作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3.
病毒性脑炎是儿童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严重威胁儿童的健康.随着病毒病原学检测水平的提高, 临床发现EB 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是儿童CNS 病毒感染的常见病原之一.同时研究发现EBV病毒性脑炎(EBE)占急性病毒性脑炎的5%~18%[1].本研究将确诊的13例EBE 作为观察组,并将15例化脓性脑膜炎和17例支原体脑炎患儿,47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进行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旨在进一步探讨EBE 患儿免疫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4.
小儿手足口病27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特点及流行病学规律,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做好防治工作。方法对271例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手足口病好发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易发生集体感染甚至流行。本组病例发生心肌损害96例,占35.4%,病毒性脑炎32例,占11.8%。结论小儿手足口病大部分预后良好,不发生严重并发症。流行性发病时,病毒致病性强,易引起心肌损害、病毒性脑炎等严重并发症。加强认识及疫情报告,控制疫情扩散,是预防爆发流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将10年间收治的散发性脑炎100例分为A组、B组两种类型分析。A组符合感染后免疫反应性脱髓鞘脑病特点,B组支持病毒性脑炎诊断。由于感染病毒的种类和数量不同,一是病毒直接感染脑而发病,二是通过免疫反应机制而发病。以往诊断为散发生脑炎的病例,实际包含了感染后免疫反应性脑髓鞘脑病和病毒性脑炎两类疾病。随诊疗技术的改进和认识的提高,提出应废弃散发性脑炎这一诊断名称,分别诊断命名。  相似文献   

6.
病毒性脑炎是病毒直接感染或感染后引起脑部炎性改变,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且早期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不典型易误诊,是导致小儿死亡或造成神经系统后遗症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将我科在2006年5月-2006年12月收治的52例重症病毒性脑炎(SV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7.
<正>病毒性脑炎是由病毒直接侵犯脑实质引起的原发性脑炎,是儿童常见病、多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肠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都是引起儿童病毒性脑炎的常见病毒种类[1]。患儿发病后可出现发热、头痛、抽搐、昏迷等症状体征,病情轻重与病毒侵犯部位及范围有关。由于病毒性脑炎对儿童健康有极大危害,故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2]。脑电图在病毒性脑炎中的异常率较高,能够较早地反映脑组织受损情况,有利于临床诊断与预后评估,具有很  相似文献   

8.
小儿病毒性脑炎指由病毒感所致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以脑组织充血、水肿、软化及坏死为主要表现.对小儿神经系统及智能发育有极大影响,康复者亦常终生残疾.我科于2010年9月引进婴儿高压氧舱,对所收治病毒性脑炎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急性期病毒性脑炎治愈率显著提高,病死率大幅度降低,而对恢复期与后遗症患儿亦收到满意效果.笔者总结高压氧治疗过程中对患儿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利用巢式PCR法对确诊病毒性脑炎64例(设为观察组)小儿血清、脑脊液进行EB病毒DNA检测,并在同期住院确诊为支气管肺炎26例(设为对照组)小儿血清进行EB病毒DNA检测。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清EB病毒DNA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13%、3.85%,统计学上无差异;观察组患者脑脊液EB病毒DNA检测均为阴性。结论本地区小儿一定程度受EB病毒感染,但不是引起散发的病毒性脑炎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10.
吴彩云  金宏江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0):1563-1564
病毒性心肌炎为儿科较为常见的获得性心血管疾病,其主要是由人体感染嗜心性病毒(如科萨奇病毒、人流感病毒、腺病毒以及脊灰病毒等)引起的心肌非特异间质性炎症[1],可呈局限性或弥漫性.病程可以是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到目前为止,我国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尚缺乏迅速、准确而直观的方法[2].为了提高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诊断效率,笔者采用动态心电图(DCG)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进行辅助诊断,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儿童病毒性脑炎治疗的进展,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国内有关文献.结果与结论 儿童病毒性脑炎的治疗以抗病毒及对症治疗为主,中药、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高压氧及光量子等对小儿病毒性脑炎改善症状、提高治愈率等有显著效果.对病情较重的急性病毒性脑炎的患儿,应尽早、大剂量、短疗程使用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12.
张兰  史冬梅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5):2057-2058
小儿病毒性脑炎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2004年9~11月我院收治小儿病毒性脑炎50例,现就临床症状的观察与护理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中,男33例,女17例,年龄3~13岁,平均7.39岁,脑脊液检查30例,阳性24例,有前驱呼吸道或消化道症状34例,发热42例,伴有头痛38  相似文献   

13.
急性面神经炎是小儿常见病,病因尚不明确,不少人认为本病大多是由病毒引起的。其中有些病毒可侵犯心脏而引起病毒性心肌炎、可疑病毒性心肌炎或心肌轻微损害。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或心肌损害发病急、病情重,患儿2~3 d出现重度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心肌酶谱增高。  相似文献   

14.
小儿病毒性脑炎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60例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其临床表现以发热、头痛、意识障碍、呕吐为主要表现.治愈49例,死亡3例,好转8例,伴有癫痫、智力低下、运动障碍等后遗症.结论 病毒性脑炎是儿科常见的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大部分预后良好,少数重症者可死亡或造成神经系统后遗症.  相似文献   

15.
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并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琢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4):382-383
<正>病毒性心肌炎是危害儿童健康的常见心血管系统疾病之一,常并发心律失常。小儿,特别是婴幼儿发病往往不易被认识。轻者可无症状或仅在查体中发现,而重者起病急骤、进展快,且有多种并发症,因而易误诊,延误治疗。为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并发心律失常的特点和治疗方法,现将吉林省大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83例病毒  相似文献   

16.
戴瑾 《河北医药》2013,35(12):1831-1832
病毒性脑炎属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而引发的临床常见疾病,又名"无菌性脑炎",多发于儿童,可侵犯脑实质,危重症患者呈现进行性,易留下后遗症甚至致死[1]。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除临床症状、体征、CT、脑脊液检查等外,脑电图(EEG)是一种较好的诊断方法,但目前脑电图的诊断标准尚无定论[2]。本文选取我院儿科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脑电图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检测价值。报  相似文献   

17.
病毒性脑炎是由各种病毒引起的一组以精神和意识障碍为突出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疾病。轻者可自行缓解,危重者可致后遗症而死亡。可由虫媒病、肠道病毒、疱疹病毒等病毒感染单一或交叉引起。小儿发病在临床上亦不少见,该病起病急,进展迅速后果严重,可引起发热、头痛、癫痫,精神异常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与分析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共88例,回顾性分析其护理方法与护理效果。结果通过对88例患儿进行有效的护理后,患儿的康复率达到96.6%。结论有效的科学的护理方法对于提高小儿病毒性脑炎的康复率有重要的意义,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疾病的治疗方式以及临床表现。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共60例,对所有患儿的临床数据进行回顾式研究,研究内容包括患儿的基本情况、不良反应以及治疗方式,按照就诊时间将60例患儿平均分为研究组(n=30)和参照组(n=30),研究组患者行丙种球蛋白治疗,参照组行基础治疗。结果经过数据记录显示,行研究组患儿其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参照组患儿,两组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表明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在对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治疗过程中,行丙种球蛋白治疗的效果显著,患儿家属的满意度也有所提高,这对于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误诊为小儿病毒性脑炎、病毒性心肌炎、脑动脉炎原因。方法搜集误诊为小儿病毒性脑炎、病毒性心肌炎、脑动脉炎三病共1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误诊为小儿病毒性脑炎65例,误诊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34例,误诊为小儿脑动脉炎21例,以上误诊患儿共120例全部误治。结论目前儿科临床工作中误诊误治情况仍较严重。儿科医生应持严谨、科学工作作风,严格遵照诊断标准,努力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