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9 毫秒
1.
目的 通过检测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GRα、GRβ水平,探讨GR亚型表达对RSV毛细支气管炎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和比较不同程度RSV毛细支气管炎组(轻度42例,重度24例)和对照组(48例)患儿血清中GRα、GRβ水平变化,同时对RSV毛细支气管炎严重程度与GRα/GRβ比值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轻度和重度RSV毛细支气管炎组血清GRα、GRβ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轻度组比较,重度RSV毛细支气管炎组血清GRα、GRβ水平显著升高(P<0.01);GRα/GRβ比值在重度组显著低于轻度组和对照组(P均<0.01),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相关分析发现,RSV毛细支气管炎严重程度与GRα/GRβ比值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588,t=5.816,P<0.05)。结论 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表现为血清GRα、GRβ水平的高表达,在重度患儿中表现更为明显;GRα/GRβ比值则在重度RSV毛细支气管炎中明显降低,而且RSV毛细支气管炎严重程度与GRα/GRβ比值之间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杨钰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4):341-341,417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3(IL-13)与肺功能检测在儿童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5例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10例恢复期患儿外周血行血清IL-13水平测定;并与10例健康对照组儿童比较。结果:毛细支气管炎恢复期组血清IL-13水平较急性期组明显下降(P〈0.01),但两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毛细支气管炎恢复期组肺功能指标中呼出75%潮气量时的呼气流速/潮气呼气峰流速(25/PF)及潮气呼气中期流速/潮气吸气中期流速(ME/MI)均较急性期组明显升高(P均〈0.01),但25/PF仍低于对照组(P〈0.01),而ME/MI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组血清IL-13水平与25/PF呈显著负相关(r=0.38,P〈0.05),与ME/MI无相关性(r=-0.002,P〉0.05)。结论:IL-13参与毛细支气管炎发病过程,降低其水平有助于毛细支气管炎的痊愈;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肺功能主要表现为小呼吸道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在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感染后,Th1/Th2 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选取26例RSV感染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且咳嗽、气喘及呼吸困难症状明显,并可在肺部闻及明显哮鸣音等为急性期组;经治疗后咳嗽、气喘及呼吸困难症状明显缓解,肺部哮鸣音减少或消失的18例患儿为恢复期组;同期20例外科住院年龄相仿的疝气择期手术患儿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的IFN-γ和IL-4表达水平,RT-PCR检测各组PBMC中T-bet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IFN γ水平显著降低,IL 4水平明显增高(P均<0.05);与急性期比较,恢复期患儿IFN-γ水平升高而IL-4明显下降(P均<0.05)。Th1特征性转录因子T bet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表达减少,恢复期呈现增高趋势。结论: RSV感染致毛细支气管炎患儿Th1/Th2 细胞亚群分泌的细胞因子失衡,T bet表达减少,Th2细胞占优势,其变化趋势以急性期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γ-干扰素(IFN-γ)、Toll样受体4(TLR4)、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 方法选取82例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SV感染患儿IFN-γ、TLR4、TGF-β1水平以及病情严重程度影响因素。Spearman分析IFN-γ、TLR4、TGF-β1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IFN-γ、TLR4、TGF-β1水平预测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病情的价值。 结果中、重度组的年龄、IFN-γ水平均低于轻度组且重度组更低,中度组、重度组的早产儿比例、TLR4、TGF-β1水平高于轻度组且重度组更高(P<0.05);RSV感染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保护因素是年龄、IFN-γ,危险因素是TLR4、TGF-β1、早产儿;病情严重程度与TLR4、TGF-β1呈正相关,与IFN-γ水平呈负相关;IFN-γ、TLR4、TGF-β1预测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病情均AUC>0.70,灵敏度>77%,特异度>60%。 结论TLR4、TGF-β1、IFN-γ对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的IL-6、IL-8、INF-γ和TNF-α水平动态变化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检测74例住院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的IL-6、IL-8、INF-γ和TNF-α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患儿组急性期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P<0.05),恢复期与健康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患儿组急性期血清INF-γ水平显著底于恢复期和对照组(P<0.05),恢复期与健康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Th1/Th2失衡致IFN-γ水平降低在毛细支气管炎发病中起重要作用;IL-6与IL-8和TNF-α可以作为预测毛细支气管炎病情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性(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48例作为观察组。将观察组患儿按病情程度分为轻、中度和重度毛细支气管炎两组,其中轻、中度组32例,重度组16例,对照组的研究对象为我院18例无喘息病毒性肺炎患儿。观察组及对照组患儿血清和痰中的Eotaxin水平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对治疗前后的轻、中度组及其重度组患儿的血Eotaxin水平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轻、中度组患儿血清和痰液中的Eotaxin水平比较,肺炎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中的Eotaxin水平在轻、中度组和重度组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轻、中度组痰中Eotaxin水平比较,重度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恢复期血清中的Eotaxin水平比较,肺炎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和痰中Eotaxin水平在毛细支气管患儿中会显著偏高,因此Eotaxin是毛细支气管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胸腺和活化调节趋化因子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胸腺和活化调节趋化因子(TARC)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恢复期和非喘息性肺炎患儿外周血中TARC的浓度。结果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血TARC的水平显著高于非喘息性肺炎患儿(P〈0.01)。毛细支气管炎恢复期患儿血清TARC水平较急性期明显降低(P〈0.01),但仍高于非喘息性肺炎患儿的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ARC在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机制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TARC拮抗剂在毛细支气管炎治疗上可能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lCAM-1)、嗜酸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水平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毛细支气管炎患儿3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测定其血清slCAM—l、Eotaxin水平,并比较其与高危因素的关系。结果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血清slCAM-1、Eotaxin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也高于恢复期(P〈0.01);恢复期血清slCAM-1、Eotaxin与对照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中slCAM-1与Eotaxin含量之间存在正相关性。具有家族和/或个人过敏史者恢复期slCAM-1、Eotaxin血清水平高于无家族史和/或个人过敏史者(P〈0.05)。肥胖患儿恢复期Eotaxin血清水平高于正常体重儿(P〈0.05),市区及被动吸烟患儿恢复期slCAM-1血清水平高于农村及无被动吸烟者(P〈0.05)。结论slCAM-1、Eotaxin参与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病理过程。家族史、个人过敏史、肥胖、环境影响等相关因素可能导致毛细支气管炎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检测肺炎支原体(MP)毛细支气管炎患儿IgE、白介素-4(IL-4)和干扰素-r(IFN-r)对预测哮喘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50例肺炎支原体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患儿(MP组)、52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哮喘组)、30例体检健康儿童(对照组)进行血清IgEI、L4和IFN-r检测。结果哮喘组血清IgEI、L-4水平高于对照组和MP组(均P〈0.01),而IFN-水平低于对照组和MP组(均P〈0.01);MP组血清IgEI、L-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而IFN-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肺炎支原体毛细支气管炎和哮喘在免疫学发病机制中相似;血清IgEI、L-4I、FN-水平可能成为预测肺炎支原体毛细支气管炎发展为哮喘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孙京波  吴海涛 《热带医学杂志》2023,(9):1286-1289+1309
目的 探讨血清Toll样受体4(TLR4)、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水平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致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苏州明基医院收治的150例RSV感染致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在本院接受体检的12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根据病情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组(n=46)、中度组(n=80)和重度组(n=24)。比较各组患儿血清TLR4、HMGB1、CysLTs水平,Pearson分析血清TLR4、HMGB1、CysLTs与病情程度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LR4、HMGB1、CysLTs水平对RSV感染致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血清TLR4、HMGB1、CysLTs水平分别为(31.19±9.75)、(4.24±1.54)、(52.99±11.55)ng/mL,均高于对照组的(18.80±2.11)、(2.58±0.51)、(37.96±4.08)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度组患儿血清TLR4、HMGB1、...  相似文献   

11.
呼吸道合胞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血清sICAM-1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 1 (ICAM 1 )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 (RSV毛支 )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 41例RSV毛支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可溶性ICAM 1 (sICAM 1 )水平 ,并以 3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结果 :RSV毛支患儿急性期sICAM 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2 80 .78±57.88)ng/ml和 (2 50 .62± 46 .0 3)ng/ml,P <0 .0 5]。恢复期sICAM 1 [(2 34 .0 9± 60 .34)ng/ml]明显低于急性期(P <0 .0 1 )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SV毛支患儿体内粘附分子表达增多 ,结果可能导致气道阻塞和高反应性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细胞因子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RSV毛支)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和临床意义,我们应用ELISA法检测46例RSV毛支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μ)水平。结果显示,IL6、IL8、TNF—α在急性期明显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P<0.01或<0.05),但在恢复期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重症患儿TNF-α水平显著高于轻、中症患儿{均P<0.01)。表明RSV毛支患儿体内存在多种细咆因子异常分泌,它们可能参与其免疫发病过程和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RSV)患儿血清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水平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选取84例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予以抗病毒、解痉平喘和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观察组患儿加用孟鲁司特咀嚼片2mg,睡前口服,连用8周。结果治疗1周后,两组患儿血清CysLTs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患儿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OS);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4.46,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明显药物不良反应;观察组患儿随访半年和1年内的喘息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X2=4.54和5.59,P均〈0.05)。结论孟鲁司特治疗RSV毛细支气管炎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并能减少喘息复发率,作用与其能降低血清CysLTs水平、减少白三烯的释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梁任  钟琼  黄宇戈 《海南医学》2011,22(13):6-8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患儿血清脂联素(APN)、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44例HSPN患儿血清中APN、hs-CRP的水平,与20例对照组比较分析,并对血清中APN与hs-CRP的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HSPN患儿急性期组与恢复期组血清APN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且急性期组血清APN的水平也低于恢复期组(P〈0.01);HSPN患儿急性期组与恢复期组血清hs-CRP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急性期组血清hs-CRP的水平也高于恢复期组(P〈0.01);血清APN与hs-CRP的水平呈负相关(r=-0.43,P〈0.05)。结论 HSPN患儿不但急性期体内存在有炎症反应,而且恢复期仍存在有轻度的炎症;血清APN参与了HSPN的病理过程,并在HSPN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检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尿白三烯(以下简称"LTE4")水平及外周血嗜酸性细胞计数,探讨在毛细支气管炎发病中的作用及预后.方法 对6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恢复期及30例对照组进行有尿LTE4测定,同时检测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以下简称"EC").预后,将6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分两组,一组给予孟鲁司特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3个月后观测两组患儿再次喘息发作例数.结果 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恢复期LTE4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1).毛细支气管炎EC急性期和恢复期与对照组无差异性(P>0.05).给予孟鲁司特治疗组3个月内再次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白三烯是影响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病的重要炎症介质,外周血EC不能完全反应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气道炎症,口服孟鲁司特可达到早期干预的效果,从而减少哮喘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IL-10、MCP-1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确诊为HIE的64例患儿为HIE组,其中轻度29例,中度17例,重度18例;41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RIA)检测IL-10,ELISA法测定血清MCP-1,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HIE新生儿急性期血清IL-10、MCP-1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1)、恢复期(P均<0.01);恢复期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均>0.05)。(2)重度HIE患儿血清IL-10、MCP-1水平高于中度患儿(P均<0.05),高于轻度患儿(P<0.01)。(3)HIE组患儿急性期、恢复期的血清IL-10和MCP-1均呈正相关(r=0.851,r=0.832,P均<0.05);重度、中度、轻度HIE患儿血清IL-10和MCP-1呈正相关(r=0.846,r=0.835,r=0.827,P均<0.05)。结论血清IL-10、MCP-1水平可作为新生儿HIE病情严重程度和疗效判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儿童毛细支气管炎血清sICAM-1和Eotaxin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嗜酸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水平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3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其血清sICAM-1、Eotaxin水平,并比较其与高危因素的关系.结果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血清sICAM-1、Eotaxin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也高于恢复期(P<0.01);恢复期血清sICAM-1、Eotaxin与对照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中 sICAM-1与Eotaxin含量之间存在正相关性.具有家族和/或个人过敏史者恢复期sICAM-1、Eotaxin血清水平高于无家族史和/或个人过敏史者(P<0.05).肥胖患儿恢复期Eotaxin血清水平高于正常体重儿(P<0.05),市区及被动吸烟患儿恢复期sICAM-1血清水平高于农村及无被动吸烟者(P<0.05).结论 sICAM-1、Eotaxin参与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病理过程.家族史、个人过敏史、肥胖、环境影响等相关因素可能导致毛细支气管炎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顺尔宁)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症状及预后的影响。方法:80例4~18个月的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40例)仅给予综合治疗,孟鲁司特钠治疗组(40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4mg,每晚1次口服。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中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水平,并观察两组喘息缓解所需时间。对所有病例随访3个月(观察组孟鲁司特钠持续应用3个月),观察两组患儿在此期间再次出现喘息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RSV毛细支气管炎CysLTs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P〈0.05);治疗后孟鲁司特钠治疗组喘息缓解所需时间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CysLTs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显著下降(P〈0.05),常规治疗组患儿血清CysLTs水平仍高于正常(P〈0.05)。随访3个月后,治疗组有3例出现再次喘息,而对照组有12例出现再次喘息。结论:孟鲁司特钠可缩短病程,降低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中CysLTs水平,在RSV毛细支气管炎的抗炎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对特应性体质患儿毛细支气管炎后再发喘息的预防作用,及对嗜酸性粒细胞( EOS)和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经监护人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采用数字表法将6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常规治疗组30例,并设健康对照组25例;常规治疗组予毛细支气管炎常规治疗,治疗组予常规治疗外,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2个月。于急性期及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2月后检测EOS和TGF-β1水平。结果(1)治疗组患儿6月内再次喘息发作次数(0.67±0.13)明显少于常规治疗组(1.27±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患儿急性期EOS[(0.72±0.13)×109/L和(0.70±0.13)×109/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0.16±0.09)×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患儿急性期TGF-β1[(1.20±0.13) ng/L和(1.22±0.11) ng/L]均低于健康对照组[(1.45±0.13)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2月后,治疗组EOS[(0.27±0.12)×109/L]低于常规治疗组[(0.36±0.14)×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TGF-β1水平[(1.41±0.09) ng/L]高于常规治疗组[(1.34±0.10)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能降低特应性体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再发喘息次数并上调患儿EOS和TGF-β1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定量测定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HIE组新生儿35例,正常对照组新生儿15例。正常对照组于生后1天,HIE组分别于生后1天(急性期)及第7天(恢复期)抽股静脉血4 m l,检测H-FABP和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结果急性期HIE组血清H-FABP和CK-MB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恢复期轻、中度HIE患儿血清H-FABP和CK-MB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重度HIE患儿血清CK-MB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而重度HIE患儿血清H-FAB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血清H-FABP的浓度可随HIE的病情程度而相应变化。急性期HIE患儿血清H-FABP与CK-MB的阳性率分别为:H-FABP 94.3%,CK-MB 42.9%,差异有显著性(P〈0.01)。急性期HIE患儿检测血清H-FABP的敏感性高于血清CK-MB。结论H-FABP是一种微小心肌损害高敏感的指标,对筛查HIE患儿有无合并心肌损害、指导治疗及判断HIE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