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五味子滴丸的成型工艺。方法 以滴丸的溶散时限、圆整度及丸重差异等作为综合评定指标,优选出滴丸成型工艺。结果 五味子滴丸制备过程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PEG4000-PEG6000(1∶1)为基质,药物-基质1∶4 配比,料温85 ℃,二甲基硅油为冷却剂,冷却液温度10 ℃为最佳条件。结论 该成型工艺成品率高,符合滴丸的质量要求,可用于五味子滴丸制备。  相似文献   

2.
目的确定人参强心滴丸最佳成型工艺。方法采用熔融法,将药材提取物分散于熔融的基质中混合均匀,滴于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以滴丸的圆整度、硬度、均匀度、粘连、丸重变异系数作为综合评定指标,采用正交试验L9(34)优选滴丸最佳成型工艺。结果最佳成型工艺为药物浸膏∶基质=1∶2,基质PEG 4000与PEG 6000配比为1∶1,药料温度为80℃,冷凝液为液体石蜡,冷凝柱长度为120 cm。结论本试验筛选出的滴丸最佳成型工艺成型率高,所制滴丸符合规定,适合于实验室制备和小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报》2013,(12):1865-1866
目的:研究影响满山红滴丸制备的各种因素,确定最佳工艺。方法:通过对滴丸的丸质量差异、外观、硬度及崩解时限综合评分,采用正交试验考察基质间比例、基质与药的比例、化药温度和滴头高度等条件。结果:满山红滴丸制备的最佳条件是PEG4000∶PEG6000∶药物(2∶1∶1)在90℃化药,在距冷凝剂液面5 cm处以每分钟30滴速度滴制,滴头口径45 mm,冷凝剂温度10℃。结论:在最佳条件下制备的滴丸,成型好、均匀,硬度和崩解符合要求,工艺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选复方天麻滴丸最佳成型工艺.方法:针对影响滴丸制备因素考察料温、基质种类、滴距、药物与基质配比等影响因素,并以丸重相对标准偏差、圆整度为测评指标,最终确定最佳成型工艺条件.结果:药物与基质的配比为3:7;料温:80℃;滴距:1 cm;基质种类:PEG4000:PEG6000=1:1,该成型工艺可靠,重现性良好.结论:采用均匀设计法优选复方天麻滴丸的成型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 优选砂仁油滴丸的成型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设计法,对滴丸制备过程中基质配比、滴管内径、挥发油与基质的比例、冷却温度等因素进行考察。通过测定滴丸重量差异,溶散时限以及对滴丸进行外观评价,气相色谱法测定砂仁油滴丸中主要有效成分乙酸龙脑酯的含量,综合确定其最佳成型工艺。结果 最佳成型工艺条件为:选择PEG6000/PEG4000(1∶1)为基质,滴管内径为2.0 mm,挥发油与基质配比为(1∶2),冷却温度为0~5 ℃(冰水浴中)。结论 此工艺制备的砂仁油滴丸,每丸中乙酸龙脑酯含量高、滴丸重量差异、溶散时限以及外观评价各指标均达到或优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要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选金蕾滴丸的最佳提取工艺及成型工艺。方法以干膏率、当药黄素和当药醇苷的含量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金蕾滴丸的提取工艺;采用滴制法制备金蕾滴丸,以滴丸的丸重变异系数、圆整度和溶散时限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金蕾滴丸的成型工艺。结果金蕾滴丸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70%的乙醇提取2次,每次1 h。金蕾滴丸的成型工艺为:以聚乙二醇(PEG)-6000∶PEG-4000(2∶1)作为复合基质,液体石蜡作为冷却剂,药材提取物与基质配比为1.0∶1.5,滴制温度65℃,冷却柱柱长60 cm。结论该提取工艺简便、稳定,滴丸的制备工艺具有良好的重复性,为金蕾滴丸的生产提供了重要的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交实验法优选左羟丙哌嗪滴丸的处方及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左羟丙哌嗪(LP)滴丸的处方及制备工艺。方法以水溶性高分子材料PEG6000和PEG4000为主要基质,采用正交实验方法,以滴丸的圆整度、光洁度、丸重差异为主要验证指标,优选LP滴丸的最佳处方及制备工艺。结果最佳处方为:以PEG6000∶PEG4000(2.5∶1)为混合滴丸基质,液体石蜡为冷凝液,药物与基质配比为1∶4;最佳工艺为:药液温度95℃,冷凝液温度10℃,滴速50滴/m in,滴头内外径为1.2和1.4 mm。结论优选出的处方及工艺制备的LP滴丸质量理想,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肿节风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条件。方法 通过对肿节风滴丸制备过程的考察,以丸质量变异系数和溶散时限为考察指标,药物与基质质量比、PEG 4000与PEG 6000质量比、药物与水质量比为考察因素,采用L9(34) 正交试验设计对肿节风滴丸的制备工艺进行优选,并考察了影响滴丸成型的其他因素。结果 滴丸最佳成型工艺条件为药物-PEG 4000-PEG 6000-水(1∶1.7∶0.3∶0.3),熔融温度80 ℃,滴制温度85 ℃,冷却剂为甲基硅油,冷却剂温度1~5 ℃。结论 通过实验确定的成型工艺条件制备的肿节风滴丸表面光滑,大小一致,工艺方法简便可行,各质量指标均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选鹿衔草滴丸的制备工艺.方法:以滴丸的圆整度、丸重差异为指标,运用正交试验设计分别对滴丸的处方、冷凝剂种类和滴制条件进行筛选.结果:确定鹿衔草滴丸制备工艺如下,采用PEG6000∶PEG4000=1∶1为基质,药物∶基质=1∶2,冷凝剂用甲基硅油,药液温度85℃,冷凝剂温度0℃,滴头直径2 cm,滴距10 cm.结论:该制备工艺简便合理,适应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香青兰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方法通过对香青兰滴丸制备过程的试验,以滴丸的成型率、外观质量、溶散时限、丸质量变异系数为筛选指标,以药液的油浴温度、冷却剂的冷凝温度、药物与基质的最佳配比为主要考察因素,对香青兰滴丸的制备工艺进行优选,并考察了影响滴丸成型的其他因素。结果药物与基质的最佳配比为1∶2.5,药液油浴温度为75~80℃,冷却剂的冷凝温度10~15℃为最佳制备工艺条件。按照此优化条件制备香青兰滴丸成型率高。结论用最佳工艺条件制得香青兰滴丸,其外观呈黑褐色,味微苦,表面光滑,大小一致,符合《中国药典》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